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崇祯杀了魏忠贤,却仍没有挽救回将亡的明朝呢?

为什么崇祯杀了魏忠贤,却仍没有挽救回将亡的明朝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58 更新时间:2024/2/8 19:07:16

,这是他们朱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规矩。崇祯来到景山的一棵大树下,将手中白绫系好后站上去长叹一声:

“诸臣误我啊!”

他想到兄长临死前交代他重用魏忠贤的嘱托,心里不免有些后悔,若是魏忠贤还活着,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样了呢?

内忧外患的大明朝

历史记载里的魏忠贤既奸诈又阴险,他残害忠良,剥削百姓,欺瞒皇帝, 奸臣做的事情他几乎做尽。看完有关他的记载,

相信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在心里骂他几句,有如此奸臣当道,明朝不灭怎么可能呢?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魏忠贤真的是大奸臣吗?为什么崇祯杀了魏忠贤,却仍没有挽救回将亡的明朝呢?

明朝之所以会垮掉,

究其根本是因为朝廷内部党派林立,斗争激烈所牵扯出的一系列问题。

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国家政权不稳定,皇帝手握权力却无法正常治理国家,制度出现问题后,最遭殃的还是百姓。

自古以来,一旦百姓遭受长久压迫基本就会发生两件事

,一,国内有志之士揭竿而起,推翻腐败朝廷重新建国。二,外族趁机入侵占领国家,建立新的政权。

大致了解过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

明朝真正动荡不安是崇祯执政的十六年里

,而这两种情况在当时都有发生。国内农民起义,边关有虎视眈眈的满清,这种情况再加上崇祯的无能,不安分的朝臣,亡国也是迟早的事情。

魏忠贤还活着的时候,仔细研究会发现,那时的明朝整体来说还算稳定。说魏忠贤残杀忠臣的,不如先算算他的上位时间。

四年,他被皇帝提拔上位开始了呼风唤雨“九千岁”的生活,可天启皇帝总共在位就只有7年时间。

给皇帝当刀的魏忠贤

崇祯皇帝讨厌魏忠贤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天启一死,他怎么可能会继续让魏忠贤掌控大权呢?这样算下来,

魏忠贤的巅峰期还不到3年时间。

3年时间,如果换成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但魏忠贤不是,他出身贫寒,大字不识,进宫只能做低等太监。

古代皇宫里,低等阉人是最被瞧不起的。

先不说他是如何不择手段上位,赢得皇帝信任。他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身份,给他那么大的权力又有几个人会听呢?

明朝朝堂上,文官阶级联手拧成一股势力,庞大的群体让历代不少皇帝都纷纷被迫低头。拿

几十年都不上朝的万历来说,他的想法不就是我惹不起,难道我还躲不起吗?

皇帝都要忌惮三分的人,魏忠贤一个新人哪来的胆量去跟他们正面交锋?说到底,他就一把刀,一把天启手里的刀。

大多数人对于天启皇帝印象还停留在做木活上,其实不然,天启皇帝在明朝末期也是少有的明君,头脑,手腕一样不缺。

他躲在幕后,想动手时就将魏忠贤推出去,魏忠贤也不负所望,办事干净利索。

惹了大家的不满后,他就当个“昏君”,四两拨千斤的将这事糊弄过去。该杀的人也杀了,罪名也不用他背,一举多得。

魏忠贤有能力上位,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当时朝中文臣有“东林党”独大,处处掣肘皇帝,让皇帝举步维艰。

内部,他们贪污腐败盛行,依附于他们的各地富商每年“进贡”不少银两供其消费。

天启皇帝看不惯,大手一挥,魏忠贤的东厂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东厂的职责是为皇帝巩固政权,帮助他清理威胁皇权的不安因素。东厂强大就是皇权强大。

魏忠贤一上台,就开始动手整治东林党,不听话的就找理由,安个罪名赐死罪。要告他?可皇帝就是他的主人,告状是告不赢的。

几番下来,东林党也摸出了名堂,低调起来。一切都按照天启皇帝的计划顺利进行。

权倾朝野到自尽身亡

朝臣们安分下来后,魏忠贤提出补充空虚的国库,没钱寸步难行,想改变内忧外患的国家,必须要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这也是天启皇帝所头疼的。

“可以让士绅,富商们加大纳税!”

魏忠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普通百姓,小商户们能力有限,就算榨干他们,都榨不出几滴油水,既然如此,还费这力气干嘛?直接朝最有钱的动手,省力省时。

“可他们都是东林党的人。”

天启是不怕他们,可真闹起来足够他头疼一阵了。

魏忠贤一拍胸脯,包在他身上,得罪人的事他不差这一件。

新制度很快拟好,发布出去。中上层阶级沸腾了,东林党也沸腾了。

他们两者之间利益牵扯很深,魏忠贤忽然加大中上层阶级的纳税额,就等于从他口袋里抢钱。

魏忠贤也不怂,谁来都反对无效,钱他肯定要收,敢阻拦得杀无赦。一番交手后,东林党再次败了下来。事情无法挽回,中上层阶级只能认命。

可国库空虚的太厉害了,朝廷还在打仗,百姓还需要安抚,怎么办?

继续加大剥削力度。

中上层阶级虽然苦不堪言,但他们拥有的深厚财力,还不至于被纳的税伤筋动骨。

魏忠贤拿着钱,仔细算好每一分,将它们花在刀刃上,

辽东起战事,他买了大批军火送过去,保证这场仗能打赢。

对拼死护国的将士们,他给予丰厚奖励。

天启皇帝看后对他连连点头夸赞,更加放心将朝政交给他,自己则在寝宫内安心做木工。

天启七年,看着躺在床上命不久矣的皇帝

,魏忠贤慌了,五王爷朱由检明显厌恶自己,

他若是登基,自己肯定是第一个死的。

天启看出了他的想法,心里也深知如果自己弟弟能够继续重用魏忠贤,或许大明朝颓废的局势能逆转过来。

他让人叫来朱由检,临死前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魏忠贤此人忠心,又有才能,可继续重用。”

看着只剩一口气的哥哥,朱由检只能点头。魏忠贤看出他不是真心的,心底哀叹一声,想好了退路。

崇祯登基后刚公布他的罪名,还没来得及动手,便听人来报,魏忠贤已畏罪自尽。

关于他的是非功过,各有各的说法,我们客观一些评价,在当时的皇帝眼中,魏忠贤是忠心耿耿的能臣。

换个角度,在东林党和中上层阶级眼中,魏忠贤是坏到骨子里的奸臣,打压同僚,滥杀无辜,剥削百姓,无恶不作。

说到底明朝垮不垮魏忠贤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他能做的也只是用自己那颗忠心,和一身能力给这个烂了根基的王朝续命而已。

更多文章

  • 李自成打了18年仗,为何最后只当了42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做了42天皇帝,李自成只当了18天的皇帝,李自成为什么当了42天皇帝

    在这种社会之下,百姓苦不堪言,阶级矛盾日益严重。适逢明朝末年更是出现了大规模的恶劣气候,使得陕西等地出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官府继续横征暴敛。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越来越多的百姓不愿忍受这样的生活,纷纷加入农民起义的大军,这其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便是李自成。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的一个贫

  • 明朝的姚广孝是高僧还是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身边的和尚姚广孝,明朝姚广孝有子女吗,姚广孝明朝唯一一个入祖庙的人

    《山河月明》里的姚广孝明明是和尚,却做了燕王的谋士,功成并不居功自傲,却为朱棣编成《永乐大典》,设计皇宫,不愧为一代高人。有人说他是高僧,也有人说他是贤相。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山河月明》里的姚广孝一出场就是和尚妆扮,但是他却没有“跳出三界外”,仍在五行中,他不潜心礼佛,反而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局势,

  • 朱棣几句话点燃士气,大臣们为钱发愁,朱高炽:我才是最难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高炽为啥否定朱棣的下西洋国策,朱高炽怼朱棣完整版,朱高炽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另一边,马哈木问于谦,喝过御酒吗?于谦笑着摇了摇头,马哈木打趣道:“你不是状元吗?”“你才状元呢。”马哈木也不生气,还愿意带于谦一起去偷御酒喝。马哈木带着于谦混入运酒的车队,装模做样的搬起两桶酒准备溜进去。于谦第一次偷酒,心里还有点罪恶感。等到把酒运到大营,其他人都走后,于谦心虚了,提醒马哈木灌一壶

  • 明朝一桩家暴案,直戳人性之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家暴有多狠,古代家暴的女人的下场,明朝的郭欢案

    01宋朝年间,潭州有个村民名唤费牖[yǒu],这位人如其名,的确“富有”,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土豪。美中不足的是,妻子倪氏好多年,一直没有生儿子。更惨的是倪氏不仅不能生育,而且长得还特丑。(不知道是不是被媒人坑了)费牖越看老婆越不顺眼,整天爱搭不理。费牖眼看着年龄越来越大,想早点有个继承家业的儿子,于是

  • 刘继祖主动找到朱元璋,送了一小块自家的荒地,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报答刘继祖的恩情视频,朱元璋与刘继祖的关系,刘继祖怎么评价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对于自己手下有着残酷的考核制度,因而你想要获得一官半职不容易,可有一个人并没有经历朱元璋残酷考核,而是依靠一时善心让他获得侯爵,这人便是刘继祖。幼年时期的朱元璋,家庭情况十分糟糕,时常吃了上顿和没下顿,这让其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的情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的双亲过早离开自己

  • 《明史》人物之汤和:从小到老一直跟着朱元璋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汤和重新受封,朱元璋为什么把兵权交给汤和,汤和是怎么知道朱元璋的厉害

    后人研究朱元璋的都知道,这家伙用的人,或者说他自己的核心领导班子基本都是安徽人,而在这些个安徽人中,就属本章的主角汤和老兄跟他的关系了,他们是真正的同乡兼发小,可以说是穿同一条开裆裤长大的也不过分。天下大乱的时候汤和兄台也带着十来个朋友死党去投靠了郭子兴,这一步他走在朱元璋的前面,靠着战功慢慢也有个

  • 南宋末年,阿拉伯人蒲寿庚,在泉州屠城将数千宋朝宗室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从军北征》1276年,伯颜率领人马,到达安城,谢太后对外投降。元军依旧赶尽杀绝,并在十一月占领福州。此时,进退两难,无奈之下南宋小朝廷被迫向南出发,到达泉州。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南宋的官员却将其隔绝在外。随后,泉州城发生了大屠杀,屠杀对象便是宋朝宗室。城内一时血雨腥风

  • 此二人并非朱元璋之女,为何却被封为公主,她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大女儿临安公主,朱元璋最宠爱的公主是谁,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

    然而事实是,此二人都并非朱元璋之女,至于她们为何却被封为公主,在朱元璋的诏书中,写得很清楚: “皇侄女长自家庭,已归良婿。兹者朕登大宝,颁以恩光。宜守妇道之常,益加恭慎。毋以天泒自高,骄其夫家。当修阃范,以永令名,可封庆阳公主。” 可见,此二人都是朱元璋的侄女。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贫苦,他的家人几

  • 北宋被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其实不然,带你认识北宋抗辽五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抗辽将领,北宋末抗辽名将有哪些,北宋对辽的三次大胜

    显然不能,想跟人和谈也是需要军事资本的,如果你的军队实在不堪一击,那何必费工夫与你和谈呢,将你的土地人口物资全部纳为己有不是更好?因此,在评价宋朝的军事能力时,结论不可以极端化。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也并非一直不能打,比如北宋初期,南宋初期和南宋末期,面对巅峰时期契丹,巅峰时期的女真和巅峰时期的蒙古,宋

  • 宋仁宗在位时间长达42年之久,最后为何选择养子作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仁宗死后谁继承皇位,宋仁宗有没有儿子继位,宋仁宗在位时的成就

    其实严格说起来,宋仁宗也并非么有儿子,只不过三个儿子先后早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宋仁宗登基很长时间里,一直没有儿子,不仅他着急,就连群臣也非常无奈和着急了。老赵家的天下,不能在这断了啊。无奈之下,宋仁宗赵祯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即宋英宗)接入皇宫,交给曹皇后抚养。赵曙性极为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