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蓝玉:巅峰功臣被灭3族,朱元璋在免死铁券上做手脚,他却不自知

蓝玉:巅峰功臣被灭3族,朱元璋在免死铁券上做手脚,他却不自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4 更新时间:2024/2/6 22:01:02

这段话出自韩信,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对开国功臣可谓赶尽杀绝,除了功臣身退的张良以外,萧何周勃、韩信都难逃入狱的命运,韩信最终更是被赐死。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像刘邦一样建国后谋杀功臣近乎成为惯例,明朝的“蓝玉案”也是如此。

蓝玉是名将常遇春妻子的弟弟,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但最终却因反叛罪被朱元璋杀害。朱元璋其实早已警示国蓝玉,如果他能早日发现并作收敛的话,或许不会下场如此,免死铁券上做的手脚就是例子。

一、从军起家,征讨四方

刚刚从军的时候蓝玉一直在朱元璋大将常遇春的手下效力,面对战争丝毫没有畏惧之心,不仅十分有胆识,也不缺少谋略。常遇春每次派他参战,蓝玉都能凯旋而回。因此,常遇春对蓝玉越发重视,希望将他推荐给朱元璋。每有机会,常遇春都会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蓝玉也没有辜负常遇春的期望,多次立下战功,没过多久即官至大都督府佥事。

从洪武四年到洪武十二年之间,蓝玉与朱元璋手下大将傅友德、徐达、沐英等人四处征战,取得胜利无数。到洪武十二年受封永昌侯,朱元璋赐予其爵位世袭的资格。洪武十四年,蓝玉与傅友德、沐英一同前往云南征战,没过多久就顺利拿下云南,消灭了残余在云南的元朝势力。

不仅如此,蓝玉同时又占大理、定滇池,在诸将之中功劳最大,增加俸禄的同时其女儿也受到册封。冯胜征讨纳哈出时,蓝玉为左副将军,在这场战役中起到关键作用,立下汗马功劳。当时朱元璋已经招降纳哈出的手下,就派这个人前往招降纳哈出,纳哈出看冯胜军队人多势众,假意投降,想伺机而逃。

多亏蓝玉看出了纳哈出不是真正投降,成功将纳哈出擒获,最终使得纳哈出手下的军队全部归降。在这场战役中,冯胜与常茂之间发生冲突,两人互相告发,冯胜获罪,于是蓝玉拜为大将军。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元朝仍有残余势力盘踞,常常需要派遣将士前往平定。

公元1388年,据朱元璋建国已过去二十年。元主的势力在捕鱼儿海聚集,朱元璋命令蓝玉率领军士15万前往讨伐。当时,蓝玉带着军士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终于到达据捕鱼儿海40里外的百眼井地区,但是还有没有见到元军的踪迹。不见元军踪迹,蓝玉便想领兵返回,当时跟在蓝玉身边的定远侯王弼认为此举不妥,无法向朱元璋复命。于是蓝玉率领军队继续深入。

军队不顾大雪黑夜,直赶到捕鱼儿海南边,元军没有想到明军能到达此处,没有做防范,没有察觉到明军到来。王弼身先士卒,率先进入敌营,元军溃乱,最终仅元主与数十骑人马脱逃。收到捷报的朱元璋大喜过望,颁布诏书奖励蓝玉的功勋,还将其比作卫青李靖等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大将。回朝后朱元璋将其封为凉国公。

二、居功自傲,终被抄家

后来,蓝玉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参加平定西南的战役,又取得战功无数。等到中山、开平二王去世以后,蓝玉率领大军的次数增多,他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立下战功无数,更受到朱元璋的礼遇和优待。也因为朱元璋的“宠爱”,蓝玉开始渐渐改变,变得骄纵,甚至曾强势占领百姓的田地,还赶走御史。

有次蓝玉外出征战返回,夜晚到达喜峰关,当时守门的官吏没有及时过来开门,蓝玉竟直接命令其手下兵士破关而入,朱元璋得知后十分不悦。当时朝中还有传言说蓝玉与元主的妃子私下有来往,元妃因无法忍受羞辱自杀,朱元璋因此对蓝玉更加责备。

蓝玉的横行霸道已经因引起朱元璋的不满,加上破关而入、致使元妃自杀等事,朱元璋对他的不满情绪渐重,但因蓝玉为明朝的稳定立下不少功劳,因此朱元璋还是忍住了。蓝玉回到京城之后,朱元璋只是责骂蓝玉,并未取消封赏。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十二月壬戌,封永昌侯蓝玉为凉国公。先是,拟封玉梁国公,至是,改封凉,镌其过于券。

由此可见,朱元璋原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名臣房玄龄狄仁杰等都曾为梁国公,不难看出朱元璋对蓝玉的重视程度。然而最后又将“梁”改为“凉”,还把蓝玉的过错刻在世袭铁券上,这支券原本是表彰臣子功勋的,将过错镌刻上去显然是一种警示。除了蓝玉,明朝还有其他功臣有过刻过于券的经历,即大将汤和。

汤和原本是中山侯,在与伯颜帖木儿的战役中立下功劳,受封信国公。但汤和曾经在其他战役中有过不小的失误,因此朱元璋也在其铁券上写下过错。汤和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是朱元璋对他的警示,此后在朝中表现得异常低调,最终重兵而逝,算是善终了。

原本蓝玉能可以汤和为鉴,收敛自身的行为,说不定能免去灭族的悲惨结局。然而,蓝玉不仅没有改过,甚至变本加厉,或许这只券也被他当作朱元璋偏爱的证据了。在朱元璋的酒宴上,蓝玉应当毕恭毕敬侍奉朱元璋,但他不但没有,甚至口出狂言,说军中将校的升迁罢黜之权都握在他手里,朱元璋数次苛责。

西征回来以后,朱元璋让蓝玉作太子的老师,官为太傅,但他对身处宋、颍两公之下十分不满,并称难不成自己不能做太师?朱元璋知道以后对蓝玉越发失望,他在提出谏言时也基本没有被朱元璋接受。到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牵连无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对中央集权的稳固非常不安,蓝玉被抄家灭族,遭到株连的人上万。

三、恃功生骄,为患大明

洪武十一年的捕鱼儿海战役使蓝玉一战成名,回朝以后朱元璋对其荣宠倍至,蓝玉因此渐生骄纵。蓄庄奴、养义子、占民田、斥御史、藏珍马等等,朱元璋念其战功,也因为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并未惩罚他,于是蓝玉更加专恣暴横,甚至屡次私自用兵,关系到军权,朱元璋不得不怀疑他。

朱元璋不止一次提醒过蓝玉,但蓝玉都没能意识到,一再违背朱元璋的意愿,终于将原本的信任消耗殆尽。于是到洪武二十六年,随着锦衣卫的告发,包括蓝玉宗族在内的万余开国元勋皆遭到杀害。从表面上看,蓝玉似乎罪有应得,但《逆臣录》的口供显示蓝玉并未招供,其他史料也有蓝玉辩驳的记载。

蓝玉被捕后仅仅两天就遭到处斩,这对开国功臣来说未免草率。而且既然蓝玉没有招供,那其他人是如何被株连的呢?如果蓝玉果真有心谋反,必定会作详实的安排,日期一定是准确的,“藉田”仪式的举行是个时间段,且朱元璋有时还不去,用其作为谋反的时机太蠢。因此,蓝玉谋反之事实为子虚乌有。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急于处死蓝玉一干人呢?这与太子朱标密切相关。元朝不立太子,因而常有宫廷政变发生,因此朱元璋早早将朱标立为太子。为了使朱标成长为能使明朝长治久安的明君,朱元璋在他身上倾注无数心力,不仅培养其温柔敦厚的性格,还为他选拔了许多大臣作为辅佐,蓝玉就是其中之一。

朱标心性非常仁慈,朱元璋一直忧心大权旁落,但因为蓝玉等人都与朱标关系亲密,因此朱标在世时这件事还不算紧迫。然而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思忖再三之下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接任明朝大权。朱允炆在性格上完全继承了朱标,与这些臣子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深厚,蓝玉与他之间的来往也不多。

因为害怕朱允炆上位以后不能驾驭这些臣子导致明朝大权旁落,朱元璋就趁着自己还在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去功臣,蓝玉自是首当其冲。太子朱标在世之时,朱元璋也知道蓝玉的骄纵,但当时对他的惩罚顶多是责备或降低官位。朱标与蓝玉情同手足,如果朱标有事蓝玉必定支持,即使想要谋反,以太子驾群臣的经验也能可压制,但朱允炆就不同了。因此,朱标一死,蓝玉也无法独活。

结语

毫无疑问,蓝玉案是一场冤假错案,即使蓝玉没有骄纵,最后也很难善终。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明朝大案中,不仅蓝玉,其他上万“逆臣”也有许多无辜之人,朱元璋选择将其全部杀害主要是出于维护明朝政权的稳定。不过蓝玉不是没有逃脱的机会,如果他能及早意识到皇帝的猜忌,选择功臣身退的话,很可能逃过死劫。

更多文章

  • 刘邦、李渊与朱元璋军事集团,三个集团中哪个实力更强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哪个更强,刘邦朱元璋李渊到底谁最强,历史上的李渊和刘邦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虚构但是也挺有意思的问题。一、本人的素质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典型的草根儿,社会底层的不能在底层的人物。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狡狯,这个词一般是用来形容市井无赖的。没错,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不要脸面的流氓特质。正是具有这种特质的人才能不按套路出牌,往往会出奇制胜。而李渊是世家

  • 唐朝十几个公主嫁到西域和亲,宋朝坚决不搞这一套,谁更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和亲公主一览表,唐朝时哪几个公主和亲,唐朝为什么那么多公主和亲

    但当时的汉朝刚刚经历数十年战争,江山残破,百废待兴,根本没有能力再与匈奴打一场大规模战争。汉高祖刘邦听从谋臣娄敬的建议,“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让刘邦把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匈奴王冒顿单于,两家结成姻亲,自然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吕后听说后舍不得女儿,哭了好几天:“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刘邦没

  • 张献忠让和尚吃肉,要不然屠城,和尚淡定说了10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张献忠让和尚吃肉不然屠城,和尚不慌不忙说了10个字,成千古名句他在位期间不断地寻找长生之法,想要永远地活下去继续统治自己的建立的王朝。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抵过时间的力量,还把自己整得不像人形,最后无奈的死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佛教的一些传统的和佛教的规矩,佛教在中国有一个统称,我们都习惯叫他们和尚。在世俗

  • 明朝脾气最“暴躁”文官,揪住锦衣卫头发大打出手,挽救185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最牛锦衣卫,明朝锦衣卫打死大臣,明朝著名锦衣卫首领

    王竑,字公度,湖北江夏人,生于1413年,卒于1488年,明英宗正统四年进士,历任户部给事中、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是明朝中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明史》记载,王竑“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是个胆大包天的角色,以耿直敢言、敢做敢当著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朝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

  • 宋哲宗时代,为何小贩吆喝一句就被抓,只因宋朝都对不起这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哲宗历史评价,宋哲宗不死宋朝会灭亡吗,宋朝的宋哲宗有多厉害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宋代的史料合辑《宋人轶事汇编》中,曾提到过一个特殊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几乎令人感到瞠目结舌。北宋哲宗时期,京城汴梁附近有一个专门卖环饼的小贩,此人经常去的地方就是皇宫之外的街道,毕竟此处是天子

  • 朱瞻基对朱高煦的暗杀都能够容忍,为何勾一脚却被处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瞻基为什么举报朱高煦,朱高煦射杀朱瞻基哪一集,朱瞻基有没有杀朱高煦

    无论是迁都北京奠定大明200年江山,还是修撰永乐大典,为中华民族留下盛世文化瑰宝。还有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的大航海时代。都是永乐朝的壮举。但繁荣和强大的永乐朝,确实在一抹血腥下诞生的,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实在是没能得到他老爹的看重。竟然将皇位传给了过世太子的儿子。直接越过了儿子一辈,隔代指派接班人了

  • 《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梦溪笔谈中的古镜,梦溪笔谈记载异兽,十大考古发现神秘的妖塔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梦溪笔谈·钱塘江堤》有这样的记载:“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这句就是沈括的记载,其中提到的“钱氏”,指的是唐末节度使钱镠,也是后来吴越国的建立者,史称吴越王。如

  • 射死公沙的西劳:导致明朝走向毁灭的一次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灭亡前三大怪事,明朝灭亡导火索事件,明朝历史上的怪异事件

    在当时愈演愈烈的明清战争中,关外的八旗铁骑凭借彪悍无匹的骑射技艺,打得明朝军队溃不成军,屡战屡败,在战场上全面陷入被动,辽东战局岌岌可危。徐光启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如焚。徐光启早年饱读书史,且交游极广,与当时来华的各国传教士颇多交集。从这些传教士口中,徐光启知道当时的西方强国,在火器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

  • 宋仁宗赵祯:历史上第一仁君,亲情、爱情却全消散于朝堂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仁宗赵祯真的是一位仁君吗,赵祯简历,宋仁宗赵祯与八贤王关系

    世人面对天下的君王,大抵都会有一番自己的说辞见解。他的前朝政务到后宫秘闻,都是人们的谈资以及研究此君的素材。一场战役的得失,一次政令推行的对错,都会给这位君王的一生带来不同的烙印。君王立于无人之巅,但亦是凡人,有着属于自己的七情六欲,只是一旦坐上皇位,这一切情感都要充公。无论是百姓和臣子都很容易忽略

  • 万历号沉船中出水怪瓶,专家经研究说:唐僧取经时,经常用到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十大最吓人水怪,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万历号沉船上真品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2003年11月时,位于马来西亚海岸六英里的海域内,一艘古沉船被专业打捞船完整的打捞出水。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确认该沉船就是史籍中所记载的“万历号”,一艘明代万历时期由中国驶向葡萄牙的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