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们朱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规矩。崇祯来到景山的一棵大树下,将手中白绫系好后站上去长叹一声:
“诸臣误我啊!”
他想到兄长临死前交代他重用魏忠贤的嘱托,心里不免有些后悔,若是魏忠贤还活着,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样了呢?
内忧外患的大明朝
历史记载里的魏忠贤既奸诈又阴险,他残害忠良,剥削百姓,欺瞒皇帝, 奸臣做的事情他几乎做尽。看完有关他的记载,
相信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在心里骂他几句,有如此奸臣当道,明朝不灭怎么可能呢?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魏忠贤真的是大奸臣吗?为什么崇祯杀了魏忠贤,却仍没有挽救回将亡的明朝呢?
明朝之所以会垮掉,
究其根本是因为朝廷内部党派林立,斗争激烈所牵扯出的一系列问题。
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国家政权不稳定,皇帝手握权力却无法正常治理国家,制度出现问题后,最遭殃的还是百姓。
自古以来,一旦百姓遭受长久压迫基本就会发生两件事
,一,国内有志之士揭竿而起,推翻腐败朝廷重新建国。二,外族趁机入侵占领国家,建立新的政权。
大致了解过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
明朝真正动荡不安是崇祯执政的十六年里
,而这两种情况在当时都有发生。国内农民起义,边关有虎视眈眈的满清,这种情况再加上崇祯的无能,不安分的朝臣,亡国也是迟早的事情。
魏忠贤还活着的时候,仔细研究会发现,那时的明朝整体来说还算稳定。说魏忠贤残杀忠臣的,不如先算算他的上位时间。
天启四年,他被皇帝提拔上位开始了呼风唤雨“九千岁”的生活,可天启皇帝总共在位就只有7年时间。
给皇帝当刀的魏忠贤
崇祯皇帝讨厌魏忠贤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天启一死,他怎么可能会继续让魏忠贤掌控大权呢?这样算下来,
魏忠贤的巅峰期还不到3年时间。
3年时间,如果换成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但魏忠贤不是,他出身贫寒,大字不识,进宫只能做低等太监。
古代皇宫里,低等阉人是最被瞧不起的。
先不说他是如何不择手段上位,赢得皇帝信任。他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身份,给他那么大的权力又有几个人会听呢?
明朝朝堂上,文官阶级联手拧成一股势力,庞大的群体让历代不少皇帝都纷纷被迫低头。拿
几十年都不上朝的万历来说,他的想法不就是我惹不起,难道我还躲不起吗?
皇帝都要忌惮三分的人,魏忠贤一个新人哪来的胆量去跟他们正面交锋?说到底,他就一把刀,一把天启手里的刀。
大多数人对于天启皇帝印象还停留在做木活上,其实不然,天启皇帝在明朝末期也是少有的明君,头脑,手腕一样不缺。
他躲在幕后,想动手时就将魏忠贤推出去,魏忠贤也不负所望,办事干净利索。
惹了大家的不满后,他就当个“昏君”,四两拨千斤的将这事糊弄过去。该杀的人也杀了,罪名也不用他背,一举多得。
魏忠贤有能力上位,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当时朝中文臣有“东林党”独大,处处掣肘皇帝,让皇帝举步维艰。
内部,他们贪污腐败盛行,依附于他们的各地富商每年“进贡”不少银两供其消费。
天启皇帝看不惯,大手一挥,魏忠贤的东厂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东厂的职责是为皇帝巩固政权,帮助他清理威胁皇权的不安因素。东厂强大就是皇权强大。
魏忠贤一上台,就开始动手整治东林党,不听话的就找理由,安个罪名赐死罪。要告他?可皇帝就是他的主人,告状是告不赢的。
几番下来,东林党也摸出了名堂,低调起来。一切都按照天启皇帝的计划顺利进行。
权倾朝野到自尽身亡
朝臣们安分下来后,魏忠贤提出补充空虚的国库,没钱寸步难行,想改变内忧外患的国家,必须要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这也是天启皇帝所头疼的。
“可以让士绅,富商们加大纳税!”
魏忠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普通百姓,小商户们能力有限,就算榨干他们,都榨不出几滴油水,既然如此,还费这力气干嘛?直接朝最有钱的动手,省力省时。
“可他们都是东林党的人。”
天启是不怕他们,可真闹起来足够他头疼一阵了。
魏忠贤一拍胸脯,包在他身上,得罪人的事他不差这一件。
新制度很快拟好,发布出去。中上层阶级沸腾了,东林党也沸腾了。
他们两者之间利益牵扯很深,魏忠贤忽然加大中上层阶级的纳税额,就等于从他口袋里抢钱。
魏忠贤也不怂,谁来都反对无效,钱他肯定要收,敢阻拦得杀无赦。一番交手后,东林党再次败了下来。事情无法挽回,中上层阶级只能认命。
可国库空虚的太厉害了,朝廷还在打仗,百姓还需要安抚,怎么办?
继续加大剥削力度。
中上层阶级虽然苦不堪言,但他们拥有的深厚财力,还不至于被纳的税伤筋动骨。
魏忠贤拿着钱,仔细算好每一分,将它们花在刀刃上,
辽东起战事,他买了大批军火送过去,保证这场仗能打赢。
对拼死护国的将士们,他给予丰厚奖励。
天启皇帝看后对他连连点头夸赞,更加放心将朝政交给他,自己则在寝宫内安心做木工。
天启七年,看着躺在床上命不久矣的皇帝
,魏忠贤慌了,五王爷朱由检明显厌恶自己,
他若是登基,自己肯定是第一个死的。
天启看出了他的想法,心里也深知如果自己弟弟能够继续重用魏忠贤,或许大明朝颓废的局势能逆转过来。
他让人叫来朱由检,临死前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魏忠贤此人忠心,又有才能,可继续重用。”
看着只剩一口气的哥哥,朱由检只能点头。魏忠贤看出他不是真心的,心底哀叹一声,想好了退路。
崇祯登基后刚公布他的罪名,还没来得及动手,便听人来报,魏忠贤已畏罪自尽。
关于他的是非功过,各有各的说法,我们客观一些评价,在当时的皇帝眼中,魏忠贤是忠心耿耿的能臣。
换个角度,在东林党和中上层阶级眼中,魏忠贤是坏到骨子里的奸臣,打压同僚,滥杀无辜,剥削百姓,无恶不作。
说到底明朝垮不垮魏忠贤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他能做的也只是用自己那颗忠心,和一身能力给这个烂了根基的王朝续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