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走向灭亡之前,被努尔哈赤统一后的女真人,曾借道蒙古,直逼明朝京城,后来虽然被挡了回去,但毕竟已经动了根基,而且东北地区本主防守的将领,却被崇祯严令进攻,结果全军覆没。到了1644年的春天,当闯王李自成来到京城楼门时,不仅城空了,连人心也空了。
为了起死回生,崇祯帝曾经在朝廷之上,好说歹说地求皇亲贵族、大臣公侯们献出银两,以纾国难。为了100万量银子,不仅大臣推三阻四,就能朱家人也不断哭穷,结果一分钱都没有筹到,户部已经亏空了,而没有银两就没法动员召集青年参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闯王进城了。
话说,闯王来时,所有大臣都想明哲保身,躲在家里不出头,都想着换个老板继续过日子,而“大老板”崇祯只得在朝廷之上大呼“大臣皆可杀”。不过,在崇祯绝望的时候,有一个太监匆匆跑来,主动献策,说是能让崇祯免祸消灾,甚至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不过,这个太监的姓啥名谁已经不可考了。
这位明朝的太监对崇祯皇帝说,既然天下大势已去,文臣不能死社稷、武将不能死沙场,何不主动献出京城,投降闯王……兴奋之下,太监还对崇祯报告各地的民谣,如“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等,认为闯王是个好人,甚至还列举了蜀汉刘禅主动献城投降后,不但没有被处死,甚至在曹魏的照顾下,活得非常好,“乐不思蜀”。
崇祯帝本来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他本着务实、谦逊的态度,广开言路,听太监的“高见”,结果却得来一个主动投降的高招,暴怒之下,亲自了结这个献策的太监。不久之后,大明京城破,而崇祯恍恍惚惚地走到煤山歪脖子树下,在白绫之下,他写出了“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国破家亡,临死之前的崇祯先是拒绝投降,而且念念不忘的是天下黎民,不也让人感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