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国前期的北方霸主,坐拥四州的袁绍实力不容小觑。袁绍手下,说是兵精粮足,谋臣如云,猛将如雨,一点不为过。在袁绍手中,名将有河北双雄、河北四庭柱等等,而谋臣一样也不少。在袁绍手中,出名的谋士非常之多,个个看起来能力非凡。但从这些谋士的表现来看,不得不说,袁绍手下的谋臣虽然很多,但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袁绍
在袁绍刚刚消灭公孙瓒不久,刘备向袁绍告急求救。由于实力强大,加上骄傲异常,袁绍倾向于出兵灭曹。从袁绍的角度来看,消灭曹操是必然要做的事情,但如何执行却是一个问题。一向多谋少决的袁绍,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己的谋士们。
曹操
在是否立马和曹操决战的问题上,袁绍的谋士分为两派。郭图、审配和许攸都主张和曹操决战,免得曹操逐渐壮大起来。而且这三个人还特别能蛊惑袁绍,对袁绍的实力一番吹捧,本就自信满满的袁绍在他们的鼓励下更加的忘乎所以。别的暂且不提,就说在对曹作战的战略上,这三个谋臣就过于急功近利,所他们都不靠谱一点都不冤枉他们。
当然,如果仅仅以这个事情就来说他们完全不靠谱,估计这些人也不会信服。首先说说郭图,郭图在袁绍手下并不是最受信任之人,但却总能出一些馊主意。在袁曹大战中,关羽斩杀了颜良,郭图便劝说袁绍斩杀刘备,逼走了一个理性的手下。后来曹操偷袭乌巢,又献计围魏救赵,结果白白把张郃和高览两位名将送给了曹操。郭图虽然忠心可嘉,实力确实不咋地。
许攸
再来说说审配,审配在袁曹大战中也没发挥太大的作用,虽然力劝袁绍打曹操,却在战争发生后献计屡败。后来袁绍病死,审配不遵从封建时代立长不立幼的金牌定律,支持立袁绍次子继承地位。引发了袁绍两个儿子互相争夺,最终被曹操各个击破。也难怪被荀彧评价“专而无谋”,不过好歹比较忠心,但明显也不算靠谱。
最后来说说许攸,从许攸的种种行为来看,许攸确实有两把刷子。但是在献计不被采纳以后,立马就背叛自己的主公,这节操令人鄙视。虽然帮助曹操献出了宝贵的偷袭乌巢之计,但这并不能算许攸有多厉害,而是叛徒罢了。后来竟然居功自傲,惹来曹操厌烦而被杀,也算是极不靠谱之人。
在袁绍手中,真正比较靠谱的就是田丰和沮授。在商议如何对付曹操之时,这两人都坚决反对袁绍的急切进军决战。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俩是有头脑的,堪称谋士。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最终决定和曹操决战,却因为幼子生病而延误战机。田丰本来不支持速战,但在曹操东征刘备之时,还是献计突袭曹操。可惜袁绍并不听从,对此,田丰无可奈何,只能仰天长叹。
后来,袁绍又突然决定进攻曹操。此时,刘备已被曹操击败,袁绍已经错过了最佳战机。于是田丰再次力劝袁绍不要攻打曹操。田丰这一次实在看不下去,触犯袁绍,强行劝谏。可惜田丰不仅没有劝动袁绍,反而因为惹怒了袁绍而被下狱。田丰或许有智谋,但却只会犯言直谏,即便他是对的,如果不能想办法让袁绍听从,那又有什么用呢?这种谋臣,也算不得靠谱。
沮授
至于沮授,和田丰一样,也是能力出众,但却不懂得以袁绍能接受的方式提供计谋。最后,因为察觉到乌巢有危险,强行劝谏袁绍而得罪袁绍被锁。本来换个方式,想别的办法让袁绍做出更为正确的选择才是王道,可沮授刚直又自傲,这能算靠谱吗?
所以袁绍和曹操的决战,袁绍虽然谋臣很多,却没有一个靠谱的。有的人没有谋略,虽然忠心,得到了袁绍的认可,却无济于事。有的人虽然能力强,但脾气大,不会转弯,谋略再厉害不得用又有啥意义呢?做人做事还是更加灵活一点才是,否则,强大如袁绍者,也难免败于弱敌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