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独对大脚马皇后言听计从

朱元璋为何独对大脚马皇后言听计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80 更新时间:2024/1/22 19:57:58

首先,未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了。其次,他那名垂千史的媳妇也出生了。据说,她姓马,名秀英。

那时候,社会上流行杀女婴,保男胎,为社会储存最优质的劳动力。马家正好相反。父亲听见女孩的第一声啼哭,高兴的不得了,独自背着手,在庭院里转悠了很久,高兴得不能自已。

按照他的习惯,他该大开金库,广施恩泽了。于是,他召集了家中的几个伙计,到大街上分发各种吃食与小钱。

这样的好习惯,为他赢得了好名声,却使家财流失殆尽,不久马家就从富贵人家变成了贫下中农了。

更可悲的是,乐善好施居然没有挽救他媳妇的命,分娩后不久,秀英的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心灰意冷,家里的事也不太管。

秀英渐渐长大,脾气也开始执拗起来,她不愿承受裹脚之痛,与父亲争吵许久后,父亲也累了,不想争了,就放手不管了。几年后,秀英成为十里八乡知名的“大脚姑娘”。

当时,正值元朝末年,人心不稳,社会黑暗。自然灾害频发,黄河先是改道,然后又归道,紧接着又泛滥,像是逗着元朝末日的统治者玩儿似的。而村镇里,更是盗匪横行,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仇家。

秀英的父亲不知是招惹了什么人,隔三差五就有一群人登门造访,喊打喊杀。父亲决定逃到外乡去避风头,临走前他将秀英寄养在好友郭子兴家,承诺过几个月一定回来,结果死在了外面。

郭子兴看着秀英的脸,又看看她的大脚,心痛不已。没办法,谁让她是好友的女儿呢。收了吧。

由此,马秀英成了郭子兴的养女。郭子兴夫妇为了感谢朋友过去的帮助,对秀英也疼爱有加,夫人手把手教她刺绣,夫人觉得,以后别人要是看不上她的大脚,或许会舍不得她的完美刺绣吧。

在秀英长大成人的岁月里,她聪明伶俐,十分好学,越发出落得亭亭玉立。

再过几年,她就要遇到朱元璋了。而此时朱元璋还在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他以前也混得不怎么样。

他一出生就是个放牛娃,童年时代,他与村中的老水牛、老黄牛及各种乡间小动物一起度过。牛的憨厚与勤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他还是厌恶了与小动物们在一起的百无聊赖的生活。

16岁,他出家做了和尚,虽说是个和尚,但三年来一直风餐露宿,靠讨饭过日子。

1352年,朱元璋痛下决心,不再撞钟了,他已经25岁了,在这样日复一日地撞钟过日子,他会疯掉的。

不久,有人从濠州给他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汤和写的,他已经投奔了红巾军,如今生活富足,劝说朱元璋也赶紧入伍。

朱元璋犹豫了一下,还是去了。一身破破烂烂的和尚打扮进城,守卫一见便把他绑了起来,说他是奸细。快要送去砍头之际,郭子兴出现了,他看了朱元璋一眼,觉得他尽管怪模怪样,但绝非奸细,于是将他纳入自己麾下。

朱元璋勤学肯练,很快就成了郭子兴的心腹。

郭子兴这人多疑,他瞧着朱元璋在军中势力渐长,想找个法子拴住他。什么法子呢?婚姻。正好手边有个朋友遗留的孤女马秀英。

于是,郭子兴做主,将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从此朱元璋成了元帅的女婿。

刚认识就成了夫妇,马秀英很意外。她嫁的这个朱元璋,大字不识几个,天天嚷着要自学。她本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想到还真就学起来了。但她还是有一种感觉,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朱元璋非常刻苦,他将自己的生活连根拔起,与过去彻底决裂,变成了一个真正骁勇善战,谋略颇多的年轻人。就在他冉冉升起的岁月里,不断遭人排挤,诽谤,流言蜚语满天飞。

终于,一枚重量级的诽谤终于传到了郭子兴耳边。他早对朱元璋自我充实的速度惊讶不已也十分嫉妒,谗言一到,他便乐呵呵地顺手将朱元璋监禁起来,不给他饭吃,杀杀他的戾气。

朱元璋很苦恼,上司不行,难道要我自己做造反的主吗?我的能耐已经达到这种高度了吗?

而秀英这边听说了朱元璋被关禁闭了,心痛的不得了。她一路小跑到军营,一不留神就躲进伙房中。趁别人不注意,她抓了两个刚出笼的烧饼,撒腿就跑。为了不使人起疑,她把烧饼塞在了胸口这个位置。

她左躲右藏,刚逃过一拨人马,转身就与自己的养父母撞个满怀。

郭子兴问,“小姑娘家的,跑这么快,要干什么?”

秀英很紧张,没说话。烧饼太烫了,也让她浑身不舒服。

养母心疼她,就把她带回房中仔细询问。

这时,她才说出实情。把两个大烧饼从衣服中拿出来的时候,她的胸口被烫得红通通的,还起了几个燎泡。

夫人瞧见了,很心疼。“你这孩子倒真能忍。”

最后郭夫人亲自出面,把朱元璋受冤枉的事说明白了,说是自己儿子搞的鬼。

郭子兴的两个儿子眼看着没弄死朱元璋,又想了另外一个法子。他们要夜宴朱元璋,然后用毒酒毒死他。

秀英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个消息,就提前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大喜,决定耍一耍郭子兴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儿子。

他若无其事地去赴宴,刚走到半路,忽然下马,假惺惺地对着天祈祷。人们都在问他念什么,他说:“老天明示于我,你两位想用毒酒毒死我,命我赶紧回家,免得中毒。”

天叙与天爵二位公子是典型的古代人,很是迷信,听他这么一说,吓得瑟瑟发抖,发誓说以后再也不敢加害于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在郭子兴的军中,可谓如日中天。郭子兴想从中作梗,但他很快就病死了,旧部全部归顺于朱元璋。

兵权在手,朱元璋想干什么,已经很明确了:造反,他想造元朝的反。

然而,造反刚开始,秀英就怀孕了。

秀英拍着朱元璋的肩膀说:没事的,谁说怀着孩子的妇女不能夫唱妇随。你只管打你的战,你去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朱元璋听了,心定了下来。他立即率军南下,夺取江宁(今南京)。

丈夫走了之后,她就带着全军将士的妻妾一起跟在大军后头,一同渡江。她考虑到元军可能会很快追来,于是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她做事有些违反常规,但大多都帮了朱元璋一把。为了给士兵们足够的吃食,她忙来忙去,竟然饿着自己的肚子给别人送饭吃。

一次,朱元璋在混战中受伤,无力自保,她全然不顾自己是个女儿家,冲上前去,一把将朱元璋背起,扮作村姑的样子逃离险境。

朱元璋感激她,拿她的大脚开了一路的玩笑。

她笑笑,只觉得自己能做的事还有很多。

朱元璋这样的起义,成功与失败的成本都一样大。成了是王,败了就是寇。她可不希望他失败,努力了这么多年,都到这份上了,结局若是个败局,任何人都承受不了。一次成败定生死,如果败了就永无翻身之日。

“如果赢了呢?”朱元璋问。

秀英瞧着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样子,“如果赢了——赢了就有路走,那条路更难走。成功的路要比失败的路难走一千倍。”

可传奇也是会遭遇困苦的。在传奇的前半生里,他逐渐建立了与各个地方军、元军匹敌的个人军队。

此时,不仅朱元璋的势气日渐兴盛,各家的势力也在壮大,每一队人马都在翘首期盼能问鼎中原的一天,这一天什么时候来,希望它早些来还是晚些来,都是个问题。

而关键在于,谁称王?或者说,说能真正的守住自己打下的江山?

1360年,陈友谅率兵南下,眼看就要攻进江宁。朱元璋亲率大军,到前线迎战。秀英为了给朱元璋打好下手,召集了全军亲眷中的巧妇,没日没夜地赶制鞋子衣服,然而送去给前线。

但这还不完全能稳定人心。

吃了几场败战之后,士兵们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有没有打战的能力,一个个垂头丧气。秀英赶紧把手中的锦衣玉帛拿出来犒赏他们。

失败了更要犒赏,因为东山再起这个过程里的艰辛比任何成功都更值得人铭记于心,人们只要共同经历这个过程,彼此之间就会有一种独特的信任感。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信任感,那就是“生死之交”。

朱元璋打战得杀人,她就赶紧劝解他,“用兵不能不杀人,但主帅不能嗜杀人。”朱元璋占领城池,她便赶紧劝说他要“广收民心,切莫滥杀无辜”。

她当真是生活中的好媳妇,事业上的好帮手。然而,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她却面临了一次重大的下岗危机,因为突然间后宫不得干政了。

这是历史的教训,朱元璋必须遵守。

一天,她问朱元璋,“如今天下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这不是该你问的。”

秀英赶紧说,“陛下是天下之父,妾为天下之母,子女的安危,做父母的可以不问吗?”

朱元璋懂了,她是在劝他关心老百姓,劝他爱民如子。

朱元璋称帝后,一直非常勤奋。可他是草蜢出生,总觉得治理朝政要下猛药,再加上他脾气刚烈,亦有不如意就发脾气,动不动就杀人。

有一年元宵节,朱元璋微服出巡,在挤来挤去的人群中享受着喜庆热闹,突然他发现一副灯谜,上面写着,“女子肩并肩,乘风荡舟去,忽然少一人,却向月边住。”谜底是“好双大脚”。

朱元璋觉得,这根本就是在讽刺自己的皇后。他大发雷霆,气急败坏地嚷着要惩治刁民,如果查不出是谁这么无聊,全城的百姓都要遭殃。

秀英一听,赶快说,“妾不嫌自己脚大,陛下也不嫌,别人的嫌弃又有什么关系呢?陛下不是说过,幸亏妾脚大,才能背着陛下死里逃生的吗?”

听了这话,朱元璋的气全消了。

这样的劝解能够有效,与朱元璋个人的性情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他有着天才般的勤奋,才能听得进这劝说而不至于恼羞成怒。

秀英跟着朱元璋征战15年,早就没了少女秀气,朱元璋却依旧视她为瑰宝。

可妾室再多,他与秀英的感情依然很好,还经常夸奖她有唐朝长孙皇后的气质。

对于此种夸赞,秀英只能挥挥手,叹着气说,“陛下,您不要太夸张。”

即位后的三十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工作,没有假期,也不讲究调剂精神的文化娱乐。

在这种情况下,秀英的规劝与理解,似乎成了王朝运转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凉药。有她在,他便能专心且不知疲倦的工作。

不过,她的陪伴也不是永恒的。

去世前,她对朱元璋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有始有终;愿子孙个个贤能,居民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

说完,她去世了。朱元璋拉着她的手,放声大哭,非常难过。

他以前是个和尚,一直有心向佛,如今便命令设立普渡大斋,亲自烧香祭奠,决心从此不再册立皇后。

此后,岁月变迁,一去千里,秀英从一个真人内化成了一个抽象的灵魂。

一代又一代的故事传承,她终于从肉身中抽离出来,从不善治家的一方豪绅孤女蜕变为人们想象中的那个传奇。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在乡下避难一晚上,寡妇问有喜了咋办,朱给了她一信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朱元璋早期的人生梦想没别的,就是填饱肚子,在成功打下大明江山之前,朱重八身边有众多义勇之士。有一次,朱元璋的起义军吃了败仗,于是他理所当然的也成为了官府追杀的对象,情况危急之下朱元璋无意间逃到了一个农舍里,当时家里只有一个寡妇。当时朱元璋不过二十出头,正是人生中大好年纪,又生的姿貌雄杰,而这个寡

  • 世上真有穿越者?河南发现一明代石碑,碑上写着:扯淡,再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河南发现明代石碑了吗,明代石碑山西移民真定府佐证,明代万历石碑图片

    很多人都会觉得,带着21世纪的知识一定能够如鱼得水,不过最为直观的一点就是,古代可远没有你现在这么自由,要是你的街坊邻里犯了错,指不定受罚的时候还会牵连上你,到时候你顿时就会怀念社会主义的好。在上世纪的80年代,河南淇县就出土过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扯淡,再不来了。”这难道是有人发现自己穿越了,结果

  • 朱元璋用膳,发现碗里有一根头发,御厨马上摘掉帽子:我是光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用膳时吃到一根头发,朱元璋巡狱,朱元璋发现碗中有根头发

    我们知道,朱元璋从下就很命苦,也不是喊着金汤匙长大的,因此更不可能接受教育了。而在他当上皇帝以后也在慢慢习惯皇室生活,俗话说由简入奢易,朱元璋很快的就适应了。只是在圣旨这件事上他实在头疼,经常用白话就发布圣旨了,不然也不会在后来引领了“白话文运动”。要说这个是自己的原因还好,但有一次在他和马皇后一同

  • 朱元璋把醉酒的徐达抬上龙床,徐达醒后只做一事,朱元璋放心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徐达给朱元璋头上浇酒受罚,朱元璋把徐达抬到龙床,朱元璋对徐达的态度

    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的军事大统帅,也被称为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出身农家的他因为参加朱元璋的起义军两人就此结实了。在朱元璋手下他可谓是屡建奇功啊,本身武艺高超,加上他为人又非常安守本分,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请示一下朱元璋。一来二去的,朱元璋对他自然是赏识又信任,两人关系很好。这样一位为人谨慎,军事才能优秀的将

  • 朱元璋借地埋葬父母,地主不愿意,朱元璋称帝后地主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当皇帝后老家百姓为何不满,朱元璋死后几个儿子都去哪了,朱元璋死后后人有没有被封地

    从乞丐做起来的朱元璋小名朱重八,他的父亲当时给一个地主刘德种地,说白了就是一个受人使唤的佣人。后来朱元璋的父母死在了一场瘟疫中,我们应该都知道瘟疫在古代简直是谈之色变,只要一个村庄有人染上,基本上就会祸害一整个。为了给自己的父母找块地安葬了,朱元璋找到了刘德,可是在那个农民压迫剥削农民成性的年代,贫

  • 朱元璋临终说了四个字,如果朱允炆听懂了,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为什么留一道圣旨给朱允炆,朱元璋跟朱允炆的关系,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是败笔吗

    明太祖朱元璋,一个草根平民最后做到皇帝之位,是何等的厉害。朱元璋登基后,自然知道功高盖主,所以使用了很多手段,终于消除了这个隐患。当时因为太子朱标过于慈善宽厚,所以为了给太子朱标的登基扫清障碍,朱元璋让其他儿子早早的前往封地,但是很不幸的是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让朱元璋的一片心血付诸东流。朱元璋只好再找

  • 唐朝开国功臣,一门三杰,为兄弟甘愿牺牲自我利益 ,死后被封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最惨的开国功臣,唐朝开国功臣一门三杰,武乡一门三杰

    唐朝大臣影视形象(图)文:悔昔道来温大雅,是并州祁人,彦弘则是他的字。温大雅有两个弟弟,分别叫温彦博、温大有,兄弟三人在其父亲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的教育下自幼便博览群书、聪颖异人。青年之时,三兄弟便以才情在社会上取得了不同凡响的声誉,以文学知名天下,深受众人夸赞。隋朝大臣,著名诗人薛道衡见到青年的三

  • 唐朝官员选拔制度:没在地方当过官的,就没有资格到中央做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在当时要提出此议呢?原来,自魏晋以来朝廷逐渐形成了重中央决策、轻地方治理的格局,官员中也形成了重内官、轻外任的风气。一方面,很多官员不愿去地方任职,地方官选任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任职地方的官员长期得不到升迁,导致地方官责任感降低,治理水平下降,同时也使得中央官员不了解地方实际。隋朝地方佐官中央

  • 李世民杀了李元吉,还将其妻子纳入后宫,为何他的妻子愿意入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玄武门之变并不单单是在玄武门所发生的那些事情。此后,李世民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比如他杀害了自己十个侄子,建成和元吉的儿子,一个都没有留下来,全部被李世民杀死。不仅如此,李世民还把齐王李元吉的王妃杨氏也一并纳入了自己的后宫。李世民从来不掩饰自己对美女的喜爱。杨妃长得非常的漂亮,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李

  • 武则天有一个心病,被狄仁杰轻易戳破,大唐皇位从此重归李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狄仁杰临死前对武则天说了4个字,武则天称帝狄仁杰反对了吗,狄仁杰在寺庙见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很多投机者看到了机会,然而,对于李唐宗室成员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于是,各地李氏宗亲纷纷造反,武则天在称帝前后,为平定李氏叛乱,耗费了无数精力。所以,她对李氏宗亲有一种本能的防备,而对于自己娘家的武姓家族,则非常信任。例如,武则天称帝之初,立第四子李旦为太子(从皇帝降为太子,前无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