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此人一生都在不断为司马家族的未来而谋划。他先是在曹操、曹丕时期隐忍,而后开始展现实力并逐步控制曹魏的政治,最终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建立晋朝打下了基础。这样的一个人,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范围,自然是常人所无法媲美的,也是我们应当惊叹的。
但是“人无完人”,即使是司马懿这么聪明的人,在有些问题上的眼光还是不够长远,并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后果,让后代的一些君王吃了苦头。
汉朝早期的时候,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一个名为高句丽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的领土范围不大,但是野心却不小,一边接受汉朝的统治,一边四面征战,掠夺周边国家的领土。后来,高句丽国王甚至还发动了多次的叛乱,而王莽、刘秀等人虽然派兵镇压,但是效果都不大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自然也就无力管控高句丽了,也让高句丽的野心再一次膨胀。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此时长期盘踞在辽东地区的公孙渊家族并不是好惹的,他们多次镇压高句丽,甚至还攻破过高句丽的国都丸都城。在公孙家族的努力下,高句丽的美梦也就泡汤了。
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时局却发生了变化,因为公孙家族在魏、吴两国之间摇摆不定,使得曹叡虽然不高兴,派遣司马懿率军征讨公孙渊,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战争结束之后,公孙家族的势力被瓦解了,而司马懿为了永绝后患,还将公孙渊辖区内15岁以上男丁处斩或被充入军营。
显然的,这样的行为对巩固魏国统治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却因此而给了高句丽一个很好的机会,也让它成为辽东地区所无法撼动的政权,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从隋朝开始,我国便经常派兵征讨高句丽,想要彻底铲除这个隐患。但是可惜的是,隋文帝出征、隋炀帝出征都没有获得成功,反而将隋朝的家底给掏空了,最终造成了隋朝的灭亡。
而到了唐朝的时候,李世民也看到了高句丽带来的威胁,因此沿袭了隋朝的工作,在国家稳定之后开始攻打高句丽。但是可惜的是,即使后来唐太宗亲征,都没有获得战斗的胜利,也给他的人生留下了一个遗憾。幸运的是,在唐高宗登基之后,高句丽被彻底平定了,也给国家的士气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