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的富强商鞅功不可没,一直为他保驾护航的那人却始终被忽略

秦国的富强商鞅功不可没,一直为他保驾护航的那人却始终被忽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85 更新时间:2024/2/6 21:59:06

[var1]

商鞅变法之前,各国变法呈现井喷式蓬勃发展,以吴起变法为代表,训练出一支悍勇魏武卒,帮助三晋之一的魏国走上霸主王座,北方的赵燕,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韩国秦国,莫能与之争锋,开始了近五十年的霸业,大魏国之名响遍四面八方。

所以说,商鞅变法不是战国第一个,也不是战国最后一个,但为什么他的变法最为出名,史书提及最多?是因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最彻底最完整的,涉及的社会方面之广,影响的阶层人群之多,取得的成就之大,古今罕见。秦献公死后,秦孝公即位,各国变法无不愈演愈烈,声势颇大,唯独秦国不声不响,固步自封,被魏国打的丢了河西,差点亡国。秦孝公痛定思痛,发布求贤令,渴望天下贤才广入关中,小才治乡县,中才治郡,大才治国。

[var1]

秦孝公光发布求贤令都废了老大的劲,秦国朝廷不愿意者景从。秦国上下不情不愿地发出求贤令,广告天下,情愿来秦国者的几乎没有,多是来混吃混喝的人。秦国一直是荒蛮落后的代名词,百姓私斗成风,官吏不明事理,全国极度排外,文风几乎没有,有大才能者哪里愿意来这地方一展所长,山东六国哪个不能满足自己?

商鞅偏偏是个另类,当然也有各国主持变法的人选已经定好、商鞅难以插手的原因,有一部分原因是秦国有难度,奖励高于其他六国(秦孝公发声“愿与权臣共享秦国”)。小士人商鞅前来秦国变法前,秦国在上一代秦君秦献公手上已经经过了一轮变法,虽然不彻底,还是有一番成效的。例如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编制户籍和推广郡县等等。

秦孝公,秦献公之子,秦国崛起的重要人物,秦国可以没有商鞅,但绝对不可以没有秦孝公。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不会一下子衰败,反而在秦孝公手里复兴强大起来,不能扫平三晋之国,但也能不被他国所欺负。没有秦孝公,当时的积贫积弱秦国绝对有可能短时间衰亡,商鞅入秦也没有用,没有这么厉害的君主帮助商鞅抵挡压力,帮助彻底的变法。

秦孝公嬴渠梁苦啊,四代乱政,打了二十三年的仗,秦人吃不饱穿不暖,内忧频起,魏国霸权,西北戎狄时常侵扰,外忧尚存。秦国还是秦国,却不是之前的强秦和之后的强秦。嬴渠梁忙碌一生,一辈子连个正妻都没来得及娶,烦心事一大堆。他也牛啊厉害啊,咸鱼翻身,带着秦国从弱秦走向强秦,为大秦一统天下打下坚厚的物质基础。

[var1]

秦孝公即位,商鞅入秦之前,三秦谋划灭秦,被秦孝公化解,代价是:秦国军事力量遭到大折损,东面的军事重镇被割出去。秦孝公使用外交手段,让六国陷入互相猜忌,抱着龌龊的心思共事。这样下来,秦国就面对着一个相对安全的变法环境。商鞅变法途中,秦孝公一力应对化解着他国各种压力,让商鞅安心变法搞内政。

另外,秦国内部守旧老秦人勋贵的强烈反对和不满,嬴渠梁长袖善舞都和平解决了。秦孝公带着必胜的决心和勇气,参与这场变法,谁挡他都不行,亲哥哥不行,亲儿子也不行,谁挡着了,就按律法严惩谁。秦孝公保护秦国不受外敌干扰影响变法,又保护商鞅不受反对势力明里暗里的阻碍,秦国富强的功劳,秦孝公占一半绝不夸张。一场战争的胜利,除了底下士兵的勇猛努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指挥的将帅。

秦,胜六国一筹,胜的就是嬴渠梁,嬴渠梁的大气魄大手笔。

后话:秦孝公43岁便无病无灾的去世,很多医者说是被掏空了精力,药石无医。

更多文章

  • 他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能轻易称帝却不愿意,死后还被毁墓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清史上的传奇人物,惨死的十大历史功臣,大清有哪个皇帝的墓没有被盗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天资聪颖,自小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因此深得清太祖的喜爱。但他当时还小,政治地位远远没有自己的兄长高。当时的清太祖已经建立了后金王朝,正式开始抗击明朝了,几次获得了大胜利。后来,由于皇太子代善出现问题,清太祖一怒之下,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将军队分别分给了其他八个

  • 雍正临终叮嘱:不能杀这个人!乾隆刚登基就下令:将他斩首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废掉雍正的政策,雍正临终告诫乾隆,雍正死前给乾隆留下哪些人

    所以他写信给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的后代岳钟琪,因为作为名将的后代,曾静认为岳钟琪只要揭竿而起,必定有好多追随者。但是谁知当时岳钟琪因为不被朝廷信任,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所以为了表忠心,岳钟琪将曾静所写的书信亲自呈给了雍正。可是事情很戏剧化,雍正看到曾静写的信之后竟然不觉热泪盈眶,对于信中所列的自己的罪

  • 雍正因为这些致命的坏习惯而早逝,至今仍有不少人在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经常熬夜。第二个坏习惯,就是他不懂劳逸结合。皇帝上朝一般一天一次就可以了,但是到了雍正这里就要一天上两次朝。先是凌晨三点的时候,召军机大臣处理政事。早上五六点正式的早朝,雍正一个人勤奋不要紧,他手底下官员碰上一个这么勤奋的皇帝也算是有苦难言吧。他的父亲康熙六次下江南,虽然是微服出巡

  • 雍正最器重的三人:一位两省总督,一位三省总督,最后一位很嚣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时期的五大总督,雍正极为器重的三个总督,雍正年间的两江两广总督都有谁

    今天就来为大家说说雍正身边这三位神秘的督抚,他们究竟是谁呢?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来历背景?其实他们都是凭着本事受到皇上的喜爱重视的,风光了一生也是极其让人羡慕不已的。第二位:田文镜,这位身兼两职的大臣原本是监生出身,在康熙二十二年时升为知县和知州,出身不好的他只能通过从太监手里买回来身份,后来历经二十余

  • 朱元璋与康熙儿子都很厉害,为何没人挑战朱标,却都抢胤礽储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标死对朱元璋的影响,朱标与胤礽,朱元璋为什么对长子朱标那么好啊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和康熙的儿子都很出众,朱元璋有朱标、朱棣等儿子;康熙更是有著名的九个儿子。但是最后朱标却稳坐太子之位,而胤礽落得个被废的下场。总结下来有四点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继承人选择的制度不同。朱元璋是我们奉行的是千百年来汉族的皇位继承传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所以

  • 清朝总督主政一方,堪比唐朝节度使,为什么他们却很难犯上作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清朝总督,清朝大将军和总督谁的地位高,清朝总督实力分析

    清朝皇帝清朝的总督权力再大也只是1个“官员”,唐朝的节度使却是1个“土皇帝”,谁容易犯上作乱很明显。我们先来看清朝总督。清朝是中国封建专制的顶峰时期,对臣下防范的制度设计也达到最完善,像总督这样的大官(管辖着一省或两三省的军事、行政)非皇帝亲信不可。换言之,无论是皇帝亲擢,还是廷臣会审,或者吏部简选

  • 康熙时的4品官,缘何穿龙袍入土?服饰以外,还有1处让专家费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皇帝的四大服饰,康熙的皇冠龙袍照片,康熙皇帝的服装是怎样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干尸”,我们知道,在埃及,有“木乃伊”,这干尸和木乃伊差不多,区别就是这木乃伊乃是“人工干尸”。为什么今天要先科普一下“干尸”为何物呢?主要是今天要讲的这位官员,在发现的时候就是一具干尸,也算是千古奇事儿了。这位官员名叫黄拙吾,乃是一历经明末清初的大臣,剃发易服在清朝为官,在他

  • 这种水果被康熙赐名,此后成为进贡必需品,至今受到人们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为何称这水果为哈密瓜,进贡必备的水果,补血水果第一名

    对于甘甜多汁的哈密瓜这种水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因为清脆爽口,风味独特等特点一直很受人们的喜爱。要说它和康熙之间的渊源,还要从新疆的两个地方说起了,前面已经讲到过,各番邦小国有向大国进贡的习惯。到了清朝这里也不例外,在康熙平定了准葛尔丹之后新疆也是清朝的一部分了,所以按照惯例,也是需要向清廷进贡的

  • 这位清朝状元的考卷一直拆不开,乾隆:换一个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历年科举状元,乾隆年间的状元有多少个,清朝科举状元真实故事

    清朝有一个叫做邵自昌的学子通过了前两项,眼看着就是最关键的殿试了,可是却出了点小插曲。乾隆四十三年,每三年一次的殿试终于拉开了帷幕,主考官们个个也都是状元出身,所以评判标准也比较严谨,也最终导致在状元的钦点上出了一些小分歧。有人认为戴衢亨担得起状元的名号,但也有人觉得邵自昌更受一筹。经过一番热烈的讨

  • 甄嬛从汤泉宫回来后,雍正为啥非要她吃生饺子?华妃这醋吃得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甄嬛哪一集扳倒华妃,甄嬛和华妃谁厉害,甄嬛回宫后华妃去哪里了

    甄嬛传中最不缺的就是各位小主,除去与甄嬛一同进宫的几位,后宫的嫔妃们也大都心机非常,不管是华妃明面上的,还是皇后暗地里的,在甄嬛得宠后都“享受”了一遍。而本来与甄嬛一起入宫的有两位与甄嬛交好,其中有一个是前期胆小的安陵容。她本身没有甄嬛有才气,再加上性格隐忍,便一直没得到宠爱。而甄嬛曾选秀时被一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