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的另一面:曹操是三国时期对老百姓最坏的人

三国的另一面:曹操是三国时期对老百姓最坏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33 更新时间:2024/1/25 10:38:49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是的,大家没有看错,三国时代最坏的坏人分别是曹操。

传统历史观最不好的一点就是立场往往站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即使不得不提帝王将相之“恶”,也不忘补充一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把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的历史作为一个考察点,仔细梳理就能发现东汉末年最后的“赢家”曹操、刘备孙权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特别善于压榨和汲取民力。

用句大白话,曹操、刘备与孙权之所以能成为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赢家,最大的原因是这三个人相比其他群雄,能更彻底的压榨和奴役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民众。

这里我可以先用曹操与袁绍对比做样本,从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看看曹操与袁绍,究竟谁才是更坏的人。

官渡之战前,北方最大的两股势力分别是袁绍与曹操。

袁绍主要占据青州,并州,冀州,幽州南部;曹操则拥有豫州,徐州,兖州,司隶,和荆州的南阳宛城和扬州的淮南大片土地。

官渡之战

虽然从领地面积上看,曹操比袁绍要更胜一筹,但是经过东汉末年战乱,曹操所拥有的的地盘大多比较残破。

反观袁绍,虽然河北地区在东汉大部分时间不算是汉帝国的核心州郡,但是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河北作为偏远地区反而远离了战乱,成为东汉末年华夏地区经济以及农业中心地区:

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三国志·袁绍传》

也就是说,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实际情况分别是袁绍虽然地盘比曹操小,但是他的地盘都是当时的精华;曹操虽然地盘比袁绍略大,但曹操所掌握大多数地区都很残破,人口也比较少。

那么,为什么领地残破、人口稀少的曹操能获得官渡之战最终的胜利?从宏观看,原因只有一条:曹操比袁绍更能压榨和汲取民力。

官渡之战示意图

当然,不是说袁绍不压榨和汲取民力,只是因为河北地区经济和农业发展都很好,袁绍没有像曹操那么疯狂的盘剥民众:

绍既兴兵,涉历二年,不恤国难,广自封殖,乃多以资粮专为不急,割剥富室,收考责钱,百姓吁嗟,莫不痛怨,绍罪四也。——《三国志·公孙瓒传》

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袁绍治理河北时,剥削程度比后来的曹操要轻得多,因为曹操在公元205年水淹并且屠戮邺城后,全面占据河北之地后立刻宣布在河北废除旧汉赋税收取制度,改行新法: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于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三国志·魏志·武帝记》

曹操颁布的《收田租令》看上去似乎在指责袁绍把河北搞得一塌糊涂,但是里面却大有玄机。

比如他指责袁绍治理下的河北豪强“代出租赋,炫鬻家财”,目的是“欲望百姓亲附”。

而他的《收田租令》更是废黜了袁绍所实行的东汉旧制,改行新制,这就是“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看这公文的行文,似乎曹操公布的新税制很轻,但事实恰好相反,曹操在河北颁布的新税制对民众的盘剥远远超过了袁绍。

根据余鹏飞先生的《三国经济史》以及《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学术论文披露,曹操所实行的“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无论是田租还是户调都大大高于东汉旧制。

曹操的每户“出绢二匹丝二斤”的户调已经是东汉口钱与算钱的四—五倍,绢二匹丝二斤即使在东汉末年也可以折合粟十四石,而田租则改东汉“三十税一”为“十税一”。

也就是说,曹操《收田租令》表面上是减轻河北地区民众的负担,但实际却大大增加了河北地区民众的负担。

而且根据《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论文披露,这种新税制早在官渡之战前就已经在曹操统治区域普遍实行了。

《三国演义》里的袁绍

事实上郭嘉在官渡之战前分析曹操与袁绍各自优缺点上,也指出了袁绍在统治上是比曹操更“宽松”的。

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三国志·郭嘉传》

当然,这只是曹操对自耕农的盘剥,曹操真正残酷盘剥体现在军屯以及民屯上。

曹魏的民屯,其本质就是彻彻底底的农奴制度,一旦成为曹魏的屯民,那么终生就是屯民,不但毫无人身自由,更有甚者必须世代接受军事化管理,不能随意迁移。

曹操的屯民必须把收获的五成(不使用官牛)乃至六成上缴给曹魏朝廷,而且还必须无条件服从曹魏下派的各种徭役,在战时甚至还要变成士兵参战。

古代耕种

曹操民屯对民众的残酷压榨,可谓是四海驰名,曹操每次在领地内实行民屯都会导致民屯老百姓逃亡。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三国志·袁涣传》

更有甚至,非曹操势力范围老百姓听说曹操大军来征讨,都争相逃亡,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是的,曹操进攻荆州时,跟着刘备逃亡的十几万民众与其说是感佩刘备的仁德,不如说畏惧曹操的残暴。

事实上这还真不是个别现象,公元213年,曹操南征孙权不利,于是迁江淮老百姓回河南去做“屯民”,江淮老百姓选择逃亡江南投奔孙权,按照史料记载足足有十余万人之多。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荆州民众逃亡

曹操的民屯已经够残酷了,但是军屯比民团还要残酷。曹操建立了一套以屯田士兵妻子儿女为人质的“士家制度”,还颁布了可以说是残暴的《士亡法》,规定如果屯田士兵逃亡,那么就会杀掉这些士兵留在军屯的妻子和儿女,乃至灭族。

时天下草创,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实际上曹操在讨伐袁谭时,因为河流结冰不能通船,于是曹操就强行命令老百姓凿冰通船,结果引发了河北当地民众大规模的逃亡,而针对民众逃亡,曹操不是反躬自省,反而颁布残酷的法令:这些逃亡的民众一旦被抓获,一律处死。

初讨谭时,民亡椎冰,令不得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综上所述,很显然,曹操与袁绍相比,曹操比袁绍要残暴的多,对民众的盘剥也要厉害得多。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曹操为了统一北方不得不如此做。

可站在后人的角度看,为什么一定要让曹操统一北方?为什么不能是对民众更友好的袁绍统一北方?

当然,肯定有朋友会反驳说,真实历史里曹操打败了袁绍,就是曹操统一了北方。

我当然承认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这和我最开始的主张并不矛盾: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真正的胜利者不是对民众更友好的一方,而是更能有效盘剥、压榨、汲取民力的一方。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曹操才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一历史阶段最坏,盘剥压榨民众最厉害的历史人物。

相比之下,袁绍对民众要温和得多。

END

更多文章

  • 他敢当面驳斥董卓,曹操对他心里有愧,曹丕称帝后都要讨好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说,杨彪也是这样的人,而且他也不懂得内敛,他天生忠直,有话直接就说了,因此也得罪了很多人。当初董卓手握汉室权柄,起义军大举压境得时候,董卓想要迁都长安,但是被杨彪驳斥,董卓的性子大家都知道,但是碍于杨彪在士族的人气,只能罢免他的官职,不能杀他,若是杀了他,又会有哪些士人愿意在董卓手下做事呢?后来

  • 关羽是怎样成为民间“武财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是怎样成为武财神的,关羽是怎么一步步成为武财神,为什么称关羽为武财神

    关羽崇拜离不开关羽形象的塑造。关羽形象的塑造有文学、戏剧、曲艺、图像等多种形式,其中图像最方便易得、最流行普及,因而对关羽形象的建构也最复杂多元。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的各种创作,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切合了群众的需求,使关羽形象深入人心。真实人物本身并非完美无缺中国传统社会历来存在多神崇拜,历史、

  • 三国最容易读错的6个人名,大部分人张口就错,能一次过是三国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中名字最难念的五个人,三国中最易叫错的名字,三国中最容易读错的5个人物

    孙权、刘备、曹操、袁绍、刘表、吕布、董卓......每个人都是单名,再配上两言字。不过这些人的名字都不难念,因为没啥生僻字眼。《三国演义》人物里有6人的名字是最容易读错的,大部分人张口就错,能一次过堪称“三国通”。阚泽。历史上的阚泽是吴国中书令、太子太傅,非常博学,属于实力派,还被称赞可与“汉赋四大

  • 秦朝为何二世而亡,有一种说法,秦亡与现在的越南有莫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朝为何二世而亡,秦二世而亡对个人成长的启示,越南是秦朝的国土吗

    秦国的崛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已经步入走向强大的道路。历代君王和著名的政治家们费尽心血,逐步让秦国越来越茁壮,最终得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史记》中评论道:“六国陵替,二周沦亡。并一天下,号为始皇。”01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与其所拥有的强大军队密切相关。秦国军

  • 三国时期,曹操真正忌惮的名将仅有3人,其余均不值一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真正忌惮的4位名将,曹操最怕的三国名将,三国时期曹操最怕哪三个人

    不过,虽然曹操平定了乱世,但他却仍对昔日之敌“念念不忘”。纵观曹操一生,能真正令他忌惮的武将只有3位,其余的均不值一提。第一个,便是蜀汉名将马超。马超,公元176年出生,扶风茂陵人,他是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的后人,只不过传到他父亲那一代的时候,已经渐渐没落了。马超从小在羌人部落长大,沾染了羌人勇猛好斗的

  • 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却是家喻户晓,更让秦始皇背了两千年的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墓七个女尸,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秦始皇是虚构出来的吗

    秦始皇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位封建王朝皇帝,是史上真正意义的“千古一帝”,然而两千多年来,历史给予他的评价却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褒贬不一。历史是由人书写的,作者的好恶心理与统治者的意志,都会使历史的公平性与真实性大打折扣,因此秦始皇那一张沧桑的脸,至今都让我们无法看清。他创建

  • 蜀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为啥关羽满门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满门被杀,关羽vs张飞,历史上张飞为何杀关羽

    投降后的蜀国旧主刘禅继续享受着他的荣华富贵,但那些为蜀汉尽职尽责的旧臣却难逃一死,有的甚至一家之人都被赶尽杀绝。攻打蜀国时,钟会大军虽然被姜维堵在剑阁,却防不住邓艾一行人从景谷道偷渡,至绵竹后,将诸葛瞻杀害(诸葛亮之子)。可是身为“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不仅没被曹魏下杀手,反而和刘禅一样继续荣华,这又

  • 新《三国》开播十年,这样的历史大剧再也看不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新三国哪一年拍的,新三国电视剧与历史一样吗,新版三国各集剧名

    删去了黄巾起义、十常侍乱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只有10秒钟的镜头,一开场就是董卓进京、曹操刺董,戏剧张力十足,人物性格鲜明,但94版《三国演义》毕竟珠玉在前,已成经典,新《三国》之“新变”立刻激起争议:有没有过度美化曹操?司马懿为什么总是面无表情?张飞怎么演得像李逵?感情戏是不是太多了?……时

  • 精明一世的李斯:为什么会在晚年勾结赵高?导致自己身废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斯为何斗不过赵高,李斯为什么晚年勾结赵高,李斯是怎么得罪赵高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秦朝一直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虽然说秦朝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但是,它却为中国后续的封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秦朝的社会制度进行了解,我们也能够窥探到许多有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背景。 在秦朝建立统治之后,曾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臣子,他精明一世,为秦朝的政治发展建设做

  • 三国蜀最弱魏最强,为何是蜀汉主动攻击曹魏,而且经济还不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蜀汉vs曹魏谁厉害,曹魏和蜀汉哪个更厉害,曹魏和蜀国军队战斗力对比

    但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北伐却表现得完全相反,至少在表面上如此,以263年蜀汉灭亡的实力来看,蜀汉是94万人口,近10万军队,一个州的地盘,曹魏是443万人口,50万军队,九个州的地盘,曹魏的人口是蜀汉的4.7倍,军队是蜀汉的4倍,地盘是蜀汉的9倍。三国地图如此之大的实力差距,在蜀汉前后经历16次,历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