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为适而已。也就是说,唐朝那么多的诗人,能够称得上飞黄腾达的只有高适一人。那从一个穷小子一路加官进爵,最终被封为渤海侯,高适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公元704年,高适出生了,他比李白小三岁,比杜甫大八岁,虽然祖上也曾阔绰过,但是高适的父亲早逝,导致家道中落,所以高适的前半生一直是辗转各地,奔波拜谒,可惜始终找不到一个做官的机会。
一直等到50岁那一年,高适才被名将哥舒翰看中,进入其幕府,担任掌书记一职。安史之乱爆发后,哥舒翰战败投敌,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之中逃亡四川。
死里逃生的高适并没有投降叛军,而是日夜兼程地追上了唐玄宗,并向皇帝汇报战事的经过。面对忠心耿耿,心系大唐安危的高适,唐玄宗十分的感动,当即封高适为侍御史,很快又提拔他为谏议大夫。
当年的11月,镇守江陵的永王李陵擅自引兵南下,图谋割据东南。唐玄宗的儿子,当时已经是继位为帝的唐肃宗赶紧找高适来帮忙,封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那平定永王之乱后,高适又马不停蹄地赶赴睢阳,和其他节度使一道解救睢阳之位。
高适60岁那一年,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吐蕃又想趁机起兵犯进,高适出任剑南节度使。那用现在的话讲差不多就相当于是西南军区的总司令。第二年,高适又被召回京城,任命为刑部侍郎,又因为军功被封为渤海县侯。
那蹉跎半生啊,高适终于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尽管他等待的时间是那么的漫长。62岁那一年,高适去世,又在死后被追加为礼部尚书。所以,高是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成功,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