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的七世孙,给岳飞平反,锐意北伐,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赵匡胤的七世孙,给岳飞平反,锐意北伐,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00 更新时间:2024/1/29 0:39:36

宋孝宗之得位

宋孝宗赵昚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匡胤四子赵德芳的六世孙。但在北宋后期,赵匡胤的子孙后代和平民百姓没多大区别。其父赵子偁是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通过贡举考试才谋得一个县丞职位。赵昚的出身并不高贵,从血缘关系看,和宋高宗也早超出五服。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传位给他呢?

宋高宗是不得已而为之。宋高宗在扬州逃跑中,受到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自己的独苗也在苗刘之变后死亡。其他宗室近亲都被金人掳走。这时朝廷上下纷纷要求立太祖的后代为太子,赵构为了收买民心,就顺应了民意,把六岁的赵昚选入宫中养育。

被选入宫中的赵昚只是太子候选人之一,他还有一个竞争对手-同为赵匡胤七世孙的赵琢。在开始的竞争中赵昚是处于明显劣势的。赵昚少年时既迟钝又贪玩,不为韦太后喜欢,和当时的权倾朝野的秦桧隔阂也很深。但赵构没有放弃他,在赵构的严格要求和范格、朱震等老师的教育下,赵昚进步很快,得到一些大臣的支持。岳飞就夸奖他说:“社稷得人矣。”但秦桧在世时,“士大夫无敢以储副为言”,想要立赵昚为太子的赵构也顾虑重重。直到秦桧死后,宋高宗才在绍兴三十年立赵昚为太子。据传宋高宗拿美色来考验赵昚和赵琢两人,给他俩分别送去十名美女,后来召回检验,送给赵昚的十名美女都完璧如初,这才下定主意立赵昚为太子。

宋孝宗之孝顺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在中国为了争夺皇位兄弟相残父子相残的比比皆是,宋高宗和宋孝宗这对养父子却情同骨肉,关系十分融洽。

当上太上皇的宋高宗虽让出了皇位,但他还拥有很大的决策权。为了更好地控制宋孝宗,让他服从自己的权威,向他灌输“孝道”的观念。宋孝宗接受的教育就是:“孝者自然之理,天地之所以大,万物之所以生,人之所以灵,三纲五常之所以立。学然后知之。”

宋孝宗对宋高宗这位养父是感恩戴德的,是发自内心的的“孝顺”。他继位后第一个年号是“隆兴”,意思就是“兴隆绍兴之政”,也是向全国表明自己服从宋高宗的教导。定期朝见太上皇也是宋高宗的对宋孝宗的控制手段。宋高宗要求朝见时,依家人之礼在宫内下辇就可以了。而宋孝宗非要坚持在宫外就下辇,即使下雨天宋孝宗也徒步走过泥泞也不乘辇入宫。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当了二十多年太上皇的赵构驾崩了。赵昚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非要拘泥于古礼,要服丧三年。赵昚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赵昚禅位于赵惇,赵惇即为宋光宗。宋光宗自称太上皇,继续为赵构服丧。宋光宗和父亲不和,竟常年不来看望赵昚,赵昚郁闷成病,绍熙五年(1194年)驾崩,死后获得了“孝”的美谥。

宋孝宗之勤政

北宋是文人统治的典型时代,皇权和相权也能和谐发展。但因南宋立国特殊,南宋是权相辈出,权相擅政的朝代就有四个,出了六个权相:秦桧、韩侂胄史弥远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但在宋孝宗27年的统治时期却没有出现权相。

宋孝宗深感宋高宗时秦桧独自为相十八年,权势熏天,擅权误国的弊端,继位后采取了“相不久任”和“制约相权”的措施。宋孝宗共任用宰相17人,共21人次,最长的7年,最短的才三个月。宋孝宗频繁换相,避免了宰相结党营私,强化了皇权。但另一方面也让宰相畏手畏脚,不求无功,只求无过。

宋孝宗则乾纲独断,事必躬亲,“事无巨细,概呈御览,情无轻重,均由圣裁”。一方面因为太上皇赵构的存在,宋孝宗的皇权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从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来看,宋孝宗的皇权又是加强的。

宋孝宗之北伐

对于金军,宋高宗是屈膝求和,宋孝宗则慷慨主战。宋孝宗每次伺候宋高宗,“必历陈恢复大计”。宋高宗却回答说:“大哥,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之”。

隆兴元年,刚即位宋孝宗雄心勃勃,他要北伐一雪靖康之耻。他声称“我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朕不及身图之,将谁任其责?”宋孝宗以赵构的名义,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岳飞原有的官职,并将岳飞遗体依礼改葬。后来又为其建造“忠烈庙”,以示纪念,追封为鄂王。

他起用抗金老将张浚为主帅,张浚志大才疏,“三命为将,三至败绩”。但宋孝宗“朕倚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张浚坐镇远离战场扬州督师北伐,六万宋军渡过淮河,收复了宿州等地。但前方主将李显忠、邵宏渊不和,在符离一战中宋军大败,全线崩溃,北伐失败。

这次北伐的失败,给宋孝宗当头棒喝。但宋孝宗还不甘心,他积极进行战备,加紧训练军队,试图再次北伐,这次他把希望寄托在曾取得“采石大捷”的允文身上。各方面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虞允文却去世了。虞允文的去世,让宋孝宗彻底断了北伐的念想。后人曾评论说:“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

宋孝宗之内政

执政初期的失利,让宋孝宗认识到要想恢复祖宗基业,必须要搞好内政,充实国力。他革除弊政,稳定百姓生活。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大力提倡重农之风,强调“农事乃国之根本”。鼓励兴修水利,拓垦荒地。在他的统治时期,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国势尊安,天下康乐”的升平景象。史称“乾淳之治”。

宋孝宗为人孝顺,不好女色,勤政,节俭。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南宋孝宗朝国力最强,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宋孝宗的确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死的蹊跷,赵光义嫌疑最大,即位后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是赵光义害死的,赵匡胤是被他弟赵光义害死的吗,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决裂

    这还要从其兄赵匡胤说起,在五代十国时期,作为将领的赵匡胤,就受到了周世宗柴荣的器重,封他为殿前都指挥使职位。公元960年,周世宗柴荣去世。当时能够继位的人,是柴荣年仅七岁的小儿子,周恭帝柴宗训。一个孩童当皇帝,当然是难以群臣信服。于是便有了著名的陈桥兵变:在陈桥驿处,赵光义和赵普密谋策划,发动兵变,

  • 赵匡胤作了半首诗,几百年没一人能续出,结果被朱元璋轻松补齐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与朱元璋的对联,赵匡胤最霸气诗,朱元璋赵匡胤经典诗

    皇帝往往都从小受到了最好的教育,文采这一方面还是可以的,但这之间并不包括一些草根皇帝,比如说赵匡胤,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是武夫出身,所以文采方面并不咋样,不过人家是皇帝,身边肯定少不了一些懂得讨好他的大臣。有一次在酒后赵匡胤突然来了兴致,诗兴大发作了半首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文采不好

  • 朱元璋女婿成托孤大臣,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何朱棣篡位不出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各个儿子能力水平,朱元璋唯一的托孤重臣,刘伯温算出朱棣篡位没有

    依靠自己的那些兄弟,朱元璋竟然在诸多的诸侯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成功的建立了明朝,而这些兄弟也就成了开国功臣,比如说徐达、胡惟庸、汤和等人,为了笼络人心,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儿都嫁给了功臣的后人,其中有一位还成了托孤大臣,他就是梅殷。在众多的女婿中,梅殷可以说是最为看重的,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历史文献中看到:“

  • 宋朝的一位皇后,虽然很贤良,但是最终却没有进入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传奇皇后下场,皇后死后能进去太庙吗,宋朝皇后列表完整版

    她在当皇后的时候是比赵匡胤年纪还要小的,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在现代人的眼里,女人的年纪一般都要比配偶的年纪要小的,可是她比赵匡胤的大儿子的年纪还要小了那么的一岁,这在我们的这个年代不就是要被叫做是忘年恋了吗。在历史上,孝章皇后的家庭势力可是非常强大的,家里的钱财也是非常的雄厚,因为本来她的身份是

  • 在位时间不长,却饱受称赞,宋仁宗是一位怎样的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仁宗在位时的优缺点,宋仁宗为何被称为明君,宋仁宗为什么能当千古明君

    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仁宗的并不只有他一个,可能宋仁宗的确是把仁爱这样的一个思想达到了非常高的一种层次,但是在后世的一些推动之下,也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其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人,那就是朱高炽因为他也是名人中,虽然他在位的时间也不是非常的长,但是也取得了很多的认可。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

  • 为何明朝皇帝一共十六位,皇陵却叫十三陵?还有三位皇帝埋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哪三个皇帝没有进十三陵,明朝13位皇帝都葬在十三陵吗,明朝十三陵缺哪三位皇帝

    为何明朝皇帝一共十六位,皇陵却叫十三陵?还有三位皇帝埋在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不过,一个问题

  • 因穷而上演的“万历遗诏闹剧”,皇帝食言而肥,首辅被宦官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万历帝遗诏,万历的首辅是谁,万历新政是谁辅佐皇帝进行的

    汉武唐高征讨四夷,发兵动数十万,不知粮饷军装若为供需?今方隅有警,遣一大将将数千人往,犹以樵苏为虑。万历倭夷之警,东援朝鲜,至征天下兵不能四万,古今物力何以相悬若此? 《谷山笔麈》 这个问题同样让当时的皇帝明神宗着急,为了维持并重振自己的皇朝,明神宗想到一个开拓财源的办法 – 矿税。矿税

  • “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至简的话,道出了嘉靖权谋的最高段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嘉靖的权谋是跟谁学的,嘉靖的权谋心术,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深意

    《大明王朝1566》中的道君皇帝嘉靖,他是一个权谋心术达到了极致的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个道教的集大成者。一个靠写青词来制约臣下的皇帝,他的道学功底绝对不会输给其他人,所以他才有足够的自信来统御万方。所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需要“聪明人”去理解执行,但是这句话的最终解释权却牢牢地掌握在了嘉靖的手里。因此

  • 为什么至今都没有翻拍元朝的影视剧?不是不拍,而是无人敢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说说那些以元朝为背景的影视剧,我国影视剧为何很少会拍元朝题材,为什么反映元朝的影视剧很少

    元朝这个名字不光陌生,连开国皇帝忽必烈的介绍也很少,如果百度搜索,将百度文献打印复制,最多也就只有一张A4纸的大小。而朝代的认识,大多都是通过影视作品进入人们眼球的,清朝宫斗戏,唐朝美人戏,隋唐英雄传,等等,这些影视作品,就给人一种对各个朝代的认知。而元朝呢,什么时候,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没有

  • 八里桥之战,如果把清军换成戚继光的车步骑营,结局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八里桥之战清军火炮,八里桥之战视频全集,八里桥之战清军是精锐吗

    镇守蓟镇期间,戚继光训练了部队,修筑了空心敌台,改良了武器装备,尤其是创造性的组建了攻守兼备的车步骑营。车营有官兵3109人,除重车、轻车外,还配有鼓车(发号施令)2辆,火箭车4辆,座车3 辆,大将军车8辆,共装备佛郎机256架,鸟铳512门,火箭15260根,火药7680斤,子铳2304门、大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