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驾崩,陈平用妙计自保,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救了刘琦

刘邦驾崩,陈平用妙计自保,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救了刘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04 更新时间:2024/2/20 16:03:02

秦朝末年,刘邦帐下有两位著名的谋士,一位是 张良,擅长用阳谋;另一位是 陈平,擅长用阴谋。陈平在刘邦击败项羽、攻打匈奴时,屡屡贡献出奇谋,多次拯救刘邦。作为一代谋士,陈平在刘邦驾崩后,立即想了一个奇谋,以求自保。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归来后,一病不起。此时,燕王卢涫叛变,刘邦派大将 樊哙出兵讨伐卢涫。樊哙刚离开,有人向刘邦告密,称樊哙和吕后沆瀣一气,可能会在刘邦去世后造反。刘邦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和陈平商量如何应对。最终,陈平建议,让周勃秘密诛杀樊哙,代替樊哙掌管大军。

周勃接到命令后,半路上请教陈平该怎么办。陈平对周勃说:“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此前立下大功,现在陛下只是一时愤怒才想杀樊哙,今后他一旦后悔,我们必然要成为替罪羊了,况且,樊哙和吕后关系密切,我们若杀樊哙,必然会遭到吕后的报复。”

周勃一听,这可怎么办,若杀樊哙,恐怕得罪吕后,若不杀,就是违抗圣旨。

最终,陈平想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不杀樊哙,把他绑起来交给陛下,让陛下自己杀樊哙。”

周勃觉得陈平的见解非常有道理,于是用计将樊哙活捉,绑到囚车中送到长安。不曾想,在半路上,刘邦却驾崩了。吕后执掌朝纲,立即任命陈平屯戍荥阳。陈平知道,他这是遭到了吕雉的报复,若不趁机向吕雉解释清楚,恐怕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幸运的是,陈平当时没有杀樊哙,他对吕雉尚有交代。

于是,陈平心生一计,他颤颤巍巍地来到宫中,跪在刘邦的灵前大哭一场,然后故意哭给吕雉说:“陛下呀,您让我杀樊哙,我不敢轻易杀他,我把他押回来了。”

陈平这一哭,其实是变相向吕雉请功。吕雉听闻樊哙没死,顿时怒气就消了,然后又看到陈平哭的情真意切,便好生安慰陈平。陈平趁机提了要求: “臣不想去荥阳,我希望留在长安辅佐新皇。”

其实, 陈平明白,以他这样智计百出的人才,若是放到外地,吕雉定然不放心。只有留在长安,待在吕雉眼皮底下,吕雉才不会猜忌他。

《史记》云:

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

因此,吕雉很愉快地答应了陈平的要求,陈平得以自保。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说,陈平不去远方赴任,而选择留在吕雉的身边,这样避免了吕雉的猜忌,是极为高明的手段。当然,陈平能想出这样的奇谋,主要源于他对时局的判断以及对吕雉的了解。

让陈平想不到的是,约400年后(公元207年), 诸葛亮用了一个和陈平截然相反的计谋,成功救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琦,也就是刘表的长子。

东汉末年, 刘表占据荆州,他的两个儿子 刘琦、 刘琮陷入嗣子之争。刘琦身为长子,相貌和性格都和刘表很像,从小得到刘表的喜爱。只是,刘琦的生母去世得早,刘表的续弦蔡氏把侄女嫁给了刘琮,这样一来,蔡氏和刘琮便绑定在了一起,再加上刘表非常宠爱蔡氏,因此逐渐对刘琦疏远。

在古代,嫡长为大,蔡氏若想让刘琮接手荆州,就必须除掉刘琦,蔡氏几次派人暗杀刘琦,都未成功。当时刘备和诸葛亮正好避居荆州,刘琦深知自己处在危险之中,便请教诸葛亮。诸葛亮不愿意卷入这场嗣子之争,多次避而不答。最终,刘琦把诸葛亮骗到二楼,然后让人把梯子撤走,使用了“上屋抽梯”之计,逼诸葛亮给他出主意。

诸葛亮被逼无奈,给刘琦出了一个计谋,即:

“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出自《三国志》《智囊全集》)

意思是,当年晋国大乱,同为晋献公的儿子,申生留在晋国,遭遇危险。而重耳(晋文公)逃到国外了,最终安全了。

诸葛亮这是在劝刘琦离开荆州这个是非之地,避免让刘表和蔡氏猜忌。 刘琦听到诸葛亮的观点,恍然大悟,立即向刘表申请外放镇守江夏,从而保住了性命。

为了避免吕雉的猜忌,陈平的计谋是“舍远求近”,他选择留在吕雉身边,让吕雉对自己放心。

为了让刘琮放心,刘琦采用诸葛亮的“舍近求远”之计,他选择远离荆州,让弟弟放心。

陈平和诸葛亮,两个截然相反的计谋,为何最终都奏效了呢?

《智囊全集》评价说:

谗祸一也,度近之足以杜其谋,则为陈平;度远之足以消其忌,则又为刘琦。宜近而远,宜远而近,皆速祸之道也。

即,陈平和诸葛亮的计谋虽然相反,但这是陈平和诸葛亮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才做出的决定,懂得什么时候该近,什么时候该远,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本文通过引用《智囊全集》来分享陈平和诸葛亮两个截然相反的计谋,你是否深受发呢?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谋略和智慧,有没有哪一本书,把历史上著名的智慧故事都总结出来呢?答案是有的,它便是明朝大家冯梦龙编写的《智囊全集》。上述 陈平和诸葛亮的智谋,便出自这部书《上智》部分。

《智囊全集》里记载了从先秦到明朝合计1200多个这样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有历史依据,这些故事中包含着人生的 智慧、人性和 权谋,可读性极强。因此有人说,一套《智囊全集》, 只要理解其中十分之二,便能安身立命、趋吉避害,让人立于不败之地。

《智囊全集》曾一度和“四大名著”齐名,曾风靡明清两代。清朝时期,康熙和乾隆对《智囊全集》都十分推崇,纪晓岚对这本书更是倒背如流。民国枭雄杜月笙偶然得到此书,如获珍宝。

相比于其他名著,《智囊全集》有一个优势, 它的每则故事都是孤立的,可以让你避免长篇累牍的疲惫,你可以每天读一篇这样的智慧故事,让人生智慧起来。

因为文言文不太容易懂,笔者今天推荐一本文白对照的《智囊全集》,这里面不仅有历史故事的原文记载,还有白话文的翻译以及冯梦龙的点评,其中蕴含的道理绝对值得您多次回味。

读书,是最划算的投资。这本书原价88,头条特惠,现只要49。绝对良心推荐,只要一顿饭钱的投资,就可以让你学到几千个古人的智慧。之前5000本已经卖完,现在新上一批,下面是购买链接,赶紧下手吧,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哦:

更多文章

  • 为何张飞一人能退曹兵百万?原来曹操说过11个字,结果把自己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飞一声吼震退曹操10万大军,历史上张飞和曹操的关系,张飞和曹操有什么关系

    后汉三国时期,刘备堪称白手起家的典范。这位汉室宗亲在出道时除了有关、张二虎将外,基本上一无所有,但人家硬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从小商贩逆袭而成蜀汉开国皇帝。在刘备创业的前几十年里,这位仁兄基本上过着被人追着跑且提心吊胆生活。吃败仗似乎是刘备的家常便饭,而长坂坡惨败,却意外成就了他的三弟张飞。公元208年

  • 此人才华堪比诸葛亮,曹操若听他的2个计策,也许魏国早就统一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和曹操谁的智谋更厉害,曹操手下最强四大谋士,曹操手下比诸葛亮还厉害的军师

    诸葛亮固然非常出色,但也有很多的谋士文臣不输这位卧龙先生。曹操帐下的郭嘉,就是一位非常棒的智囊。在演义里,郭嘉最出色的地方就是临死前留下了锦囊给曹操,并帮助其不废吹灰之力平定了辽东,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力量袁尚、袁熙。然而在正史里,郭嘉最早的主公还就是河北袁绍。袁绍出身名门,他祖宗四代都是三公级别的

  • 赵云深受刘备器重,临死前喊出的4个字,却让诸葛亮听后泪流不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死前对赵云说的十个字,刘备临死前为啥要说赵云不可重用,赵云临死对刘备说了什么

    无论在历史还是演义里,赵云一开始并不属于刘备。这位英勇的三国名将出道于我国的北方,并且跟随过袁绍、公孙瓒。然而,良臣遇到了明君才能发挥本领,名将得到了伯乐的赏识才会建立功勋。虽然袁绍、公孙瓒在后汉时期算得上一号人物,但他们却不具有明君的眼光与气质。因此,赵云在他们手里展示不了才华,根本不能最大程度地

  • 青年诸葛亮:选择南阳,选择成才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了几年,老梁说河南南阳诸葛亮躬耕之地,诸葛亮在襄阳还是南阳隐居的

    首发/文化影响力#把最好的南阳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青年诸葛亮:错过了好的时代,选择了对的地方文|李青友青年诸葛亮到南阳西郊躬耕的时候,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已经在北郊长眠了五十多年。他已经没条件、也不能再有条件,像南阳前贤张衡一样壮游天下、遍访名师、学有所成、渐入仕途。命运跌宕的诸葛亮九岁丧母,

  • 刘备做了什么,吸引了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为什么能让诸葛亮死心塌地,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的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时的诸葛亮再也无法回到青年时的隆中了,但他希望子孙能够自食其力,囿于农桑。这到底说明了诸葛亮性格的淡泊(他曾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话),还是说明了他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在打一场根本

  • 诸葛亮:把关羽拖下去砍了!华容道放走曹操,孔明为何杀不动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为何让关羽去华容道,诸葛亮为啥斩关羽,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哪一集老版

    其实我们在看到曹操喜不自胜地快马加鞭跑掉的时候,也都为关羽捏一把汗,因为他的这一个生死存亡不由他了,与诸葛亮的这种矛盾,也马上一触即发了。当时的情形是手下左右及他的儿子都纷纷的劝告他,您可是立了军令状的,军令如山意味着如果不执行军令有可能被杀头,而且是自己亲手签下的军令状,事先已明说,而从任务的完成

  •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是诸葛亮故意安排, 不这么做, 刘备就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历史上真实吗,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后来怎么了,为什么关羽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经典的战役,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赤壁之战了。我们都知道,为了赤壁一战,吴蜀联合抗曹,先是宠统让曹操把船连起来,后面又有周瑜与黄盖的苦肉计然后诈降,双有诸葛亮的借东风,最后才火烧连营,曹操是一败涂地。诸葛亮以借东风之机,由赵云接回了蜀营,然后开始调兵遣将,在各个要道围歼曹操。诸葛

  • 刘邦那么多同乡,为何就卢绾封王了?关系好,别人羡慕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不死会杀卢绾吗,刘邦为啥杀卢绾,刘邦和卢绾为啥闹矛盾

    因为这些异姓王们,不是刘邦心甘情愿分封的,而是无奈之下的行为。原因就是这些异姓王都是带着各自军队的,简单点讲就是他们自己就有能力为王。除了卢绾。在刘邦分封的过程中,除了异姓王,在刘邦众多的同乡中,哪怕功劳如萧何,也只是个侯爵,唯有卢绾是个王爵。老乡不够,发小才行在介绍卢绾之前,我们得了解一下萧何。毕

  • 诸葛亮三兄弟各到蜀吴魏为官,是阴谋吗? 被人誉为龙虎狗,得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三兄弟分布图,诸葛亮的三个兄弟下场,诸葛亮为什么三兄弟分侍蜀吴

    诸葛亮与他的长兄诸葛瑾,堂弟诸葛诞在三国那处风云年代,为诸葛家族创造了不朽的辉煌。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诸葛瑾是诸葛亮哥哥。诸葛诞是两人的族弟。诸葛亮跟着叔父逃难先去了江西,后去了荆州,遇到了刘备,然后就有了隆中对的故事。诸葛瑾逃难去了江东,运气也还不错,被孙权的姐夫推荐给孙权。而诸葛诞,一直留在

  • 司马懿早已看穿“空城计”,不捉诸葛亮, 这场赌局竟是司马胜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了吗,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分析,司马懿看破诸葛亮空城计为何不打

    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大概是这样的: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空城计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但真正对空城计的解读,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