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皇帝一共十六位,皇陵却叫十三陵?还有三位皇帝埋在哪?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不过,一个问题来了,对于明朝来说,一共有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皇帝的陵墓在哪里呢?
明朝第一任皇帝建立明朝后,将都城建在了南京,因此,朱元璋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便将陵墓直接建在南京,并根据马皇后的谥号“孝慈高皇后”,而给自己的陵墓取名为孝陵,是为明孝陵,与马皇后合葬。明成祖朱棣当皇帝时,将都城迁往了北京,并下令在都城内修建皇陵,所以当时朱元璋驾崩时,并没有明十三陵的存在,若是在后来皇陵建好后,再将朱元璋的陵墓迁到北京,则太过劳民伤财,并且,可能也并非朱元璋所愿,所以明十三陵内没有朱元璋的陵墓。
明朝第二个皇帝是建文帝朱允坟。史书记载,朱允坟因被叔叔朱棣抢了皇位,导致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和尚,也有人说他被朱棣害死了,无论是死是活,但终归是个下落不明,死后也不知被葬在了哪里,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大悬案。所以,明朝皇陵并没有他的坟墓。
明代宗不能入皇陵完全就是皇室权力斗争的结果。明代宗本来就没有机会做皇帝,就因为皇帝哥哥御驾亲征,临时让他做代理皇帝,可谁曾想当哥哥凯旋而归的时候,弟弟不肯归还皇位,还软禁哥哥,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弟弟活的没有哥哥久,当哥哥复位之后,就把弟弟贬为亲王,自然就入不了皇陵了。
除了上述的三位皇帝外,大明王朝其余的十三位皇帝,均埋葬于北京,因而也就有了今天的北京“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