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创者,他的一生用传奇二字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很多人说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就是因为他早期的困苦生活。
原本是一介平民,尝尽了人间疾苦,成为皇帝之后,内心将百姓的利益放在了很高的位置,非常注重民生和军事发展问题。至于他为何会在生涯末期做那么多错误的决定,也是因为他出生民间的关系,他有帝王之相,但也曾有“凡人”之心。
面对生离死别,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了无牵挂后,只能够盯着自己的皇位,不想让他它再出意外。可以说朱元璋的内心是有一股狠劲的,很多人都知道当年的他当过和尚。寺庙中的那群人因为世道混乱,人性恶毒,让他受了不少委屈。后来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回答了8个字。
世道混乱,家破人亡,剃度为僧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是家里的第八个孩子,虽然他未来成为了皇帝,但如果观看他一整个人生,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悲情角色。他人生的第一个噩梦产生于1344年,那当时朱元璋所在地区爆发旱灾,种好的庄稼没有水源灌溉,就连一枝能够结满的麦穗都没有。
结果没有多久之后,虫灾到来,这些百姓别说吃口饱饭了,能不能吃上饭都是一个问题。随着更多的人饿死,死亡人数太多,多到都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收拾。
在这样的状况下,瘟疫爆发,更多的人死去,其中就包括了生在凤阳的朱元璋家人。看着自己的家人一个个离开了自己,官府的人毫无作为,16岁的他,内心开始有了一些想法。
他对官府不满,但自己当时无法与其作对,首要问题还是先要把自己的肚子喂饱,活下来才是硬道理。为此他决定进入於皇寺剃度为僧,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里的僧人,不正经。
寺庙受委屈,僧人不正经
朱元璋的经历,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非常简单切现实的道理,那就是所有宗教信仰,在人性的干预下,都是扯淡。佛法讲究的是什么?趋人向善,拯救苍生,佛法祥和,总之都是一些善良的内容,但是当时朱元璋看到的是什么?
这些元朝的和尚,是能够敛财的,作为僧人的他们完全将自己带到宗教信仰,和所谓的佛学道理抛到了脑后。娶老婆的,纳妾的,圈地自嗨当地主的,甚至当时还有僧人想要当军阀,就是要杀人放火,追求权利。
感情佛教也就教了他们这么些东西,所以说到了明朝之后,佛教的这个地位,因为有朱元璋的存在,地位是很低的,和唐朝时代完全没得比。
朱元璋当时是“僧人资本阶层”的最底层,什么脏活累活都是要他来做,那些僧人把他当做是生产队的驴,做得多吃得少,心里不顺了就抽两鞭子。
从这时候开始,朱元璋对於皇寺 以及佛学的恨也就建立起来了,这些和尚就是群道貌岸然的人,没什么值得尊重的,人前吆五喝六装神弄鬼,到了背后其实都一样,该吃吃该喝喝,所谓清规戒律,都是在扯。
在那个纷乱的世道,於皇寺知道自己养不起那么多人,当时方丈想了一个缺德的注意,那就是想办法让他们以出差的名义离开寺庙,随后把门一关,想回来?出去历练几年再来吧!
朱元璋就是当时的受害者,回不去了怎么办?只能靠自己了,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他一边走一边乞讨,不断寻找着能够让自己翻身的机会,去的地方多了,看的风景多了,内心惆怅的感情也就丰富了起来。这是他成为皇帝的心理基础,后来当他登上皇位,再次去到於皇寺,那些僧人还活的了嘛?
重回於皇寺,方丈高情商回到,拯救寺人性命
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之后,他自立门户,肃清敌人,开创明朝,成为了皇帝。当时爱人马皇后说了,咱们国家也建立了,杀的人有点多,去拜佛去去晦气。我估计也就是马皇后能这么说,换做是其他人,说要去佛教净地去去晦气,朱元璋估计脏话都不知道骂了几页纸,就那个地方还能去晦气,那地儿才是真晦气!
他想着既然老婆大人要去,那就去吧,就去於皇寺,我看看那伙儿人看到我当了皇上,会是什么个嘴脸。进了寺庙发现当初骗自己出去化缘的人,竟然都成为了方丈,这找谁说理去?
当时他就说了一句话:朕要不要跪拜?这句话说出口,其实身边很多知道朱元璋过去事的大臣都懂了,上司这是要杀人的节奏!说要跪,分分钟就要死,你把佛都放在天子头上了,找死!
你说不用,为什么不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要给我死,给你个欺君之罪,让你死的明白一点。然而那位方丈说了八个字:“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这句话说完,朱元璋的杀心就收起来了。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朱元璋已经统一天下了,是天子了,也就是人民眼中的佛,既然你是现在的佛,何必去跪拜过去的佛?
这句话让朱元璋听着很舒服,因为他知道,这个方丈把自己放在了佛法之上的位置,并且还侧面表示了朱元璋宽广的胸怀。你都是现在的佛了,您看曾经的那些矛盾,是不是就可以烟消云散了呢?
这八个字,拯救了於皇寺所有僧人的性命,但是朱元璋对于佛教的恨,依然还是存在的。朱元璋在位期间,包括之后自己的继承者后辈们,都对佛教一直都是打压的态度,你们可以正常经营,但是如果想要敛财,想要借着佛教搞什么大型活动,不允许!
至于那个於皇寺,如果不是识相的放了一个朱元璋的坐像,最终的结果,估计也不会很乐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