作为一名太祖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膝下育有五子,也是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太子朱标生性温和,而且也是为人儒雅、本性良善,对兄弟十分友爱。在其他兄弟犯错之后,也会帮忙在中间调和,而朱棣性格与朱元璋最为相似。
在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1392年,朱标自视察山西回来之后,因风寒过世。葬于孝陵东侧,1399年,被追尊为孝康皇帝。
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之后复称懿文太子,在1644年之时,重新复称其孝康皇帝。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朱标一共有5个孩子,分别是朱雄英、朱允熥、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
朱雄英和朱允熥是妃子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是妃子吕氏所生。在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5个孩子当中,朱雄英年龄最大,但是他却并没有列为皇长孙。
这主要是因为朱雄英年仅9岁,便夭折,而其母常氏也是在生弟弟朱允熥的死后去世,吕氏也正是因为如此成为“正妻”。
朱允炆成为皇太孙,在1398年的时候,朱允炆即位称帝,因为做削藩之举动而引起藩王不满,遂朱棣起兵造反,发生了史上的靖难之役。
自有《皇明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也就是说藩王有举兵清君侧的权利。
靖难之役成功之后,朱棣称帝而朱允炆出逃,下落不明。据有关资料表示,朱允炆在离开京城之后,颠沛流离,而且也是多次躲避前来的追杀,后来选择过上隐居的生活,诚心向佛,度过余生。
本来最开始的时候也想着东山再起,但是却发现朱棣治国有方,遂放弃了这个念头。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表示,朱允炆选择自焚而死。至于到底哪种说法比较准确,还需要进修一些其他资料的佐证。
那么,太子朱标的其余4个孩子,朱棣是如何处置的?
朱雄英本是朱标的嫡长子,也是明惠帝朱允炆的兄弟。但是他却一生中只活了8岁,死后被追封为虞王。
朱允熥是朱标的嫡次子,跟朱雄英是同母兄弟,也是常遇春的外孙,而且蓝玉是他的亲舅老爷。朱允熥的地位,严格来算要比朱允炆还要高一些,在皇位继承上也是属于第二位继承人。
按照道理来讲,朱允熥本身具有的优势非常的强,也是最有可能作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原本庶出的朱允炆却被立为皇长孙。
当时朱允熥的亲舅姥爷蓝玉战功赫赫,也正是权倾朝野之时,但是朱元璋却找了一个理由,以谋反罪杀了蓝玉,可能也是担心蓝玉有朝一日会扶持朱允熥篡位。
但是后来常氏去世,又加上蓝玉案的爆发,从而使朱允熥的地位一落千丈,使他的身上蒙上一层悲剧色彩。
无论是在朱元璋还是朱标的眼里,或者是在吕氏或者是朱棣眼里,朱允熥都是犹如一颗炸弹般的存在。
在朱允炆即位之后,给朱允熥封了吴王,封地在杭州。但是朱允熥并没有就藩,靖难之变就开始了,在燕王入京时之后,朱允熥被降为广泽王,居住在漳州。后被召回,并且被废为庶人,享年39岁。
朱允熞和朱允熙是同母的兄弟,在1399年的时候被封为衡王,但是同样未就藩。在1402年的时候,朱棣称帝之后,将其降为怀恩王,居住在建昌,同年9月,一起同朱允熥被召回皇城,并废为庶人,长期软禁在凤阳,1414年去世。
朱允熙也是和朱允炆一样,是同母兄弟,1399年之时被封为徐王,后在燕王称帝之后被降为敷惠王。
并和自己的母亲吕太后一起为懿文太子守陵,在永乐二年之时,被改封为欧宁王。然而只过了短短的两年,在永乐四年之时因府邸中起火,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死,年仅16岁。
按照现在的辈分所问,朱标的这5个孩子应当都是朱棣的侄子,可是因为生在皇室中作为皇室中人,似乎在出生之时命运早已注定,总会蒙上一层悲剧色彩。
皇室之中,总免不了皇权纠葛。在权力的面前,亲情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朱标的5个儿子,唯有朱允炆下落不明,其余4个儿子,人生也多为坎坷。
在古代大多数篡位之后,总会以除后患,朱棣也不例外。好在皇权时代已经过去,那终将只会成为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