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要斩杀重臣,他听后对妻子说:快举报我谋反,这样就能救我了

康熙要斩杀重臣,他听后对妻子说:快举报我谋反,这样就能救我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72 更新时间:2024/1/22 18:01:45

“力挺”皇帝

话说康熙年间,有一八旗权臣,名曰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乃是八旗上三旗之中的正黄旗人,他的“姑奶奶”孟古哲哲,嫁给了努尔哈赤,并且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便是清太宗皇太极,纳兰一族从此之后便是皇亲国戚。

而纳兰明珠更是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算下来的话,明珠是和顺治一个辈分的人,是康熙的“堂姑父”。

纳兰明珠在康熙刚刚继位时,不过是一个大内侍卫,但没两年便升为了内务府总管,之后更是一路平步青云,不到十年便升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康熙十二年,明珠更是因为练兵有功,让康熙龙颜大悦,得到了康熙的嘉奖信任,从此康熙便将明珠引为了心腹大臣,有什么事情经常先和他商议。

没过多久,明珠又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来了,吴三桂造反了。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是满清入关时,出了大力的三个汉人将领,满清朝廷为了嘉奖他们,特地将他们封到了云南两广地区为王,

渐渐地,这三人在自己封地内的权力越来越大,就如同土皇帝一般,这让康熙皇帝十分忌惮。

康熙十二年初,平南王尚可喜上奏康熙,请求告老还乡,却让自己的儿子商之信继续留在广东,想继承自己平南王的位置,这一下康熙不乐意了。

怎么着,你这个王爷没当够,还想留给你儿子继续当?真觉得云南两广等地不是我大清的了吗?

于是,康熙便召集了大臣商议此事,其核心问题就一个,怎么能够把这三人的王爷权力给收回来,也就是要“撤藩”。

此时明珠身为兵部尚书,又是康熙所欣赏的大臣,自然也是极力支持康熙撤藩,他和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如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人一同上疏,坚持撤藩。

朝中另一伙人,则是以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为主,觉得不能撤藩,对吴三桂等人要徐徐图之,以求万全。

但康熙是个年轻的皇帝,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皇帝,他有年轻人的热血和朝气,还是以纳兰明珠等人的建议为主,下令撤藩。

“明珠最懂朕的心”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狗急跳墙,扯旗造反了,麾下叛军势大,一举攻克了四川、贵州、湖南、福建等地,内陆地区也有大批官员起兵响应,连朝廷派出的陕西经略都被人杀了。

索额图见状趁机发难,上奏康熙此乃“撤藩激变”,要康熙处斩力主撤藩的人,以平息吴三桂等人的兵乱。

康熙听了沉默不语,明珠见状心中焦急,因为自己就是力主撤藩之人啊,索额图这岂不是要康熙杀了自己?

于是纳兰明珠趁着下朝之后去求见康熙,心中准备好了说辞,只一句话便说到了重点上:“皇上熟读经史,可知汉景帝时七王之乱乎?”

康熙一听,心中顿时打了个哆嗦。

西汉景帝时期,也是各地刘姓藩王势力庞大,影响了中央,汉景帝听从了大臣晁错的建议,下令削藩,收回藩王权力。

结果也是把各地藩王逼反了,七个刘姓王爷以吴王刘濞为首,起兵作乱,打出了口号“清君侧,诛晁错”。

大臣袁盎也趁机劝汉景帝诛杀晁错,以求兵乱平息,汉景帝竟然也真听信了袁盎的鬼话,将晁错腰斩了,又派袁盎出使刘濞,劝他退兵。

结果刘濞等人听了此事依然不肯退兵,反而嘲笑汉景帝为人软弱,刘濞还自立为“东帝”,对袁盎笑道:“我都成东帝了,难道还要向你那皇帝下跪吗?”

最终,还是周亚夫窦婴等人出征七王,最终平定了叛乱。

纳兰明珠这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此时的“三藩之乱”,和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何其相似,有“七王之乱”的前车之鉴,难道你康熙还会天真地以为,杀几个力主撤藩的大臣就能平息叛乱吗?

人家早就想造反了,谁管你身边的人是怎么想的,反而是今天杀了我们,以后恐怕就再也没人敢真心实意地为你出谋划策了。

一番话,彻底安定了康熙的心思,第二天上朝,索额图等人再次请求康熙“早做决断”,康熙闻言厉声道:“撤藩之事乃是朕的主意,与他人何干?朕是最大的撤藩之人,难道大学士想杀了朕吗?”

索额图一听,赶紧磕头谢罪,口称不敢,康熙见状又道:“吴三桂等人狼子野心,撤藩不撤藩,他都会造反,还不如我们提早动手。”

于是,彻底下了与吴三桂决一死战心思的康熙御笔一挥,由勒尔锦、岳乐等大将统兵出击吴三桂,攻克乃还。

经过将近四五年的征战,吴三桂见造反不成,忧郁成疾病死了,又经过了四年征伐,终于在康熙二十年,清军打破了昆明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了,三藩之乱彻底平定了。

康熙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大喜过望,当即嘉奖将士,并且对众大臣道:“当初商议撤藩之事,众人皆各执一词,唯有明珠之言,甚合朕心,实乃我大清栋梁也。”

说着,又看到了纳兰明珠,不由感慨道:“如果当初真听信了旁人之言,滥杀力主撤藩之人,岂不是让我大清死忠之臣含冤九泉,如此一来朕有何面目面对天下人。”

“我要造反了!”

从此,康熙更加信任纳兰明珠了,而朝中那些当初劝康熙撤藩的大臣,也都对纳兰明珠信任有加,从此团结在了明珠身旁,因为如果不是他力劝康熙,自己等人岂不是都被康熙冤杀了吗。

有人欢喜有人愁,索额图从此之后则是和明珠结下了梁子,虽然在三藩之乱中,他也是出谋划策,建了不小的功劳,但是康熙对明珠的态度却是令他心怀芥蒂,这康熙口中劝他杀忠臣的“旁人”,不就是自己吗?

从此之后,索额图与明珠两大派系便开始了一番龙争虎斗。

其实,抓明珠的小辫子还真不难抓,因为自从明珠被康熙宠信之后,他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使此时早就没有“宰相”一职了,但很多人还是称呼明珠为“相国”。

手握大权的明珠渐渐地也迷失了自己,不仅为了和索额图一派争权夺利,从而大肆笼络朝臣,他还开始了贪污受贿,甚至拿着朝廷的官位去做人情,只要是愿意和他同一战线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索额图见状,心中暗喜,派人搜集了不少明珠贪污受贿的证据,准备等待时机,一举扳倒他。

康熙二十六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得知了明珠卖官的事情,此人是个清官,眼里容不得沙子,于是连夜向康熙发了一封密函:“我大清无官可封了,因为官都被纳兰明珠卖完了。”

康熙听了问侍读高士奇:“此事是真的吗?”

高士奇点点头:“似乎确有其事。”

康熙一拍桌子:“之前怎么没有人告诉朕呢?”

高士奇听了摇头一笑:“这天下哪有不怕死的人呢?”

索额图得到密报,便整理了自己这些年来收集的材料,过了段时间,指使御史郭琇上奏康熙,要弹劾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贪污受贿、罪大恶极。

此时明珠早被康熙封了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足见康熙对他的宠信,但在此等大罪之下,康熙却也不再忍耐明珠了,直接将他全部官职通通罢免,扔进大牢,等待定罪。

明珠见自己身陷囹圄,心中十分焦急,自己这些年犯下的事,定个死罪甚至抄家夷三族都是绰绰有余了,这可如何是好?

没两天,明珠的妻子前来探望他,明珠见了心生一计,对妻子口述一份名单,令她记下后,又吩咐她回家把名单写出来,透露到索额图那边,就说自己要造反。

妻子一听当即大惊失色,拉着明珠的手就不松开了:“你疯了吗?难道你还嫌自己现在罪不够大,我们家处境不危险吗?”

明珠一咬牙:“你不要问了,照我说的做,这是能救我们家的方法。”

妻子听了回到家,辗转反侧大半夜,终于决定搏一把,将名单写下来,然后找了几个纳兰明珠的好友,让他们将此事透露给郭琇。

郭琇回去和索额图一商量,觉得再把明珠要造反的事情给他报上去,只怕这次他是死定了,于是郭琇又将此事奏给康熙,连同名单一块交了上去。

大难不死、平淡晚年

康熙见到名单,又听明珠要造反,也是火冒三丈,抬手便要下令将明珠处斩,但随即又在心里打了个激灵。

再看这份名单,上面的人里也有一些尚书、侍郎、大学士,官都是不小,但都是文官,明珠怎么可能联合这些人造反呢?

有道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明珠联合一群文人造反,这岂不是开玩笑吗?难道他们想用笔墨纸砚来把自己给砸死吗?

再命人一打探,明珠家里一没兵器,二没铠甲,护院家丁也就那么十几个,这哪里是造反的样子呢?

心中这么一疑惑,康熙的头脑顿时清醒了不少,仔细思索下便认定了明珠要造反这事情纯属是胡说八道,再一想郭琇,康熙心里又生起来了一个问号。

既然郭琇能诬告明珠造反,那他之前所说明珠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是不是也是诬告呢?

康熙有了疑惑,便暂且决定先不处理明珠了,他把名单上的官员找来一问,这些官员也都承认了自己和明珠私交甚密,但一问贪污受贿、蝇营狗苟之事,一个个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纷纷称自己为官廉洁、两袖清风,再问造反之事,这些官员更是吓得跪倒在地,口呼冤枉。

这些官们能够坐上尚书、侍郎的位置,那一个个都绝对是人精,什么能认,什么不能认,他们心里门儿清。

这么一来,康熙心里就更犯嘀咕了,按照这些官员所说,明珠绝对没有造反,也没有贪污,那所谓的结党营私中的“营私”也就不存在了,最多就是结党罢了,但哪有因为官员结党就治罪的呢?总不能说因好交朋友就有罪了吧?

康熙又一想,真按造反或者贪污治明珠的罪,那他这份名单上的人估计都跑不了,把这些人都一锅端了,自己这朝廷上只怕就空了一大半了,

那索额图就没人制衡他了,总不可能自己打跑了一只狼,又来了一只虎吧,留着他俩对着掐,自己才能高枕无忧。

但明珠已经入狱了,要是把他平安无事放出来,自己这个皇帝未免太没面子了。

于是康熙下令,免去明珠一切官职,交由侍卫留用,算是让他回到了起点,但没多久,康熙便再次起用了明珠,让他跟随自己西征葛尔丹,并且官复原职。

可从此之后,康熙对明珠心里却有了一些忌惮,有什么事也不会完全听信他的建议了,也没有再对他委以重任,相当于把他闲置了起来。

康熙四十七年,明珠身患重病,不治身亡,终年73岁,也算得上是高寿而终了,明珠死后,康熙派三子胤祉代自己去祭奠明珠,也算是给了他一份荣耀。

明珠官场得意之时,不能好好克制自己,以至被对手抓住了小辫子,身陷囹圄。

但他却能顺势而为,将自己的罪行夸大,直接制造自己的把柄送给对手,让对手以此来攻击他,但这更大的把柄却是让康熙起疑了。

这就像是一个小偷,说他偷了个钱包,这大家都会相信,但如果说这个小偷把美联储的金库给搬空了,那只怕大家都会认为这是在开玩笑。

明珠此事便是此理,他利用了人们心理,以退为进,最终能够官复原职,虽然从此以后不再得到重用,但好歹也算是有了一个善终,当真也算一种智慧手段。

更多文章

  • 民国老照片:年轻甜美的护士给婴儿称体重,6岁孩童纺线养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民国小脚女性老照片,民国时期美女黑白老照片,民国老照片大头照

    民国时期的龙泉驿福音堂附属医院内,两位年轻甜美的护士正在给新生婴儿称体重。据悉当年的龙泉驿有不少中医诊所,而且大部分百姓们皆是依赖、信任中医。后来洋人的西医技术逐渐传入此地,初行之期为年轻开明之人接受,数年下来积累的经验与声誉,亦是很快成为当地省有名望的福音堂。民国时期成都龙泉驿的村庄百姓旧照,一位

  • 清朝人口为何从1400万迅速长到4亿?呈现爆发式增长,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人口从7000万激增到四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哪些影响,为啥清朝人口直接飙升到4亿

    一根筷子可以很轻松的折断,可是如果十几根筷子一起便折不断,这便是人多力量大,而我们如今的祖国如此强大,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奋斗,若要问现在我国的人口数量有多少?可能许多人都张口就来,有十几亿,国土面积自然没有人不知道是960万平方公里。这样的国土面积,其实在清朝时期差不多就已经形成了,可是

  • 和珅的家产,放到如今,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能排第几?排名可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和珅的家产总共有多少,和珅在历史上的财富排名,和珅的财富还能排世界第一吗

    众所周知,能在福布斯榜上排的上名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像苹果的乔布斯,特斯拉的马斯克等,都是行业的领导者。古人也有很多富有的,像富可敌国的沈万三等,但说到财富之最,还得属白银“八亿两”的和珅。和珅到底有多富有呢?如果把和珅的家产,放到现在的福布斯榜上,又能排第几呢?相信大家对《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

  • 富察皇后,为什么被称为称大清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富察皇后是什么病,富察皇后是怎样的人,富察皇后跳洛神舞

    九岁便得了乾隆的赏识在清代,八旗是一种高贵的象征,而在三旗中,也是有等级之分的,三旗的地位要高得多,而在三旗中,又分为几种,而镶黄旗,则是最受尊敬的,而我们的女主人,则是出身于镶黄旗。一个出身高贵的人,即使地位不高,也能得到爷爷的赏赐,毕竟她的爷爷是米思翰,曾经担任过内务府丞,又是礼部尚书,又是内阁

  • 和珅被嘉庆赐死,他缓缓拿出乾隆给的保命书,里面只有3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给和珅留下一道保命遗诏,和珅被嘉庆赐死原因,和珅被嘉庆赐死后又发生了什么

    从《天下收藏》到《铁齿铜牙纪晓岚》,可以说,王刚不仅是一名出色演员,同时也是一名业务能力过关的主持人。在早期出道之际,他也为观众奉献出了很多生动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这其中就包括了和珅一角。在他的倾情演绎之下,和珅的贪婪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历史上,和珅不仅是一个非常狡诈贪婪的人,他也是一个有着一颗“

  • 他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朱元璋:永不负你!27年后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朱元璋挡九箭的人,朱元璋隐忍7年诛4万余人,明朝哪位大将替朱元璋挡箭

    朱元璋拉起队伍起义,从乞丐一步步走到皇帝的位置,他离不开兄弟们的帮助。很多次,朱元璋陷入危机之中,将士们拼死保护,才让他有机会称帝。其中最让朱元璋感动的是一个叫陈德将军,他替自己连挡9箭,差点连命都丢了。朱元璋是个懂得报恩的人,他承诺决不负陈德。陈德死的时候,朱元璋甚至停朝3天悼念。这一切并不妨碍

  • 从出生就注定是明君的朱高炽,登基10个月就驾崩,却能流芳百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皇朱高炽,朱高炽登基前的表现,朱高炽登基全过程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性格迥异的皇帝,而在他们不同政策改革的影响之下,中国社会的发展环境也有着相应的变化。一般来说,性格较为保守的皇帝能够以十分平和的方式来推进政治统治,而在这些人的政策改革之下,民众们也有了更加稳定的生活。在明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短命皇帝”,虽然说他仅仅在位十个月

  • 《清平乐》中范仲淹出场被怼,历史上的他做了何事改变应天书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平乐范仲淹片段,清平乐范仲淹当上宰相没有,范仲淹和应天书院

    范仲淹成了晏殊改革书院的助力,到应天府教书。应天府书院门口,穿着如平常百姓的范仲淹被学生们嘲笑,说他邋遢、落魄,简直有辱斯文。范仲淹问学生们何为斯文,自己怎么有辱斯文,直接换来学生们集体用《相鼠》怼: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一起打江山的淮西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为何杀淮西勋贵,朱元璋杀了哪些淮西将领,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淮西将臣

    朱元璋淮西集团崛起于元末割据之际,在明朝肇建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是朱元璋赖以统一南北,建立大明的核心力量。在元末战争中,淮西将臣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功绩卓著,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徐达击败了明王朝最后一个劲敌扩廓帖木儿,元顺帝病死在蒙古草原,明帝国一片欣欣向

  • 为何说明朝亡于党争?看万历首辅,如何利用抗日援朝战争党同伐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文定字数:6595,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之前冷研出过《浙江福建广东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用20万明军东征日本?》一文,介绍了万历抗日援朝战争中,明帝国曾想跨海东征日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整个万历朝鲜之役中,一直暗藏着党争的阴影。比如万历首辅大臣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