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儿时玩伴见朱元璋,一个封官,一个被杀,朱元璋:少拿我当土包子

儿时玩伴见朱元璋,一个封官,一个被杀,朱元璋:少拿我当土包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38 更新时间:2024/2/12 14:50:01

及至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力挫群雄,历经长达15年的戎马生涯后,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万人瞩目的皇帝宝座。

可以说朱元璋的起家班底基本上都以儿时伙伴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为中坚力量,没有他们最初的鼎力相助,也就无法成就后来涤荡胡元的一代赫赫雄主。

因此朱元璋也足以算得上是中国古代封建大一统王朝里最接地气的皇帝了,他出身的微末;儿时伙伴的帮衬和浴血奋斗的人生简历,无形中给这位帝王记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在他当了皇帝后,却将前来投奔的小伙伴杀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杀掉儿时伙伴的事迹,出自民间传说《放牛倌巧语得封》。

这则故事说的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的一个儿时玩伴前来求见,一进大殿就大礼下拜,高呼:

“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蔡将军”。

朱元璋听完依稀回忆起当年落魄潦倒的情形,又见今日来之不易的九五之尊,不禁心生无限感慨,兴之所至便重重地对这位前来求取好处的小伙伴予以封赏。

消息不胫而走后,另外一位曾跟随朱元璋玩耍的儿时小伙伴听说后,也前来应天向朱元璋贺喜,想如法炮制博得个一官半职。

在金殿上这位小伙伴见到朱元璋时,他激动万分地说道:

“万岁,你不记得吗?那时候咱俩都给人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也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

然而,还没等小伙伴说完,朱元璋就命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同样的一件事情,朱元璋的两位儿时小伙伴的说辞却有着天壤之别。

前者说的委婉、霸气、抽象而又不偏离客观事实,拍个马屁没有显山露水的痕迹,可谓功夫一流的拍马屁水平。

而后者虽然实事求是地讲出了当年与朱元璋患难时的情形,但却太过于直白、露骨,让朱元璋在众目睽睽的朝堂里颜面尽失,最终被朱元璋拖走处死。

表面上看来,朱元璋的这位儿时伙伴,是由于口不择言,让朱元璋丢了面子,从而招惹上杀身之祸,然而,真实的情况只是“面子”的问题吗?难道“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害怕曾经的小伙伴揭他的老底吗?

古代大凡开国皇帝登基即位,大抵会给自己找一位赫赫有名的先祖,或是编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迷信故事,以印证“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顺天应人的君权神授观念来愚弄黎民。

比如说,汉高祖刘邦起事前,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他整出了个“提七尺长剑斩白蛇”的故事;唐高祖李渊非得生硬的将道家学派的鼻祖李耳认作自己的祖宗。

其实,古代开国皇帝热衷于这种搞法,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从事的造反事业寻找到合适的法理依据,而登基即位后又以史料的形势将这些“自带光环”的效果记录在册,则是为了更进一步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

也就是说,抛弃原有的真实发家经历,却杜撰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创业的“海市蜃楼”,历来为皇帝专业户的不二法门。

然而,我们会发现朱元璋当皇帝后,并没有急于篡改出身的卑微,给自己带上一顶“自带光环”的帽子,甚至当有大臣向朱元璋抬出朱熹认作祖先时,被朱元璋一口回绝。

朱元璋掷地有声的回应道:

“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有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桑”(《朱氏世德碑记》)。

而另据朱元璋北伐时在《谕中原檄》中写道: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

甚至在朱元璋死前亲自撰笔的《御制皇陵碑》的碑文中,更为直白、露骨的写道: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

因此,从这些文史资料上来分析,朱元璋不是那种因“好面子”,而不顾往昔情分杀掉儿时小伙伴的“暴君”。

那朱元璋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非得杀掉那个不会“拍马屁”的儿时小伙伴呢?那位临死都不知道所犯何事的小伙伴到底触犯了朱元璋的什么忌讳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朱元璋被杀的那个儿时小伙伴并不是单纯地让朱元璋在朝堂上颜面尽失,最深刻的原因是触犯了历来帝王的一道禁忌----“天子威严”。

对于“天子威严”这件事,汉高祖刘邦最有发言权。

刘邦由区区一介亭长登基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本来以为就此能够实现当年的那句“大丈夫生当如此”的豪言壮语,取得秦始皇出巡时的那般煊赫威势。

然而,不久在一次宫廷聚会上,刘邦看到跟随自己立下赫赫功劳的大臣们,酗酒狂呼、拔尖击柱的乖张举动后,刘邦心生厌恶。

史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刘邦的起底班子也是当年曾经的丰、沛兄弟,当刘邦做了皇帝后,那些往昔的兄弟们不知刘邦的身份已经发生变化,居然还在刘邦眼前肆意妄为,完全没把刘邦当皇帝看待,这就引起了刘邦极度的心理失衡。

同理,杀头的那位儿时小伙伴也是没有把朱元璋当外人,内心更是没有心存敬畏,索性耍起了儿时讲话的老一套,跟皇帝朱元璋以称兄道弟的口吻说话,其悲剧性结果可想而知了。

故此,朱元璋杀掉儿时的小伙伴并非完全处于“面子问题”,更深刻的原因还是在于那个小伙伴直白、露骨的话语,触犯了朱元璋的“天子威严”,最终导致了他的身首异处。

参考资料:《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御制皇陵碑》、《朱氏世德碑记》等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时,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啥不见了,他们去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要想一个国家的机关内部保持廉洁奉公,避免贪污腐败的况发生,就必须有着配套的监察制度和监察体系,而我国自秦朝建立以来,就分设了相应的监察机构负责此类事情,在后世的王朝也有延续了这样的做法,并且设立了相关的机关单位。在众多的监察机构和监察组织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明朝时期所设立的锦衣卫,他们直接隶属

  • 都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明朝,到底有多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冰河时期有多可怕,明朝是毁在冰河时期了吗,明朝时期全世界都在冰河时期吗

    在中国,我们认为东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还是寒冷。而南方大部分地区要么炎热要么四季如春,根本体会不到严寒。可是你知道吗?300年前的中国,也就是明朝时期无论南北都非常的冷,那是因为太阳进入了休眠,全球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小冰河时期对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明朝的灭亡和其是分不开关系的,那么30

  • 元朝大军36年攻不下的钓鱼城,却被一个女间谍从内部攻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攻打重庆钓鱼台,蒙古攻克钓鱼城,元朝攻占钓鱼城用了多少年

    成吉思汗的子孙,也都继承了他那种充满征服欲的战略风格,蒙古大军像横扫一切的大洪水,在整个欧亚大陆奔腾肆虐,所向披靡。“使其城在天上,则不可取,如不在天上,至则取矣”,敌方的城池除非在天上才难以攻取,言外之意,地球上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能经受得住蒙古大军的猛攻。然而,蒙古的扩张势头,却在风头正劲的时刻结结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杀功臣,站的位置不同,看的问题就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和赵匡胤谁杀的功臣多,赵匡胤和朱元璋关系,赵匡胤阵容能打过朱元璋吗

    情形很像我们现在这些底层为了理想和生活奋斗的人们,只不过是有的人是为了一日三餐,有的人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人是为了成为人上人等等,都是在奋斗的人们,自然这些奋斗的开国皇帝更被我们推崇。但是这里有两个极端,就是一旦坐上皇位,有的就喜欢杀功臣,卸磨杀驴,有点心狠手辣的味道。另一个就相对很温和,杯酒释兵权

  • 朱棣给明朝留了一条退路,可惜被崇祯抛之脑后,最后断送大明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是崇祯皇帝吗,朱棣篡位后对明朝有何影响,朱棣为明朝留了一条退路

    这有什么说法呢?其实有很大关系,当时迁都只是在北京重新搭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而已,完全没有变动南京城任何基础宫殿设施,两边都可以立即投入运转,也就是说朱棣只要愿意,这两个地方都可以是他“办公”的地方。尽管名义上迁都了,但是实际上南京城仍然保留着一套非常完备的行政体系。也就是说朱棣也怕人篡位,于是南京城就

  • 朱元璋煞费苦心制作的免死铁券,为何80%功臣都把它玩成催命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怎么收回免死铁券,朱元璋赏赐免死铁券,朱元璋的免死铁券四个大字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作为一个出身不是特别好的皇帝,朱元璋是靠着一大批开国功臣的辅佐,才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宝座。对于开国功臣,当然是需要赏赐册封的,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就大封功臣,同时还赐予了他们免死铁券。那么话说回来,有此铁卷傍身真的就是犯下滔天大罪亦会毫发无伤么?其实不

  • 南宋赵构为什么成不了东汉刘秀似的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赵构怎么当上皇帝的,赵构南宋的皇帝,赵构和刘秀

    刘秀称帝后,确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且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开创了光武中兴。同样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重新建立宋朝,沿用“宋”国号,由于疆域相对于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史称南宋。而赵构在位期间,不思进取,一味求和,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

  • 为何只有秦国没让孔子入境,最后却是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去过秦国吗,秦国拒绝孔子入秦,孔子时期秦国战力如何

    [var1][var1]显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秦国获得胜利并统一天下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在春秋战国后期,大战一百年左右后,各国实力强弱已经被分出来了,其中最强大的就是秦国和齐国。只要谁先占据优势谁就是胜利者。因此,秦国采取的是法家的思想,依法治国,强调君王的地位和权力,谁如果不服从

  • 长平之战赵国失利原因是什么?赵括无能?赵国实力弱?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秦相张仪曾称“上党为天下脊”,这里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强秦自然是想纳入囊中。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上党成为一块飞地。为缓解秦军攻势,韩国将上党献于秦国。但是上党郡守冯亭却投诚赵国,此举引发秦国震怒,先后集结六十万人马来抢夺上党。[var1]上党北面为晋阳,赵国公族龙兴之地,在赵人心中自

  • 长平之战,赵国本可以获胜,皆因齐国从中作梗导致惨败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赵国有胜算吗,长平赵国

    [var1]长平之战初秦国由于连年混战,粮草人口消耗严重,赵孝成王命老将廉颇迎战。秦国与赵国相持局面环境下,秦昭襄王已然吃了大亏。前261年赵孝成王主动向齐国借去粮食,按照赵孝成王的想法与秦国大打消耗战,赵国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赵孝成王起初也被廉颇说动,下定决心要赌上国运与大秦决一生死。[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