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商鞅变法之前,各国变法呈现井喷式蓬勃发展,以吴起变法为代表,训练出一支悍勇魏武卒,帮助三晋之一的魏国走上霸主王座,北方的赵燕,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韩国秦国,莫能与之争锋,开始了近五十年的霸业,大魏国之名响遍四面八方。
所以说,商鞅变法不是战国第一个,也不是战国最后一个,但为什么他的变法最为出名,史书提及最多?是因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最彻底最完整的,涉及的社会方面之广,影响的阶层人群之多,取得的成就之大,古今罕见。秦献公死后,秦孝公即位,各国变法无不愈演愈烈,声势颇大,唯独秦国不声不响,固步自封,被魏国打的丢了河西,差点亡国。秦孝公痛定思痛,发布求贤令,渴望天下贤才广入关中,小才治乡县,中才治郡,大才治国。
[var1]
秦孝公光发布求贤令都废了老大的劲,秦国朝廷不愿意者景从。秦国上下不情不愿地发出求贤令,广告天下,情愿来秦国者的几乎没有,多是来混吃混喝的人。秦国一直是荒蛮落后的代名词,百姓私斗成风,官吏不明事理,全国极度排外,文风几乎没有,有大才能者哪里愿意来这地方一展所长,山东六国哪个不能满足自己?
商鞅偏偏是个另类,当然也有各国主持变法的人选已经定好、商鞅难以插手的原因,有一部分原因是秦国有难度,奖励高于其他六国(秦孝公发声“愿与权臣共享秦国”)。小士人商鞅前来秦国变法前,秦国在上一代秦君秦献公手上已经经过了一轮变法,虽然不彻底,还是有一番成效的。例如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编制户籍和推广郡县等等。
秦孝公,秦献公之子,秦国崛起的重要人物,秦国可以没有商鞅,但绝对不可以没有秦孝公。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不会一下子衰败,反而在秦孝公手里复兴强大起来,不能扫平三晋之国,但也能不被他国所欺负。没有秦孝公,当时的积贫积弱秦国绝对有可能短时间衰亡,商鞅入秦也没有用,没有这么厉害的君主帮助商鞅抵挡压力,帮助彻底的变法。
秦孝公嬴渠梁苦啊,四代乱政,打了二十三年的仗,秦人吃不饱穿不暖,内忧频起,魏国霸权,西北戎狄时常侵扰,外忧尚存。秦国还是秦国,却不是之前的强秦和之后的强秦。嬴渠梁忙碌一生,一辈子连个正妻都没来得及娶,烦心事一大堆。他也牛啊厉害啊,咸鱼翻身,带着秦国从弱秦走向强秦,为大秦一统天下打下坚厚的物质基础。
[var1]
秦孝公即位,商鞅入秦之前,三秦谋划灭秦,被秦孝公化解,代价是:秦国军事力量遭到大折损,东面的军事重镇被割出去。秦孝公使用外交手段,让六国陷入互相猜忌,抱着龌龊的心思共事。这样下来,秦国就面对着一个相对安全的变法环境。商鞅变法途中,秦孝公一力应对化解着他国各种压力,让商鞅安心变法搞内政。
另外,秦国内部守旧老秦人勋贵的强烈反对和不满,嬴渠梁长袖善舞都和平解决了。秦孝公带着必胜的决心和勇气,参与这场变法,谁挡他都不行,亲哥哥不行,亲儿子也不行,谁挡着了,就按律法严惩谁。秦孝公保护秦国不受外敌干扰影响变法,又保护商鞅不受反对势力明里暗里的阻碍,秦国富强的功劳,秦孝公占一半绝不夸张。一场战争的胜利,除了底下士兵的勇猛努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指挥的将帅。
秦,胜六国一筹,胜的就是嬴渠梁,嬴渠梁的大气魄大手笔。
后话:秦孝公43岁便无病无灾的去世,很多医者说是被掏空了精力,药石无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