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百年前法国摄影师拍的大清,满族女子的确美丽,与影视剧截然不同

百年前法国摄影师拍的大清,满族女子的确美丽,与影视剧截然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25 更新时间:2024/1/19 1:05:33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到了今天,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先人留下的古书字画去了解到当时的风俗历史事件。但是书籍和图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导致我们对封建朝的了解只能是管中窥豹。清朝是我们最了解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照相技术已经传入中国。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照片,真实客观的了解清朝人的生活。

在100年前,有位法国摄影师专门来到中国拍摄人们的基本日活动。从他的照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清朝的满族女子究竟长什么模样。从照片中来看,其实满族女子长得非常漂亮,但和影视剧里的形象却是截然不同的。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

真实的晚清状况

清末是中国的一段黑暗时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者在位却不思其政,一味享受荣华富贵,反而把百姓们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致力于改变国家的现状,没有想过打破西方国家的制约,反而一个劲的采用鸵鸟战术。

若被别的国家攻打了就割地,被别的国家恐吓了就赔款。在他们眼中,清朝依旧是那个富饶强盛的国家,是天朝圣国。他们认为先辈们打下的基业,足够挥霍一阵子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腐朽没落的统治之下,清朝早已是外强中干了。

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真正受尽苦的永远不是那些达官贵人们,而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对于达官贵人们来说,不论签订怎样的条约,只要多人民收点税赋就可以了。而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却只能累弯了腰,跑断了腿,只为交上高额的税金。

这也导致在晚清时期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贵族依旧是贵族,而底层的劳动者却越来越穷。每天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甚至家里的女人即使裹着小脚也得出来找好几份工作,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叫苦不迭。

尔伯特来到中国

由于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当时世界上真正了解清朝的西方国家并不多。再后来发生的一系列动荡中,清朝的神秘面纱也终于被揭开,这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想要进一步的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阿尔伯特便是其中之一,在1909年,他来到了中国,本身打算拍摄一系列清政府的执政方式。但当他看到清政府如此昏庸无能以后,他大感失望,转而把目光投向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

阿尔伯特雇佣十来个和他志趣相投的摄影师,他们跋山涉水,从北京到上海。一路上,他们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着清政府统治下百姓们最真实的生活。而他所拍摄的这些照片,也成了后人了解清朝历史最珍贵的资料。

镜头下的清朝

通过阿尔伯特的照片,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大部分人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瘦弱的身躯配上一颗大大的脑袋,脑袋后面还梳着长长的辫子,看上去迂腐不堪。甚至有的人连衣服都没有,随便找了一块破布披在身上,腰间扎一束腰带,勉强可以遮住隐私部位。

这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清朝人的形象显然是截然不同的,电视剧中的清朝人总是穿着绫罗绸缎,给人一种家境殷实,生活富足的表现,但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通过阿尔伯特的照片,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但是满族女子依旧会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整洁。

她们的穿着简约而质朴,充分体现着东方人的美感。然而她们脸上的妆容却是让人不敢恭维了,厚厚的粉扑在毫无生气的脸上,让满清女子的照片看上去格外的怪异。但这只是因为,这种充满年代感的妆容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罢了。抛开这些妆容不谈,满清的女子还是长得非常漂亮的。

然而,这些形象却和影视剧中所展现的截然不同。影视剧中的清朝女子总是画着一脸淡妆,头上着华美的装饰,身上穿着丝绸材质、色彩艳丽的衣服。看上去生活家底殷实、生活富足,但这其实都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而进行的改良罢了。

结语

阿尔伯特用自己的镜头,为我们了解真正的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我们真正看到了清政府的不思进取,封建思想的荼毒,是导致当时清朝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国家不强大,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而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们永远不能为了一己私欲而置整个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活于不顾。

相比于晚清时期,现在的我们真的非常幸福,我们有着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有着一个和平的环境,这也使得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同样也要以史为镜,把过去的屈辱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和平年代,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先辈们曾经受过的苦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咸丰皇帝为啥31岁就驾崩?有这4个坏习惯,身体素质再强也扛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的所谓满洲国只是日本人的傀儡政权根本不能算作是中国政权。所以溥仪理论上讲,虽然是末代皇帝,但他根本只是有皇帝之名,无皇帝之实。至于北洋政府复辟了几十天的袁世凯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皇帝,所以中国最后一个真正掌握实权的皇帝是谁呢?我们还要向上追溯,光绪、同治两帝显然也不具备实权的条件,二人虽然亲政了,但

  • 郑芝龙部将,后来投降清朝的施琅,如何领军拿下台湾,招抚郑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施琅为何背叛郑氏,郑氏与施琅的关系,施琅收服郑氏后人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

  • 鸦片战争中,两江总督裕谦如何保卫定海?直至壮烈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清军,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死掉的江南提督,第一次鸦片战争殉国将领一览表

    保卫定海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鸦片战争爆发,六月英军强占定海,直接威胁江、浙。当时,裕谦以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他反对妥协,坚持抵抗侵略。奏请添铸火炮,建造炮台,加强江苏沿海防御,尤其重视宝山、上海的备战。裕谦他常亲临驻军,按营查验,特别称赞江南提督陈化成不分寒暑,与士卒同甘苦,治军号令严明

  • 曾国藩靠曾国荃,曾国荃靠李臣典,李臣典有什么战功?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曾国荃与曾国藩关系,曾国藩死后曾国荃怎样,曾国藩和曾国荃谁更厉害

    英勇善战十八岁从军,最初是王珍的部下,后随曾国荃支援江西,隶属于湘军吉字营。咸丰八年(1858),战于江西吉安南门外,曾国荃遭遇重创,李臣典勇猛争先,追杀太平军至永丰、新淦。曾国荃奇其勇,破格提拔他为宝庆营守备。在随后收复景德镇、浮梁的战役中,李臣典皆为先锋。咸丰十年(1860),从战小池驿,晋升都

  • 磨盘山血战,叛将吴三桂如何躲过南明大将李定国对他的致命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磨盘山之战吴三桂,吴三桂与李定国之战,李定国为何败给吴三桂

    1659年(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清军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大将李定国决定利用地势的优势伏击清军。部署已定,清朝的满汉军队在吴三桂等率领下进入伏击区。正在这一决定胜负之际,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把埋伏的机密报告吴三桂。双方展开一场恶战,清将固山额真沙里布等被击毙,明将窦名望

  • 纯妃陵墓打开后,意外揭开一段皇室丑闻,乾隆究竟有多狠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废后陵墓,乾隆为何没有纯妃棺木,乾隆对纯妃有多狠

    古代皇室的人去世,都会修建专门的陵墓。身份越尊贵的人,所陪葬的宝贝就越多。然而这些流传下来宝贝,让很多人都非常的想要据为己有。一旦盗墓成功,所得到的宝贝是几辈子也花不完的。但是我们也会有专门的考古学家,通过挖掘陵墓,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其中乾隆最宠爱的妃子之一纯妃的陵墓被打开以后,竟然意外的发

  • 拥兵10多万的咸丰帝,面对仅2万的洋人,为何就逃往热河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咸丰帝到底有多可怕,咸丰帝为什么这么怕西方列强,咸丰帝历史事件

    上图_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然而,作为明、清两大帝国的首都,北京城经过几百年的经营,其城防不可谓不坚固,驻军又不可谓不多,加之清军主场作战、以逸待劳,咸丰完全有条件像当年的明代宗那样组织一场荡气回肠的北京保卫战,或许能一举扭转战局也未可知。可是,在面对区区2万余敌军、且其兵锋尚未抵达北京城下时,坐

  • 明朝的覆灭,最主要的原因不在君王,而在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覆灭的十大因素,明朝衰败从哪位皇帝开始,明朝最终衰败的原因

    可能正是因为明朝君王的平淡,很少有什么功绩流传下来,所以后世编撰起来更加容易一些,说起明朝的历史,自然离不开他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回过头,我们看看整个中华5000年的历史当中,大部分在诸侯中脱颖而出的都是以前的贵族,或者父辈就曾经是达官显贵,还像朱元璋这样,由一个普

  • 洪武年间倭患盛行,日本还斩杀明使,朱元璋为什么不东征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为何不东征日本,朱元璋打日本的原因,朱元璋为什么把倭国设为不征之国

    洪武元年,朱元璋派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并且发书给日本诸国(当时日本处于分裂时期)希望建立友好关系,双方一起消灭倭寇。不过,日本却装糊涂,说倭寇是九洲海贼所为,日本政府压根就不知道。洪武二年,朱元璋又派使臣出使日本,“两国相交、不斩来使”,日本竟然斩杀明使。朱元璋勃然大怒,史书记载“帝愠甚”,虎将李

  • 此人对朱元璋一个小小的善举,换来家族300年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还专门找寻当年的救命恩人,朱元璋一生最大的功绩,朱元璋最惨的下场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农民皇帝,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其实朱元璋的童年已经不能用不好来形容了,而是十分的惨!朱元璋小时候每天生活在自家祖传的茅草房中,这个茅草房采光极好、冬凉夏暖,冬天刺骨的寒风轻易刮进屋里,夏天有闷热潮湿、蚊虫遍地。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朱元璋家里已经不是穷了而是惨,所以他很小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