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来自于荆州,荆州有七大家族,分别是蒯、庞、黄、蔡、马、习、杨,这七大家族跟《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一样,一荣俱荣,诸葛亮来自于荆州,所以对这些荆州本土人士比较照顾,比如他对马谡、马良就十分推崇,杨仪作为荆州杨家的人,自然也深受诸葛亮赏识。
马谡死后,杨仪就渐渐冒头出来了,公元230年,杨仪担任了丞相长史,当时马谡刚刚去世两年,杨仪做事十分精明,凡是诸葛亮交代的任务,他都能办得妥妥帖帖,所以诸葛亮对他很满意,但杨仪有个毛病,就是心胸十分狭隘,他跟魏延不合,两人矛盾十分激烈。
魏延是武将出身,脾气自然很大,他也看不敢杨仪那一幅半死不活的样子,然而对诸葛亮来说,赵云死后,魏延和杨仪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两人缺一不可,但诸葛亮没法调解两人的矛盾,只能让费祎在中间做和事佬,然而费祎似乎并不能让魏延和杨仪达到''将相和''的状态。
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后,杨仪跟魏延矛盾彻底闹翻了,因为没了诸葛亮的制约,杨仪更加肆无忌惮,甚至达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诸葛亮死后,并没有指点自己的接班人,杨魏二人谁能击倒对方,就能得到诸葛亮的继承权,但杨仪毕竟先下手为强了。
杨仪诬陷魏延要谋反,结果就拍马岱去杀了魏延,魏延打仗是好手,但说到万阴谋诡计,他自然不是杨仪的对手,结果魏延被杀了,而他死后,头颅被斩,杨仪竟然踏着他的头颅,并喝吗道:''庸奴!复能做恶不?''
从杨仪踏着魏延头颅这个举动来看,可见他是个心胸十分狭窄之人,根本没有大局观,蜀汉的重任是什么?是要抵御曹魏,复兴汉室啊,可杨仪心中只有个人的仇怨和对蜀汉权力的渴望,根本不顾及魏延的死,会对蜀汉政权造成什么伤害。
要说魏延真的谋反被杀,那也应该由刘禅来杀,可杨仪先斩后奏,他先杀了魏延,再回到成都,跟刘禅说魏延谋反,刘禅本来就傻乎乎的,没什么主见,杨仪这样一说,他也就这样信了,诸葛亮重用杨仪,是他看错马谡之后,再次看错的一人。
因为杨仪杀了魏延,让蜀国的武将在无能人,后来的姜维虽然得到诸葛亮的真传,但毕竟寡不敌众,司马家族控制曹魏集团后,人才辈出,蜀汉灭亡的时候,就是由钟会在外面牵制姜维,而邓艾偷渡到成都,假如当时魏延还在的话,他自然可以抵御邓艾的进攻,可见杨仪犯下的错,可算蜀汉的千古罪人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