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末年西方进入了科技时代,照相机就是那个时候的产物。照相机自传入紫禁城开始,就得到了慈禧的青睐,慈禧不仅自己时常摆拍各种照片,还带着后宫内的妃子一起拍。
不过这些照片中的妃子,大多相貌平平,很难看到有哪个妃子姿色出众,这就给大家灌输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清朝的妃子都很丑。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清朝后宫中美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她们不但不丑,放到现在也是花容月貌,艳压一众女星。
提起皇帝,就不得不提起皇帝的后宫。因为相比起皇帝的政绩,皇帝丰富的感情生活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家都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宫六院不假,不过七十二嫔妃就未必了。不过皇帝的嫔妃确实很多,多到皇帝自己都记不清。
清朝皇帝每三年就会进行一次选秀,来扩充后宫。无论是满八旗还是汉八旗的女子,只要年龄符合都要参加。皇帝会在这些秀女中挑选出身高贵,或者容貌端丽的入宫侍奉。不过她们虽然同一时间被选进宫,但是受封的位分却不同。
秀女入宫后的位分是由自己的出身决定的,出身越高贵,受封位分也就越高,日后晋封也就更容易。如果出身低微,除非能得到皇帝的欢心,否则很难晋升。清朝三年一次的选秀是无数八旗少女的噩梦,因为一旦被选入宫,就意味着这一辈子就再也不能走出紫禁城。
一入宫门深似海,所有少女时代的美好期许都会在入宫的那一刻化为泡影,往后余生只能在宫墙之中苦苦挣扎。出身高贵的妃子因为有家族做依靠,皇帝出于利益的考量,不会薄待她们,她们的日子还会好过一些,不说恩宠起码是一生荣华。
但是那些出身低微,没有倚仗的嫔妃,如果不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就是紫禁城里人人践踏的存在,只能孤独凄凉的老死宫中。除了选秀,还会有很多大臣在民间搜罗美女或者在家族中寻找适龄女子进献给皇帝,以此来讨皇帝欢心。让自己仕途顺畅,官运亨通,让家族繁荣昌盛。臣服清朝的各个部落也会向皇帝进献美人,通过姻亲关系来维持和平。
也许喜欢拍照真的是女人的天性,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女人都不能摆脱照相机的诱惑。所以照相机传入紫禁城后,就一直备受后宫中人的喜爱。久而久之,拍照就变成了后宫妃嫔应对宫内枯燥生活的调剂品,时不时就要照上一张,欣赏很久。
随着清朝的灭亡,很多当年拍摄的照片都已经遗失损毁了,幸运的是还是有一部分照片被完整的保存下来。虽然目前留存照片的数量很少,但也是不可多得历史资料,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到清朝的服饰文化,是我们对清朝文化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佐证资料。
慈禧喜欢拍照是人尽皆知的事,她拍照时喊的“茄子”直到现在都被人们沿用。慈禧不仅自己经常摆拍照片,还会带着宫里的妃子一起拍照。但是令人奇怪的事,这些照片中的妃子不但不好看,反而还有些丑。
在大家的想象中,皇帝的妃子应该是美丽动人的。毕竟作为整个王朝的统治者,什么样的美女得不到,天下的美女应该都会被皇帝收进后宫。因为画像的抽象,人们难以看出她们的真实容貌,但是这些照片却可以让人们进行直观的评价。
因为这些照片所反映出来的妃子的容貌与人们的想象差距太大,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皇帝妃子容貌的想象,根本感受不到她们的美。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做皇帝其实并不不好,身边连个漂亮的女人都没有。
其实皇帝的后宫中美人还是很多的,只是没能通过这些照片展现出来而已。我们现在看到的照片,只是清朝妃嫔中的一小部分,就像森林里的几片树叶,无法代表整片森林。在清朝照相机是稀有物品,只有宫内位分很高的人才有资格出现在照片上。
宫内那些位分极高的妃子大多出身极为高贵,皇帝选她们做嫔妃,可不是为了她们的样貌,而是为了她们背后的家族。选她们入宫也是为了笼络大臣,巩固皇权。对皇帝来说她们的样貌并不重要,哪怕她们丑的不堪入目皇帝也要将她们纳入后宫。
技术的落后,也同样影响了这些妃子美的体现。那个年代的照相技术与现在相比落后的不是一点半点,即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照相机拍出的照片依旧会造成人的面部比例改变,。加上没有现代“变脸式”的化妆技术,一定会造成她们美貌展示的不完全。
这些照片中的人也并非都看起来很丑,光绪帝的珍妃,溥仪的皇后婉容,即使隔着一张黑白照片都能看出她们的清丽可人。所以做皇帝还是很幸福的,这种齐人之福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其实如果给这些照片上的妃子画一个现代的妆容,换上时尚的服饰,再用P图技术修饰一下脸型,她们也各个都是美人胚子,一点也不输现在那些闪光灯下明星。
几张照片并不能证明皇帝的妃子都很丑,古代没有素描,只能用水墨来画像,可是即便这些画像都有些抽象,可是依旧可以看出那些人的美。就像顺治的董鄂妃,乾隆的富察皇后,可都是历史公认的美人。
照相机没能记录她们的美,不代表她们就真的不美。我们没有看见他们的美,不代表她们就丑。其实清朝的妃子大多都是美的,只是她们的美被湮灭在历史的浪潮中,没有被记录下来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