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弃朱棣选朱允炆,虽引发靖难之役,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朱元璋弃朱棣选朱允炆,虽引发靖难之役,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46 更新时间:2024/1/16 20:26:16

当人们指责朱棣谋朝篡位,从侄子手中抢夺大明江山之时,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朱棣不取代朱允炆,明朝还能有日后的繁华吗?以朱允炆的能力,真的能带领明朝走向未来吗?答案恐怕是否。

但是朱元璋放弃朱棣选择朱允炆,虽导致明朝内乱,发生靖难之役,但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皇位继承人问题

公元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宣告一统江南,常年战乱终于终结,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从草根到和尚,再到乞丐,再到从军跟随郭子兴征战天下,最后自创基业,打下大明江山,他一路披荆斩棘,见过太多恶人,这使得他成为皇帝之后,为老百姓着想,嫉恶如仇,成为老百姓心目中一代明君。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经济上大搞军屯,新修水利,减免赋税;文化上大兴科举制度,注重培养人才;外交上大力发展邻国关系。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明朝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人安居乐业。

看着明朝发展越来越好,朱元璋内心也十分高兴,这不正是他当初离开黄巾军,自立门户的初衷吗。然而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此时的朱元璋,已不再年轻,他必须考虑自己百年之后国家发展之事。

换句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明朝皇帝如今是自己,而自己去世之后,又有谁来做新一任皇帝?起初按照历朝规律,皇帝继承人均由大皇子担任,朱元璋便选择了大皇子朱标做皇太子,其他人对此也毫无怨言,谁让他们不是大皇子呢。

可是在公元一三九一年,也就是朱元璋五十九岁那年,大太子朱标在考察西安和洛阳之后,没过多久便身患重病,不到一年便去世了。朱标的去世给朱元璋带来很大打击。

已经六十岁高龄的他,再想重新培养一位合格继承人,恐怕难如登天,他早已没了那个精力。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皇太子只不过是皇帝赐予的名号罢了,再赐一个人不就是了,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皇太子继位之后,不仅要有治国能力,还要有任用贤臣避免小人的判断力,最重要的,得有能够平息他人造反的军队实力。为了朱标能符合要求,朱元璋可谓煞费苦心。

能力方面派他到处历练,军队实力方面,亲手为他打造太子党政权。可如今朱标一死,所有付出都功亏一篑。然时不等人,自己年事已高,储君问题必须解决。

于是朱元璋几经考虑,便选择朱标之子朱允炆做皇位继承人。一方面这样一来朱标一派的太子党政权不用重新打造,另一方面,也不会使得自己众多儿子闹矛盾。然而朱元璋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决定,虽然稳定了各藩王,但却导致靖难之役的发生,差一点使得明朝分崩离析。

靖难之役

朱允炆上台后为明惠帝,改元建文, 故也有建文帝之称。朱元璋去世前,害怕诸位藩王打皇位心思,于是下诏“在自己去世之后,不许诸王入京探望”。

然而尽管有朱元璋的诏书,燕王朱棣仍然在朱元璋死后朝京城赶来,或许是想见父亲最后一面,又或许是有其他想法,但不论如何,朱棣的目的都并未实现,因为朱允炆在得知这件事后,立马派人以皇帝名义下令让朱棣返回北方,这件事令朱允炆和朱棣闹得很不开心。

朱允炆上台时,中央军虽强大,但北部边境诸王已经发展出极大势力,宁王朱权有带甲士兵八万之众,战车六千多架,燕王朱棣虽稍逊一筹但也不相多让。

这就使得朱允炆作为皇帝毫无安全感,为了减少各位叔叔对自己皇位的威胁,朱允炆采用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计谋,下令削藩。削藩很快组足见成效,齐、湘、代三藩王被贬为庶人。

眼看着利益即将受损,朱棣对此展开反击。公元一三九九年,朱棣起兵造反,以“清君侧”为由,挥师南下,直逼都城南京。长达四年的战争,以建文帝战败而告终。朱棣继位,朱允炆不知所踪,有人说他逃往海外,也有人说他于宫中自焚而死,总之下落不明。这便是靖难之役。

对于靖难之役,很多人批评朱棣,说他大逆不道,说他没有德行,竟然从侄儿手中抢夺皇位,并且在称帝之后,对待百姓十分残暴,例如修建紫禁城一事,长达十四年时间,先后征用二十三万名工匠,动用上百万名民夫,如此劳民伤财,只为修建一座宫殿。由此看来,朱棣遭后人否定,确实有一定道理。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若当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明朝百姓便会过得更好呢?

朱允炆的治国能力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朱元璋选朱允炆做皇帝,虽然导致靖难之役,但却避免了更大悲剧的发生。从朱允炆的治国能力上,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朱允炆在位时间极短,只有短短四年,可他却在这四年当中,将自己的“治国能力”充分展现出来。

首先他大开科举制度,重视提拔文官,轻视武将。例如给他出主意,实施削藩政策的文臣齐泰、黄子澄,都是被他重用的文臣。然而这些人只会纸上谈兵,若不是他们,恐怕靖难之役就不会发生,朱棣也不会起兵造反。

其次,朱允炆是纯粹理想主义者。他推崇方孝孺的言论,想要建立儒家理想社会,即《周礼》中描写的社会,他甚至为此提倡恢复井田制,开历史倒车,一个被历史废除的制度,足以证明存在缺陷,可朱颖文却对此抱有希望,可见他并不适合治国理政。

最后,朱允炆妇人之仁。朱允炆没做皇帝之前,拥有道德与善良,尚可以被视作美好品德,可他做了皇帝之后,便应当立刻转变角色,因为皇帝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位,它代表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如果一个皇帝妇人之仁,表面上拥有善良品质,然而实际上却会在日后损害国家或者百姓权益。

朱允炆的妇人之仁,体现在他放归朱棣三子之上。如果当初他以朱棣三子做要挟,恐怕靖难之役的结局将会改写。可他却作死想要体现仁义之风,放虎归山,这三个儿子,在朱棣“清君侧”的过程中,发挥出了重大作用。由此可见,朱允炆的妇人之仁,加速了自己的失败。

综上所述,如果朱棣没有造反,朱允炆一直做皇帝,恐怕以他开倒车的做法,诸位叔叔还未造反,百姓中的富商便会勾结起来,共同反对朱允炆,届时,明朝将会再次发生百姓起义之事,明朝根本不可能繁荣近三百年。

结语

人性向来同情弱者,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战败,朱棣作为加害方,受到许多人口诛笔伐。然而,历史之所以如此发展,一定有其道理可言,就如同生物界有“适者生存”之理,朱棣比朱允炆明显更适合做皇帝,让朱棣做皇帝又为何不可呢?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朱元璋的决定并没有错,虽然靖难之役发生,但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面对富饶经济状态好的南京,为何朱棣在当年,一定要迁到北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进南京后怎么样,朱棣为什么要把南京迁到北京,朱棣为什么离开南京后去了哪里

    面对富饶经济状态好的南京,为何朱棣在当年,一定要迁到北京呢都知道明朝历史上出现很多皇帝,朱棣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是通过反动并逼走了自己的侄子,才坐上这个位置。而且他在当皇帝之后,面临的情况也算是比较窘迫。虽然能打仗,可是治理国家就是另外一件事情,好在他也算是雄才大略,所以在治理国

  • 皇帝都敬重的1种人,可以轻易杀死皇帝,朱元璋都惹不起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处死的大臣有哪些,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所杀的功臣,历史上被朱元璋打的最惨的人

    大明皇帝朱元璋是农民起义的一个典型代表,他这样的人从一介平民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也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最后甚至将天下都握在手中,按理说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是偏偏有一类人,让朱元璋都不敢得罪,那就是皇家的御厨。那时候的皇帝,一怕农民起义,二怕大臣造反,三就是怕被下毒害死了。朱元璋自己就是起义而来的皇

  • 明朝历史上的最大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是自焚而死还是流亡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经历了四年的靖难大战,燕王朱棣孤注一掷,全军直入南京,南京守将李景隆打开城门,不战而降。就在朱棣进城的时候,宫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当时就流传了两种说法:一是建文帝未死,从朱元璋留下的密道逃出;一是朱棣所宣称的那样,建文帝自焚而死,面目全非。这也就留下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因为朱

  • 明朝皇宫内的太监们共有二十四个管理衙门,他们都有哪些职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太监职位一览表,明朝太监掌管的衙门,明朝有几个干都司

    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第一衙门,它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机构,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可以想象权力之大,司礼监在明初有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强势帝王压着还没资格对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明朝中后期的司礼监有了批红权(对一般事务的最终决策权),这个就很厉害了,也导致明朝中后期出了一大堆太监名人。十

  • 明代专防蒙古的九边防御体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代九边重镇防御体系,明朝蒙古军事,明代守卫最北端的军事防御体系

    中国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多民族和存在有多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各族先民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居住生活,在漫长历史中相互发生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关系,如交聘、和亲、战争、贸易、封贡、文化交往等形式。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定都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大举北伐,攻克大都(今北京),覆灭代

  • 你最喜欢的中国朝代是哪个?老外:其实我最喜欢宋朝,它被低估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是中国最好的朝代吗,宋朝往前1000年是什么朝代,30分钟了解中国宋朝

    很简单。宋代。在我看来,宋朝是唯一一个中国明确地处于世界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顶峰的时期。当然,汉朝是伟大的,但罗马人和帕提亚人也很伟大——文化和技术能力都很不俗。唐也非常棒,但阿拉伯人也是如此——甚至在天文学、数学和其他技术领域更先进。明朝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强国,这在中国是很典型的,但与汉唐以及当时的欧

  • 明朝奇案:少妇独自回家无故失踪,监察御史凭张白纸擒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奇案嫂子用美人计揪出真凶,明朝监察御史孙方,明朝奇案御史寻凶手

    结果甘氏仅在娘家待了三天,丈夫曾杰便催她回来。原来曾杰母亲的寿辰马上就要到了,甘氏如果待在娘家,他脸面上将会下不去。甘母也能理解女儿的难处,便安排儿子甘尚将女儿送回夫家。姐弟俩走到离曾家还有五里路时,突然被下人给追上了。原来甘母又犯病了,腹痛难忍。甘氏对弟弟说:“你先回去照顾母亲吧!这就剩下五里路了

  • 原创南宋名将用现代化武器作战,被英国人评为影响人类的重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最著名的战役,历史上真实的南宋军队,南宋的抗金名将著名战役

    李宝这人生卒年不详,年少无赖,有个外号叫“泼李三” 。李宝虽然出身农家,但是一点也不小家子气,重气节,有胆略。绍兴九年,在濮州聚众抗金,失败后,南下投奔岳飞,奉命以河北路统领忠义军马名义,潜回山东联络抗金义军。次年,金军背盟南下,李宝为配合岳飞反攻,在山东多次袭击金军,钳制了金朝南下之师。后从韩世忠

  • 明朝最可怕组织,锦衣卫和东西厂唯恐避之不及,官员见了先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明朝的皇帝很特殊,之所以手中权力十分大,即使是到了国家要灭亡的时候,皇帝依然有很大的权利可以抹杀权臣,没有一个人敢反对的,像魏忠贤权力如此大的人物也惧怕皇帝,可见明朝皇帝多么有手段了,利用锦衣卫专门监管京城的官员!随时上传民间真实情况,预防贪污腐化!东厂监管除京城之外的全国的官员!而西厂则是用来

  • 您可能不了解的明朝冷知识!在明朝,骂人都是有价钱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小知识,三分钟读懂明朝,有关明朝的十个冷知识

    明朝官员剧照御史,隶属于都察院,都察院是明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谏议机关,而御史就是都察院的基层官员,这些御史,品级不高,但是权力极大,专门以找茬骂人为主业,几乎没有他们不敢骂的人,上至皇帝、六部尚书,下至基层小官,一旦有什么过失,往往都会被骂得狗血淋头、狼狈不堪,因此,即便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每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