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回答了8个字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回答了8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60 更新时间:2024/2/4 23:10:07

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创者,他的一生用传奇二字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很多人说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就是因为他早期的困苦生活。

原本是一介平民,尝尽了人间疾苦,成为皇帝之后,内心将百姓的利益放在了很高的位置,非注重民生和军事发展问题。至于他为会在生涯末期做那么多错误的决定,也是因为他出生民间的关系,他有帝之相,但也曾有“凡人”之心。

面对生离死别,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了无牵挂后,只能够盯着自己的皇位,不想让他它再出意外。可以说朱元璋的内心是有一股狠劲的,很多人都知道当年的他当过和尚。寺庙中的那群人因为世道混乱,人性恶毒,让他受了不少委屈。后来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回答了8个字。

世道混乱,家破人亡,剃度为僧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是家里的第八个孩子,虽然他未来成为了皇帝,但如果观看他一整个人生,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悲情角色。他人生的第一个噩梦产生于1344年,那当时朱元璋所在地区爆发旱灾,种好的庄稼没有水源灌溉,就连一枝能够结满的麦穗都没有。

结果没有多久之后,虫灾到来,这些百姓别说吃口饱饭了,能不能吃上饭都是一个问题。随着更多的人饿死,死亡人数太多,多到都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收拾。

在这样的状况下,瘟疫爆发,更多的人死去,其中就包括了生在凤阳的朱元璋家人。看着自己的家人一个个离开了自己,官府的人毫无作为,16岁的他,内心开始有了一些想法。

他对官府不满,但自己当时无法与其作对,首要问题还是先要把自己的肚子喂饱,活下来才是硬道理。为此他决定进入於皇寺剃度为僧,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里的僧人,不正经。

寺庙受委屈,僧人不正经

朱元璋的经历,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非常简单切现实的道理,那就是所有宗教信仰,在人性的干预下,都是扯淡。佛法讲究的是什么?趋人善,拯救苍生,佛法祥和,总之都是一些善良的内容,但是当时朱元璋看到的是什么?

这些元朝的和尚,是能够敛财的,作为僧人的他们完全将自己带到宗教信仰,和所谓的佛学道理抛到了脑后。娶老婆的,纳妾的,圈地自嗨当地主的,甚至当时还有僧人想要当军阀,就是要杀人放火,追求权利。

感情佛教也就教了他们这么些东西,所以说到了明朝之后,佛教的这个地位,因为有朱元璋的存在,地位是很低的,和唐朝时代完全没得比。

朱元璋当时是“僧人资本阶层”的最底层,什么脏活累活都是要他来做,那些僧人把他当做是生产队的驴,做得多吃得少,心里不顺了就抽两鞭子。

从这时候开始,朱元璋对於皇寺 以及佛学的恨也就建立起来了,这些和尚就是群道貌岸然的人,没什么值得尊重的,人前吆五喝六装神弄鬼,到了背后其实都一样,该吃吃该喝喝,所谓清规戒律,都是在扯。

在那个纷乱的世道,於皇寺知道自己养不起那么多人,当时方丈想了一个缺德的注意,那就是想办法让他们以出差的名义离开寺庙,随后把门一关,想回来?出去历练几年再来吧!

朱元璋就是当时的受害者,回不去了怎么办?只能靠自己了,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他一边走一边乞讨,不断寻找着能够让自己翻身的机会,去的地方多了,看的风景多了,内心惆怅的感情也就丰富了起来。这是他成为皇帝的心理基础,后来当他登上皇位,再次去到於皇寺,那些僧人还活的了嘛?

重回於皇寺,方丈高情商回到,拯救寺人性命

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之后,他自立门户,肃清敌人,开创明朝,成为了皇帝。当时爱人马皇后说了,咱们国家也建立了,杀的人有点多,去拜佛去去晦气。我估计也就是马皇后能这么说,换做是其他人,说要去佛教净地去去晦气,朱元璋估计脏话都不知道骂了几页纸,就那个地方还能去晦气,那地儿才是真晦气!

他想着既然老婆大人要去,那就去吧,就去於皇寺,我看看那伙儿人看到我当了皇上,会是什么个嘴脸。进了寺庙发现当初骗自己出去化缘的人,竟然都成为了方丈,这找谁说理去?

当时他就说了一句话:朕要不要跪拜?这句话说出口,其实身边很多知道朱元璋过去事的大臣都懂了,上司这是要杀人的节奏!说要跪,分分钟就要死,你把佛都放在天子头上了,找死!

你说不用,为什么不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要给我死,给你个欺君之罪,让你死的明白一点。然而那位方丈说了八个字:“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这句话说完,朱元璋的杀心就收起来了。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朱元璋已经统一天下了,是天子了,也就是人民眼中的佛,既然你是现在的佛,何必去跪拜过去的佛?

这句话让朱元璋听着很舒服,因为他知道,这个方丈把自己放在了佛法之上的位置,并且还侧面表示了朱元璋宽广的胸怀。你都是现在的佛了,您看曾经的那些矛盾,是不是就可以烟消云散了呢?

这八个字,拯救了於皇寺所有僧人的性命,但是朱元璋对于佛教的恨,依然还是存在的。朱元璋在位期间,包括之后自己的继承者后辈们,都对佛教一直都是打压的态度,你们可以正常经营,但是如果想要敛财,想要借着佛教搞什么大型活动,不允许!

至于那个於皇寺,如果不是识相的放了一个朱元璋的坐像,最终的结果,估计也不会很乐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宋朝税率超高吗?农民起义严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赋税重吗,宋朝税制是什么,宋朝赋税制度的影响

    《清平乐》的播出,使得宋朝话题升温,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宋代中国的文明成就。但也有反对的声音,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就是:宋代农民忍受着沉重的苛捐杂税,民不聊生。 那么宋代的税真的太高了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看另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税率是高是低?自先秦至晚清,因儒家轻敛薄赋思想的影响

  • 南直隶的徽州府,实际上是明朝中央直辖府,类似今天的直辖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对徽州的认识,除了她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走出了著名的徽商,其他的可能就限于她是清王朝安徽布政使管理下的一个府了。的确如此,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清王朝将江南省一分为二,改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后,徽州成为安徽治下的十个州府之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明朝,徽州隶属中央六部管辖,相当

  • 辛大仙:绝无仅有的朱元璋废除宰相制:丞相与宰相是同一官职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废除宰相后由什么处理朝政,朱元璋在位时的宰相有几位,朱元璋废宰相权分六部有何利弊

    很多看官对战国的历史比较了解,秦扫六合,统一中原大地。注意,这里设置的是丞相,而并不是宰相。秦统一六国后,设立了“三公九卿”,这里的三公为:丞相:最高行政长官,掌承天子,助理万机,权力非常大;太尉:掌管全国兵马军事,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检查百官,协助丞相。三公的权力都是非常大,实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忘了一人,这人不仅夺走他的江山,还谋害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如果不杯酒释兵权会怎么样,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真实故事

    自秦朝一统天下,建立王朝之后,朝代就不断的交替更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任谁都拦不住。在历朝历代中,每任皇帝都名留史册,有的是因为贤明,有的是因为狠辣,有的是因为昏庸,那么宋太祖赵匡胤呢?一提到赵匡胤,想必小伙伴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五个字,那就是—— 杯酒释兵权! 01 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最高明

  • 被父亲朱棣讨厌,登基仅10个月就去世,朱高炽凭什么流芳百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高炽如果死在朱棣前面,朱棣为何喜欢朱高炽,朱高炽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在对中国古代与封建社会的发展历史有着一定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凡是能够被称为明君的人,都是十分优秀的存在,他们在登基之后,往往会做出许多利国利民的政治决定,而在这些君主的帮助之下,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在明朝有这样一位仅仅在位十个月的皇帝,登基之前,他就成为了父亲朱棣所厌恶的皇子,

  • 蓝玉下场有多凄惨,朱元璋格外开恩之后,才留下一张“人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蓝玉跟朱元璋的关系,蓝玉人皮最终去向,朱元璋对蓝玉好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大意就是人并不是圣人,也不是贤人,谁还能不犯点错呢?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瑕的,即使是古代的天下之主,都曾犯下许多的错误,比如明朝时期的一代明君朱元璋,都有诸多缺点。在蓝玉一案中,就完全彰显出了朱元璋残暴的缺点,蓝玉是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功臣,在开创明朝时期屡立战功,可即使如此也

  • 包拯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年薪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包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包拯最高任过什么职位,包拯的职位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位

    有一首歌的歌词中有这么一句话: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面中间!这说的就是包青天包拯。包拯是一个黑脸形象,在他两眉之间,有一个月牙图案,在当时当地的群众有了冤情之后都会到包拯的府前击鼓喊冤。甚至看到他外出时,直接拦轿向他诉说冤情。不过也有人有疑问,包拯的官职放到现在,会是什么?包拯是宋朝人,他所处的开

  • 唐国强新剧《袁崇焕》引发网友讨论,他究竟是忠良将,还是卖国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崇焕2020唐国强,袁崇焕电影唐国强,唐国强袁崇焕上映时间

    袁崇焕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近四百年来,人们对袁崇焕的评价一直参差有别、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抗击外敌、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欺世盗名、通敌卖国的汉奸小人。有人觉得他有岳飞一般的军事才干,也有人觉得他武功平平、难堪大任。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最终被皇帝处以极刑,死于非命,不禁引人唏嘘。有的人

  • 《大宋少年志》元仲辛王宽真是对好兄弟轮流背锅轮流撒狗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宋少年志王宽和元仲辛的友谊,大宋少年志王宽元仲辛虐心,大宋少年志元仲辛进牢是哪集

    作为元仲辛的好兄弟,七斋三精之一的王宽,在继元仲辛之后也背锅了。王宽、元仲辛与郡主顺利会和,大家以为安全了,结果王宽只是走开一会拿东西,小花便惨遭独毒手,而后云霓精神崩溃,认定一切是元仲辛、王宽所为,两倒霉兄弟一起背锅。接着王宽按照原定计划去牢里探望刘生,没有想到刘生已然遭毒手,又背了一口大锅,不仅

  • 朱元璋做了皇帝,两个发小前来讨官,为何一人被杀一人被封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发小,朱元璋都杀了哪些元老,朱元璋的18位弟兄被谁杀了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布衣天子,他是濠州钟离人,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所以他的小名是重八,他的原生态家是非常穷的,穷到什么地步了?他自幼靠给地主家放牛填饱肚子,更为可怜的是,在一场瘟疫中,他的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可是他家却穷到连埋葬的土地和棺材都没有,是邻居刘继祖给了一块地,他才将父母的尸体用破旧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