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唐朝前的皇帝称“某某帝”,唐朝后的皇帝称“某某宗”?

为什么唐朝前的皇帝称“某某帝”,唐朝后的皇帝称“某某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50 更新时间:2024/3/11 4:49:36

原创文章,已开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熟悉历史的读者会发现,唐朝以前的皇帝,大多叫“某某帝”,比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而唐朝以后的皇帝,大多叫“某某祖”或“某某宗”,比如唐太宗、宋太祖、明武宗等。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以唐朝为节点,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知识点是,“某某帝”是谥号,而“某某祖”或“某某宗”是庙号。所谓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世给予的评价性文字,比如,刘彻的谥号是孝武皇帝,称汉武帝。 所谓庙号,则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供奉时所用的尊号,比如,朱元璋的庙号是太祖,称明太祖。

(汉武帝刘彻剧照)

唐朝以前,通常用谥号称呼皇帝,原因有二。

其一,谥号作为对历史人物的盖棺定论,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从一个人的谥号里,就可以大致了解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这更便于后人了解历史。比如,“文”是典型的美谥,隋文帝就是好皇帝,“炀”是典型的恶谥,隋炀帝就是坏皇帝。

其二,隋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自然也就不能用庙号代指皇帝。以西汉为例,开国皇帝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太祖,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汉高帝或汉太祖,至于我们通常说的汉高祖,其实是不正确的,只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如此称呼,所以后来才约定俗成,习惯性将刘邦称作汉高祖。第二任皇帝刘盈,谥号孝惠皇帝,没有庙号,所以只能称之为汉惠帝。也就是说,只有功勋特别卓著的皇帝才有资格加庙号,比如汉文帝开创盛世庙号太宗,汉武帝开疆拓土庙号世宗,而夹在中间的汉景帝,虽然也是一位不错的君主,却因没有特别突出的历史功绩,所以死后并无庙号。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到了唐朝,历史被改变,传统被打破。

其实,在唐初的文献中,一直是称李世民为文皇帝(谥号)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唐朝以前,皇帝死后,谥号都非常简约,比如刘邦的高皇帝、李世民的文皇帝,再比如汉文帝的孝文皇帝、汉武帝的孝武皇帝。但李治死后,武则天偏偏给丈夫定了个特别浮夸的谥号,叫“天皇大帝”,后世总不能称李治为“唐天皇大帝”吧,这有点太标新立异了,所以就借其庙号,称他为唐太宗。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剧照)

武则天开了个坏头,自此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谥号都走向了繁琐与浮夸,并且都是极尽鼓吹的美谥,比如,李世民的谥号由文皇帝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后面朝代则越演愈烈,比如明朝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共计23个字,清朝努尔哈赤更夸张,他的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足足27个字,创历史之最。

武则天之后,随着皇帝谥号字数不断膨胀,且后世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庙号便逐渐取代谥号,成为对皇帝的专用代称,“某某祖”、“某某宗”应运而生。

明清两朝的情况又有了新变化。

(清圣祖康熙画像)

明朝和清朝虽然也用庙号称呼皇帝,比如明成祖朱棣,清高宗弘历等,但与此同时,更常用的则是年号,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万历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等。这是因为,明清两朝实行的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明英宗经历过复辟除外,清朝是从入关后算起),用年号代指皇帝非常便捷。

但是,明朝以前,一个皇帝通常有多个年号,比如,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有年号14个,而武则天执政21年,有年号17个,仅这两口子的用过的年号就超过了明清两朝的总和。所以,对于明清以前的皇帝,我们无法用年号作为其代称。

综上,汉隋皇帝多称谥号,唐宋皇帝多称庙号,明清皇帝多称年号,都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贵妃:一个希望整个帝国为她的贪玩买单的可怕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贵妃高清免费看,杨贵妃的奢靡一生,杨贵妃安禄山私下关系

    影视剧中的杨贵妃虽然将男人犯的错归结到女人头上着实不厚道,但很显然,杨贵妃与安史之乱两大对立阵营的领导人——唐玄宗和安禄山均有着难以置信的亲密关系,就凭这一点,她脱不了干系。很难想象,这场改变帝国命运的空前大叛乱在发生之前,作为当事人的安禄山、唐玄宗、杨贵妃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唐玄宗与杨贵妃是形

  • 唐朝中晚期依仗的神策军,日后为何会成为唐王朝灭亡的一个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王朝的历史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这场变乱前,可以说是盛唐时期,而在这场内乱过后,唐朝虽然也有一些小治,但盛唐气象最终还是一去不返。而当我们回顾中晚唐的历史时,便能发现,唐朝的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病。而当我们去深挖这段历史时,便能发现,唐朝中晚期的衰败,其实,同唐朝中晚期

  • 从西晋崩盘到北魏崛起,梳理十六国时代135年间的诸雄争霸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晋灭亡后的16国示意图,北魏与东晋之战,北魏时期的历史事件

    十六国是指西晋末年至东晋以及南朝初期,分布在中国北方和巴蜀地区的16个规模较大的政权,如若将全部政权计入在内,则前往大大小小共计建立了20个政权。其政治势力纷繁复杂、百余年间争霸之错综复杂,在中华史上堪称罕见。然而厘清十六国时期的政治发展脉络,不仅有助于当时的社会格局,同时也有利于理解衔接其后的南北

  • 吕雉:不能媲美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雉与武则天,吕雉和武则天治国水平,吕雉与武则天谁的权力更大

    武则天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传奇。吕雉的故事,则现实得令人如鲠在喉。嫁给刘邦,并非因为感情。确切地说,刘邦是吕雉的父亲吕公挑选的女婿。当年,为躲避仇家,吕公一家从外地迁居沛县。因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好,当地官员为巴结上司,纷纷前去祝贺吕家乔迁之喜。在排定宾客座次时,主吏萧何叫仆役把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都安

  • 他一路晋封享尽荣华,将李世民戏耍于股掌,逝世18年险被拖出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打天下最出名的三个猛将,辅佐李世民的两位谋臣,谁的死让李世民悲痛欲绝

    而这一切却在公元643年有了转变,治书侍御史唐临上奏李世民弹劾封德彝生前的无恶不作。面对这份弹劾李世民一下子未能反应过来,特别是奏折上表明,封德彝表面上虽是李世民的心腹,但他背地里勾结李建成,唐高祖李渊几次想废太子换李世民都是因为封德彝的阻挠才未有下文。封德彝在世时是初唐官场人脉最好的官吏,关于他的

  • 唐玄宗年过76,儿子唐肃宗送他100个宫女,两年后玄宗便衰竭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玄宗和唐肃宗同年同月死,对唐玄宗的一生进行历史评价,唐玄宗的悲惨生活

    唐玄宗年轻时,虽然没有太过于荒废朝政,但还是过于沉迷于美色,所以导致他对当朝的局势进行了误判,而且还在自己的儿子和大臣心目中树立起了一种心狠手辣的形象。唐玄宗面对爱情和亲情,一个是给的太多,一个是亏欠的太多,他虽然抱得美人归,一直哄得杨贵妃喜笑颜开,但是他和自己的儿子们的情感却非常的浅,所以他的儿子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兄弟殆尽,却为何不敢动李建成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杀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为何无人保护李建成

    中国古代最为出名的皇家为夺权手足相残之事,一个是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另外一个则要属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长安城的太极宫北宫门,也就是玄武门发动政变。据说玄武门打开时,内里一片血流成河,太子李建成与四皇子齐王李元吉全都毙命;这还不算完,灭了兄弟后,李世民又直接进

  • 李隆基为什么要在发动政变后,杀掉了四个千古留名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隆基发动的政变,李隆基杀了什么人,李隆基为什么杀了三个儿子

    一、武则天晚年到李隆基坐稳皇位前,前后不到十年间,大唐王朝政变不断。李隆基就发动了两次,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李隆基搞的两次政变,一次叫做唐隆政变,在他伯父唐中宗死后,和他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发动,从而灭了他伯父唐中宗一族,把皇帝的宝座抢到了他父亲唐睿宗这一系。另一次叫做先天政变,已经当了皇帝而没实权的

  • 山东武则天:1986年开辟王朝称帝,坐拥500信徒还建立了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后宫有多少人,武则天登基后后宫佳丽去了哪里,山东武则天的江湖记忆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自夏朝其对于天下帝王的选择便是世袭继承制度,即使不是由上代帝王的儿子继承,也是兄弟或侄孙继承皇位,在重男轻女的封建制度的桎梏之下,女性想要当上皇帝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执政时间在所有皇帝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 武则天怀孕不能侍寝,看到亲姐姐爬上龙床,她仅仅说了六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心机宫女爬上龙床还怀上了龙种,武则天怀孕时对姐姐说了哪六个字,武媚娘发现宫女爬上龙床

    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女性都没有自由的权力,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也正是因为这样,女性很少能够出人头地。而武则天却能够逆天而行,最终自己成为了女皇,其中的过程非常艰难,要知道她能够成为皇帝,这和她的手段脱不了干系。据悉当时武则天随着自己父亲一起前往四川,当时袁天罡恰好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