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郦食其被杀,是谁的过错?韩信还是郦食其,亦或是刘邦?

郦食其被杀,是谁的过错?韩信还是郦食其,亦或是刘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846 更新时间:2024/2/5 2:21:49

本来,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占据了诺大的优势,甚至直接攻破了项羽的老巢。结果因为刘邦的一时大意,被项羽大败,优势尽失。

好在,刘邦手下还有张良韩信等人。刘邦采取张良、韩信之计,开辟两路战场,一路战场就是刘邦和项羽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战场则是韩信和其他诸侯国的敌后战场。

韩信在和其他诸侯国战斗期间,屡战屡胜,势不可挡,很快就将北方统一了。可是,在韩信统一的过程中,却发生过一次尴尬的事情。

那就是齐王本来在郦食其的劝说下,愿意投降刘邦,可是韩信却以没有收到刘邦消息为由,依旧举兵攻齐,最后齐王认为自己被骗了,就把郦食其杀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是谁之过错?韩信?郦食其?还是刘邦?

韩信灭齐时的背景

韩信灭齐之时,正处于刘邦彭城兵败以后,韩信接连灭魏、代、赵以后。可以说,当时的韩信虽然在北方战场上硕果累累,但是位于前线作战的刘邦却实在是担忧。

首先,刘邦的正面战场上,面对的敌人是项羽。刘邦和项羽对战,能够守住就很不容易了。而刘邦用来守住项羽的精兵,也来自于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其次,等到韩信将齐地灭了以后,北方连成一片,很容易就能看出,这是一个汉、齐、楚三足鼎立之势。而且从史书上来看,当时的赵地仅仅五十几座城池,而齐地有七十几座城池。韩信也恰恰是因为自己辛苦了这么久还不如郦食其的一张嘴,这才发兵攻齐的。也就是说,齐地的战略意义非常之高。

事实上,等到韩信灭齐以后,项羽害怕韩信的威势,就是以三足鼎立的条件劝说韩信背弃刘邦的。

因此,刘邦的担心不无道理。

恰巧在此时,郦食其自告奋勇,希望前往齐国劝说齐王,投靠刘邦。这对于刘邦来说,就是天赐良机。

一旦郦食其成功劝说齐王投靠刘邦,那么韩信就无法获得灭齐的军功,也无法将北方连成一片,也有了桎梏。

郦食其之死,错在刘邦

刘邦兵败彭城之时,刘邦和韩信的约定就是,刘邦负责牵制项羽,而韩信负责开辟北方战场。如果刘邦派郦食其劝说齐王的行为被公开出来,那么无疑就说明了刘邦对韩信的不信任。

这无论是刘邦还是韩信,都是无法忍受的。尤其是韩信这种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的主公不信任自己。

因此,刘邦不会让韩信知道此事,至少不会在明面上让韩信知道。

另一层意思也很明显,郦食其的劝说是不保险的。如果郦食其劝说失败,那么韩信再攻打齐国也不迟。而一旦郦食其劝说成功,那么韩信的威望就不会达到顶峰,刘邦也不至于怕他造反。

当然了,这一切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刘邦真的忌惮韩信。不过,这是有史料验证的。

韩信灭齐以后,要求刘邦册封自己为齐王。虽然刘邦在张良的提醒下,满足了韩信的请求,但是其第一时间的反应已经出卖了他,那就是他对韩信很不爽。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刘邦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牺牲品,是郦食其。

更多文章

  • 强汉被匈奴困扰了100年,战国时的赵国为何却能单挑匈奴大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不和匈奴开战能打过秦国吗,赵国吊打匈奴吗,赵国攻打匈奴

    中国古代王朝中,应对北方游牧民族最成功的一个朝代就是汉朝了,一直把匈奴打得家都不敢回,但是,汉武帝等一批人的这种武功,却是有文景之治作铺垫的,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人围在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通过贿赂才逃出生天,吕太后也曾被匈奴单于调戏,颜面都丢了。秦始皇当年修建长城,并排大将蒙恬去镇守,为的不也是防

  • 袁绍手下谋臣虽然很多,但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绍手下三大派系,袁绍手下最恶心的谋臣,袁绍手下十大谋臣武将

    作为三国前期的北方霸主,坐拥四州的袁绍实力不容小觑。袁绍手下,说是兵精粮足,谋臣如云,猛将如雨,一点不为过。在袁绍手中,名将有河北双雄、河北四庭柱等等,而谋臣一样也不少。在袁绍手中,出名的谋士非常之多,个个看起来能力非凡。但从这些谋士的表现来看,不得不说,袁绍手下的谋臣虽然很多,但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 三国贡献谁最大,曹操有一种贡献,刘备和孙权都比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派的代表人。我们在中学时期就学过他的许多诗歌,例如《观沧海》、《龟虽寿》等等,除了自己创作,曹操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赎回了蔡文姬,留下了大量文化典籍。蔡文姬是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邕,字伯喈,陈留人,通经史,善辞赋,还精于书法,善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

  • 刚起兵反秦的时候,缺兵少将的刘邦,是如何攻入沛县城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有谁,刘邦未起兵前在沛县做过什么,刘邦回沛县老家完整版

    他们在听闻陈胜起义时,本也有意投奔,但因人少势弱,又缺乏门路,只好暂时观望,准备找机会大干一场。那么,刚刚起义的刘邦,缺兵少将的,是如何攻入沛县城,打响起兵反秦的第一枪的?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各地民众揭竿而起,秦帝国摇摇欲坠。各地方官员在此情况下,大为惊恐,纷纷留后手、找出路,当然,刘邦老家沛县

  • 刘邦身边为何有这么多“牛人”陪伴?运气和实力并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刘邦身边为什么扎堆出牛人,刘邦身边的顶级人才,刘邦为什么运气那么好

    其实这不难理解。一、刘邦是起义军首领,名声在外,有才之士投靠很正常说刘邦之前,先来提提秦朝末年第一个起义的人,陈胜。陈胜本来只是秦朝最底层的存在,因为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选择了起义。随后,以此为开端,各地纷纷响应陈胜,开始起义。陈胜厉害吗?陈胜就是一个普通的有点志向的农民。他虽然有自己的志向,但是依

  • 吕布被称三国第一武将当之无愧,这两个本领刘、关、张望尘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布公认三国第一武将,刘关张能打过吕布吗,吕布为什么被称为三国第一战将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里面对很多名将的描述不可谓是让人目眩神迷。温酒斩华雄的关羽,七进七出的赵子龙,能止啼哭的张辽,出其不意的夏侯渊等等,无一不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除了这些人物以外当然还有很多名将,但就是那么一个人才猛将辈出的年代,却有一人名冠群雄,威名流传千年至今不衰,几乎成了猛将的

  • “神化”面纱之下,真实的关羽是何形象?不像战将,更像一位侠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关羽简介,关羽的忠义真实图片,关羽最短简介

    在我看来,关羽现象真的值得研究,一个武将竟能成圣成神,而且与他的功过基本没什么关系,主要与他的行为方式有关,成了忠义的代表。与其说关羽是忠义的典型,不如说统治阶级和民间对于忠义的渴望,投射到了关羽的身上,因此,关羽既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想象共同体。我们都知道,大肆宣传的英雄,大多都是烈士,

  • 赵云忠心耿耿功绩卓著,为何职位低于叛将魏延?刘备临终吐露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真实赵云为何终身不被重用,魏延比赵云小多少,赵云在正史中怎么归顺刘备的

    ▲今人制作的赵云塑像因此在东汉末年,许多人都对袁绍这种有着四世三公背景的主公趋之若鹜,袁绍也因此在起兵后不就就拥有百万之众。然而赵云却不一样,赵云在对袁绍为人处世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后,断定袁绍并非良主。于是赵云一路北上,追随“白马将军”公孙瓒。▲袁绍剧照不久之后,公孙瓒一路溃败,赵云在邺城遇到了穷困潦

  • 作为“优秀员工”的杨修被曹操杀死,真相太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杀杨修的三个原因,杨修什么时候被曹操杀的,杨修之死犯了曹操什么忌讳

    话说杨修终于被曹操杀了。杨修以为死的冤屈,死得太不值当,于是他的灵魂始终不去投胎。等啊等,有一天,他等到了曹操的亡魂,就迅速上前质问:“明公慢走,你当初为什么要杀我?” 曹操一看是杨修,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答道,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要杀你吗?听我给你娓娓道来: 你的智力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

  • 同样是搞郡县制,为何秦始皇搞亡国了,刘邦搞却落地生根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这样的秦朝却二世而亡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有赵高弄权,有刑法严苛,还有郡县制。不过,奇怪的是,在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赢得胜利,建立了汉朝。刘邦建立了汉朝以后,也施行了郡县制。可是刘邦施行了郡县制以后,却将汉朝完美的传承了下去,以至于到了如今,很多人都以汉人自居。那么,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