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灭亡的主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隋朝突然二世而亡

隋朝灭亡的主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隋朝突然二世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10 更新时间:2024/1/21 7:04:12

形容秦隋末期局势的一个成语叫“土崩瓦解”:所谓“瓦解”,就是像瓦片一样碎成一片又一片,往往指军阀割据;所谓“土崩”,就是像土块崩成一粒粒尘土一样,百姓开始一呼百应地造反。因此,“土崩瓦解”可谓是王朝面临的最糟糕的局势,基本上回天无力。那么,在隋炀帝中晚期,隋朝为何就面临历代最糟糕的“土崩瓦解”的局面?

古代以儒学思想武装脑袋的史学家们,将之主要归结为杨广荒淫无道、穷兵黩武、大修工程三点,由此告诫君王。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儒家解读更多的是表象原因,与历代亡国的原因并没有太大差别,谈不上有多深刻,而“土崩”的真正原因却被史书隐而不谈。更重要的是,隋末“土崩”的局面是隋文帝造成的。

隋朝虽然二世而亡,却有一个让唐太宗、武则天拍马都赶不上的成就,这就是“富”!

根据史书记载,隋朝兴建了很多粮仓,比如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粮皆在百万石以上。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里面至少有287个粮窖,其中一个还遗留50万斤已经炭化的谷子。

贞观二年,唐太宗让有关部门清点隋朝遗留下的物资,得到的数据让人惊叹,经过隋炀帝那么使劲地折腾,隋朝还遗留下了数量惊人的粮食布帛,马周曾向唐太宗汇报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由此可见,隋朝之富名不虚传。

问题在于,隋朝为何这么富裕呢?下面看一组隋唐官方数据对比:

隋文帝登基时,全国400万户,大约2900万人。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大约4600万人。在人口暴增之余,隋朝土地开垦面积也暴增,隋开皇九年垦田4940万顷,隋炀帝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

唐高祖登基时,全国200万户,大约1500万人。唐太宗去世时,全国380万户。705年,武则天退位的这一年,全国615万户,约3714万人。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全国9619254户,人口52880488,这是唐代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但在土地开垦上,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

也就是说,经过百年休养生息之后,唐朝才在人口上超过隋朝,但在土地开垦面积上却仍远不如隋朝,不仅不如隋炀帝时期,连隋文帝时期也不如。因此从官方数据上看,隋朝是人少地多,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远超唐朝,自然应该富得流油。

然而,隋朝疆域不如唐朝,安定繁荣的时间不如唐朝,耕种技术不如唐朝,为何隋朝人均占有的田地远超唐朝?其实,隋朝数据存在严重造假的问题,而造假的背后又隐藏着隋朝二世而亡的深刻原因!

首先,隋朝初期400万户,大业元年(605年)890万户,短短24年增长了490万户,平均增长率在4%左右。新中国医疗条件远超隋朝时期,但最巅峰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也只是接近3%,因此隋朝官方给出的这个数据必然存在问题。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采取二个人口政策:首先是“大索貌阅”,就是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等,通过这一政策,大量“隐漏人口”被查出,由此导致人口快速增长;其次是“析户”,就是不允许大家族聚集,让他们各自分房、各自立户,等于将大家族一分为若干户,由此导致户口数量快速增长。通过这两个人口政策,的确可以让户数、人口快速增长,但能不能让户数增量高达490万,这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不过,根据唐初数据来看,隋朝人口数据存在严重问题。隋炀帝初890万户,唐初时只有200万户了,十余年战乱不太可能损失690万户。尤其是当时南方地区,其实战乱规模并不大,人口损失并不大。因此,只能说隋朝的人口数据不可信,而人口数据造假的目的是为了征税。

隋朝时征收的“人头税”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按照每个人头征税,一部分是按户征税,可见无论人口增长、还是户数增长,都会给朝廷带来庞大的税收。因此,从增加财税动机上说,隋朝上下有动力虚构户数与人口,皇帝需要漂亮数据,下面官员借机敛财,最终百姓需要缴纳的人头税之重就可想而知了。

需要注意的是,隋朝人口暴增的时间,并不是在隋炀帝时期,而是在隋文帝时期,因此在隋文帝时期,因为人头税的问题,百姓可能就极为艰辛了。

其次,如果说隋朝人口数据的造假,还很难给出过硬证据的话,那么隋朝在田亩数据上的疯狂造假,可谓是铁证如山。(上图,中国适合耕种的土地一目了然)

隋唐时期,一顷等于一百亩,一亩等于今天的0.78亩。因此,隋开皇九年垦田4940万顷,当时是49.4亿亩,换算成今天的数据就是49.4亿X0.78=38.53亿亩;隋炀帝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当时是55.85亿亩,换算成今天的是55.85亿X0.78=43.56亿亩。

截止2015年底,全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的田亩数量,连隋朝最盛时的一半都不到,是不是不可思议!显而易见,隋朝在田亩数据上的造假非常疯狂,而造假行为主要发生在隋文帝时期。

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的这一年来看,当时经过100多年发展,唐朝人口达到顶峰,田亩为1430万顷,换算成今天为11.15亿亩。因此,隋朝最鼎盛时的田亩数量,大概最多与之持平,而不太可能会超过天宝十四年的。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存在这么多的田亩,哪怕其中一半轮耕,那么大约也有20亿亩地需要缴税。况且,世家大族往往不交税。因此,隋朝普通百姓的税负,至少是隋朝之前的一倍左右。

综上可见,隋朝地方官员在清查人口与田亩时,为了政绩大肆虚报,隋文帝信以为真,之后隋炀帝也信以为真,于是就按照新的人口与田亩征税,在这种情况下,隋朝之富就可想而知了,但背后却是百姓财产被大量掠夺,导致他们沦为赤贫,因此隋朝属于典型的“国富民穷”。这就是无比强大的隋朝瞬间垮掉的核心原因!

说到底,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早在隋文帝时期已经埋下,隋炀帝的穷兵黩武、大修工程等行为起到了加速作用,但即便隋炀帝做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在如此人口与田亩基础上的疯狂征税,迟早也会毁掉隋朝。

参考资料:《通典》、《隋书》等

更多文章

  • 祖逖志在北伐,司马睿却将他支走不给一兵一卒,他将如何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和司马睿,祖逖在北伐中遇到的困难,祖逖北伐分析

    东晋初建之时,叛乱像疆梦一样缠绕着朝廷。继王敦乱之后,又发生了苏峻、祖约叛乱。这场版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权臣庾亮步步紧通,激化矛盾,导致苏峻心生恐惧,铤而走险。应该说,庾亮对这一事件负有主要责任。东晋的两支精锐部队居然是用来内耗而不是用于收复中原,真的让人扼腕叹息。北伐复国空遗梦组织内部,人事

  • 唐朝后宫4万宫女从哪来的?有6种入宫方式,第4种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宫女等级,唐朝宫女都是从哪来的,唐朝的后宫嫔妃们

    第一:当接盘侠。隋朝虽然灭亡了,只是皇室成员都不在了,剩余的太监宫女还在,新的统治者对他们没必要赶尽杀绝,所以好的自然被留下了,剩余不好的就被遣散了。而且李渊在上位后,曾表示隋炀帝在位期间,有大量的离宫别馆,也招收了无数的宫女,这实在太无耻了,所以这些宫女一律可以回家嫁人。剩余洛阳、长安宫殿的宫女并

  • 太祖和高祖有啥区别,为啥朱元璋叫明太祖,而李渊只配叫唐高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渊和朱元璋的性格,李渊为什么是高祖而不是太祖,刘邦朱元璋李渊到底谁最强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一个人只要勤奋,并且坚持不懈,最后也能做成大事。只要努力,跟天生就具备后天环境能力的人比起来,最终的精神以及后人的评价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毕竟,起点不一样,付出的努力就不一样,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唐高祖李渊,但是他们虽然都贵为皇帝

  • 他才是明朝第一贤明皇帝,比朱元璋更厉害,连满清都不忍抹黑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最贤明皇帝排行,明朝皇帝佩服朱元璋吗,明朝最残暴皇帝是谁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在我国历史中,诞生了无数的朝代,自然在这些朝代当中就有许多贤明的君主治国有方,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幸福,臣子也愿意为其效命。“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对于贤明的皇帝,臣子就是如此鞠躬尽瘁。相信大家都听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这是我们现在用来形容明

  • 朱元璋向道士问自己的寿命,道士答“比我多一日”,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临死前问的问题,朱元璋的三个死劫,朱元璋的临终遗言

    但是,既然有人算命为人解惑,就自然有人打着算命的旗号坑蒙拐骗,诈取钱财。在科技和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民间封建迷信的风气很重,很多没有见识的老百姓都深受其害。草根皇帝的双面人生说到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都不陌生。有人对他整治贪腐的强硬力度赞赏有加,认为他是一个好皇帝。有人则因为他杀功臣,不念旧情,觉得他是一

  • 朱元璋找人算自己能活多久,道士回答比他多一天,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死前最后的预言,朱元璋的三个死劫,朱元璋临死前想出一计

    由于科学技术和思想意识的限制,古人大多比较迷信,就包括处于社会顶端的统治阶层也同样如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就曾经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帝王们一旦迷信起来,常常弄得声势浩大,劳民伤财,但是也并不是每个皇帝都如此相信鬼神。01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不信这些江湖术士的鬼神之说

  • 为救朱元璋他身中9箭,朱元璋:朕决不负你!27年后将其抄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谁替朱元璋挡九箭却被抄家,朱元璋死前下了最后一道令,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挡他九箭的功臣

    后来这样的情况也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相同记载,古人也用这样的事例来告诫后人,认清自己的地位,不要占着自己有对掌权者有极大的贡献就得意忘形。多的是世态炎凉的情况,只有学会审时度势,学会藏匿锋芒,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众所周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除了自己本身超乎常人的毅力之外,他的谋臣范蠡也是功不可

  • 朱元璋残害功臣时,千算万算漏掉一人,多年后此人助朱棣夺取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真实朱元璋对朱棣态度,朱元璋杀功臣谁最厉害,朱元璋死后多久朱棣起兵

    而朱元璋也曾经因为同样了原因残害了不少功臣,只不过在这些功臣之中,朱元璋千算万算漏掉一人,最终这个人率领军队帮助朱棣成功造反,让江山易主。这个人就是陈亨,其实陈亨是十分幸运的。当时朱元璋时期最著名的“蓝玉案”牵扯了上万名官员,而这些官员之中就没有陈亨。朱元璋非常清楚自己每一个手下的能力,知道只有自己

  • 成吉思汗破城以后,一声令下,50万女俘虏犒劳全军:1人挑3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下令攻城为何杀男不杀女,成吉思汗战败全过程,成吉思汗攻打了多少地方

    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逐渐强盛,并迅速成为了中亚地区的威胁。当时周边国家都非常害怕蒙古人,不敢与之作对。然而在公元1218年的时候,蒙古国的一支商队像往常一样途经花剌子模,不过这支商队在修整时却遭到了花剌子模守军的刁难,最后整支商队都被花剌子模人杀害,共450余人。在得知这

  • 故宫地砖损坏,工人撬开后发现600年前的秘密,专家:朱棣真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故宫地砖下深埋600多年的秘密,故宫修复地砖的秘密

    《汉书·蒯通传》有言:“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古人的城池,尤其是京城的防御力非常重要,这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中国古代,北京、开封、西安都曾是皇都,所以这些城市在现代也很有古朴气息。在古代,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大多集中在同一方向,像北京,在古代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