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因为是“阉竖之后”一直被司马懿等世家大族嫌弃,但好歹是官家出身。而孙权从孙坚、孙策手中接过了江东基业,也比刘备多几分运气。很多人年少时不能理解刘备身上那种精神,等到自己也有了一番经历,才知道刘备建立蜀国的不易。
刘备发家一靠人品,二靠建功。他身边围绕着许多人,对他的评价都是“礼贤下士,仁德无双”。但生逢乱世,诸侯们都靠兵马争夺地盘,人品显然不能让自己坐在家中就能分到一杯羹。刘备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备瞅准时机,外出打拼了。
《三国演义》中曾经把刘备和孙坚做了个对比,同样在镇压黄巾军时立下功劳,“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惟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刘备闷闷不乐,后来因为在街上遇到了郎中张钧的车,张钧入朝为刘备抱不平,刘备才做了一个小小的安喜县县尉。
但后来当地督邮要遣散刘备,张飞愤怒,把督邮绑在树上拿柳条抽了一顿——其实历史上干这事的人是刘备自己。那会儿刘备才20多岁,显然他也年少轻狂过。打了上司,刘备没法在安喜县待下去了,只能和关羽、张飞一起逃亡。
公元191年,刘备再次当官,因为跟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有功,他做了平原县县令。就在这个时期,刘备碰上了可能改变他命运的小人物。陈寿的《三国志》记载,“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
也就是说,平原县有个富家子弟刘平,虽然跟刘备同宗,但他深深地看不起刘备,觉得这人只是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对于自己被刘备管治统辖,刘平深以为耻。于是刘平花钱雇了个刺客,让他去接近刘备,找机会刺杀。
结果刘备毫不知情,还对那刺客十分礼遇,刺客都被他感动了,不忍心下手,把真相告诉他后,告辞而去。史书并没说这刺客叫什么名字,但他显然起到了一个影响三国命运的关键作用——如果他杀了刘备,哪还会有后来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呢?
其实在古代,刺客影响历史进程的例子不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就是派了刺客专诸用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夺取了王位。而刘备却能靠自己的仁厚感动刺客,逃过一劫,也难怪陈寿评价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