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为什么要处死他的救命恩人张琼?

赵匡胤为什么要处死他的救命恩人张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14 更新时间:2024/2/1 23:02:35

一、奋不顾身救赵匡胤一命的人

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时,随柴荣出征攻打南唐。

在南唐寿州城外,赵匡胤带人马跳下护城河,向寿州城发起攻击,这是老赵平生最危险的一次,差一点到阎王爷那报到。

城上万箭齐发,箭如雨下,“矢粗如椽”,这箭是特制的,杀伤力更强,那时的老赵根本就没有什么当皇帝的想法,全心全力为柴荣卖命,建功立业,报达柴荣的知遇之恩,干了很多险活。

这次老赵也是身先士卒,与手下的军卒一样,也坐在一条小小的皮筏子上,血气方刚,乘勇向前,防护用具什么护身铠甲呀,盾牌之类根本没带,轻装上阵,是便于爬城,遭遇如此猛烈的箭雨,无疑是自杀式送死,士卒纷纷倒下,就在他性命危机时刻,有个人跃起伏在他身上,为他挡箭,那“矢粗如椽”的大箭钉在那个人大腿上,立马就昏了过去,让赵匡胤捡了一条命回来。

这为他挡箭的是谁?

是赵匡胤帐下亲校随从张琼,用今天的话讲是他的警卫班长。

赵匡胤带着张琼退了回来,对张琼的伤要紧急处理一下,这时张琼已经苏醒过来,那箭头插入骨中无法拔出,张琼这小伙子实足一个猛人,能与当年关羽中箭刮骨疗伤有一拼,便饮酒一大碗,令人破骨取箭头,据说血流数斗,依旧神情自如,如此强悍、如此忠心,怎能不被人重用,于是,这张琼一直是赵匡胤的亲随护卫,宛如三囯曹操帐下之虎痴许褚,谁都需要这样忠勇的人,谁都赏识这样肝胆之士。

(宋朝开国之君 赵匡胤)

二、赵匡胤的贴身护卫张琼

赵匡胤当了皇帝,张琼自然也是最亲信的人,是内外马步军都头。

老赵解除了手下哥们的兵权,自然也免去其弟赵光义的殿前都虞候的职务,调任为开封尹,这一重要位置谁来接任更把握?老赵心里有数,说:“殿前司卫士如狼似虎,不下万人,非张琼不能统制。”于是就让张琼接任了这一职务,没有谁更比张琼更让人放心,也是老赵对他的信任,也埋下了一个隐患,这赵光义不是一个善茬,居心叵测,把其兄解除自己兵权的怨恨都投到张琼头上。

可以说张琼对老赵也忠心耿耿,典型的职业军人,脾气有点暴躁,治军比较严厉,对手下丝毫不客气,无论平级、下级,一点面子不给,常常令大家下不来台,但张琼这种人比较简单,骨子里没有整人的意识,直性子人。但在官场上这种性格是行不通的,得罪一大片,几乎没人去凭良心说真话,玩的不是能力是心机,讲究“厚黑学”那一套,不整事专整人。

说来老赵也有一个毛病,总是怀疑手下这些将领,是否会弄出点“黄袍加身”的事来,对谁,无论资历深浅,只要有“位置”的,都怀疑,怕这些人玩阴的,整出谋逆之事来,就安排了“探事”之人四下刺探,监视手下的一举一动。

这些“探事”的人依仗皇帝老子撑腰,仗势欺人,无中生有,有的还凌辱朝廷大臣,阴奉阳违,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常常在给老赵的汇报中指鹿为马,令朝野上下文武大臣十分不满,真不知这些“密探”会在背后玩什么花样,于是,有些正直的朝臣就直言反映情况,老赵振振有辞说:这不是我发明创造的,你看柴哥(后周世宗柴荣)就是这么玩的,便于统治。

老赵的“智囊”赵普忍无可忍地顶撞说:“头,你看柴哥虽然这样用事,到头来还不是让你占了窝!”

老赵望了望赵普,瞅了瞅大臣,默默了好一会,这老赵良心比他弟弟赵光义干净的多,就收敛了一些。

对于老赵而言,文官对他构不成威胁,他总不放心这些手握枪杆子的武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禁军的头们,一换再换,从有资历的换成没资历的,又把军权分个七零八碎,但总是放心不下,主要是那“点检成天子”给他种下心病。

(赵光义)

三、“探子”诬告张琼

殿前头儿虽然是他的救命恩人张琼,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他待柴哥也是出生入死呀。

所以,老赵盯着殿前禁军,也让他安插到殿前中的军校史珪、石汉卿等几个小人最得老赵信任,所有的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反映上来。别看这石汉卿、史珪职位不高,却拥有老赵给予的特权,没把殿前司的头们当回事,作威作福,令殿前禁军的将校们敢怒不敢言,有理无处说,鹰不如大尾巴鹰呀。

张琼为人光明磊落,觉得自己与老赵是过命的关系,又心底无私,根本没把这两个小丑似的小人当回事,十分看不惯他们的卑鄙伎俩,便主持正义,在大庭广众之下轻蔑他俩,叫他俩“巫媪”,也就是“老巫婆”,很形象的,由之结怨更深,让史珪、石汉卿恨之入骨,发誓要整倒张琼,便四下收罗张琼的“罪行”,又串通另一个龌龊卑鄙的权贵、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对张琼下了狠手,要治张琼于死地。因为张琼出于忠心,为赵匡胤的社稷着想,公开反映赵光义结党营私,“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仆,纵法以结豪俊”,让老赵认真对待这件事,抑制赵光义的势力膨胀,以防不测,可惜忠言逆耳,多么开明的人也有昏庸的时候,这赵光义是老赵亲弟,老赵以为张琼挑拨他们兄弟的关系,老大不高兴。

(赵光义)

于是,这史珪与石汉卿乘机罗列了张琼的一些“罪行”:擅自选用军队的战马为自己的坐骑;私自把叛臣李筠的仆从收归自己帐下;公然违背禁令,私养家丁百余人;平日里恣意打骂将士等等,最触动老赵的便是张琼是一个阴险小人,诋毁前任殿前都虞候赵光义,无疑是挑拨老赵兄弟的关系。

这赵光义有一伙人,煽风点火的大有人在,让宋太祖不得不处理这件大事。

张琼是他的救命恩人,老赵就亲自审问,张琼耿直,对他们举报的事根本就不承认,实是冤枉,据理力争,言辞有点冲动,不由激怒了老赵,喝令左右杖责张琼。

善于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石汉卿乘机举起铁杖一阵猛击,张琼被击打的昏死过去,老赵一时间不辨真伪,令拖出去,打入御史台大牢审讯。

半路到明德门时,张琼苏醒了过来,意识到事态很严重,这老赵是要要他的命呀,那些奸佞的小人更不会放过他,已经串通好了,他的赤胆忠心被人诬陷了,他想起家中的老母,百感交加,伴君如伴虎,人心太可恶,就愤然解下自己官服上所系的腰带,拜托人交给自己的老母亲作个纪念,他知道,从此永远也见不到老母亲,见不到苍天。

(赵普)

四、张琼冤死

自古正邪如水火,多少“莫须有”让正人君子蒙冤。

押解到御史台大狱,那些官员根本就不听张琼的何处辩护,按着“举报”的罪行,被赐死于开封城西井亭内(宋历史上第一个风波亭呀)。

张琼冤死,还是有正直的官员向老赵反映张琼的真实情况:老赵,你怎么不深入调查一下呢,张琼救你命就别说了,他根本就家无余财,一心为公,那有什么“仆从”与“部曲”,只有三个家奴伺候他年迈的老母,张琼一生清廉,一生为你老赵家,你竟然听信诬告,把这样一个忠臣武将杀了。

老赵知道实情后,好一阵懊悔,立马召来石汉卿严厉地问:“汝言张琼有部曲百人,今何在?”

小人就是小人,巧簧狡辩回答:“圣上,这张琼是凡人吗?他所养,以一敌百!”好一个“以一敌百”,这么好的一个忠实武将就如此被冤杀。

良心发现的老赵,命令从官库支取了大量钱财,对张琼家进行抚恤安慰,还擢升张琼的哥哥张进为龙捷副指挥使。

可惜可叹,如此一个忠诚鲜活的生命,就如此死于诬陷之手,而石汉卿等人却依旧逍遥法外,依旧当他们的“特务”为虎作伥,因为幕后有赵光义这个后台。

天道苍苍,老赵发誓不杀一个开国功臣,而救了他命的张琼,也是老赵当皇帝的唯一杀的一个。

惋惜也好、感叹也好、鞭笞小人也罢,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多余。

唯有太阳,唯有灵魂,才能理解脚下这片热土。

更多文章

  • 袁崇焕到底冤不冤?朱棣这件“糗事”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崇焕之死真的冤吗,袁崇焕与朱棣,历史上的袁崇焕死得冤不冤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公元1630年,崇祯皇帝以擅杀毛文龙等罪名,将蓟辽督师袁崇焕凌迟处死。行刑当日,北京城看热闹的百姓将刑场围得水泄不通,人人怒骂袁崇焕卖国无耻,死有余辜。这段血色的历史,最终在《明季北略》中,化为一段让人毛骨悚然的文字:“是时百姓怨恨,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

  • 朱棣断言:将来朱家之事以后都要靠这个女子,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临死前预言,朱棣和朱允炆,徐皇后和朱棣的爱情

    而她便是张氏,朱高炽的正妻。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嫡长子,按照道理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登基为帝之后,以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朱高炽的皇太子之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史载朱高炽体型肥胖,“腰腹数围”,更还有一点腿脚不好,出行都要侍从搀扶。另外一点,虽然靖难之役中朱高炽坚守北平,立功卓著,但是相比之下二

  • 朱元璋给了沈万三一文钱,当时没多想,到家后才明白: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给沈万三一文钱是咋算的,沈万三一生,沈万三一文钱变成一亿

    正因如此,范蠡被后人供奉为财神。司马迁在史记中赞叹范蠡是富尔行得的典范。范蠡此人的事迹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清朝时期的胡雪岩就是家喻户晓的了。晚清时期,出现了胡雪岩和盛宣怀这两位富豪。不过朱元璋对他的印象不好,不可能因为他的示好就改变。朱元璋没有因为沈万三的示好就改变观点,当初沈万三是在昆山这里发的家,

  • 朱棣发动政变,是他们两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是被逼起兵的吗,朱棣起兵过程有谁帮助,朱棣起兵成功了吗

    因为朱棣是发动了靖难之役,才夺取了皇权的。对于这段历史,很多影视剧都津津乐道,有各种各样的改编。那么朱棣是本来就想夺取皇权,还是被逼的?其原因,在后世存在很大争议,众说纷纭。朱棣发动政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靖难之役的真正原因。1.朱棣被逼从客观角度分析,可以说朱棣发动政变是

  • 朱棣为什么倾尽财力建造北京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修紫禁城,朱棣哪年进驻紫禁城,朱棣和紫禁城的关系

    但是朱元璋也年事已高,迁都是一件大事情,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后来人,也就是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也因为自己没有定都于北方,为了北方的安定,所以朱元璋才让自己的儿子分别在北方封王,为的就是出现了紧急情况,自己的儿子可以抵抗异族,其中朱棣被封为燕王,在朱元璋的这个战略中,朱棣在抵抗

  • 朱标如果不死的话,如愿登上皇位,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标要是没死朱棣还敢反吗,为什么说朱标不死朱棣不反,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会谋反吗

    朱标跟朱允炆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同样的文质彬彬,同样的君子风度,但朱标跟朱允炆又不一样,朱标上过战场,做过太子,处理过朝政,与朝中不少大臣关系密切。那么,若是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棣敢动手造反吗?这样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是那般的好笑,朱棣敢动自己的亲侄子,那是因为朱允炆能力不足,朱棣也实在到了

  • 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将它交给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偏心朱标朱棣,朱标死了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朱标死后朱元璋想过立朱棣吗

    可是,建文帝继位以后,明朝爆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得皇位,朱允炆生死未仆。从结果来看,朱棣要比朱允炆更有能力,那么,朱元璋为何在朱标去世以后,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将它交给年幼的朱允炆呢?其实,将皇位传给朱允炆,也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朱元璋最器重的接班人,还是朱标,这位性格敦厚、做事稳重的太子,

  • 朱元璋规定:贪污60两银子以上杀无赦,如今这是多少钱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贪多少钱治罪,朱元璋铁腕治贪结果,朱元璋处理的贪腐案

    说起朱元璋,他出生于元朝时期,当时元朝是蒙古人统治的,所以当时的等级制度严明,社会有4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南人以及汉人。其中蒙古人是统治阶级,所以拥有天下,而色目人是剥削阶级,南人和汉人都是属于被剥削的阶层。其中蒙古人杀人只需要赔偿点钱就行,当然是理论上,所以朱元璋一家从小备受压迫。当时正

  • 朱元璋恨透了这个姓氏,命令后代男盗女娼,很多人为此选择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即便是到了我们现代还是有很多的人愿意相信命运一说,也有很多的人相信现世报,所以就有很多人在当时看起来好像是过的挺好的,这之后他自己本身也没有得到什么大的报应,或者是惩罚,但是这几百年之后,他的后代却因为他而受到了很大的牵连,这一点其实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他就是来自南宋时期的蒲寿庚。蒲寿庚出生

  • 重文轻武的后果如此严重,为何宋朝的皇帝,都没有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重文抑武,假如宋朝重文又重武,宋朝重文抑武对后世的影响

    现在的人看过去的历史总有种想要穿越过去矫正历史的冲动,就拿宋朝来说,想要矫正宋朝的人并不少,在网上也有非常多的网文从各个方面来矫正宋朝,但是宋朝皇帝真的那么的白痴吗?宋朝的皇帝就没有发现重文轻武背后的弊端吗?并不是这样的,宋朝的皇帝也发现了这背后的弊端,只是他们没有能改变而已。从宋太祖开始宋朝就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