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秦国一下子俘虏了这么多人,绝对大大超出白起的预料

长平之战,秦国一下子俘虏了这么多人,绝对大大超出白起的预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95 更新时间:2024/1/24 0:13:39

大家好!我是小编网络天下历史,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历史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邯郸之战后秦国内部君主更替频繁,政治动荡。外部五国依靠信陵君合纵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压制了秦国。如果不是离间阴死了信陵君,战国后期走势还真难说,前258年打的邯郸之战,前251年秦昭襄王死,接下来的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就死了,然后秦庄襄王,三年死了,在继位的就是秦始皇了,秦始皇这时候才13吕不韦执政。

[var1]

也就是这段时间秦国内部君主更替非常快,内部不稳定,外部因为信陵君的威望,所以五国合纵,压制了秦国,秦国当时的局面是很被动的,如果不坑杀这四十万的俘虏,粮食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你要拿大量的粮草去养活这群俘虏,而长平之战打的就是拉锯战国内粮草早已经所剩无几,根本拿不出也不可能拿出来去养俘虏,把四十万还回去更不可能,还回去赵国随时都能再整理出一支军队,三晋联合,秦国危矣。

[var1]

所以坑杀四十万只能说是没有办法中的最好的办法,一下子俘虏了这么多人,绝对大大超出白起的预料,此前也没有可参考的成功案例。白起才没时间思考什么意识形态政治目的,他只是想尽快解决掉这个烫手山芋,免得夜长梦多。解决不掉汇报领导啊,白起就是个打仗的,仗打完了,战俘怎么处置让昭襄王拍板去,白起是真不拿自己当外人,心心念念惦记着替秦国灭赵,结果最后秦国统一天下也没见怎么感谢他。我觉得这个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生态有关系吧,真的是把君主和贵族绑在一个战车上了。

[var1]

秦赵都是全国动员,而且还是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参战的包括后勤的民夫,以及上党的居民,陆陆续续的添员,全困在长平,40万真心差不多了,记得以前看到过,长平之战秦国战斗力极强,赵国几乎无法与其野战,只能靠修筑工事来防御;就是这样,还被秦军接连突破阵地,最后自己修建的工事反而被秦军用来围困他们,不是无法野战,论野战,赵军战斗力不次于秦军。之所以坚守是因为赵军骑兵主力在北方防备匈奴没能参战,而廉颇又不是骑兵系出身的将领,没有骑兵参战的赵军打野战很吃力。

[var1]

为何不能致残而使其丧失战斗力、生产能力(断手或断脚或断大拇指),然后放归,使大量失去生产能力的青壮人口消耗赵国资源?长平之后,秦国攻打邯郸,被信陵君击败,撤出了河东,顺手把河东的百姓迁到了关内。可见,人口是一项很重要的资源。至于农耕技术,个人以为整个封建社会其实没怎么进步,对比汉初的盛世,秦国人口还是偏少的。加上战争因素,应该需要更多农民才是,这是由于秦国的战略分歧。照白起的想法,长平会战结束,马上进攻邯郸,战邯郸任务更为艰巨,可能再一战数年,所以秦是必须要把所有不稳定因素控制住。

[var1]

范雎由于嫉白起功劳,劝服秦王休兵,直到第二年才出兵邯郸,于是兵败。信陵君救赵以后秦国无力再战,只能休养生息,秦国自然腾的出手来处理俘虏。所以白起坑杀这件事基本没有对秦起到应该达到的作用。自古杀降不详,对于大量投降的军队的处置,得看整个战略意图,如果你是想徐图缓进,那可以慢慢打,每下一城,固守领地,当作自己国土,那么这批人可以收归国民。如果你是想掠夺,那么这批人对你肯定无用,打下来立刻烧杀抢掠,扬州三日,南京大屠杀都是这个目的。秦军就更是了,长平之战打下来的都是敌军主力,没有土地,每个人都是一张嘴要吃饭,要消耗战斗粮草,而白起此刻求战心切,想速战速决,一举攻邯郸灭了赵国,这些人对赵国而言纯属包袱,但是秦王最终选择了与赵国议和。

[var1]

子婴不动声色干掉赵高,又主动请降,项羽本不该杀他,对比刘邦不杀子婴,不杀项羽,项羽却自刎,也算是报应了。这跟项羽杀秦卒的道理有点像,古代战争,粮草的地位比城墙、武器、战马要高得多,刘邦为什么能打胜,鄙人愚见是萧何后方源源不断的粮食为一个重要因素,然后才是韩信用兵用将如神,最后才是项羽自身所谓的性格弱点,秦军不可能一个个去挖。势必会反抗,古代冷兵器,徒手肉搏也可能,再说秦军兵力并不是数倍于赵,没有这么大的控制力,最终实行这种方法也只能反抗激起屠杀。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想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的资讯,请关注我!多多参与留言评论,把您的想法分享给大家!谢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候,西藏属于哪个诸侯国呢?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时期西藏属于哪国,春秋战国各个国家关系,战国诸侯国分布图高清

    因为当时的汉人主要活动于适宜农耕的地区,还没有往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发展。[var1]不过,在那个时期已经有许多部族在西藏地区生活了,在我国的古代史籍中恰好有对于这些人群的记录。这些人包括三危人、羌人、华夏人,以及从云南来的古越人和中亚西亚的移民等等。[var1]其中,三危人(三围)是最早迁入西藏的部

  • 盘踞中原的晋国,最后为何会走向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强大的晋国为什么分裂,晋国是怎么分裂的,晋国衰落原因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盘踞中原的晋国,最后为何会走向分裂?[var1]历史的必然公元前七百四十五年,刚刚继位不久的晋昭侯将晋国曲沃分封给了自己的叔叔成师,这就是历史上的曲沃桓叔,说到曲沃就不得不提这个城市的重要性,当时的曲沃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军事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已经超过了晋国大宗控制中心也就是国都翼

  • 清朝的一品,二品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说巡抚可以对比省级,但总督呢?清朝的督抚官员,不仅具有行政权,军权也归他们掌控。现在咱们可没有军政一手抓的地方官儿。回答这问题,我们需要对清朝的官制有着一定的了解!我先给大家简单的缕一缕,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京城地方分开来讲。首先咱们说说地方。清朝地方的二品官分别是这些:1,从二品:巡抚,布政

  • 曹雪芹的家族在康熙朝备受恩宠,为何雍正非要抄了曹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为啥抄曹雪芹的家,曹雪芹家和康熙的关系,曹雪芹赶上曹家鼎盛了么

    曹家的祖辈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就被后金受俘虏,成了正白旗的包衣奴才。后来,等多尔衮做了正白旗旗主后,这曹家的祖辈们就成了他的门人。在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就收了正白旗,把正白旗升到了上三旗,所以这曹家就成了皇帝的奴才。到了曹玺这一代,他就已经做到了内廷二等侍卫。而曹玺的妻子,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非常幸

  • 清朝皇妃脖子上戴的白布条有什么用?其实是为了方便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皇妃脖子戴的白布条,清朝妃子为什么要在脖子上挂布条,清朝妃子脖子上的围巾有什么用

    因为最近大家对中国古代服饰的追随及热爱,观众对清宫剧的讨论不仅仅是在剧情方面了,服化道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我们会发现这些清宫剧里的各位妃嫔除了必要的装饰物外,都会在脖子上佩戴一条白色的布条。那么这个白色的布条叫什么?有何用处呢?有人说是为了方便帝王,事实是如此吗? 清朝的汉化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里,风

  • 努尔哈赤反击!与大明王朝第一战—抚顺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和明朝战争,努尔哈赤在哪一年攻打了宁远,努尔哈赤在哪里大败明军

    努尔哈赤剧照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此时的努尔哈赤在经过多年的隐忍之后,八旗制度建立,女真部族逐渐统一(除叶赫部外),子嗣众多,天道之流岂不归之?1618年,努尔哈赤六十岁,七大恨之声,伴随着自己的野心,用兵三十五年来是时候和自己内心的敌人大明王朝一决雌雄了。他知晓自己

  • 她13岁嫁给乾隆,一生无宠活到92岁,最后却成后宫的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与乾隆合葬的五个女人,乾隆最受宠的女人,历史上嫁给乾隆的女人

    喜欢追剧的朋友们想必已经看过《延禧攻略》这部精彩至极的作品了,它讲述的是女主角魏璎珞过五关斩六将,一路从卑贱的宫女慢慢坐到了皇贵妃位置的故事。众所周知她的历史原型是乾隆皇帝的令妃,死后还被追封为了皇后,从各方面来看算是一生圆满了,但事实上乾隆还有一妃子同样堪称人生赢家,她就是乾隆皇帝的婉贵妃陈氏。这

  • 最擅书法的亲王是谁?其书法位列清朝前五,与著名书法家刘墉并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代皇帝最好的书法,清朝十大重臣书法作品,清朝书法家刘墉的资料

    成亲王永瑆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书法家,必然是“书圣”王羲之,而在皇帝之中书法最好的非宋徽宗赵佶莫属,那么在亲王之中,您能想到书法最好的书法家是谁呢?前提是在当时的时代之中的影响力也是名列前列的。是的,中国书法历史上书法最好的亲王,非成亲王永瑆莫属。别看他是一位亲王,但其实他以书法著称于世。亲王

  • 赫舍里氏并非嫡出,为什么能做康熙的皇后?孝庄:娶她是唯一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孝庄为何要康熙娶赫舍里,孝庄为什么选赫舍里皇后,康熙与赫舍里氏的关系

    “千古一帝”康熙一生有众多女人,光皇后就有四位。与他的情种老爹不同,康熙算是一个比较博爱的皇帝,其实这点从子女的数量上就能体现。据统计康熙帝一生共有子女55位,但这只是有史料记载的,喜欢微服出访的康大爷是不是还有遗珠在外这就不得而知了。康熙帝虽然博爱,但他也有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那就是他与元

  • 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叫“道台”,几乎没有人能说清他是做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道台名单一览表,清朝有个特殊的官职叫道台,清朝的道台什么职位

    几乎男女老少都是看过清宫剧的。当然,这些清宫剧中主要呈现的场景,基本上都是后宫,也就是说,我们作为现代的观众,应该是对清宫中的后宫生活更加熟悉的。而清朝的前朝又是什么样子的,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清朝的前朝,其实官员结构也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官职,很多朋友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在清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