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想念贾谊,召他回长安,见面后为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想念贾谊,召他回长安,见面后为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50 更新时间:2024/1/24 6:30:38

吴郡守被升职,他没忘记当初帮助自己治理河南郡的贾谊,于是就向汉文帝举荐贾谊。21岁的贾谊得以面见汉文帝,畅谈之下,汉文帝非常欣赏贾谊的才学,委任他为博士。

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贾谊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非常出众的一位:每当汉文帝出题目让大家讨论的时候,贾谊总是最先提出见解。汉文帝欣赏贾谊的才能,不断给他升职,贾谊只用一年时间就做到了太中大夫的位置,位居诸大夫之首。

贾谊年少有为,深得汉文帝看重,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他迟早能够成为朝中重臣,成为汉文帝处理朝政的有力帮手。

汉文帝的影视形象

可惜,像世上大多数才子一样,贾谊的仕途发展很快就遇到了障碍,他被迫离开京城,像当初的屈原一样被外放到长沙。

究竟是谁会阻碍贾谊的仕途,不让他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呢?

说起来和汉文帝朝的“功臣派”有关。

1、积极出谋划策

贾谊担任的“太中大夫”官职,主要就是侍从在汉文帝左右,负责顾问应对,为汉文帝主持朝政做参谋。

贾谊不仅文章写得好,他还非常善于针对社会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当初吴公担任河南郡守的时候,贾谊不过十八九岁,吴公听说他很有才名,就把他招致门下予以重用。贾谊没有辜负吴公的期望,他经常为吴公出谋划策,在他的辅佐之下,吴公治理的河南郡社会安定,成绩斐然,在当时被评为天下第一,吴公这才引起汉文帝的重视,得到了升迁机会。

现在,贾谊成为汉文帝器重的近臣,他仍然像当初辅佐吴公一样尽心尽力,不断针对当时的问题提出对策,比如进行礼制改革,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度等。

贾谊提出的这个改革只是事关礼制,涉及不到其他人的利益,所以无论实行与否都不会得罪人,但是贾谊提出的另一个主张就不是这么“温情脉脉”了,那是大刀阔斧的一个主张,如果执行势必会影响到很多权贵的利益。

贾谊画像

贾谊提出的这个主张就是“诸侯就国”。在此之前,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及吕后时期,有很多功臣被分封为诸侯,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属国。如果严格按照规定,这些诸侯都应该居住在自己的属国,这样既方便属国治理,也能减轻京城负担。但是繁华的京城生活显然人人都爱,这些诸侯不愿意离开京城就藩,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贪恋京城的繁华,另外就是人在京城,获取信息速度会更快,这样无论是争取利益还是权势都更有优势。

贾谊来京城没多长时间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出身平民,既没有权贵背景,自然也就没有权贵子弟的诸多顾忌,一旦发现问题,他马上写成奏章,直接交给汉文帝抉择。

2、京城不比河南郡

让诸侯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属国,显然一直也是汉文帝比较头疼的问题,不过他刚即位,无论是诸侯还是群臣都有扶立之功,一旦坐稳位置就让人离开,这件事比较难办。

让汉文帝为难的事,贾谊看得明白,写得清楚,他的奏章提交上去,如果执行的话马上就能解决汉文帝的燃眉之急。汉文帝看到有人为大局、为社稷着想,而这个人又是学富五车,年少有为,怎么能不喜欢?

汉文帝一高兴,就准备再次提拔贾谊,想让他担任公卿之职。

西汉时期的公卿都属于高级官员:公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等最高层级的官员;卿则指太常、太仆、廷尉、大鸿胪、大司农这些仅次于公的第二级官员。当时贾谊不过二十二、三岁,如果他能成功被提拔,那无疑又将是最年轻的公卿。

可是,汉文帝刚提出这个想法,马上就遭到了一帮大臣的反对。

周勃画像

3、功臣派的反击

反对汉文帝提拔贾谊的,正是周勃、灌婴、张相如这些功臣派老臣,也就是贾谊提出的“诸侯就国”中的主要人物。

周勃等人提出反对意见的理由是贾谊“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大概意思就是说,贾谊这个洛阳来的小子太年轻,刚有一些学问就自以为了不起,还想独揽大权,他只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一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方是盘踞日久、老谋深算的群虎,汉文帝为了朝政稳定会倾向于哪一方显而易见,他逐渐疏远了贾谊,不久就把贾谊派到长沙去担任长沙王太傅。

长沙距离京城长安有千里之遥,长沙王又是当时少数异姓王之一,无论地理位置还是亲缘关系,显然都比较偏远,所以可以下定论:贾谊被贬谪了。

不过人生的顺境和逆境总是交错存在、不停变换的,关键还要看自己的处理方法。贾谊年轻有学问,他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很多新锐遇到旧势力时都会遇到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隐忍中变得更强大。

当初,少年刘恒被派到代地做代王时,还不是同样地处偏僻荒凉,远离京城?可是刘恒知道在隐忍与沉默中成长,最终才能以王者的姿态成功归来。

贾谊能否像当初的刘恒一样,有沉稳乐观的心态呢?

4、一只猫头鹰引发的感叹

事实证明,贾谊像大多数文人一样,对自己遭受的贬谪境遇并没有什么乐观态度,《汉书·贾谊传》中记载:

“谊既以適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按照《汉书》的记载,贾谊在长途跋涉去长沙的时候,一路之上情绪低沉,尤其到了湘江时,他想起曾经被贬谪到这里的屈原,两个人同样都是青年才子,同样怀有报国之志,也同样遭受谗言被贬,贾谊一时百感交集,写下满怀愤慨与同情的《吊屈原赋》。

不过,贾谊毕竟不同于屈原,他尤其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可以通过“远浊世而自藏”来保全自己,比屈原更多了些旷达。

虽然贾谊心态不错,但是境遇却似乎总是坚持不懈地引导他走上低迷与感伤。贾谊在长沙的第三年,有一天突然有一只鵩鸟飞进了他的房间里。

猫头鹰也很萌

鵩鸟就是猫头鹰一类的鸟,在人们的意识里,普遍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长沙民间则认为,猫头鹰所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就会死去。

贾谊看着那只睁着两只大眼睛、悠闲地静坐一隅的猫头鹰,想着当地民间的传说,再想想自己这两年的境遇,伤感之余更加忧心前途,于是他打开一本书占卜此事,结果谶言是:“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和长沙当地的传说非常一致。

贾谊那天生文人聪明的脑袋瓜再受重击,他沉痛、忧伤、悲愤,各种低沉的情感齐聚心头笔下,挥笔写就一篇《鵩鸟赋》,他希望借助文字宣泄诸般痛苦,最终获得自我解脱。

接下来的事情证实了一点,那就是谶言说得不错,只不过“主人将去”的“去”不是“死”,而是可以理解为“离开”。

5、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的“去”是因为汉文帝:汉文帝十分想念贾谊,于是就下诏让他回长安。

贾谊回到长安以后,汉文帝在宣室之中召见了他。

当时汉文帝刚刚派人去祭祀完毕,按照惯例,主持祭祀的人把祭祀用的肉带回来献给汉文帝享用。

大概是因为刚刚享用了祭肉的原因,汉文帝对鬼神之事十分好奇,所以这次他见到贾谊之后,询问的主要就是鬼神之事。

贾谊把汉文帝的疑惑都解释得清清楚楚。

汉文帝的影视形象

这次见面一直持续到深夜,汉文帝听贾谊的讲述听得十分入迷,甚至还特意把座位向贾谊的方向挪动了一下,好能听得更清楚。听完之后,汉文帝还发出深沉的感慨:“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大意是:我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贾谊了,自以为能在学问上超过他,没想到今天一见才知道,我还是比不上他!

一千年以后,君臣见面的场景被唐朝诗人李商隐以咏史诗的形式描绘了出来: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文人的心境大约是最容易相通的,李商隐的这首《贾生》很好地表达了贾谊的心情:我不远千里回来,您老人家倒是问我些正经事啊,比如如何富国强民,如何抵御外敌,尽可以问我啊,我都可以给出详尽的对策。可是您老人家倒好,问的都是鬼神之事!

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虽然汉文帝的问题看起来不着边际,但是这次会面之后,贾谊的境遇得到适当改善:汉文帝把他从长沙调到梁国,担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刘揖是汉文帝的第四个儿子,非常喜欢读书,汉文帝十分宠爱他。此次汉文帝让贾谊担任刘揖的老师,显然有倚重贾谊,希望贾谊能够教导好刘揖的意思。

6、天不假年

可惜世上的事情从来就不按照人的意志运转,哪怕这个人贵为一国之君。

贾谊故居

贾谊在梁国担任太傅大概三、四年时间,期间他虽然身在梁国,却仍然时常担心国事。当时北方匈奴骚扰,各地诸侯叛乱,存在很多社会问题,贾谊根据诸多复杂形势提出解决对策,最后写成《治安策》提交给汉文帝。

前169年,贾谊陪同梁怀王刘揖回京城,刘揖不小心坠马而死。

作为梁王的老师,贾谊深感自己没有尽到教导刘揖的责任,为此经常自责,心情极度抑郁。

前168年,贾谊抑郁而死,时年33岁。

贾谊死后,汉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把一些大的诸侯国分为几个小国,以此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贾谊《治安策》中的思想对后来的晁错主父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更为后人所推崇。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更多文章

  • 曹操如此奸诈,为何手下能人最多?放到现在,大多数人也会选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手下将领一览表,曹操奸诈的事迹,关于曹操奸诈的故事120字

    后来又有了《新三国》等影视剧,都颠覆了人们对曹操的传统印象,不过,即便大家觉得易中天在为曹操翻案,那他还是承认曹操是个“奸雄”,而如此奸诈的一个人,为何手下能人最多呢?其实很好理解,以曹操的条件,放到现在,想必大多数人也都会选他。大家随我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我们来看看曹操是如何一步一步获得人

  • 盘点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帝国(4)——大秦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 帝国的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前356年,秦国君主秦孝公

  • 盘点三国时期,最勇猛的八大名将,看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死得最窝囊五大名将,三国时期十大二流武将,真正的三国名将排行榜

    1.吕布吕布有三绝:武绝天下,马绝寰宇,妾绝千古。吕布有此三绝,已不枉英雄一世。吕布,字奉先,天下无敌的勇将。以勇武著称,熟习弓马,膂力过人,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但是为人反复无常,嗜血好杀,不忠于任何人,只相信强者的力量。吕布手持的方天画戟,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

  • 汤和63岁时主动辞官,朱元璋问他有何要求,汤和:100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汤和死后朱元璋的态度,朱元璋对汤和的情感,汤和为啥逃过朱元璋的毒手

    这位将军便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汤和63岁时主动辞官,李世民问他有何要求,汤和:100个美女。汤和本来和朱元璋是同乡好友,而且也是对朱元璋帮助最大的人,如果不是汤和当初邀请朱元璋去投奔汤和所在的红巾军,指不定朱元璋一辈子便在皇觉寺里当和尚呢!就算他再有能力,也无法去做皇帝啊!而朱元璋后来参加红

  • 先秦:一场长达七年的鸿门宴与羑里之囚中的纣王和周文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纣王为什么囚禁周文王,周文王囚禁羑里怎么度过的,周文王囚羑里哪一年

    鸿门宴 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因为刘邦不但率先攻破了咸阳,还派人把守进入关中的关卡妄图拒绝其他诸侯的进入。这一看就是要独吞关中的嘴脸激怒了项羽,同时项羽还收到了一封刘邦部下左司马曹无伤写来的密信:“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如此一来坐实了刘邦想要称王关中的野心。天下是他项家的,哪个敢伸

  • 田文镜:康熙冷落雍正重用,乾隆评价:比李卫还差!后世褒贬不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如何对待李卫田文镜,乾隆对田文镜的评价,李卫帮田文镜查封库银

    当然田文镜在后续会落下不好的名声,其中雍正也要负极大的责任,只是对于史官来讲,皇帝的所作所为在记录的同时要适当美化,所以后人将大部分错误全部归到了田文镜身上。但是单纯的看田文镜此人,他会后续走上被骂的道路,其中一大部分责任也在于雍正。田文镜究竟做了什么事让康熙和乾隆都不削一顾?今天咱们就来一同聊一聊

  • 清朝贪官和珅被抄家时却家徒四壁,皇帝说道:拿把锤子把柱子凿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和珅抄家全过程,和珅被抄家砸开柱子,和珅被抄家纪晓岚去哪了

    贪官富可敌国,亦可独霸一方。纵观中国百代,清朝时期的贪官现象尤为严重,甚至有的贪官家中所私藏的银两堪比国库,其中的代表便是乾隆时期的朝廷命官和珅。贫困起家贪钱财,顺风顺水家万贯清朝大贪官和珅年幼时过得极为凄苦。在其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弟弟。然而6年之后,和珅的父亲因患重病,治疗

  • 清朝灭亡后,侥幸存活的太医揭露了一隐秘,才知道慈禧不仅是奢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对于她的评价多是野心勃勃,骄奢淫逸,弑杀专权,认为她是个强悍狠辣的女人。但这也只是慈禧“多面人生”的其中一面,其实她还做了许多无耻下作的事情,如果不是后来侥幸逃出的太医对外公布了一件事,大家可能至今还被蒙在鼓里。垂帘听政慈禧出生于1835年,家族乃是当时满清显赫一时的“叶赫那拉氏”,这样的身份背

  • 清朝地位最高的丫鬟,她坐在桌子旁吃饭,皇后嫔妃都得站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最牛丫鬟,清朝皇帝最爱的丫鬟,历史上真实的清朝丫鬟

    然而在清朝的时候却有一个丫鬟,能在宫里的嫔妃娘娘们跟前坐着吃饭,而且是坐在太后身边吃饭。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她又凭什么有这么高的地位呢?苦心经营终得道这个不一般的丫鬟就是“九千岁”李莲英的妹妹李莲芜,人称“大姑娘”。传说中的李莲英究竟何德何能,让自己的妹妹也能享有如此殊荣呢?因为他审时度势,能

  • 清朝不得人心的皇帝,在皇宫遭厨师刺杀,百位侍卫围观没人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皇帝被厨师刺杀,清朝有侍卫刺杀皇帝的事件吗,嘉庆被厨师刺杀

    历史学家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自清朝第7位皇帝嘉庆帝继位之后,曾经强大一时的清朝便开始摇摇欲坠。而在清朝统治期间有一位皇帝,在皇宫之中竟然遭到厨师的刺杀,侍卫却无人前去救驾反而是在一旁围观?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一、康乾盛世难延续,百业凋零终成空清朝嘉庆帝在历史当中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