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被嘉庆赐死,他缓缓拿出乾隆给的保命书,里面只有3个字

和珅被嘉庆赐死,他缓缓拿出乾隆给的保命书,里面只有3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70 更新时间:2024/1/1 1:58:31

从《天下收藏》到《铁齿铜牙纪晓岚》,可以说,王刚不仅是一名出色演员,同时也是一名业务能力过关的主持人。在早期出道之际,他也为观众奉献出了很多生动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这其中就包括了和珅一角。在他的倾情演绎之下,和珅的贪婪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在历史上,和珅不仅是一个非常狡诈贪婪的人,他也是一个有着一颗“九曲玲珑心”的臣子。善于溜须拍马和左右逢迎的他更是一跃成为朝廷重臣,还和乾隆帝形影不离。加上和珅是满清正黄旗人,压根不是什么市井小民出身,因此,深谙为官之道的他也曾权倾朝野和只手遮天。

因为祖父建功立业颇多,于是,和珅的父亲和他也都得到了不少荫蔽。但父母的双双早逝让他备受打击,好在家中有一些忠心的仆人会悉心养育他。也许是过早脱离父母的保护,于是,他很早的时候便懂得自强这个道理。因此,在到了蒙的年纪之后,他日夜苦读,还掌握了汉语和满语等多种语言。这为他日后接近乾隆埋下了伏笔。

等到了科考的年纪,屡次落榜的和珅在妻子母族的帮助之下顺利得到了一官半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中,他成为了乾隆皇帝的贴身侍卫,而后又变成了太子伴读。长时间的相处让乾隆对和珅越发赏识,这也为他的升官之路做好了各种铺垫。

除了能力出色之外,情商颇高的和珅也很会讨人欢心。在任何情况之下,他总能第一时间照顾到乾隆的感受,因此,他也逐渐成为了风光无限的大人物。不少人都想要接近和珅,意图想让他在乾隆帝旁边替自己美言几句,好保证自己仕途顺利。但权力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大,同时诱惑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在能力驾驭不了野心之后,和珅也萌生出经商的想法。几年之后,和珅逐渐掌握了对外贸易大权,于是,他便暗自将其转化为高额财富并利用各种方式来中饱私囊。一时间,他也从两袖清风的清官成为了过着奢靡生活的贪官。很多人猜测他的财富早远远超过国库中的银两。可面对外人的求证,和珅始终笑而不谈。这种未置可否的态度也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尤其当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的公主之后,他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乾隆的亲家。这种风光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当乾隆逝世,自知晚节不保的和珅也开始惶恐起来。不同于父亲乾隆对和珅的喜爱,嘉庆帝十分厌恶这个贪官。

在处理好父亲的丧事之后,嘉庆帝上位的第1件事情就是让和珅锒铛入狱。在他准备将其凌迟处死的时候,和珅想起来一件事。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拿出了乾隆送给自己的保命诏书。他原以为这封诏书肯定会拯救自己于危难之际,但打开一看,他却冷汗直冒!原来,这里面只有三个字,那就是“留全尸”。

都说知子莫若父,乾隆何尝不知儿子对和珅的心思呢?但和珅却忘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总体来说,他不过是乾隆手中可有可无的棋子,毕竟,在和珅上位的期间,他也帮助乾隆处理了不少贪官污吏,还帮助其架空了一些朝廷重臣。这样来说,乾隆留着他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只是在粗鄙庸俗的和珅看来,乾隆帝是因为喜爱自己,这才会无底线地纵容自己胡作非为。在故事的结局,自知活不了的和珅用一条白领草草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谈及和珅家产的处置问题,嘉庆帝也全部都将其充公,这种做法既可以平民愤,也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道理,真的是一举两得。

结语:自此之后,一代大贪官也终于离开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谈资。这也让后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不能过于贪心,若是一直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而胡作非为,那势必会得到现世报。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想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多文章

  • 他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朱元璋:永不负你!27年后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朱元璋挡九箭的人,朱元璋隐忍7年诛4万余人,明朝哪位大将替朱元璋挡箭

    朱元璋拉起队伍起义,从乞丐一步步走到皇帝的位置,他离不开兄弟们的帮助。很多次,朱元璋陷入危机之中,将士们拼死保护,才让他有机会称帝。其中最让朱元璋感动的是一个叫陈德将军,他替自己连挡9箭,差点连命都丢了。朱元璋是个懂得报恩的人,他承诺决不负陈德。陈德死的时候,朱元璋甚至停朝3天悼念。这一切并不妨碍

  • 从出生就注定是明君的朱高炽,登基10个月就驾崩,却能流芳百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皇朱高炽,朱高炽登基前的表现,朱高炽登基全过程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性格迥异的皇帝,而在他们不同政策改革的影响之下,中国社会的发展环境也有着相应的变化。一般来说,性格较为保守的皇帝能够以十分平和的方式来推进政治统治,而在这些人的政策改革之下,民众们也有了更加稳定的生活。在明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短命皇帝”,虽然说他仅仅在位十个月

  • 《清平乐》中范仲淹出场被怼,历史上的他做了何事改变应天书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平乐范仲淹片段,清平乐范仲淹当上宰相没有,范仲淹和应天书院

    范仲淹成了晏殊改革书院的助力,到应天府教书。应天府书院门口,穿着如平常百姓的范仲淹被学生们嘲笑,说他邋遢、落魄,简直有辱斯文。范仲淹问学生们何为斯文,自己怎么有辱斯文,直接换来学生们集体用《相鼠》怼: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一起打江山的淮西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为何杀淮西勋贵,朱元璋杀了哪些淮西将领,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淮西将臣

    朱元璋淮西集团崛起于元末割据之际,在明朝肇建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是朱元璋赖以统一南北,建立大明的核心力量。在元末战争中,淮西将臣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功绩卓著,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徐达击败了明王朝最后一个劲敌扩廓帖木儿,元顺帝病死在蒙古草原,明帝国一片欣欣向

  • 为何说明朝亡于党争?看万历首辅,如何利用抗日援朝战争党同伐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文定字数:6595,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之前冷研出过《浙江福建广东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用20万明军东征日本?》一文,介绍了万历抗日援朝战争中,明帝国曾想跨海东征日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整个万历朝鲜之役中,一直暗藏着党争的阴影。比如万历首辅大臣沈

  • 迷雾重重的高梁河之战,你有没有想过,赵光义也许并非辽人所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梁河之战赵光义逃跑,赵光义打败辽军,辽宋高梁河之战

    燕云十六州不仅仅有长城这个农耕民族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生死线,更有一望无垠广袤肥美的草场。前一段云南大象北迁引发热议,因为全球温度开始回暖,降水线北移,喜爱温热潮湿气候的大象自然也就不需要偏居最南端,可以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了。这一现象看起来很普通,但如果放在历史上,研究王朝兴衰更替,则是大有文章。全球

  • 范仲淹:大宋最强建筑工程师,曾写出史上最富有文采的房地产广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吸引人的房地产广告,范仲淹十大金句,房地产广告与先贤为邻

    无论文治还是武功,范仲淹都已臻化境,不过真正让他为后人所敬仰的还是其人格精神和操守,他以身作则开创了宋儒的新气象,他的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的毕生追求想要达到的无上境界。正如李贽所说“宋亡、范公不亡也”。想写这样的人物生平,即使一本书也很难将其讲清楚,不过一个很有意思的

  • 易中天说明朝皇帝没一个够格的,明朝皇帝真有那么烂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皇帝哪个最没用却又稳坐江山,易中天说明朝完整版,明朝最差的皇帝是哪位呢

    袁腾飞说:“这个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276年里有121年皇帝不上朝,上朝也不干好事。明朝的皇帝一个赛着一个混蛋,一个赛着一个短命。”(《历史是个什么玩意》)明朝皇帝真的都是毫无建术一事无成个个混蛋吗?明朝皇帝实际上是被黑得最惨的,别的朝代有昏君有暴君,在某些人眼里明朝是最黑暗的,明朝皇帝是

  • 明朝灭亡前,他手握80万精兵,却不愿救崇祯,世人还称他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崇祯皇帝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虽有凌云之志,却没能扶大厦之将倾。最后,明朝灭亡,崇祯自杀。此人,手握重兵,本可以救驾,却迟迟不肯出兵。这个人是谁,为何还有人称他作忠臣?请听小编仔细道来。崇祯皇帝虽是亡国之君,但绝非荒淫无度之人。崇祯年少继位,便处置了

  • 长孙、皇长孙和皇太孙有什么区别?明朝后期为何不再册立皇太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太孙和皇长孙的区别,朱棣册立皇太孙,明朝为什么有皇太孙

    等到朱标去世之后,皇长孙朱允炆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太孙。其实在朱雄英死后,朱元璋年龄最大的皇孙并不是朱允炆,而是晋王朱棡的长子朱济熺,他也被称为太祖长孙。这就未免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到底长孙、皇长孙和皇太孙之间有什么区别,能不能划等号?为何除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后世的明朝皇帝没有再册立过一位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