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韩国谋士段规,两次献策,使韩国成为七雄之一

春秋韩国谋士段规,两次献策,使韩国成为七雄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58 更新时间:2024/1/16 15:37:10

段规韩康子的家臣和谋士,“韩康子”是韩虎的谥号,谥法:“温柔好乐曰康”,可见韩虎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但是,韩康子所处的那个时期,却是一个非常紧张的时期。晋国的权力核心为“六卿”,而六卿历来都是由晋国贵族世袭担任的。

六卿制度建立以来,晋国出现过的世族有十一个,分别是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但是很多世族先后都落没了。

[var1]

韩氏传到韩虎的时候,晋国大的世族只剩下了四个,分别是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而韩氏是其中最弱小的一个。这个时候的晋国,被“六卿”所取代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可是晋国这块蛋糕就这么大,想要吃的更多一点,就要减少来分蛋糕的人数。

智氏的当家人智伯野心很大,他想把晋国这块蛋糕全盘接过来,就像日后的“田氏代齐”一样,也来一个“智氏代晋”。所以,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之下,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当家人,对于世族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而韩虎这个人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很聪明的谋士段规,可以随时帮他指一条明路。

[var1]

段规给韩康子献过最重要的计策有两条,第一条帮助韩氏逃过了灭族之祸,为后来立国打下了基础;第二条为韩国吞并郑国留了一条后路,日后大大地扩充了韩国的领土面积。

智氏的智伯为了削弱其他三家的势力,就以执政的名义向韩国索要一万户之邑,韩氏的土地本来就小,韩康子当然也就舍不得给了。

但是受过智伯之辱的韩相段规却力劝韩康子献邑,因为如果不割地益智氏,智氏就有了攻打韩氏的借口。但如果我们乖乖的把地献出来,智伯得了便宜之后,就会更加骄傲自大,就会转而向赵、魏索邑,而赵氏一直都是独立发展,肯定会对智伯断然拒绝。

[var1]

到时候赵氏和智氏撕破脸,韩氏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并且找合适的机会联合其他两家,趁机灭掉智氏,瓜分其地。这个策略最后得以实行,在赵氏穷途末路的时候,韩氏和魏氏临阵反戈,一起灭掉了智氏。

到了瓜分智氏之地的时候,段规又跳出来了,他建议韩康子一定要得到成皋之地。韩康子很纳闷:“成皋这个地方,面积又小,而且到处都是山石,要了也根本没什么用啊!”

段规却说道:“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成皋这个地方虽然小,但却是进入郑国这片千里之地的门户,只要得到了成皋,到时候郑国自然就是我们的了。

[var1]

成皋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它在当时郑国的西侧,它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虎牢”,传说中的“三英战吕布”就是发生在这里。

郑国作为一个老牌封国,他的位置非常尴尬,它位于中原腹地,与晋国、楚国、齐国、燕国这些超级大国接壤,不管谁想往中原拓展都绕不开郑国,所以郑国就成了各国嘴边上的一块肥肉。

郑国自郑庄公以后国力衰落,只能是依附其他国家来自保,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才免于被吞并的命运,但没想到最终却落在了韩国嘴里。

韩哀侯二年,韩国吞并郑国,这得益于当初段规犀利的战略眼光。

所以,韩氏能够后来居上,成为后来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段规有很大的功劳。

更多文章

  • 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刘备为什么不称蜀王,偏要称汉中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魏王汉中王和吴王哪个级别高,三国曹操为什么称吴王,孙权为什么被称为大魏吴王

    [var1]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这些国号都不是皇帝或者诸侯们随便取的。一般取国号时,不管他称皇帝还是称王,都会考虑自己占据的地盘名字,或者自己先前的身份,比如孙权占据江东,江东在先秦时期是吴国的土地,所以他称了吴王。又比如,隋朝的隋文帝杨坚,把“隋”字作为国号,是因为他原本是北周的

  • 春秋第一个王爵诸侯国,不奉周王室为正统,独立于中原列国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爵封号表,春秋第一名诸侯国,春秋时期诸侯王

    进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国力衰微,各诸侯国家遂纷纷僭越称王,这其中楚国是第一个率先称王的诸侯国,而楚武王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王爵诸侯国君主。[var1]战国七雄中,楚国是最早称王的诸侯国,楚国和其它诸侯国不同,它并不奉周王室为正统,因为其并非是周朝的封国,所以它便成为了独立于中原列国之外

  • 楚国的地域比较辽阔,但是为何发展比不上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国能打过秦国吗,楚国为什么比不上秦国,战国楚国为什么强大

    [var1]但是再看看楚国展,虽然说一直以来都是很强大的一个国家,土地面积也确实非常辽阔,直接超过了秦国,只不过后来还是很遗憾,后来发展始终也跟不上秦国。为何会这样呢?毕竟自己的土地面积还是比秦国多出一些的,在那种土地就是一切的年代,难道这些多出来的土地面积一点用都没有?[var1]第一,战国时期综

  • 《三国演义》魏国的夏侯霸为什么投靠蜀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演义魏国的夏侯霸,蜀国为什么收了夏侯霸,夏侯霸为何不投靠蜀汉

    夏侯霸此时正在陇西与蜀军对峙。他与曹爽交情匪浅,两人算得上是死党,如果回到洛阳必是死路一条。现在是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肯定回不去了,到吴国又太远,而蜀国又有杀父之仇。夏侯霸左右为难,按理说,投降蜀国最方便,蜀国路途较近,然而这些年来,他与蜀国大战数次,蜀国能容他吗?夏侯霸,字仲权,夏侯渊次子。在定军

  • 秦国用十年时间灭了六国,但为何没能笑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为啥能灭六国,秦国是如何灭了六国的,秦国是哪一年灭掉六国

    秦军从公元前230年消灭韩国开始,随着秦军的东征西讨,到公元前221年消灭齐国为止,战国时期的混乱终于落下了帷幕,秦国仅用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中华大一统。但偌大的秦朝,时隔十五年,在公元前207年就在陈胜、吴广首先发动的农民起义的急风暴雨中被推翻了。统一后瞬间又土崩瓦解,这着实令古今后人震惊难解。战国

  • 长平之战,秦国一下子俘虏了这么多人,绝对大大超出白起的预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小编网络天下历史,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历史文章,希望大家喜欢!邯郸之战后秦国内部君主更替频繁,政治动荡。外部五国依靠信陵君合纵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压制了秦国。如果不是离间阴死了信陵君,战国后期走势还真难说,前258年打的邯郸之战,前251年秦昭襄王死,接下来的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就死了,然后秦庄襄

  • 春秋战国时候,西藏属于哪个诸侯国呢?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时期西藏属于哪国,春秋战国各个国家关系,战国诸侯国分布图高清

    因为当时的汉人主要活动于适宜农耕的地区,还没有往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发展。[var1]不过,在那个时期已经有许多部族在西藏地区生活了,在我国的古代史籍中恰好有对于这些人群的记录。这些人包括三危人、羌人、华夏人,以及从云南来的古越人和中亚西亚的移民等等。[var1]其中,三危人(三围)是最早迁入西藏的部

  • 盘踞中原的晋国,最后为何会走向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强大的晋国为什么分裂,晋国是怎么分裂的,晋国衰落原因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盘踞中原的晋国,最后为何会走向分裂?[var1]历史的必然公元前七百四十五年,刚刚继位不久的晋昭侯将晋国曲沃分封给了自己的叔叔成师,这就是历史上的曲沃桓叔,说到曲沃就不得不提这个城市的重要性,当时的曲沃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军事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已经超过了晋国大宗控制中心也就是国都翼

  • 清朝的一品,二品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说巡抚可以对比省级,但总督呢?清朝的督抚官员,不仅具有行政权,军权也归他们掌控。现在咱们可没有军政一手抓的地方官儿。回答这问题,我们需要对清朝的官制有着一定的了解!我先给大家简单的缕一缕,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京城地方分开来讲。首先咱们说说地方。清朝地方的二品官分别是这些:1,从二品:巡抚,布政

  • 曹雪芹的家族在康熙朝备受恩宠,为何雍正非要抄了曹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为啥抄曹雪芹的家,曹雪芹家和康熙的关系,曹雪芹赶上曹家鼎盛了么

    曹家的祖辈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就被后金受俘虏,成了正白旗的包衣奴才。后来,等多尔衮做了正白旗旗主后,这曹家的祖辈们就成了他的门人。在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就收了正白旗,把正白旗升到了上三旗,所以这曹家就成了皇帝的奴才。到了曹玺这一代,他就已经做到了内廷二等侍卫。而曹玺的妻子,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非常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