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湖南出土一批秦简,秦始皇钦点的传位对象,也许并非是公子扶苏

湖南出土一批秦简,秦始皇钦点的传位对象,也许并非是公子扶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731 更新时间:2024/1/16 20:09:33

每念及此,心中总会不由生起一丝疑惑,扶苏的自杀,为何看起来就像早有准备一样,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质疑,就好像在配合父王秦始皇演一出早已经排练好的剧本一样。

如果扶苏真的是一个鲁莽且草率,愚忠愚孝之人,秦始皇又为何一定要选他做接班人呢?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呢?

最近重读了《史记》中相关人物的传记和《资治通鉴》秦纪部分,忽然觉得,在这一个问题上,也许我们误会了秦始皇上千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也被人称为秦始皇。

秦始皇和他的秦朝,在历史上一直被定义为“严苛”和“暴虐”,不恤民力修筑长城,焚书坑儒等,都是秦始皇暴政的证明,而秦朝的灭亡也就此埋下伏笔。

可是秦始皇是从一开始就如此的么?从《史记》记载和近年来的一些考古发现中,可知并非如此。

2002年,在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也就是著名的里耶秦简,这批竹简记录了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资料,包括户籍,土地,赋税,劳役,刑罚等等各个方面,里面竟然还有最早的九九乘法表,可以说极大的完善了秦朝的研究资料。

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建立之初的法律,虽然严谨但并不暴虐,其中有一张对迁陵县衙的罚款的单据,要求仅仅是让犯人上缴一副盾牌或者一副铠甲,相比朱元璋把贪污的官员剥皮点天灯,那可是差了远了。

还有一种叫做“数耐”的刑罚,就是刮去胡子和鬓角,再看看宋朝的面上刺字,让人永世不得翻身,秦朝的法律何止是宽松,简直算得上宽容。

但是秦始皇的怀柔政策效果似乎并不明显,里耶秦简中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前后当地的数次叛乱,最严重的一次,秦朝派去平叛的军队也跟着叛乱了,最后无奈只得从咸阳征发老秦军,才算平定。

不过这些似乎也没有影响始皇帝的好心情,嬴政一面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废除了导致国家分裂,政令不畅的分封制,一面书同文,车同轨,希望把当年的山东六国凝聚到一起。

为了亲眼看看自己改革的成果,秦始皇决定四处走走看看,顺便封禅泰山,以证明自己王位的合法性,断了那些蠢蠢欲动六国余孽的非分之想。

然而根据《史记》记载,他的泰山封禅之旅很不理想,先是受到他尊崇的六国饱学之士拒绝用秦礼,坚持应当用周礼,后来在秦始皇封禅回来途中下大雨,被淋了个湿透,众人对其讥笑不止,似乎在嘲笑这个皇位的正统性,连老天爷都不认可。

如果说这些秦始皇都忍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真的忍不了,归来途中,途径博浪沙,一个大铁锤砸中了他的副车,差点要了他的命。

秦始皇啥都不怕,最怕死,刺杀自己这种事最是忍不了,他压抑已久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从《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事情的一步步进展。

二十八年(前219年),封禅泰山;

二十九年(前218年),博浪沙遇袭;

三十二年,始皇乃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

三十四年,焚书!

三十五年,坑儒!

从这一连串的年代记述中,始皇二十九年博浪沙遇刺就是一个转折点,从这以后,秦始皇越来越严苛,南征北伐,焚书坑儒,御下的手段变的残暴起来。

从这时起,秦始皇已经对六国的残存势力放弃了幻想,他不再怀柔,而是开始宣扬武力,既然无法收服那就打服,让你们知道厉害,永远不敢再有反叛之心。

嬴政终究还是走回了自己法家治国的老路子上,变成了大家所熟知的那个秦始皇。

可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不是天下士子,居然是自己的大儿子,公子扶苏。

通鉴对这一段的记载很精妙。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从这里我们能够清晰看出父子两人治国理念的不同,一个是儒家,一个是法家。最终的结果是,秦始皇将扶苏送到北边边境,手握三十万精兵,镇守匈奴的蒙恬身边。

这个举动特别耐人寻味,这究竟是器重磨炼还是流放监禁呢?

按照现在很多专家学者的解读,总会说成是秦始皇器重扶苏,让扶苏去军营锻炼,树立威信,以便将来顺利即位。

可这事怎么看都透着一丝诡异,既然是要挂职锻炼,那为何早不送,晚不送,偏偏是在震怒之下给送去,怎么看都像是发配。

偌大一个秦帝国,是中华大地上从未有过的庞然大物,怎么统治这么大的国家,这么辽阔的领土,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这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循,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这些都是创新,究竟能不能顺利实施,估计连秦始皇自己心里都没底。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将来的接班人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留在身边,熟悉帝国政务,处理各种难题,随时参政议政,而不是跑到遥远的边疆随时面对匈奴人,去看看长城修的牢固不牢固。

博浪沙的遇刺,让秦始皇对六国残存势力的厌恶到了极点,他不再相信这些人可以感化,乱世当用重典,秦朝需要的应该是一个强势人物,铁血君王,而不是扶苏这样的仁君。

治国理念的根本分歧,其实已经注定了扶苏没有机会去执掌这个庞大的帝国。

所以说,从这一点上来看,秦始皇病重时下的诏书,很有可能本来就是要传位给一直留在身边朝夕相处的小儿子胡亥的,而他给扶苏的诏书,本就是让他自尽的命令。

虎毒且不食子,秦始皇为何会这样做?其实这完全不是不可能。

看过《大秦帝国》第一部的朋友,应该都会记得一个情节,秦献公嬴师隰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赢虔和小儿子嬴渠梁,嬴师隰想要嬴渠梁继位,临终之际,他在病榻上叫来了赢虔,逼着赢虔发誓会好好辅佐弟弟。

赢虔斩断自己手指发了血誓,嬴师隰这才相信,让他赶紧下去包扎,同时他散去了埋伏在帐篷外的刀斧手。

可以说,只要赢虔略有犹豫,嬴师隰一定会痛下杀手,替未来的国君除掉这个权力路上最大的障碍。

秦国在秦献公之前,一直积贫积弱,最大的问题就是每次权力交接总有兄弟纷争,所以秦国历代君王对此事甚是忌讳,一定会帮助自己选定的国君处理将来的隐患。

而对胡亥来说,自己的大哥扶苏就是最大的隐患。

对秦始皇来说更是如此,毕竟扶苏在军中这些年,跟蒙恬关系处的很好,如果在旁人的鼓动下,真的帅三十万精兵南下抢皇位,胡亥是根本没有抵抗能力的。

所以秦始皇才会在自己病情没有传开的时候,下诏赐死扶苏,这完全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扶苏,对自己和父皇在治理国家上的分歧心知肚明,这是难以调和的,更何况他也清楚秦国的历史,明白列祖列宗都是如何处理继位的权力纷争。所以,在看到赐死诏书时,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就选择了自尽,也许他早已经想过了可能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而已。

说:其实历史有的时候真是真假难辨,记载史书上的就一定是真相么?我看未必,那只是史学家们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的如实记录而已,至于真相,需要我们去代入,去仔细思考,去合理的怀疑和分析判断。

这可能就是读历史的真正意义所在吧,只满足于知道某个历史人物和事件,那叫读死书,要学会去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底层逻辑,并用于指导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说到这里还是给大家推荐下史书的巅峰之作:《资治通鉴》,这绝对是千古第一奇书,主席曾通读十七遍依然意犹未尽,每一次重温都能从中学到新的东西,得到新的感悟。

不要觉得人类经过数千年进化,我们就可以比古人聪明多少,看了《资治通鉴》才知道,我们今天津津乐道那些东西,都是我们的古人玩剩下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套《资治通鉴》是精装版四大本,方便大家阅读领悟,100多块,不管自己看还是孩子看都很合适,喜欢的点下面链接京东下单吧。

更多文章

  • 他出身少林,一生传奇,敢比李逵猛过张飞,击毙张灵甫活捉王耀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灵甫与王耀武,张灵甫是王耀武的手下吗,张灵甫和王耀武谁的名气大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少年时,他因家贫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林寺学习武术。许世友自己说在少林寺练了八年,比武松还多两年。许世友的少林功夫,帮助其在以后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许世友打仗的特点就是猛狠不要命,绝对是一个拼命三郎。一、“大刀团长”威名远扬许

  • 韩信的数学天分有多高?一生留下这两道题,很少有人能做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一生留下的两道数学题,韩信数学天分高吗,韩信的数学成就

    说起韩信,大家都会想起兵法韬略,功高盖主一类的词语。韩信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堪称首功。世人都知兵仙韩信,韩信的韬略兵法自然不用多说,那么韩信的数学天分,你可曾知道?韩信曾经留下两道难题,能够做出来的人,堪称数学高手。韩信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韩信本是楚军中的一个小兵,做到执戬郎中。韩信在楚军阵营,不

  • 吹郭嘉捧曹操贬诸葛亮,难道这就是易中天的“萝卜史学”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说郭嘉比诸葛亮聪明呢,三国郭嘉害怕诸葛亮吗,郭嘉对曹操的影响

    易中天是这样解释他的“萝卜史观”的:“第一、萝卜是极为常见、又深受百姓喜爱的蔬菜,‘萝卜史学’强调的就是像萝卜一样的草根性。我身为平民学者,就是要满足大众口味,将我对历史的感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观众分享。第二、萝卜有益健康,民间有‘萝卜上市百药藏’的说法,我希望通过我对历史的阐释,能促使观众更好地认

  • 晁错向汉景帝提出两个建议,被腰斩的一点都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景帝接受谁的建议下令杀晁错,汉景帝和晁错最后的对话,晁错和汉景帝第一次谈话

    腰斩,顾名思义,行刑者用巨斧将犯人拦腰砍断,由于人体主要器官集中在上半身,所以一时半会还不得死去,会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体会这种剧痛。最著名被腰斩的人,就要属李斯和方孝孺了,据说方孝孺被腰斩后,还可以以肘撑地爬行数米,让观者不寒而栗,毛骨悚然。腰斩之刑是在雍正年间被废除,起因是时任河南学政的俞鸿图,因

  • 荆轲的武功到底有多差?面对面刺不死秦始皇,史书一句话揭开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荆轲为啥打不过秦始皇,荆轲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历史上的荆轲现状

    从史书记载来看,荆轲是面对面进献地图,图穷则匕现,双方的距离触手可及。战国时期,人都是跪坐在地,而且秦王穿的还是宽袍大褂,袖子老宽那种,根据荆轲的设计,一只手抓住秦王袖子,一只手拿着匕首当胸就刺。刺不到要害不打紧,这匕首是淬过毒的,而且是见血封喉的剧毒,只要随随便便划个伤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秦始皇了

  • 秦始皇为什么可以兼并六国?这3件东西本不该出现在2000多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秦始皇为什么能攻下六国,秦始皇靠什么灭六国

    第1样,我们要说的是铁路。说到“铁路”这两个字,一定会让大家眼前一亮,因为这明明是一样现代社会的运输工程,怎么会穿越到2000多年前呢?其实这里的铁路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铁路,也并不是为火车而用,这种铁路是由木头做的,具体来说应该称之为木轨。其具体的建造跟铁路非常相似,在当时是用作马车运输,因此在当

  • 公孙瓒帐下三大名将,刘备曹操各抢走一个,剩下那个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曹操对话,公孙瓒和刘备什么关系,公孙瓒麾下十大猛将

    公孙瓒虽然出身贵族,但是母亲却是庶人,因此少时乃是个籍籍无名之辈。但好在长大之后的公孙瓒面貌俊朗、声如洪钟,又才智过人、武艺超群,因此受到了当地太守赏识,被纳为了女婿,之后被举孝廉成为了辽东属国长史。曾经公孙瓒领十余骑兵在塞外巡逻之时,发现了几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便带领这十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时之间有

  • 关羽为何不愿接受刘备册封?却常以曹操册封的“汉亭侯”自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投靠刘备之前是做什么的,刘备为什么不给兄弟关羽封侯,刘备为何只给关羽封侯

    关羽原本是山西一个杀人犯,因为犯事了而到处逃窜。一天,在集市之上,关羽遇到了胸怀大志的刘备和同样重感情的张飞。他们不打不相识,随后一拍即合,成为了三国之中最亲近的异姓兄弟。从此,关羽和张飞便唯刘备马首是瞻。说到这里,大家都会非常的好奇,为什么关羽跟随刘备,却不接受刘备的册封?第一,当之无愧汉寿亭侯这

  • 庞统有何功绩能和诸葛亮齐名?这一点诸葛亮一辈子也比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庞统与诸葛亮谁更强,诸葛亮庞统谁的地位高,庞统诸葛亮比谁更厉害一些

    尤其是诸葛亮和庞统最为出名,水镜先生司马徽更是说过这样一句话:“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足以见两人过人之处,纵观历史全局诸葛亮确实为蜀国立下战功无数,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他是蜀汉第一人都不为过,然而庞统英年早逝,在刘备身边效力时间也短,如果论功绩庞统也没有啥可以拿得出手的战绩,为何庞统能

  • 《大秦赋》:嬴政娶芈华堪称最强伏笔,这一步盘活了全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嬴政娶芈华和齐国公主了吗,嬴政第一次骑马看见芈华,芈华与嬴政相遇的bgm

    随着剧情的深入,嬴政也逐渐显露出帝王之气。嬴政终于要摊牌了,之前的软弱与不作为,原来都是他在权衡利弊之下的选择,他一步步的将这一盘棋下活了。 嬴政做梦都想能够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如果要办成此事,务必要在赵姬与吕不韦手中拿回权力才行。赵姬本是歌女出身,对于军国大事,根本没有丝毫的掌控力度。赵姬将吕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