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穷亲戚来投靠和珅,和珅让他们帮忙晒银子,不料15天后全都走光了

穷亲戚来投靠和珅,和珅让他们帮忙晒银子,不料15天后全都走光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45 更新时间:2024/1/16 10:24:37

据史料记载,在和珅生前,确实有一群亲戚来到他的府中投奔他,当时的和珅立刻就看出了这群人的意图,随后还请他们帮自己晒银子。然而令人意外的是15天过去之后,这群穷亲戚却全部都走了。这究竟是为?和珅又用了哪些手段呢?

年少困苦失双亲,进入官场展宏图

历史上的和珅在年幼时过了一段非常困苦的时光,他的父母双亲相继去世,只留下了一个弟弟与和珅相依为命。但好在年幼时的和珅刻苦学习,再加上他天资聪颖,没过多久便得到了当地乡绅的宠爱。公元1769年时,和珅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却因为发挥失常,不幸名落孙山。不过好在当时的和珅抓住了一个机遇,被破格录取为三等侍卫。1773年,当时23岁的和珅获得了清朝统治者乾隆皇帝的赏识,就此开了顺利而又节节高升的仕途生涯。

刚开始时,和珅为官清廉,朝堂之上的所有人更是对其百依百顺,就算是有人和珅行贿,和珅也会婉拒不收。然而随着职位的越升越高,和珅的心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开始渐渐地沉溺于权力的漩涡当中,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将其他官员玩弄于股掌之上。此外,乾隆皇帝的重用也使得和珅在贪污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据史料记载,和珅先后参与了多次抄家案件,在其中也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再加上年幼时和珅度过了一段极为困苦的时期,而这样的人生经历也让和珅认为金钱才是保证自己安全以及幸福的源头。

1784年,彼时的和珅已经成为了清朝政治当中四大势力之一,而以和珅为首的便是贪官阵营。与其他三位势力代表不同的是,和珅面对困难时,表现得更为冷静,和珅并不着急与他们周旋斗争,反倒是将自己的罪恶之手伸向了那些商人以及犯罪集团。和珅勒令商人们臣服于他,如若不对其听之任之,则会遭受灭顶之灾。

据传言,当时浙江的一位富商就因为与和珅闹得不太好看,竟然在一夜之间全家被杀,所有金银财宝被掠夺得一干二净。虽然此事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和珅还是使用手段,将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掩盖了过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从此刻开始,和珅就已经得到了庞大的利益,甚至有了与资本进行斗争的底气。

铲除异己的权力,贪图富贵毁终生

据史料记载,公元1790年时,和珅向乾隆皇帝上奏,希望可以创立议罪银这种制度。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如果朝中的臣子犯了罪,只需要缴纳一定的银两,就可以免除罪行。而官员们上交的银两,则会被纳入国库当中,供乾隆皇帝享乐。这则规定一经颁布,就引起了诸多臣子的哗然,他们认为和珅因为有了乾隆皇帝的撑腰,已经变得越发荒唐了。

但对于乾隆皇帝来说,和珅的这则建议恰好解了他燃眉之急。原来,乾隆皇帝晚年之时,变得刚愎自负,同时又贪图享乐,几乎花光了清朝的国库。除此之外,乾隆皇帝甚至闭关锁国,彻底割断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而这也使得清朝的国势不断下跌。历史学家认为,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是一段完全属于和珅贪污的时期。

而且在嘉庆皇帝即位之后,和珅身上的气势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收敛,他甚至还仗着乾隆皇帝的宠爱,在嘉庆皇帝面前耀武扬威。然而和珅未曾料到的是,在乾隆皇帝去世之后,他的苦日子便来了。据传言,嘉庆皇帝凭借着自己的雷霆手段,在区区几日的时间里就架空了和珅所有的政治势力,随后便将和珅关到狱中,并派人抄了他的家。1799年,和珅被嘉庆皇帝赐死在自己的府中。

亲戚投奔途金钱,略施小计少麻烦

在野史当中,自从和珅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之后,曾经对和珅横眉冷对的那帮穷亲戚们就一改曾经的态度,变得越发谄媚妹,更有甚者还来到京城,想要投奔和珅。面对这群人,和珅表面上是笑眯眯的,但实则却有自己的打算。和珅的府中没有多余的差事,于是他便让这些穷亲戚去帮自己晒银子。当这些亲戚进入库房之后,看到了琳琅满目的金山银山,一时之间竟不知所措。他们虽然心里发痒,但却不敢去动那些银子。

然而时间久了,其中的一部分人就渐渐地动了歪心思,想着和珅有这么多钱,偷拿个几十两,他也未必能发现。于是就有一个人偷偷地拿了20两银子,没想到这件事情被和珅知道了,然而和珅并没有生气,反倒是给足了这个亲戚的面子,让大家不必客气。和珅的这一态度令所有人贪婪之心释放,半个月之后库房里竟然少了1000多两银子。和珅感觉到时机到了,于是就告诉诸位亲戚说府中没有什么好差事,让他们明年再来。

这些亲戚虽然贪婪,但也听懂了和珅的言外之意,于是收拾行便离开了。让谁都没有想到,这群穷亲戚只在和珅家中住了15天就走了,等到了明年春天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一个亲戚赶来到和珅的府中讨要差事。原来其中的一部分人在回到家乡之后打探到了和珅在朝中很有可能贪污受贿,如若关系与其走得过近的话,保不准以后会惹祸上身。所以为求自保,他们甘愿放弃这样的机会。

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和珅是一个精于算计之人,他不仅能够看透人心,还知道该如何利用一个人的弱点,让其知难而退。但历史上的和珅却因为过于精打细算,使自己陷入权力的漩涡当中无法自拔,甚至仗着乾隆皇帝的宠爱,越发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最后落得这般下场,也终是可悲可叹。

更多文章

  • 民国有一奇女子,与丈夫结婚二十多年不同寝,晚年说出原因和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民国三大奇人女人,民国29位奇女子的故事,民国4大才女婚姻史

    民国是一个思想比较杂乱的年代,很多年轻人接受了新思想,但是老一辈的人还是封建思想,因为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不和,有的人不愿意服从家里的命令,选择出逃,而有的人则是不愿忤逆父母意见,将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一个不认识的人,造成终生的不幸。苏雪林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里,只不过家里的封建思想非常浓厚,她

  • 朱元璋称帝深得此人帮助,他称帝后却说:你不能再姓朱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当皇帝期间百姓可以姓朱吗,朱元璋20多个儿子却不准姓朱,郭信被朱元璋赐姓朱吗

    不过赐姓也是分好坏的,上述所处的一般是赐予国姓,或者是王公贵族的姓,,但另一种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坏的姓则是带着侮辱性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明朝开国皇帝在众多历史皇帝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是真正的从底层发展起来的,期间甚至还做过和尚,不同于其他继承皇位的皇帝,他没有太大的政治信心,所以上位后将中央

  • 朱元璋丢根荆棘让太子朱标捡,他反驳说12个,竟靠这东西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标之死朱元璋痛哭,朱元璋为什么把棍子扔在朱标面前,如果朱标没死朱元璋不杀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其中嫡长子朱标仁慈宽厚颇有明君风范,其他儿子也很优秀,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按理说这其中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结果却出人意料,朱元璋偏偏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朱元璋最开始定太子时,还是按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 都说天子家无亲情,为何大明却总呈现父慈子孝?朱元璋开的好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百姓对朱元璋评价,朱元璋为什么要让子孙不违祖制,朱元璋的为政措施

    汉武帝对儿子的心狠,唐太宗对亲爹的手辣古代那么多的争权夺位,一点都不顾及骨肉亲情,在他们的身上,只看到的对于权力的渴望还有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却看不到人性闪烁着一点光芒。汉武帝晚年时期的政权斗争中,对于自己的培养已久的太子刘据,竟能下此狠手。听信了别人的谣言之后,一度出兵绞杀自己的儿子,最后真的逼得儿

  • 明朝初期,为何刘伯温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刘伯温为何不让朱元璋攻打日本,朱元璋为什么不放过晚年刘伯温

    “因过雕鞍见马肥,迎风振鬛试霜蹄。试将旧日弓弯看,箭入弦来月样齐。”这句诗是大明王朝创始人朱元璋的著作《思老试壮》。这个放牛娃出身的草根皇帝的志气与远见,其实能够从这首诗中窥探一二。说起我国古代是,朱元璋和他的大明王朝绝对是绕不开的一环。无论是其推翻蒙元带来的民族解放,或是励精图治下的洪武之治,都应

  • 为什么朱元璋坚持封建诸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为何分封诸王,朱元璋是诸王争霸吗,朱元璋对诸王的看法

    例如洪武元年的时候,朱元璋问太子朱标在学什么,太子朱标回答在学《汉书》中的七国叛汉事。于是朱元璋便问朱标,七国之乱到底谁对谁错。太子朱标回答错在七国。对此,朱元璋有自己的理解。首先朱元璋认为七国之乱并不是分封制度本身的问题,也并非是儒家大臣所说的错在七国。七国之乱的根源在于汉景帝薄情寡恩,做太子的时

  • 永远的张居正——《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读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张居正和清朝张居正,张居正个人简介,张居正后期政局的感悟

    读韦庆远先生(1928—2009)的《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我有两个十分强烈的感受,一是对资料收集的高度重视,二是对人对事分析的鞭辟入里,这两者又是紧密相关的。充分运用多种史料为了说明即使在“

  • 殖民者屠杀数万名华人,事后向明朝谢罪,万历帝是怎样回应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万历帝真实历史,明朝西班牙杀了多少华人,明朝万历帝的评价

    明万历年间,菲律宾华人被西班牙殖民者大规模屠戮,消息也传到了朱翊钧那里。然而,万历帝对于西班牙的答复却令人心寒,他在诏谕中说遇难的华人都是为非作歹之人,被西班牙人所害纯属是咎由自取,明朝不会因此跟西班牙翻脸。菲律宾群岛在清朝之前,其南部存在着苏禄王国,而北方被称作吕宋,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称臣纳

  • 为什么崇祯杀了魏忠贤,却仍没有挽救回将亡的明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祯杀魏忠贤后悔了吗,崇祯怎样杀魏忠贤,崇祯杀魏忠贤是对是错

    ,这是他们朱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规矩。崇祯来到景山的一棵大树下,将手中白绫系好后站上去长叹一声:“诸臣误我啊!”他想到兄长临死前交代他重用魏忠贤的嘱托,心里不免有些后悔,若是魏忠贤还活着,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样了呢?内忧外患的大明朝历史记载里的魏忠贤既奸诈又阴险,他残害忠良,剥削百姓,欺瞒皇帝, 奸臣做

  • 李自成打了18年仗,为何最后只当了42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做了42天皇帝,李自成只当了18天的皇帝,李自成为什么当了42天皇帝

    在这种社会之下,百姓苦不堪言,阶级矛盾日益严重。适逢明朝末年更是出现了大规模的恶劣气候,使得陕西等地出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官府继续横征暴敛。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越来越多的百姓不愿忍受这样的生活,纷纷加入农民起义的大军,这其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便是李自成。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的一个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