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129年苗刘兵变,起因和一个太监有关?而结局却影响赵构一生

1129年苗刘兵变,起因和一个太监有关?而结局却影响赵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21 更新时间:2023/12/27 13:18:47

“苗刘兵变”的起因

1129年刚刚建立政权的赵构开始南渡,而“苗刘兵变”正是因为在南渡中看到了有人贪污,以公谋私,置士兵性命于不顾,才决定起兵清君侧的。

当初还是康的赵构,在靖康之变后,在河北等地召集当地士兵起兵勤王,当地很多人都群起响应,而苗、刘正是这其中的一员,这两人跟随赵构在长江以北过关斩将,保赵构性命,进行南渡。从应天府一路厮杀,到了镇江,扬州,建康,随后又来到临安,可以说这两人是保驾护主的急先锋,对赵构可谓是忠心耿耿。

可是最后二人竟然选择了起兵清君侧,看来一定是碰到了什么内心过不去的坎。果不其然,苗傅起兵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御营军都统制王渊结党营私,贪财成风。丝毫不顾士兵的死活,竟然因私废公,在扬州渡口渡江之时,竟然让运送士兵的船只去运送他自己贪污的钱财,致使数千的战马留在了江对岸,让渡江士兵无马可骑。这样的人怎么不让人恼火呢?即使是没有经历过这件事情的人,就是听一听也觉得王渊做错了,应该受到惩处。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的让人无法满意,在这件事情捅到赵构那里的时候,赵构身边的太监康履就是这样受了点礼,替王渊美言了几句,这种结党营私,因私废公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着实不能怪苗刘内心不爽了。

赵构面对苗刘兵变的情景

1129年3月29日这一天,赵构正在宫中享受人间的美好,突然有内侍来报:“御营军统制苗傅和刘正彦起兵造反了,而且叛军已经到了皇城之下,丞相大人请皇上去劝说叛军”。

其实赵构都没有听完内侍说丞相朱胜非请他去城楼,就已经吓得魂不守舍了,而此时赵构正和自己爱妃在一起,或许正是此次的惊吓让赵构失去了生育子嗣的能力。内侍说了好几遍赵构都没有回过神来,还是他宠信的太监康履过来把趴在床边的赵构扶起来,赵构才回过神来。可见此时的惊吓程度不是一般的大。

赵构对质苗刘

“苗刘兵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服赵构对王渊的处置,和赵构对太监康履的宠信,决定清除这两个败类,但是当他们带兵围困皇城的时候,内心的想法发生了变化。站在城头的赵构看到城下乌黑黑的叛军,内心怯懦不堪,但是也要强装镇定地和他们对话,毕竟这件事情是因为自己而起,站在他身边的丞相朱胜非也是在尽量安抚赵构,希望赵构能够妥当处理这件事情。

当苗刘把他们兵变的原因告诉赵构的时候,赵构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知道此时要按照他们说的做,并没有真心地感到自己做错了,相反他在想,这些人能够造反才是最大的障碍。

他告诉众人自己是受了小人的蒙蔽,立即下旨处置了王渊,而后又让人把康履绑了起来送给了苗刘二人,随他们处置。但是苗刘二人看到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一商量既然做了就做彻底一点,直接让赵构让位,这样一来,他们二人还能够通过拥立新君做一个有功之臣,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打定主意的二人却不能把真实的想法告诉他们,只能说是赵构不配做皇帝,只有迎回二帝,才能让国人放心。本来就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的赵构,内心极不情愿,心想,如果他们回来了,那么谁来做皇帝呢?还能轮得上他吗?但无可奈何的赵构只能同意他们的条件,立即把皇位禅让给了太子。而赵构也就被苗刘二人软禁了起来。

“苗刘兵变”的影响

苗、刘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周密计划竟然不胫而走了,短短一个月不到各地勤王的兵马全都到了,看大势已去的二人仓皇逃走,后果不用想了,肯定是被抓处斩了。

软禁一个多月的赵构被救了出来,虽是幸运,但也是悲哀,不成想从那以后,赵构就再无子嗣出生,不得不说这对赵构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的后半生是悲哀的,整天都是被大臣催促着立太子,或许真的是太烦了,56岁的时候就退位做了太上皇,整整活了81岁。

后记

赵构在这次兵变的影响着实太大,直接让赵构断了后嗣,更是让赵构觉得武将不可信任,直接把中兴四将一个个的都解除了兵权,配合的就能够有个好的后半生,不配合的就像岳飞一样,弄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也得除掉。本来宋朝就对武将拥有兵权有所忌惮,“苗刘兵变”更是直接让赵氏皇族对于武将掌兵权更加的提防了,更加的重用文人,轻视武将,成为了南宋一朝再也无法雄起的根本原因。

更多文章

  • 崇祯帝去煤山之前,一个太监跑来献策,自称有良谋可以挽救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走向灭亡之前,被努尔哈赤统一后的女真人,曾借道蒙古,直逼明朝京城,后来虽然被挡了回去,但毕竟已经动了根基,而且东北地区本主防守的将领,却被崇祯严令进攻,结果全军覆没。到了1644年的春天,当闯王李自成来到京城楼门时,不仅城空了,连人心也空了。为了起死回生,崇祯帝曾经在朝廷之上,好说歹说地求皇亲

  • 为什么窝阔台把汗位传给蒙哥、忽必烈,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忽必烈是窝阔台的儿子吗,窝阔台 忽必烈,忽必烈和窝阔台什么血缘关系

    主要是因为忽必烈当时得到部落里很多人的支持,而且平时忽必烈带兵打仗什么的都要比自己的儿子牛,功劳高深得人心,当时蒙古人对英雄是很尊敬的当作神一样的看待,就算把汗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能管得住忽必烈也未必能管住那些不服他的人,这样势必会导致分裂,一分裂自己的儿子那点本事肯定必死无疑。如果把忽必烈

  • 《赘婿》根本不需要剧透,只要您了解宋朝历史即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赘婿历史时间线梳理,宋朝赘婿分哪几种,赘婿在宋朝地位

    如果您对历史有所了解,那么您就一定能够看懂《赘婿》,因为这部穿越题材的电视剧,是以宋朝的历史作为背景的。由郭麒麟、宋轶、蒋依依、高曙光、海一天、张若昀、田雨、冯晖参演的电视剧《赘婿》正在热播中,估计很多观众在观看这部电视剧时,会发现这部电视剧的演员,多是《庆余年》的原班人马。不光是演员是我们所熟识的

  •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何没列入武庙十哲?赵匡胤:白起杀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起为啥是武庙十哲之首,白起被赵匡胤踢出武庙十哲,白起是战国第一战神吗

    武庙始建于唐朝唐肃宗时期,供奉的是武成王(武圣)姜子牙,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后在唐德宗时期,在礼仪使颜真卿的建议下,又在武庙中列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图形,在宋朝时扩增为七十二人,与文庙相呼应。一个武将,不管在历史上有多大的威名,始终还是不如入选武庙,受世人祭祀来得尊崇吧;在唐朝时期,武庙十哲是白起、

  • 成吉思汗嫔妃众多,大都是敌人女眷,为何不怕暗杀?有一招太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后宫嫔妃,成吉思汗的嫔妃都是敌人的妻女,成吉思汗有那么多嫔妃

    纵观世界史上的强者,孛儿只斤·铁木真绝对算上其中的佼佼者。铁木真是蒙古帝国的创建者,被尊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古语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一国之君,那是权倾天下,富有四海的。四海之内,不仅有土地、物产,还有争奇斗艳的女人。这些,都是一国之主的囊中之

  • 眼看明朝都要灭亡了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他是如何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北京成为大明的首都是在朱棣的年代,到了崇祯这个时候,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南方人做官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客观上,当时北方对于朝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们的家产都在北方,是不愿意去南方的,去了就等于失去了根基。而且,南迁有逃避的意思,这在东林党人眼里是不能接受的,虽然他们也就靠着这一张嘴了,但是唾沫

  • 她是朱棣嫡三女,却被指婚给有妇之夫,丈夫还惨遭亲哥哥削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最宠爱的三个女人,朱棣后宫中有叫胡善围的女子吗,朱棣最宠的女儿是谁

    而此时朱棣的嫡三女还小,所以暂时没有受封,也没有指婚。可是没想到,等嫡三女长大之后,却被父亲指婚给一个有妇之夫,朱棣为何要这样做?另外,她嫁过去以后,丈夫还惨遭亲哥哥削爵,朱高炽又为何要这样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朱棣嫡三女安成公主的一生。洪武十七年,燕王妃徐氏生下嫡三女(名不详,暂称为朱氏)

  • 朱允炆为什么丢掉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为什么会失去江山,朱允炆为什么不下死手,朱允炆最后跑到哪里了

    1. 元朝农民起义时解决百姓吃饭是最主要的问题政治重心是指一个国家最主要的问题所在,可能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军事问题。不同的政治问题决定了不同政治人物地位的不同,建文帝之所以被推翻,正是因为随着明朝经济和政局的变化,以朱棣为代表的北京集团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挑战以建文帝为首的南京集团,最后取而代

  • 从头穷到尾,明朝为什么没有阔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何明朝末年那么穷,明朝是怎样没落的,明朝是怎样走向衰败的

    许多人都知道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轮番上场,由此才造成了国库空虚,民穷财尽的局面。然而这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事实上,明朝从立国之初到最后灭国这二百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阔过。那些所谓大明盛世充其量也就是当时的百姓还能填饱肚子。而造成明王朝长期处于温饱线和贫困线上下的恶果却是从明朝开国时候就已经种下了

  • 她被称为“悲惨太后”,靖康之耻时被士兵糟蹋,还生下敌国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康之耻惨死的公主,靖康真实照片,靖康之耻最惨的皇后是谁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女子的身份是十分卑微的存在。她们若是想要飞黄腾达,最便捷的方式便是“攀高枝”,尤其是皇家这个“高枝”。在历史的史册之中,虽说也会出现优秀聪慧的女人,但是皇帝的后宫之中毕竟妻妾成群,若想要自己能够脱颖而出,是非常难的。不过,总有一些“漏网之鱼”,会走到那个位置,韦太后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