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到了今天,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先人留下的古书字画去了解到当时的风俗文化和历史事件。但是书籍和图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导致我们对封建王朝的了解只能是管中窥豹。清朝是我们最了解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照相技术已经传入中国。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照片,真实客观的了解清朝人的生活。
在100年前,有位法国摄影师专门来到中国拍摄人们的基本日常活动。从他的照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清朝的满族女子究竟长什么模样。从照片中来看,其实满族女子长得非常漂亮,但和影视剧里的形象却是截然不同的。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
真实的晚清状况
清末是中国的一段黑暗时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者在位却不思其政,一味享受荣华富贵,反而把百姓们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致力于改变国家的现状,没有想过打破西方国家的制约,反而一个劲的采用鸵鸟战术。
若被别的国家攻打了就割地,被别的国家恐吓了就赔款。在他们眼中,清朝依旧是那个富饶强盛的国家,是天朝圣国。他们认为先辈们打下的基业,足够挥霍一阵子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腐朽没落的统治之下,清朝早已是外强中干了。
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真正受尽苦的永远不是那些达官贵人们,而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对于达官贵人们来说,不论签订怎样的条约,只要多向人民收点税赋就可以了。而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却只能累弯了腰,跑断了腿,只为交上高额的税金。
这也导致在晚清时期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贵族依旧是贵族,而底层的劳动者却越来越穷。每天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甚至家里的女人即使裹着小脚也得出来找好几份工作,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叫苦不迭。
阿尔伯特来到中国
由于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当时世界上真正了解清朝的西方国家并不多。再后来发生的一系列动荡中,清朝的神秘面纱也终于被揭开,这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想要进一步的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阿尔伯特便是其中之一,在1909年,他来到了中国,本身打算拍摄一系列清政府的执政方式。但当他看到清政府如此昏庸无能以后,他大感失望,转而把目光投向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
阿尔伯特雇佣十来个和他志趣相投的摄影师,他们跋山涉水,从北京到上海。一路上,他们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着清政府统治下百姓们最真实的生活。而他所拍摄的这些照片,也成了后人了解清朝历史最珍贵的资料。
镜头下的清朝
通过阿尔伯特的照片,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大部分人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瘦弱的身躯配上一颗大大的脑袋,脑袋后面还梳着长长的辫子,看上去迂腐不堪。甚至有的人连衣服都没有,随便找了一块破布披在身上,腰间扎一束腰带,勉强可以遮住隐私部位。
这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清朝人的形象显然是截然不同的,电视剧中的清朝人总是穿着绫罗绸缎,给人一种家境殷实,生活富足的表现,但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通过阿尔伯特的照片,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但是满族女子依旧会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整洁。
她们的穿着简约而质朴,充分体现着东方人的美感。然而她们脸上的妆容却是让人不敢恭维了,厚厚的粉扑在毫无生气的脸上,让满清女子的照片看上去格外的怪异。但这只是因为,这种充满年代感的妆容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罢了。抛开这些妆容不谈,满清的女子还是长得非常漂亮的。
然而,这些形象却和影视剧中所展现的截然不同。影视剧中的清朝女子总是画着一脸淡妆,头上戴着华美的装饰,身上穿着丝绸材质、色彩艳丽的衣服。看上去生活家底殷实、生活富足,但这其实都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而进行的改良罢了。
结语
阿尔伯特用自己的镜头,为我们了解真正的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我们真正看到了清政府的不思进取,封建思想的荼毒,是导致当时清朝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国家不强大,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而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们永远不能为了一己私欲而置整个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活于不顾。
相比于晚清时期,现在的我们真的非常幸福,我们有着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有着一个和平的环境,这也使得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同样也要以史为镜,把过去的屈辱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和平年代,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先辈们曾经受过的苦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