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历史上的最大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是自焚而死还是流亡海外

明朝历史上的最大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是自焚而死还是流亡海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90 更新时间:2024/1/13 7:26:38

经历了四年的靖难大战,燕王朱棣孤注一掷,全军直入南京,南京守将李景隆打开城门,不战而降。就在朱棣进城的时候,宫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当时就流传了两种说法:一是建文帝未死,从朱元璋留下的密道逃出;一是朱棣所宣称的那样,建文帝自焚而死,面目全非。这也就留下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

因为朱棣打的旗号是“奉天靖难”,是为了“清君侧”。可这个清君侧直把“君”给清了,可以说是极大的政治劣势。要知道当时朱棣仅仅控制了北京到南京孤零零的一条线,还有广大地区并未服从朱棣的统治,如果建文帝真的还活着,他逃往外地登高一呼,朱棣依然要面对的是以一隅敌全国。这也是朱棣必须马上宣布建文帝已经死于大火的原因。等到朱棣巩固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即使建文帝真的复出,也无法威胁他的皇位的时候,朱棣本人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侄子,到底是死了还是逃了?

于是,朱棣以“寻找仙人张三丰”的名义,派人到全国搜寻,遍行天下州郡乡邑,试图找到建文帝可能藏身的角落。民间又有谣言说建文帝已经流亡海外,于是他又派遣内臣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看是否能找到建文帝的行踪。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后世的研究者对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众说纷纭。比如清朝官修明史的主编王鸿绪,即认为建文帝必然已经死于自焚,这也是官方的看法。他认为建文帝在位期间“虐杀宗藩,势穷力竭”只能“一死了之”,与他共同修明史的史学大家万斯同,也持有相同意见。

然而,也有很多的人认为朱允文并没有死于大火,而是趁乱逃跑了。如果不是如此,朱棣确实在大火中发现了建文帝的尸身,就没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搜索,又派遣郑和前往海外,折腾了20多年。有人认为,建文帝确实未死,也被朱棣的使者找到,但是建文帝本人已经无意争夺皇位,变成逍遥散人了,所以朱棣才放心下来。明末的大学者钱谦益即认为“以文皇帝之神圣,明知亡人之在外也。”

然而,上述两种推论,终究还都只是推论,除非在民间能发现证明确实是朱允文的墓葬,才能实证了建文帝确实逃往外地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宫内的太监们共有二十四个管理衙门,他们都有哪些职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太监职位一览表,明朝太监掌管的衙门,明朝有几个干都司

    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第一衙门,它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机构,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可以想象权力之大,司礼监在明初有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强势帝王压着还没资格对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明朝中后期的司礼监有了批红权(对一般事务的最终决策权),这个就很厉害了,也导致明朝中后期出了一大堆太监名人。十

  • 明代专防蒙古的九边防御体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代九边重镇防御体系,明朝蒙古军事,明代守卫最北端的军事防御体系

    中国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多民族和存在有多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各族先民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居住生活,在漫长历史中相互发生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关系,如交聘、和亲、战争、贸易、封贡、文化交往等形式。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定都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大举北伐,攻克大都(今北京),覆灭代

  • 你最喜欢的中国朝代是哪个?老外:其实我最喜欢宋朝,它被低估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是中国最好的朝代吗,宋朝往前1000年是什么朝代,30分钟了解中国宋朝

    很简单。宋代。在我看来,宋朝是唯一一个中国明确地处于世界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顶峰的时期。当然,汉朝是伟大的,但罗马人和帕提亚人也很伟大——文化和技术能力都很不俗。唐也非常棒,但阿拉伯人也是如此——甚至在天文学、数学和其他技术领域更先进。明朝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强国,这在中国是很典型的,但与汉唐以及当时的欧

  • 明朝奇案:少妇独自回家无故失踪,监察御史凭张白纸擒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奇案嫂子用美人计揪出真凶,明朝监察御史孙方,明朝奇案御史寻凶手

    结果甘氏仅在娘家待了三天,丈夫曾杰便催她回来。原来曾杰母亲的寿辰马上就要到了,甘氏如果待在娘家,他脸面上将会下不去。甘母也能理解女儿的难处,便安排儿子甘尚将女儿送回夫家。姐弟俩走到离曾家还有五里路时,突然被下人给追上了。原来甘母又犯病了,腹痛难忍。甘氏对弟弟说:“你先回去照顾母亲吧!这就剩下五里路了

  • 原创南宋名将用现代化武器作战,被英国人评为影响人类的重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最著名的战役,历史上真实的南宋军队,南宋的抗金名将著名战役

    李宝这人生卒年不详,年少无赖,有个外号叫“泼李三” 。李宝虽然出身农家,但是一点也不小家子气,重气节,有胆略。绍兴九年,在濮州聚众抗金,失败后,南下投奔岳飞,奉命以河北路统领忠义军马名义,潜回山东联络抗金义军。次年,金军背盟南下,李宝为配合岳飞反攻,在山东多次袭击金军,钳制了金朝南下之师。后从韩世忠

  • 明朝最可怕组织,锦衣卫和东西厂唯恐避之不及,官员见了先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明朝的皇帝很特殊,之所以手中权力十分大,即使是到了国家要灭亡的时候,皇帝依然有很大的权利可以抹杀权臣,没有一个人敢反对的,像魏忠贤权力如此大的人物也惧怕皇帝,可见明朝皇帝多么有手段了,利用锦衣卫专门监管京城的官员!随时上传民间真实情况,预防贪污腐化!东厂监管除京城之外的全国的官员!而西厂则是用来

  • 您可能不了解的明朝冷知识!在明朝,骂人都是有价钱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小知识,三分钟读懂明朝,有关明朝的十个冷知识

    明朝官员剧照御史,隶属于都察院,都察院是明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谏议机关,而御史就是都察院的基层官员,这些御史,品级不高,但是权力极大,专门以找茬骂人为主业,几乎没有他们不敢骂的人,上至皇帝、六部尚书,下至基层小官,一旦有什么过失,往往都会被骂得狗血淋头、狼狈不堪,因此,即便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每次面

  • 即便没有农民起义,大明也难逃覆灭厄运;崇祯帝和唐太宗差太远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帝历史评价,崇祯皇帝怎么上位,崇祯皇帝有机会平定叛乱吗

    小编觉得,当时明朝以百倍人力物力,拼尽全力,不能打败一个落后的后金,反被灭国,不正是它太腐败无能,必然灭亡的最好证据吗?无论有无流贼流寇,有无后金,只要有那样的明朝,它的灭亡就是在劫难逃。辽事只是一个诱因,根本原因还是大明这大树已经腐蚀不堪。只要有人推下就会倒。气数已尽,明朝自身的体制已经出现很大的

  • 民间故事文化:朱元璋路遇破庙,梦见两位仙童,后造福一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梦见破庙是什么预兆,朱元璋民间故事大全,民间故事梦的暗示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是风云而起,揭竿而起,当时最大的三方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一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双方你来我往,不知打了多久,最终朱元璋中了陈友谅的埋伏大败战败后,朱元璋就在部下的掩护下逃离战场,不知跑了多久,当他回头时身边已经没有一人了,此时也不知在何方,于是他就骑

  • 李自成对明军百战百胜,对清军却一胜难求,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同明军作战时,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惨的时候,他被洪承畴和孙传庭打到仅剩十八骑仓皇逃窜,没过两年,就又迅速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可是到了跟清军作战时,后期一路平推到北京的李自成的大顺军似乎换了一支军队,从山海关到陕西,连战连败,除了在怀庆府打了个小小的胜仗,几乎一胜难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