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北磁县在专家的授意下出土了一座古墓。后根据专家的检查和查阅,分析了古墓的大致年代和入葬时间,得出了结论。这是一个名为韩令坤大将的归处。根据史料记载,韩令坤在45岁的时候撒手人寰,共有过两任妻子,他的人生十分精彩,所留下来的墓志铭有三千多字都是来描述他的生平。在专家们仔细研究过墓志铭后,明白了当时的小妾地位有多低贱,人生凄凄惨惨,不言而喻。
公元923年,韩令坤出生于磁州武安的一户人家。年少时曾拜于郭威麾下,后来宋朝建立后,管从指挥使。他有一个懂得诗书礼乐的小妾,这名小妾家里没出变故之前,也算得大家闺秀,由于家底丰厚,其父杨百万在当地有着非常高的威望。杨氏生得端庄艳丽,家庭条件优越,再加上当时杨百万给杨氏准备了一批价值连城的嫁妆,所以上杨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
时不待人,还没等杨氏出嫁,一场变故突如其来。南唐陆孟俊杀掉了杨家大部分人口,并且洗劫了杨家所有的财产。杨氏命大,活了下来。在风雨漂泊的年代,一个女子想要活下来十分艰难,杨氏手无缚鸡之力,很快就被南唐另外一位将领给抓住了。为了能够活下去,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选择顺从当时的将领马希崇以保平安。
韩令坤与马希崇之战,韩令坤获得了胜利,于是马希崇为了自保,便把杨氏献了出来。韩令坤看着这个柔弱美丽的女子,再把她放入动荡漂泊的江湖之中,实在不忍,于是便做主让杨氏伺候在跟前,成为他的小妾。韩令坤对杨氏的宠爱外人看着十分眼红,在陆孟俊被韩令坤俘获时,杨氏在帘子背后悲泣不已,韩令坤恰巧路过,于是心生好奇的他询问了杨氏具体情况。
杨氏回答说杨家发生的灭门惨案就是出自于他之手,好歹遇到了马希崇,才让她躲过一劫。得知此事后,韩令坤勃然大怒,这是欺负到自己头上了,于是立刻审查了陆孟俊。陆孟俊对此事并未矢口否认,反而稀疏平常地把此事说了出来。韩令坤看着平静的陆孟俊,心有怒火,于是为了以绝后患,杀了他。
种种事迹表明,韩令坤对于杨氏,算得上是恩宠十足,但是很可惜,杨氏最终依旧没能逃过封建社会的摧残。公元968年,韩令坤去世,但按照古时候的规矩,妾死后是不得与夫合葬的,也就是说她无法与韩令坤同穴,即使二人十分相爱,但韩令坤的墓志铭上也对她只字不提,相反,墓志铭上韩令坤正妻的名字赫然在列。
杨氏的一生虽然博得了韩令坤的宠爱,但是她就像个透明人一样,无法留下属于自己的事迹甚至是名字在韩令坤的墓志铭中。在封建社会之前,奴隶制度盛行,女奴没有任何人权,只是男主人拿来泄欲的工具,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危险。有句古话叫“妾通买卖”,就是证明其地位如同物品一般,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权利。
而从秦汉后,妾的意思开始慢慢演变。古代的制度很严,小妾是几乎不可能上位成功的。就算正妻死后,男主人也会选择另娶一位女子做续弦,也不会让小妾扶正。 小妾想做妻,也是需要正妻死后,经过家族长辈同意,且进行一系列仪式后,才能顺利上位,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扶正”仪式。
小妾的日子要想过得好,那就得讨好正妻,正妻掌握着小妾的买卖大权,甚至在一段时期,正妻还掌握着小妾的生杀大权。由此可见,妻妾的阶级分化十分明显,“宠妻灭妾”在古代都是要面临着众人嘲笑,甚至严重到掉脑袋的事情,所以几乎没有一个小妾能够“翻身农奴把歌唱”,当上一家之主的正妻。
韩令坤的墓志铭就透露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不管杨氏多么受宠,她也只是韩令坤的妾,名字也不会被刻在韩令坤的墓碑上,也做不到和他同穴。生虽能同寝,死后却孑然一身,想来她也是被封建社会残害的一位可悲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