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和宋朝都曾断代,为何一个要以东西划分,一个要以南北区别

汉朝和宋朝都曾断代,为何一个要以东西划分,一个要以南北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1/23 5:37:33

按照历史记载 像“西汉”、“东汉”、“南宋”和“北宋”,这些国家在建国时只有一个字,都是“汉”和“宋”。而现在之所以如此称呼他们,仅仅是为了把他们区分,在研究时更方便,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的建国史,通过他们的建国史,我们来看为什么专家把它们如此的划分?

“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创立的,它的首都在长安,它也被称为汉王朝,他被后人成为前汉。“东汉”是由西汉时候的皇族刘秀创立的,它的首都在洛阳,又称后汉刘秀被称为东汉光武帝。

事实上“汉”是这个政权的“国号”,本身是不带前缀的,但汉末王莽篡权,废汉室,建国号为“新”,“汉”政权被灭亡了。

后来,王莽改制,引得天下大乱,“新”政权被绿林军灭亡,而汉室成员刘秀又消灭众多割据政权,统一全国,重新建立政权,国号仍为“汉”。

刘秀视自己为汉室的传人,对他而言,不存在什么西汉、东汉的说法,历史上只有一个汉朝,所以刘秀不是开国皇帝,只是“中兴之君”。但汉朝在事实上是被中断了十多年,并不连续,后人为了区分汉朝的两个不同阶段,称刘邦建立到被王莽篡夺灭亡的汉为前汉,称刘秀恢复到被曹丕篡夺灭亡的汉为后汉,因此后人编纂汉朝史书时,称《前汉书》、《后汉书》。

至于西汉、东汉的说法,实际上到隋唐五代时期才开始出现,因为刘邦建立的汉政权定都在西安,位置靠西;刘秀恢复的汉政权定都在洛阳,位置靠东,因此被称为西汉、东汉。

而宋朝和汉朝经历十分类似,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著名的“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在开封,被后人称为“北宋”,赵匡胤被称为宋太祖。当“北宋”被金朝,灭掉后,当时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了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宋朝,史称“南宋”,赵构也被称为“宋高宗”。

同样,“宋”是赵匡胤所建立政权的“国号”,本身不带前缀,但宋末发生靖康之耻,金国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上,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但宋朝皇室成员还有一个“幸运儿”赵构,他是宋徽宗的儿子,侥幸逃脱靖康之耻,又一路被金人追着屁股往南逃跑,一直过了1个多月,才被拥戴登基,国号仍然是“宋”。

对宋朝皇帝而言,他们认为只有一个“宋”,不存在北宋、南宋的说法,所以宋高宗也不是南宋开国皇帝,而是“中兴之主”,我们通常认为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但当时官方一直称杭州为“行在”,意思是皇帝临时所在地,并不是都城。

但实际上,宋朝中间是存在中断的,而且疆域有了很大变化,缩水了近一半,后人不需要顾及赵宋皇室的面子,为了区分宋朝的两个不同阶段,称之为北宋、南宋,因为北宋的统治中心在北方,南宋的统治中心在南方。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西汉”的首都在长安,“东汉”的首都在洛阳。由于长安在西边,洛阳在东边,所以按地理位置划分,它们分别被称为“西汉”和“东汉”。宋朝大致上也是通过地理位置来划分的,北宋的首都开封在南宋的首都的北边,所以它被称为“北宋”。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我国古代的朝代的名称都是有其特定意义以及原因的。

就像刘邦建立大汉王朝,这个汉字就是来源于项羽给他封的爵位号“汉王”。而魏国是由曹丕建立的,就是因为曹丕的爵位号为“魏王”。我们都称刘备的政权为“蜀”,但是事实上他给自己国家的名号为“汉”,这是因为他有着汉王朝宗亲的身份,以此来表明自己是对汉朝的延续,是正统。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朝代的名称,大部分是根据他们统治者的爵位号来命名,像魏国,吴国、汉朝等。

如果两个王朝的名称一样的话,那么史家们会根据他们地理位置的不同,等其他的因素来把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名号,以方便他们的研究。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刘备的蜀汉,其实人家国号就是“汉”,因为国家在蜀地才叫蜀汉。类似的还有后汉,北汉,前汉等等。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北汉,同时并存,国号都是汉,只是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是一个姓氏,但两家八竿子打不着,没有任何宗室亲戚关系。

同处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后蜀,先后相继,国号都是蜀,只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但并不是一个姓氏,没有任何宗室亲戚传承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晋、东晋,先后相继,国号都是晋,只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彼此关系和前汉(西汉)与后汉(东汉)、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彼此之间属于同一宗室的传承关系。

还有武则天的武周,也是为了和周区分。类似的还有五代的后周,南北朝的北周等等。

总结来讲,汉朝之所以分为“西汉”、“东汉”,宋朝之所以分为“北宋”、“南宋”。是现代史学家为了方便学习和研究,因其朝代的地理位置,以及历代史书记载,而形成的一种共识。

不管是东南,还是西北,拿都是后人为了区分政权阶段,并非历史上有此划分。

更多文章

  • 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仲淹个人简介50个字,范仲淹简介和个人资料,范仲淹主要贡献在哪

    范仲淹是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被仁人志士奉为典范,对宋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是,范仲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朱说(读音同“悦”),而且在他29岁前,世上并无范仲淹而只有朱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

  • 还原真实的包拯,38岁从政,玉面书生帅气十足,遇到了一位好伯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实的包拯的一生,包拯最有名的事迹,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原型

    说起包拯,我们都亲切的叫他包青天,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肤色黑,额头正方有月牙,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了正义谁都敢得罪。但是钢蛋在查阅大量的史料后发现包拯并不是这样的,他的脸上根本没有月牙,并且本人肤色一点也不黑,一派玉面书生模样,帅气十足,但是他不畏权贵这一点却是一点不假。当时皇帝宋仁宗的国丈是

  • 古代军功最高的三位武将:戚继光第三、岳飞第二、第一乃大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岳飞与戚继光的故事,岳飞和戚继光谁强,岳飞与戚继光谁是民族英雄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文状元,自然也有武状元。武状元,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层层选拔由皇帝钦定的第一名。大家都知道,科举制是中国创造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而武科举则是中国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又一创举。在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天龙门”,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曰:“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后,历朝历代都曾有过

  • 古代是怎么抵制“豆腐渣”工程的,朱元璋早已运用了实名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很早就有了一种叫做“塞铜钱”的办法,在主家找人开工之前就会将工程款全部给工人,但是并不会以金银或者银票的形式交付,而是全部给铜钱。而当一个建筑完成之后,主家就会派人检查,如果有哪一个地方让主家不满意的话,或者有裂缝,就必须往里面塞铜钱,而且是直到塞满为止,而等到主家每一个地方都检查完毕之后,剩

  • 原创古代皇位更迭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明朝真正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明朝嫡长子继承制,明朝皇位继承关系顺序

    但是纵观有秦以来各朝各代,没有几个朝代做到了这一点,历朝历代皇位更迭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嫡长子成了高危职业,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朝武德年间的“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亲手干掉一个嫡长子李建成,十几年后又亲手废掉一个嫡长子李承乾。中国有记载皇帝四百多人,除掉明朝以外各朝嫡长子能顺利继承的皇位的不超过百

  • 古代最厉害的断案高手,包拯垫底,第一这位写了第一本法医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包拯断案的30个故事,历史上的包拯断案能力,包拯断过的名案

    不过大家知道的神探大多都是外国,对于中国古代的神探又知道多少呢,想必大家一定会说知道包拯,这个谁不知道哦,你问个三岁小孩也是知道的,除了包拯还有这几位,比包拯更厉害,个个都是断案小能手,而他,更是著作了中国第一本法医书。包拯,包拯作为青天大老爷,一直后世所传颂的,包拯的断案可以说是非常的了得,一身浩

  • 古人眼界狭隘?看看这幅400年前地图,见识一下明朝人眼中的非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安南地图高清版大图,明朝地图中的美洲,明朝时期世界地图高清版

    而现代通讯发达,足不出户都可以见识到全世界的风采,人们意识里的非洲,是那片有着浩瀚无垠的撒哈拉沙漠,广袤的东非大草原,危机四伏的刚果丛林,是自然的乐园,却鲜有人胆敢生起远涉非洲大陆探险的想法。今人尚且如此,那古(中国)人岂不是完全不知道非洲的存在?绝非如此。早在唐宋时期,就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经商,旅

  • 古代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为何朱元璋北伐成功了?只因一个重大创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最后一次北伐,朱元璋北伐真实历史,朱元璋北伐成功的案例

    在古代史书中,“北伐”是屡见不鲜的一个词语,它指的是南方政权为了恢复统一中原,企图越过黄河,统一全国的行为。可从古代多次北伐来看,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列举几个北伐失败的例子,东晋时期的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等,都以失败告终。再比如两宋时期的北伐,岳飞便是其中的代表,可惜都功亏一篑。对于南方政

  • 古代是怎么挑选状元的?宋朝看脸,明朝看名字,清朝看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状元标准对照表,宋朝状元一般做什么官,宋朝最厉害的文武状元

    状元名人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状元出身,因气节和才华被后人称为“状元中的状元”;两为帝师、支持维新变法的翁同龢是状元;唐代武状元郭子仪,历经四朝,两至宰相;诗画双绝的王维是状元,官场和文坛尽得意;书法大家柳公权是唐元和三年戊子科状元。挑选状元中国近1300年的科举史,共出839名状元,其中文状元654

  • 古代生育政策:春秋时期生男、生女都有奖,宋代提出少生、不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女子的生育政策,古代女性生育死亡率多高,生男和生女是取决于男性还是女性

    春秋越国生男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奖励两壶酒一口猪战国初期我国总人口才1000多万,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国人口翻了一倍。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战争连连,死亡巨大,可人口不减反增,就是当时各诸侯国实行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的结果。比如吴越之战,越国战败,勾践卧薪尝胆,实施强国战略,其中一条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