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号称有十八路反王,为何最终是李渊得到天下?
李渊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昞,北周时期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姨母是隋文帝独孤皇后,世代显贵。
正是无以伦比的家庭背景,特别是在姨母的关爱下,仕途一路高歌,最后升任太原太守。
实际上,王候就有种乎,试想一下,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在放羊为生计奔波时,人家在研究排兵布阵;寻常百姓家孩子在用尿和泥摔粑粑玩时,人家在研究治国理政,寒门难出贵子,难在格局。
自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起,他奉命平叛母端儿、敬盘陀、甄翟儿等农民义军,镇压过程中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李渊以“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的胸怀广结豪杰之士,为已所用。
我们从后期的功臣名单中就可见一般:
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绪等等,李世民、李建成的左膀右臂还未列其中。
隋朝时期,太原乃“天下精兵处”,军需物资经过多年的储备,城中已是“府库盈积”,“太原粮饷可支十年”。当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后“私窃甚喜”,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李渊已独占天机,同时隋朝政府失去量物资储备,更是士气的打击。
李渊家族是关陇集团八大家族之一,这些家族富可敌国,他们为保证政权不出集团,经常内部通婚,如孤独信共有七个女儿,老大嫁给了北周明帝,老四嫁给了李渊,老七嫁给了杨坚,这些家族左右当时政治格局,当初杨坚能轻而易举的取得了天下,正是因不杨坚的父亲和岳父独孤信都是集团成员,获得集团支持密不可分。
隋炀帝继位后,为了独霸大权,拉拢南方贵族打击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绝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李渊正是合适代理人选,关陇集团为李渊起兵提供了大量的军队和钱财。
公元616年,农民起义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但李渊却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独享渔翁之利,当农民起义军已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力量,李密,王世充等比较大的军阀之间互相大战,消耗了实力,李渊觉得时机成熟,公元617年,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在晋阳正式起事。
李渊制定了“乘虚入关,号令天下” 的战略,以入关夺取长安为军事目标,以开创帝业,最终取代隋为政治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又强调以"废皇帝(指隋炀帝)而立代王" 为策略,在战略上北结突厥、东和李密,西攻长安,不急于称帝,而是保杨侑为小皇帝,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公元617年,李渊率军攻陷长安,立杨侑为隋恭帝。隋恭帝任命李渊为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 。
618年5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李渊时任荥阳太守时,相面高手史世良告诉他说:“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愿您自爱,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