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十几个公主嫁到西域和亲,宋朝坚决不搞这一套,谁更高明

唐朝十几个公主嫁到西域和亲,宋朝坚决不搞这一套,谁更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69 更新时间:2023/12/13 3:28:42

但当时的汉朝刚刚经历数十年战争,江山残破,百废待兴,根本没有能力再与匈奴打一场大规模战争。汉高祖刘邦听从谋臣娄敬的建议,“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让刘邦把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匈奴王冒顿单于,两家结成姻亲,自然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吕后听说后舍不得女儿,哭了好几天:“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刘邦没办法,找了个宗室女子冒名顶替鲁元公主,嫁到了匈奴,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原王朝对外和亲。

和亲不仅在汉朝是一种很常见的外交手段,到了唐朝更是大行其道。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正值全盛之时,已经开始和亲。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把织女弘化公主嫁到西域吐谷浑国,是为唐朝和亲之始。从此之后,公主和亲就成为唐朝一项基本外交策略,先后有十几个公主远嫁西域各国,回纥、突骑施汗国、突厥都曾娶过唐朝的公主,和亲在唐朝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期。

然而到了宋朝,局面却发生逆转。宋朝一向以军事孱弱闻名,武备实力之弱,对外战争战果之糟糕,在古代中原王朝中无出其右。甚至开国仅仅四十多年,宋朝就开始向辽国交纳巨额岁币以换取和平,令人齿冷。

奇怪的是,如此软弱的宋朝,唯独在和亲之事上坚守底线,坚决不搞这一套。南北两宋立国319年,没有往周边国家嫁过一个公主,和亲在宋朝被彻彻底底摒弃。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也就是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那一年,宋辽两国因为边界领土问题发生冲突。辽国倚仗武力优势,派使者来到北宋,向宋仁宗提出领土要求,要求宋朝把“晋阳旧附之区、关南元割之县”割让给辽国。

宋仁宗小心翼翼地拒绝了辽国使者的无理要求,“朕为祖宗守国,必不敢以其地与人”。辽国使者立即提出第二个要求,不想割地,那么就把一位宋朝公主嫁到辽国也行,向宋朝提出和亲要求。

辽国使臣自认为十分“优惠”的方案,再次遭到宋朝君臣的坚决拒绝。宋朝宰相富弼提出了最终解决方案:“婚姻易以生隙,不若岁币之久也。”宋朝在每年给辽国三十万银绢岁币的基础上,另外追加每年二十万银绢,驳回了辽国的求亲。宁肯向辽国赔付巨额岁币,也不肯嫁公主。

宋朝不仅拒绝过辽国,还拒绝过金国的和亲请求。南宋初年,宋金战争激烈进行中,宋高宗赵构招架不住,连吃败仗。金国人向南宋提出结亲请求,自顾不暇的宋高宗赵构却立即予以回绝,要打就打,和亲不可能。结果,宋朝没有一次和亲行为。

唐朝有十几个公主远嫁西域和亲,宋朝坚决不搞这一套,一个和亲公主也没有,两家外交水平谁更高明?

这要从实际效果上看。和亲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通过姻亲改善两国关系。但唐朝对外战争的频率和密度,在古代中原王朝中罕有其匹,由此可以反推,和亲并未能起到理想中化解战争增进和平的目的。

以吐蕃为例,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称得上是唐朝和亲国策最为成功的一个范例,和亲后也仅仅维持了二十余年和平,公元662年就战火重开。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把宗室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四年之后双方再度爆发战争。唐蕃战争几乎贯穿唐朝,吐蕃军甚至一度攻克唐都长安。

公元745年,唐玄宗把静乐公主远嫁契丹,宜芳公主远嫁奚族,结果仅仅三个月之后契丹人和奚族人起兵造反,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都被叛军杀死,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完全没起到一点点作用。唐朝曾把6位公主嫁到回纥,回纥与唐朝之间依旧时战时和,战争连绵不断。

客观而言,和亲,对改善古代中原王朝外交环境和国防形势有一定益处,但并不会起到什么根本作用。不仅唐朝如此,汉朝初年与匈奴“百年和亲”,双方依旧战火不断,最后还是靠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才彻底终结边患。

从人文关怀角度而言,这些远嫁异国的公主们结局大都很凄凉,要么客死他乡,终身不能返回故乡,要么被迫按照胡人习俗,一生先后沦为父子几代人的妻妾,汉代王昭君、隋朝义成公主、唐代小宁国公主等人,都曾被迫先后嫁给一家祖孙三代,生活上和心理上承受的痛苦,是难以言述的。

把一个静守深闺的中原女子强行远嫁到千万里之外的异国,而丝毫不顾及她的意愿和个人感受,以牺牲一个弱女子终身幸福为代价,来换取所谓和平,实在令须眉男儿、帝王将相愧死。唐朝诗人戎昱写过一首著名的讽刺诗《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昭示了唐朝和亲之策的全面失败。

汉唐以来和亲实践证明,综合实力才是决定国家外交关系与环境的关键因素,和亲只能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点缀和调剂作用。宋朝皇帝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才果断取消和亲,转而采用其他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对宋朝而言拒绝和亲不失为一种高明之举。

参考资料:《宋史》《新唐书》《宋朝拒绝和亲之原因分析》

更多文章

  • 张献忠让和尚吃肉,要不然屠城,和尚淡定说了10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张献忠让和尚吃肉不然屠城,和尚不慌不忙说了10个字,成千古名句他在位期间不断地寻找长生之法,想要永远地活下去继续统治自己的建立的王朝。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抵过时间的力量,还把自己整得不像人形,最后无奈的死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佛教的一些传统的和佛教的规矩,佛教在中国有一个统称,我们都习惯叫他们和尚。在世俗

  • 明朝脾气最“暴躁”文官,揪住锦衣卫头发大打出手,挽救185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最牛锦衣卫,明朝锦衣卫打死大臣,明朝著名锦衣卫首领

    王竑,字公度,湖北江夏人,生于1413年,卒于1488年,明英宗正统四年进士,历任户部给事中、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是明朝中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明史》记载,王竑“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是个胆大包天的角色,以耿直敢言、敢做敢当著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朝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

  • 宋哲宗时代,为何小贩吆喝一句就被抓,只因宋朝都对不起这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哲宗历史评价,宋哲宗不死宋朝会灭亡吗,宋朝的宋哲宗有多厉害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宋代的史料合辑《宋人轶事汇编》中,曾提到过一个特殊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几乎令人感到瞠目结舌。北宋哲宗时期,京城汴梁附近有一个专门卖环饼的小贩,此人经常去的地方就是皇宫之外的街道,毕竟此处是天子

  • 朱瞻基对朱高煦的暗杀都能够容忍,为何勾一脚却被处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瞻基为什么举报朱高煦,朱高煦射杀朱瞻基哪一集,朱瞻基有没有杀朱高煦

    无论是迁都北京奠定大明200年江山,还是修撰永乐大典,为中华民族留下盛世文化瑰宝。还有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的大航海时代。都是永乐朝的壮举。但繁荣和强大的永乐朝,确实在一抹血腥下诞生的,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实在是没能得到他老爹的看重。竟然将皇位传给了过世太子的儿子。直接越过了儿子一辈,隔代指派接班人了

  • 《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梦溪笔谈中的古镜,梦溪笔谈记载异兽,十大考古发现神秘的妖塔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梦溪笔谈·钱塘江堤》有这样的记载:“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这句就是沈括的记载,其中提到的“钱氏”,指的是唐末节度使钱镠,也是后来吴越国的建立者,史称吴越王。如

  • 射死公沙的西劳:导致明朝走向毁灭的一次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灭亡前三大怪事,明朝灭亡导火索事件,明朝历史上的怪异事件

    在当时愈演愈烈的明清战争中,关外的八旗铁骑凭借彪悍无匹的骑射技艺,打得明朝军队溃不成军,屡战屡败,在战场上全面陷入被动,辽东战局岌岌可危。徐光启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如焚。徐光启早年饱读书史,且交游极广,与当时来华的各国传教士颇多交集。从这些传教士口中,徐光启知道当时的西方强国,在火器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

  • 宋仁宗赵祯:历史上第一仁君,亲情、爱情却全消散于朝堂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仁宗赵祯真的是一位仁君吗,赵祯简历,宋仁宗赵祯与八贤王关系

    世人面对天下的君王,大抵都会有一番自己的说辞见解。他的前朝政务到后宫秘闻,都是人们的谈资以及研究此君的素材。一场战役的得失,一次政令推行的对错,都会给这位君王的一生带来不同的烙印。君王立于无人之巅,但亦是凡人,有着属于自己的七情六欲,只是一旦坐上皇位,这一切情感都要充公。无论是百姓和臣子都很容易忽略

  • 万历号沉船中出水怪瓶,专家经研究说:唐僧取经时,经常用到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十大最吓人水怪,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万历号沉船上真品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2003年11月时,位于马来西亚海岸六英里的海域内,一艘古沉船被专业打捞船完整的打捞出水。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确认该沉船就是史籍中所记载的“万历号”,一艘明代万历时期由中国驶向葡萄牙的商船。“

  • 人生晚年,朱棣问“妖僧”姚广孝想要什么赏赐?姚广孝: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身边的和尚姚广孝,姚广孝死前给朱棣说的什么,姚广孝一代妖僧

    众所周知,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朱棣是一位威名赫赫的皇帝。而谈起朱棣就不得不说一下“妖僧”姚广孝,可以说他是一位不输诸葛亮、刘伯温的人物。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人生晚年的时候,当朱棣问他要什么赏赐时,他说只要“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分量。朱元璋埋下的隐患昔年“乞丐皇帝”朱元璋一统

  • 北宋年间,匠人们为何烧制出绝美钧瓷,因为他们掌握一种神秘釉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钧瓷烧制一般用什么釉料,北宋钧瓷特征及辨别方法,北宋末年当阳峪窑出过钧瓷吗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也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青瓷。钧瓷的前身是唐代鲁山窑花釉瓷器,其颜色特点被称为“红中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孕白,白中带红”,呈现出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秘美感。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