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 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懿 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65 更新时间:2024/1/18 19:41:33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受曹操三请,才出仕相助曹操,任丞相府文学掾,当时30岁。后任丞相府出簿。

曹操平定汉中时曾向曹操献计攻打刚取下西川的刘备,但曹操没有采纳。后刘备势力已成时,曹操想起司马懿之言才追悔莫及。后刘备出任汉中王,曹操想起兵攻打,司马懿又献计,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结果使得关羽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但没有什么大用。226年(黄初七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此时孟达想要造反,司马懿果断平定了孟达的叛乱。以后几年,诸葛亮连续北伐,司马懿数次击败诸葛亮。其间,司马懿顶替了曹真成为魏都督。234年,司马懿用疲军之术将诸葛亮拖死在了五丈原。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曹睿临死前向司马懿托孤,此后大将军曹爽下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并不着急,而是用诈病之计使曹爽失去了警惕。249年(嘉平元年),曹爽陪曹芳出城祭祖时,司马懿在城中发动兵变,一举占领了洛阳。魏主曹芳只得依司马懿召曹爽回城,曹爽被司马懿诛灭了三族,魏国政权全归司马氏。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八月,司马懿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感谢您的阅读!您也可以按照下面步骤来!

【公众号】:圣人司马懿

在号内揭秘深度历史文章...我们为您提供搜集整理各朝代人物、战争、野史、文化等全方面历史知识,以及环球各个国家历史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唐朝前的皇帝称“某某帝”,唐朝后的皇帝称“某某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熟悉历史的读者会发现,唐朝以前的皇帝,大多叫“某某帝”,比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而唐朝以后的皇帝,大多叫“某某祖”或“某某宗”,比如唐太宗、宋太祖、明武宗等。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以唐朝为节点,发生这样的改变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知识点是,“某某帝”是谥

  • 杨贵妃:一个希望整个帝国为她的贪玩买单的可怕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贵妃高清免费看,杨贵妃的奢靡一生,杨贵妃安禄山私下关系

    影视剧中的杨贵妃虽然将男人犯的错归结到女人头上着实不厚道,但很显然,杨贵妃与安史之乱两大对立阵营的领导人——唐玄宗和安禄山均有着难以置信的亲密关系,就凭这一点,她脱不了干系。很难想象,这场改变帝国命运的空前大叛乱在发生之前,作为当事人的安禄山、唐玄宗、杨贵妃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唐玄宗与杨贵妃是形

  • 唐朝中晚期依仗的神策军,日后为何会成为唐王朝灭亡的一个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王朝的历史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这场变乱前,可以说是盛唐时期,而在这场内乱过后,唐朝虽然也有一些小治,但盛唐气象最终还是一去不返。而当我们回顾中晚唐的历史时,便能发现,唐朝的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病。而当我们去深挖这段历史时,便能发现,唐朝中晚期的衰败,其实,同唐朝中晚期

  • 从西晋崩盘到北魏崛起,梳理十六国时代135年间的诸雄争霸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晋灭亡后的16国示意图,北魏与东晋之战,北魏时期的历史事件

    十六国是指西晋末年至东晋以及南朝初期,分布在中国北方和巴蜀地区的16个规模较大的政权,如若将全部政权计入在内,则前往大大小小共计建立了20个政权。其政治势力纷繁复杂、百余年间争霸之错综复杂,在中华史上堪称罕见。然而厘清十六国时期的政治发展脉络,不仅有助于当时的社会格局,同时也有利于理解衔接其后的南北

  • 吕雉:不能媲美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雉与武则天,吕雉和武则天治国水平,吕雉与武则天谁的权力更大

    武则天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传奇。吕雉的故事,则现实得令人如鲠在喉。嫁给刘邦,并非因为感情。确切地说,刘邦是吕雉的父亲吕公挑选的女婿。当年,为躲避仇家,吕公一家从外地迁居沛县。因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好,当地官员为巴结上司,纷纷前去祝贺吕家乔迁之喜。在排定宾客座次时,主吏萧何叫仆役把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都安

  • 他一路晋封享尽荣华,将李世民戏耍于股掌,逝世18年险被拖出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打天下最出名的三个猛将,辅佐李世民的两位谋臣,谁的死让李世民悲痛欲绝

    而这一切却在公元643年有了转变,治书侍御史唐临上奏李世民弹劾封德彝生前的无恶不作。面对这份弹劾李世民一下子未能反应过来,特别是奏折上表明,封德彝表面上虽是李世民的心腹,但他背地里勾结李建成,唐高祖李渊几次想废太子换李世民都是因为封德彝的阻挠才未有下文。封德彝在世时是初唐官场人脉最好的官吏,关于他的

  • 唐玄宗年过76,儿子唐肃宗送他100个宫女,两年后玄宗便衰竭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玄宗和唐肃宗同年同月死,对唐玄宗的一生进行历史评价,唐玄宗的悲惨生活

    唐玄宗年轻时,虽然没有太过于荒废朝政,但还是过于沉迷于美色,所以导致他对当朝的局势进行了误判,而且还在自己的儿子和大臣心目中树立起了一种心狠手辣的形象。唐玄宗面对爱情和亲情,一个是给的太多,一个是亏欠的太多,他虽然抱得美人归,一直哄得杨贵妃喜笑颜开,但是他和自己的儿子们的情感却非常的浅,所以他的儿子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兄弟殆尽,却为何不敢动李建成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杀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为何无人保护李建成

    中国古代最为出名的皇家为夺权手足相残之事,一个是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另外一个则要属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长安城的太极宫北宫门,也就是玄武门发动政变。据说玄武门打开时,内里一片血流成河,太子李建成与四皇子齐王李元吉全都毙命;这还不算完,灭了兄弟后,李世民又直接进

  • 李隆基为什么要在发动政变后,杀掉了四个千古留名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隆基发动的政变,李隆基杀了什么人,李隆基为什么杀了三个儿子

    一、武则天晚年到李隆基坐稳皇位前,前后不到十年间,大唐王朝政变不断。李隆基就发动了两次,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李隆基搞的两次政变,一次叫做唐隆政变,在他伯父唐中宗死后,和他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发动,从而灭了他伯父唐中宗一族,把皇帝的宝座抢到了他父亲唐睿宗这一系。另一次叫做先天政变,已经当了皇帝而没实权的

  • 山东武则天:1986年开辟王朝称帝,坐拥500信徒还建立了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后宫有多少人,武则天登基后后宫佳丽去了哪里,山东武则天的江湖记忆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自夏朝其对于天下帝王的选择便是世袭继承制度,即使不是由上代帝王的儿子继承,也是兄弟或侄孙继承皇位,在重男轻女的封建制度的桎梏之下,女性想要当上皇帝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执政时间在所有皇帝中也是名列前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