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这样记载褒姒的出身的,褒姒幼年的时候被亲生父母狠心抛弃,后来被一位姓姒的人家收养了。后来,褒姒长大了,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14岁的时候,当时还是太子的周幽王看上了褒姒,把她娶到府上做了太子妃。后来,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了孩子姬伯服。
周幽王上位之后,就想把褒姒封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当时的权臣申候的反对,说褒姒的出身低贱不封为皇后。转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周幽王,还让周幽王把她封为了皇后申后,立周幽王和申后的儿子宜臼为太子。
后来,周幽王就废了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皇后,立姬伯服为太子。这样的操作引起了老丈人申候的不满,申候就联合鄫国、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最后,周朝战败灭亡,周幽王和太子姬伯服被杀害于骊山脚下。褒姒也被西夷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
关于烽火戏诸侯也有很多的争议,那个时候还没有长城,烽火不可能传递那么远,不可能达到通知诸侯的地步。再说周朝被灭本来就是周幽王与申候的恩怨,说到底就是周幽王触犯了申候的利益,申候与外国联合造了反。
褒姒只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本来就出身低微的她,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还被西夷犬戎掳走。一生过得跌宕起伏的她还被称为红颜祸水,背负着骂名流传于后世之中,成为忠臣劝谏帝王的反面案例。
后世的记载多是对褒姒的批判:《诗经》中是这样记载的:“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写的:“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
刘向在《列女传》中这样写道:“褎神龙变,寔生褎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
胡曾《咏史诗·褒城》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在已知可考的记载当中不能得到烽火戏诸侯的真相,即使是司马迁的《史记》也距离褒姒生活的年代过去了很长的时间,现在我们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