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牧、李清照、王安石,三位大诗人笔下,不同视角下的项羽

杜牧、李清照、王安石,三位大诗人笔下,不同视角下的项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75 更新时间:2024/1/16 13:21:17

其中就最著名的两人刘邦项羽。有着西楚霸王称号的项羽,虽然并未在最终的战争当中取得胜利,但是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无数诗词、绘画、戏剧咏叹,其中就有三位著名的诗人也写出了关于咏叹项羽的诗词,传于后世,他们就是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我们分别来对他们的诗词进行一一赏析。

唐朝杜牧,在自己的作品《题乌江亭》当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根据史实资料记载,项羽刘邦相争,兵败之后来到乌江江边一侧,当时的乌江亭长力劝项羽过江。只要项羽过江保得一命,依靠江东的势力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但项羽果断拒绝了,选择了自刎于乌江,楚汉之争本来尚未分出胜负的战况,因为项羽的自杀拉上了序幕。

胜败乃兵家常事,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战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项羽选择回到江东,依靠江东的势力发展,那历史的结局恐怕都要改写。因此,杜牧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霸王项羽应该选择重回江东,选择东山再起。

在杜牧提出这个观点之前,世人多为霸王项羽的豪情壮志所打动,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令人不禁啧啧称赞,但是杜牧对此做法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选择不同的方式,带来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而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杜牧的这首诗一出现,便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但也有人对此并不认同,宋朝大改革家王安石就对此写下了一首《乌江亭》,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王安石不仅仅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同时诗词方面的建树也颇高,看到杜牧的诗之后,同样写下了一首《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在诗中认为,项羽的士兵经过了多年的战争,已经对战场产生了厌倦疲惫,士气已经不在。与此同时,项羽的垓下一战当中的失利已经大势已去,天下局势已经明了,即使项羽回到江东,想要东山再起也已经很难了。

后两句点明难以东山再起的原因,因为失去了大势,加上常年征战的疲惫,江东子弟虽然犹存,但是会不会继续追随项羽再次征战还是个疑问。项羽的失败已经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而渴望和平的情绪已经在人们当中不断滋生,大家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安定。

王安石从这个角度出发,也不无道理。项羽即使返回江东,能不能再次东山再起确实还是一个问题,这也是千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三位诗人当中的女诗人李清照,却并没有在项羽能否东山再起的问题上进行深究,而是从人格、气节方面来吟咏项羽,她在《夏日绝句》中提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开头两句当中提到了“人杰”“鬼雄”都涉及到了历史典故,前者是刘邦对于自己的开国功臣张良韩信以及萧何三人的称赞,正是因为这三人,自己才能顺利取得天下。而后者“鬼雄”则是出自屈原的作品《国殇》中的“魂魄毅兮为鬼雄”。

毫无疑问,女词人李清照在开头两句都高度赞扬了项羽的气节,不管是生在人世,还是魂归他方,项羽都是其中的豪杰。后两句中提到项羽宁可乌江自刎,也不肯过江东的历史。李清照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活得像项羽那样有气节、坚强不屈,就算是死了,也要成为被史书记载的英雄豪杰。

即使到了现在,人们也时不时思念项羽,不正是因为他宁死不屈的英雄本色吗?当然,李清照的这首诗并不单单是在歌颂项羽,更多的还是对于当朝统治者懦弱表现的批判。南宋王朝选择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丝毫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李清照觉得十分的羞愧,所以在这首诗中充满着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气概。

总结:当然历史的功过常常是后人在评说,对于项羽乌江自刎不过江东的坚持,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只能说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各有各的看法。

除了我们上述提到的三首关于项羽的诗词之外,其实还有不少其他的诗人也对此写下自己看法,如陆游的《项羽》、刘克庄的《项羽》等等,也是非常有名的咏叹项羽之诗,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

更多文章

  • 考古专家发现一宋朝古墓,下葬习俗异于汉人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古墓的特征,农民发现宋朝古墓,宋朝墓葬习俗

    而且众所周知,普通百姓虽然勤劳,但也仅仅是养家糊口罢了,到了晚年去世,多数人还买不去一口薄棺下葬,与达官贵人通宵作乐完全无法比。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平民百姓正因为穷困,反而不会发生被盗墓的事情,也不知幸运还是不幸。而早些年盗墓行为非常猖獗,比较浅的墓穴经常发生,十室九空的情况,这对国家来说是重大

  • 密县北宋塔出土玻璃鸟形器,不仅器形奇诡,至今都不知它是什么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这件玻璃钫形器的出土,可以说充满了波折。一开始,人们发现塔基时本以为就是普通的墙基,结果越挖越不对劲儿,因为下面竟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地宫,在距地面约5米处的地宫里,还藏有两个石函。在这两个密

  • 岳飞被杀后,他冒死救下岳飞儿子,岳家为感恩,约定两家永不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真实的岳飞被谁杀了,岳家世代不与秦家通婚,岳家和哪两个姓氏不通婚

    岳飞生于1103年,从小立志报国,精通武艺,文采斐然,是当时宋朝最为杰出的武将。乱世出英雄,正是靖 康耻这样独特的时代,更加塑造了岳飞这样独特的英雄。面对赵构抱头鼠窜、宋朝屡战屡败,岳飞却以一人之力挽救了战局。可惜的是,赵构和秦桧似乎刻意打压他,最终他被冤死。岳飞被冤杀后,他冒死救下其儿子,岳家为

  • 岳飞受诬陷被捕,岳家军十二军有9人力证他谋反,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家军哪些人背叛岳飞,岳飞为岳家军下的最后一道将令,岳飞与岳家军的关系

    岳飞历代以来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岳飞为国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也成为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榜样。纵观历史,岳飞为南宋政权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恢复中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惜这位爱国的南宋将领并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在收复河山的时候被高宗皇帝以十二金牌召回,最终冤死在风波亭。这一切皆是因为秦桧诬陷岳飞时

  • 西夏墓出土一件奇怪金器,用途成谜,专家根据辽墓壁画破解了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辽墓壁画透露的秘密,考古发现最重大金器,西夏王陵出土了哪些宝物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说这座高油坊古城。1958年,内蒙古文物部门的专家,在内蒙全境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专家们在内蒙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接到了当地群众的反映,说在县里的高油坊地区,有一

  • 靖康之耻耻到什么程度?牵羊礼后皇后羞愧投河,嫔妃和公主已麻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靖康之耻后面的历史,靖康之耻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靖康之耻牵羊视频

    靖康之耻时,北宋皇室接受的牵羊礼有多侮辱?皇后行礼后羞愧自尽在公元1127年,面对着金国来势汹汹的进攻,早就徒有虚表的北宋自然溃不成军。最后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并且北宋的所有人民都成了金国的阶下囚,这也正式开启了整个北宋皇亲贵胄惨不忍睹的黑暗生活。由曾经全天下最尊贵的身份变为现在任人宰割的羔羊,想必

  • 袁崇焕第十七代守墓人去世,其守墓人并没有断绝,以另种方式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袁崇焕子孙为啥不守墓,袁崇焕墓为什么守墓,袁崇焕 守墓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明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后金军绕道蒙古,直逼北京城下,企图一举攻下明朝首都入主中原。崇祯皇帝迅速发布诏书,请求驻守在辽东边关的袁崇焕回京救驾,挽救京城被围的颓势。兵部尚书袁崇焕不敢怠慢,接到圣旨后

  • 蓝玉:巅峰功臣被灭3族,朱元璋在免死铁券上做手脚,他却不自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蓝玉是朱元璋灭的吗,朱元璋和蓝玉谁武功厉害,蓝玉什么时候跟的朱元璋

    这段话出自韩信,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对开国功臣可谓赶尽杀绝,除了功臣身退的张良以外,萧何、周勃、韩信都难逃入狱的命运,韩信最终更是被赐死。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像刘邦一样建国后谋杀功臣近乎成为惯例,明朝的“蓝玉案”也是如此。蓝玉是名将常遇春妻子的弟弟,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但最终却因反叛罪被朱元

  • 刘邦、李渊与朱元璋军事集团,三个集团中哪个实力更强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哪个更强,刘邦朱元璋李渊到底谁最强,历史上的李渊和刘邦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虚构但是也挺有意思的问题。一、本人的素质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典型的草根儿,社会底层的不能在底层的人物。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狡狯,这个词一般是用来形容市井无赖的。没错,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不要脸面的流氓特质。正是具有这种特质的人才能不按套路出牌,往往会出奇制胜。而李渊是世家

  • 唐朝十几个公主嫁到西域和亲,宋朝坚决不搞这一套,谁更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和亲公主一览表,唐朝时哪几个公主和亲,唐朝为什么那么多公主和亲

    但当时的汉朝刚刚经历数十年战争,江山残破,百废待兴,根本没有能力再与匈奴打一场大规模战争。汉高祖刘邦听从谋臣娄敬的建议,“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让刘邦把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匈奴王冒顿单于,两家结成姻亲,自然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吕后听说后舍不得女儿,哭了好几天:“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刘邦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