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历史上有许多强求的例子, 用尽能够尝试的方法,却依然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却倒不如那些已然提前看透结局的人,方还可以在尚未落得难堪结局时,便抽身而走,还能够有一个相对较为踏实一些的结局。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便是如此,有的执着于替天行道,有的执着于自己心中的坚守,有的只是着眼于自己目前的境况,审时度势,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难道能说这样的人是不懂坚持的人吗? 并不一定是不变才是坚持,其实对于自己内心变化的一种坚守也是坚持,这是一种对于变的坚持。
下面要讲述的人物是李俊,他并不是《水浒传》中的主角,但并不是主角的他,却在梁山好汉大多都落得一个并不美好的结局时,最终成为暹罗国国主,一定程度上是有其借鉴意义的。 李俊并不是一个在《水浒传》中着墨很多的人物,他在梁山一八零八将中并未排进前十,而是排在第二十六位,在后来担任梁山的水军统领。
后在水浒续书《水浒后传》中,成为该书的主要人物,带领梁山的剩余英雄好汉创立基业,成为暹罗国的国主,得到一个较好的结局。 细究李俊加入梁山的细节,会发现这个人确实是审时度势的个中好手,连带着他离开梁山,每一步都走的是对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因此在结局中,他能够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结果。
初时,李俊加入梁山,是来源于其三救宋江,第一次 宋江被贼人用蒙汗药迷到,贼人想用宋江的项上人头换取荣华富贵,恰巧被李俊及时赶到,救下宋江;其二是,宋江在被穆家兄弟追杀途中,被张横要挟财物,此时也是李俊及时赶到,再次救下宋江;第三次是宋江做下反诗被人告发,要被斩首,李俊与张顺、张横等人后来一同救下宋江。
一来二去,李俊对于宋江便有过三次救命之恩,因此后来宋江便力邀李俊与他同上梁山,这才有他在梁山的一系列故事。但若细看却会发现, 前两次对于宋江的救助,李俊都是认识那些企图对宋江不利的人的,李俊却没有及时提醒宋江,而是等到宋江身陷险境后才挺身而出,救人一命。
不得不让人想到李俊的动机是否不纯,是否故意想让宋江欠上自己三救之恩,这些都是无法考证的事情,以上的说法也只是基于《水浒传》中的描述的一些推测,并没有具体的事实佐证。 而李俊脱离梁山也是有预谋的,在平定江南之后,大军班师回朝的途中,或许李俊已然看出此行回朝凶多吉少,便假称中风,脱离军中。
虽说在后来如约履行自己与友人的约定,却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一场阴谋和死亡的降临,最终远走海外,成为暹罗国主。不得不说,李俊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足够聪明和洞察全局的,因此才在梁山的厄运结局中留下自己一命,并且得以安享荣华。
但这样的人确实不足以令人效仿,他的每一步都带着自己极强的目的性,在英雄好汉聚义的梁山,他的圆滑与自私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参考资料:
《增广贤文》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