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收藏》到《铁齿铜牙纪晓岚》,可以说,王刚不仅是一名出色演员,同时也是一名业务能力过关的主持人。在早期出道之际,他也为观众奉献出了很多生动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这其中就包括了和珅一角。在他的倾情演绎之下,和珅的贪婪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在历史上,和珅不仅是一个非常狡诈贪婪的人,他也是一个有着一颗“九曲玲珑心”的臣子。善于溜须拍马和左右逢迎的他更是一跃成为朝廷重臣,还和乾隆帝形影不离。加上和珅是满清正黄旗人,压根不是什么市井小民出身,因此,深谙为官之道的他也曾权倾朝野和只手遮天。
因为祖父建功立业颇多,于是,和珅的父亲和他也都得到了不少荫蔽。但父母的双双早逝让他备受打击,好在家中有一些忠心的仆人会悉心养育他。也许是过早脱离父母的保护,于是,他很早的时候便懂得自强这个道理。因此,在到了启蒙的年纪之后,他日夜苦读,还掌握了汉语和满语等多种语言。这为他日后接近乾隆埋下了伏笔。
等到了科考的年纪,屡次落榜的和珅在妻子母族的帮助之下顺利得到了一官半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中,他成为了乾隆皇帝的贴身侍卫,而后又变成了太子伴读。长时间的相处让乾隆对和珅越发赏识,这也为他的升官之路做好了各种铺垫。
除了能力出色之外,情商颇高的和珅也很会讨人欢心。在任何情况之下,他总能第一时间照顾到乾隆的感受,因此,他也逐渐成为了风光无限的大人物。不少人都想要接近和珅,意图想让他在乾隆帝旁边替自己美言几句,好保证自己仕途顺利。但权力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大,同时诱惑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在能力驾驭不了野心之后,和珅也萌生出经商的想法。几年之后,和珅逐渐掌握了对外贸易大权,于是,他便暗自将其转化为高额财富并利用各种方式来中饱私囊。一时间,他也从两袖清风的清官成为了过着奢靡生活的贪官。很多人猜测他的财富早远远超过国库中的银两。可面对外人的求证,和珅始终笑而不谈。这种未置可否的态度也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尤其当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的公主之后,他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乾隆的亲家。这种风光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当乾隆逝世,自知晚节不保的和珅也开始惶恐起来。不同于父亲乾隆对和珅的喜爱,嘉庆帝十分厌恶这个贪官。
在处理好父亲的丧事之后,嘉庆帝上位的第1件事情就是让和珅锒铛入狱。在他准备将其凌迟处死的时候,和珅想起来一件事。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拿出了乾隆送给自己的保命诏书。他原以为这封诏书肯定会拯救自己于危难之际,但打开一看,他却冷汗直冒!原来,这里面只有三个字,那就是“留全尸”。
都说知子莫若父,乾隆何尝不知儿子对和珅的心思呢?但和珅却忘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总体来说,他不过是乾隆手中可有可无的棋子,毕竟,在和珅上位的期间,他也帮助乾隆处理了不少贪官污吏,还帮助其架空了一些朝廷重臣。这样来说,乾隆留着他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只是在粗鄙庸俗的和珅看来,乾隆帝是因为喜爱自己,这才会无底线地纵容自己胡作非为。在故事的结局,自知活不了的和珅用一条白领草草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谈及和珅家产的处置问题,嘉庆帝也全部都将其充公,这种做法既可以平民愤,也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道理,真的是一举两得。
结语:自此之后,一代大贪官也终于离开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谈资。这也让后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不能过于贪心,若是一直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而胡作非为,那势必会得到现世报。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想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