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清朝史学家赵翼就曾在他的史学著作《甘二史札记》中写道:“人才莫盛于三国。”那时群雄逐鹿,各方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许多人都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众多人才中诸葛亮堪称能臣中的典范,关羽更是豪杰中的魁首。
这二人一位是刘备的军师,一位是刘备的爱将,都为刘备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诸葛亮和关羽二人之间的关系却十分的疏离,随着更多有关二人史料的研究,甚至有人认为关羽的死,诸葛亮难逃其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讲到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历史中的关羽有别于“演义”中的关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太过成功,以至于很多人完全把“演义”中的关羽当做了历史中的关羽。“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等。
其实,温酒斩华雄、诛文丑、单刀赴会统统与关羽没有关系,过关斩将、水淹七军更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中,关羽白马斩颜良;襄樊擒于禁、杀庞统,的确威震华夏。而且历史上诸葛亮和关羽的确是有嫌隙。
关羽对诸葛亮不满要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说起。众所周知,刘备两次请诸葛亮都不得见。当时张飞气得想用绳子绑了诸葛亮带到刘备那里去。关羽虽然没有像张飞看起来那么气急败坏,但是对诸葛亮也十分不满,认为诸葛亮是故作姿态。
诸葛亮出山以后,刘备诸葛亮二人情好日密,同桌而食,同塌而睡,经常一起讨论天下大事。要知道刘备对关羽、张飞情同兄弟,恩若父子,一起吃饭睡觉以前可都是只有关羽、张飞才有的待遇。关羽更不高兴了,还因此曾多次向刘备抱怨。
另外诸葛亮比刘备、关羽年纪小很多,关羽认为诸葛亮太过年轻,没有什么本事。史上记载关羽是公元160年生人,刘备是公元161年生人,而诸葛亮是公元181年生人。这就很有意思了,原来诸葛亮比刘备、关羽小一辈,是他们儿子辈的人。
总之关羽瞧不上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对关羽敬而远之。但是诸葛亮是一个很有大局观的人。关羽对于蜀汉是股肱之臣,对于刘备是膀臂之人。诸葛亮很清楚这些,所以就算他对来自关羽的轻视感到不舒服,也不会因此下黑手。关羽究竟做了什么让诸葛亮对他痛下杀手呢?
当时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刘备自己据守益州,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率领军队去攻打樊城的曹仁,关羽认为自己出征以后,东吴没有胆子攻打荆州。东吴利用关羽的轻视,临阵换将,麻痹关羽。后来关羽果然率领军队去攻打樊城的曹仁。关羽虽然擒于禁、杀庞统,但是终未能够攻下樊城。
而此时荆州成了空城。此时诸葛亮并没有派兵支援,而是隔岸观火、冷眼旁观。关羽势单力孤,只得退守麦城。麋芳、士仁素来因为关羽轻视自己而心怀不满。二人在关羽出征最关键的时刻故意粮草供给不足。关羽放话说回师后要惩治他们。
二人知道后日夜惶恐,孙权趁机派人诱降。最后里应外合,吕蒙奇袭荆州,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了荆州。关羽也兵败被杀。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关羽一世豪杰,就此身首异处,实在是令人唏嘘。
关羽的死,可以说是东吴趁机偷袭造成的,也可以说是麋芳、士仁的叛变造成的,还可以说是诸葛亮等人没有派兵支援造成的。那么集古代知识分子和贤臣的所有美好品德于一身的诸葛亮为什么不支援关羽呢?为什么他要看着关羽身陷险地而视若无睹呢?
因为关羽擅自出兵,失掉荆州,完全打乱了诸葛亮的部署。《隆中对》中曾经记载: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可见荆州地处交通要道,东西南北四通八达,而且荆州易守难攻,是很重要的军事基地。诸葛亮本想以荆州为根据地,等天下大变之时,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现在荆州已失,图谋天下的大计变得遥遥无期。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关羽性格刚戾,轻视敌人导致的。诸葛亮一向讲求儒法结合,御人也是但能制其心,不欲灭其类。但是关羽刚而自矜,又与刘备相识于微时,是刘备的手足兄弟,难以制其心,就只能够就借东吴之刀了。古人云:芳兰生门,不得不除。芳草再好,长在了家门口,也不得不除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先前孙权曾经向关羽抛出橄榄枝,派使者上门求取关羽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关羽不仅拒绝了这门婚事,还侮辱了使者,大骂孙权,说虎女安肯嫁犬子。关羽态度之傲慢,语言之粗鄙,完全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孙权乃当世豪杰,一国之主,怎么会安心咽下这口气?
而此番东吴夺取荆州,关羽更是与东吴不死不休。只要关羽在一日,依照关羽心高气傲的性子,必会再起刀兵,想方设法夺回荆州,到时候双方必势成水火。但是荆州已失,蜀汉势力大损,此时尤其需要联合东吴。若是关羽不死,此局如何能解?
智者明而不锐。人生之路,想要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就要拿捏有度。通过诸葛亮对于关羽的处理可见他确实是这样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