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害死文天祥的,是南宋又一个秦桧,后代被永远禁止参加科考

害死文天祥的,是南宋又一个秦桧,后代被永远禁止参加科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6 更新时间:2024/1/13 9:47:06

其实,忽必烈本不想杀文天祥。关键时刻,只因此人的一句话,南宋就又多一个秦桧来。而此人的后代,在明清两朝被永远禁止参加科考。

此人叫——留梦炎

1、忽必烈本不想文天祥死

崖山之战,陆秀夫背少帝赵昺投海自尽,10万军民争相跳海殉国,南宋灭国。元军大摆庆功宴,席上张弘范劝降文天祥,只要“侍奉大元皇上”不失丞相之职。文天祥泪流满面地回答:"国亡不能救,身为臣子死有余罪,还敢暗生二心去苟且偷生当大官吗?“

因感念文天祥的忠烈,张弘范把他押往燕京,路上文天祥绝食8天没有死。刚刚入主中原,“度量弘广,信用儒术”的忽必烈,正到处搜寻有才能的南宋官员为已所用。此时,已降元的南宋旧臣王积翁为保住文天祥的性命,借机献言——南宋臣民中,谁都比不上文天祥。

忽必烈听后心生期待,希望文天祥一如其他南宋官员,能迅速投入到大元怀抱,毕竟人都怕死,都喜欢荣华富贵,于是他让王积翁劝降文天祥。史载,“遂遣积翁谕旨”,就派王积翁向文天祥传圣旨,内容不外乎劝说文天祥投降,赐他当朝高官和厚禄。

2、文天祥自己也不想死

在兵马司羁押处,见到来访的王积翁,战败被捉前曾服用龙脑自尽的文天祥,没有再次一心寻死,而是向王积翁表达了活下去的想法。原话如下:

"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大体意思是:国亡,我的本分是以死殉国。假若得到了宽赦,想成为道士返回故乡,将来某一天,以世俗之外的身份充当顾问,是可以的。假如现在就给我高官,不但作为亡国大夫不能以此求生存,我平生志向和抱负也必将全部抛弃,这样的话,任用我有什么作用呢?

文天祥先是说希望出家成道士,返回家乡养老。后来说过几年可充当顾问参与政事,而不是现在答应忽必烈来当官。后世猜测,联想德佑二年文天祥出使金营,被扣压又逃脱的经历,这次仍是他的一种斗争策略,通过麻痹对方能逃出生天,再举事抗元,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又一个秦桧站出来

忽必烈不想文天祥死,反而想重用他为已所用;文天祥同样不想死,打算先逃脱再举事抗元。王积翁知道忽必烈的心思,想必也知道文天祥的打算,此时他作出一个大胆举动:联合南宋旧臣谢昌元等10人,请求忽必烈释放文天祥,答应他出家当道士的请求。

王积翁降元后深受忽必烈器重,先被封刑部尚书,后升任户部尚书。谢昌元同样得到忽必烈信任,被称为“南儒",是昭文馆大学士、预中书省事。这两个人联合10人请求释放文天祥,如果没有意外,忽必烈会同意的。但是,意外发生了——呸!又一个秦桧站出来。

此人正是留梦炎。他说了一句话,立刻改变了文天祥的命运:“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放了文天祥,他又会号召江南民众抗元,将置我们10人于何地?意思是:蛟龙入海,虎入深山,此人回头再找大元算账,请求释放他的10人如何向忽必烈交代?

3、留梦炎,后人愧姓留

留梦炎是宋理宗淳佑4年状元,但“庸懦无所长”,只会坐朝堂上勾心斗角。德祐元年升任左丞相都督诸路军马,面对元兵临阵弃位而逃,元兵攻破衢州后他率众投降了。文天祥当初被押至燕京,一直面南而坐,不肯面北,留梦炎前来劝降当说客,被文天祥痛骂一顿。

自己劝降被骂,王积翁劝降,文天祥要出家当道士,留梦炎不想成全王积翁,更不想成全文天祥。关键时刻一句话,让忽必烈打消释放文天祥的念头。关押3年后,忽必烈最终知道文天祥不肯易志,商量着准备释放他,正逢江西有人以文天祥名义起事,又不敢释放他了。

最终,文天祥被忽必烈下令杀掉。由此可知,文天祥确实死于忽必烈之手,但更是死于留梦炎的一句话。留梦炎,南宋的又一个秦桧!卖国、害贤,与秦桧有什么两样呢?

留梦炎的所作所为,也让后代蒙羞!元朝倒台,从明朝科考开始,直到清朝科举制度终止,留梦炎的后代被禁止参加科考,永不录用为官。留梦炎的老家浙江,凡有留姓人氏参加科考,均要白纸黑字写明"非留梦炎子孙"。

清朝时,诗人袁枚的得意门生秦涧泉去西湖祭拜岳飞,在墓前写出“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对联。

留梦炎的后人不知所踪,浙江的留氏人家均以姓留而“羞也",明朝起就有留氏人家陆续改姓,或者离开两浙……卖国害贤者,必将遗臭万年。

参考文献:《宋史》、《元史》、《资治通鉴》,感兴趣者可详细一读

更多文章

  • 汉朝和宋朝都曾断代,为何一个要以东西划分,一个要以南北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跟宋朝哪个早,汉朝这么能打宋朝为什么不行了,汉朝和宋朝的历史

    按照历史记载 像“西汉”、“东汉”、“南宋”和“北宋”,这些国家在建国时只有一个字,都是“汉”和“宋”。而现在之所以如此称呼他们,仅仅是为了把他们区分,在研究时更方便,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的建国史,通过他们的建国史,我们来看为什么专家把它们如此的划分?“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创立的

  • 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仲淹个人简介50个字,范仲淹简介和个人资料,范仲淹主要贡献在哪

    范仲淹是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被仁人志士奉为典范,对宋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是,范仲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朱说(读音同“悦”),而且在他29岁前,世上并无范仲淹而只有朱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

  • 还原真实的包拯,38岁从政,玉面书生帅气十足,遇到了一位好伯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实的包拯的一生,包拯最有名的事迹,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原型

    说起包拯,我们都亲切的叫他包青天,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肤色黑,额头正方有月牙,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了正义谁都敢得罪。但是钢蛋在查阅大量的史料后发现包拯并不是这样的,他的脸上根本没有月牙,并且本人肤色一点也不黑,一派玉面书生模样,帅气十足,但是他不畏权贵这一点却是一点不假。当时皇帝宋仁宗的国丈是

  • 古代军功最高的三位武将:戚继光第三、岳飞第二、第一乃大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岳飞与戚继光的故事,岳飞和戚继光谁强,岳飞与戚继光谁是民族英雄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文状元,自然也有武状元。武状元,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层层选拔由皇帝钦定的第一名。大家都知道,科举制是中国创造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而武科举则是中国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又一创举。在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天龙门”,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曰:“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后,历朝历代都曾有过

  • 古代是怎么抵制“豆腐渣”工程的,朱元璋早已运用了实名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很早就有了一种叫做“塞铜钱”的办法,在主家找人开工之前就会将工程款全部给工人,但是并不会以金银或者银票的形式交付,而是全部给铜钱。而当一个建筑完成之后,主家就会派人检查,如果有哪一个地方让主家不满意的话,或者有裂缝,就必须往里面塞铜钱,而且是直到塞满为止,而等到主家每一个地方都检查完毕之后,剩

  • 原创古代皇位更迭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明朝真正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明朝嫡长子继承制,明朝皇位继承关系顺序

    但是纵观有秦以来各朝各代,没有几个朝代做到了这一点,历朝历代皇位更迭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嫡长子成了高危职业,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朝武德年间的“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亲手干掉一个嫡长子李建成,十几年后又亲手废掉一个嫡长子李承乾。中国有记载皇帝四百多人,除掉明朝以外各朝嫡长子能顺利继承的皇位的不超过百

  • 古代最厉害的断案高手,包拯垫底,第一这位写了第一本法医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包拯断案的30个故事,历史上的包拯断案能力,包拯断过的名案

    不过大家知道的神探大多都是外国,对于中国古代的神探又知道多少呢,想必大家一定会说知道包拯,这个谁不知道哦,你问个三岁小孩也是知道的,除了包拯还有这几位,比包拯更厉害,个个都是断案小能手,而他,更是著作了中国第一本法医书。包拯,包拯作为青天大老爷,一直后世所传颂的,包拯的断案可以说是非常的了得,一身浩

  • 古人眼界狭隘?看看这幅400年前地图,见识一下明朝人眼中的非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安南地图高清版大图,明朝地图中的美洲,明朝时期世界地图高清版

    而现代通讯发达,足不出户都可以见识到全世界的风采,人们意识里的非洲,是那片有着浩瀚无垠的撒哈拉沙漠,广袤的东非大草原,危机四伏的刚果丛林,是自然的乐园,却鲜有人胆敢生起远涉非洲大陆探险的想法。今人尚且如此,那古(中国)人岂不是完全不知道非洲的存在?绝非如此。早在唐宋时期,就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经商,旅

  • 古代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为何朱元璋北伐成功了?只因一个重大创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最后一次北伐,朱元璋北伐真实历史,朱元璋北伐成功的案例

    在古代史书中,“北伐”是屡见不鲜的一个词语,它指的是南方政权为了恢复统一中原,企图越过黄河,统一全国的行为。可从古代多次北伐来看,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列举几个北伐失败的例子,东晋时期的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等,都以失败告终。再比如两宋时期的北伐,岳飞便是其中的代表,可惜都功亏一篑。对于南方政

  • 古代是怎么挑选状元的?宋朝看脸,明朝看名字,清朝看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状元标准对照表,宋朝状元一般做什么官,宋朝最厉害的文武状元

    状元名人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状元出身,因气节和才华被后人称为“状元中的状元”;两为帝师、支持维新变法的翁同龢是状元;唐代武状元郭子仪,历经四朝,两至宰相;诗画双绝的王维是状元,官场和文坛尽得意;书法大家柳公权是唐元和三年戊子科状元。挑选状元中国近1300年的科举史,共出839名状元,其中文状元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