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熊希龄:一生行善的民国首任总理,灾难来临时毁家纾难

熊希龄:一生行善的民国首任总理,灾难来临时毁家纾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51 更新时间:2024/2/1 9:48:43

熊希龄:大爱泽天下,厚德润人间

有一个人,毛主席曾这样评价他:“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能获得毛主席如此高赞誉的人,真是不多见。作为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里有一个让人迷惑的地方,在1913年熊希龄担任总理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其实还有三任总理,即唐绍仪、陆征祥和赵秉钧,但前三者皆由总统任命组阁的总理,而熊希龄则是真正的由国会选举的总理,所以,有人说他是民国第四任总理也对,但说他是第一位民选总理更准确,总理嘛,当然要民众选举才作数嘛。

湘西的凤凰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作为一历史文化名城,凤凰不仅山川秀美,而且人才辈出,这在全国一个县级小城中是绝无仅有的。

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至清光绪元年,这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总兵这样的高官百多人;民国时,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则涌现出一大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如著名画家黄永玉,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沈从文,当然还有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

熊希龄,字秉三,号双清居士。湖南湘西凤凰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民国第一任民选的国务总理。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1937年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湘西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一方面是民风彪悍,另一方面却又注重学识,当年曾国藩在湖南创建湘军时,就提倡文人治军,以理学管治人心,要求军人“上马能提刀杀贼,下马便训练士卒”,所以在湖南,讲教重学蔚然成风。

熊希龄虽然出生在一个三代从军的军人世家,但其父很早就让他在沅州府芷江县求学,据传,他“闻一知十”,因为禀赋出众、好学深思且勤奋过人,他被誉为“湖南神童”。

他14岁中秀才,21岁参加本省乡试,以第19名高中,阅卷官对他的评语为“边楚蛮荒,前无古人,才华之高,乃三湘有为之士”。这时,熊希龄是弱冠年华,才名一时誉满三湘。三年后便高中进士,并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成为不折不扣的湘西凤凰。

此时的熊希龄本可以前途无量,但他却参加了湖南新学,担任时务学堂总理,也就是校长。梁超在湖南讲学,具体事务全由熊希龄操作。他招聘变法派的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任教员,时务学堂成为维新变法的前沿阵地。他还创办了湖南的第一份报纸《湘报》,以此来推动变法维新。

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他因偶然原因晚到京而逃过一死,却受到“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严厉处分。沉沦七年,只能读书兴学,在办实业,积累资产的同时,也成为当时难得的西学通和财务专家。

后来他受到湖南巡抚赵尔巽的器重,以参赞的身份随清廷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在立宪运动中,熊希龄沟通于清政府大员袁世凯、端方、赵尔巽和立宪派首领梁启超等人之间,想以立宪变革替代革命。

武昌起义后,他先是担任唐绍仪内阁财政部长,不久因与外国银行交涉借款,遭到抨击,被迫辞职。调任热河都统。任职期间,他整理了热河行宫的遗物,运到北京。为了缓解当时的财政危机,挑选了部分文物字画,卖掉以补充国库。于是不少人谣传说熊希龄私盗国宝。

第二年,经国会选举通过,熊希龄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任真正民选的总理。他组织内阁,包括梁启超、张謇等名流,因此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期间,制定了民国第一部宪法。

在民国初年的那一段时间里,党争激烈,谁在台上执政都是很难的,时间都不会长,真正是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局,熊希龄在台上仅半年多时间,不满之声渐起,反对党抓住热河事件不放,一口咬定他盗劫国宝,熊希龄百口莫辩。于是辞职卸任,逐渐退出政坛。

其实,这国宝一事本是无中生有,真正的原因是他在袁世凯当政之时,副署袁解散国民党的政令,这让他处于同势力渐盛的国民党对立之不利局面,尽管熊希龄的内阁人才多多,也多有作为,虽“饱尝忧患”,但“受人愚弄,被人排挤,以洁身而遭侮辱,以善因而得恶果,直视政治为罪恶,社会为蛇蝎”。

辞职后的他厌恶政治,唯愿在“闭门终养”中度过余生。如果真这样,他只能以失败政客留名青史。但1917年河北境内天雨连绵,山洪暴涨,五大河溃漫,灾民逾六百万,为“五十年来所未有”。这一突发事件翻开熊希龄人生绮丽的新篇章。

熊希龄积极加入了顺直救灾。他感慨“出仕十余年,从未直接为民做事”,乃允出任京畿水灾河工督办,为赈济灾民、根治水患费尽心力。此后在筹赈五省旱灾、筹赈湖南兵灾水患,以及救济京师贫困老弱,组织世界红十字会,他都积极参与,建立甚多。当然最重要的是成立香山慈幼院。

他看到持续战乱和天灾,使许多幼弱儿童无家可归,更遑论教育,于是他动用各种资源,征集善资,建立香山慈幼院。他以自己的人格精神和工作实绩,得到公私各方支持。

他自任院长,收养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孤儿。他邀请蒋梦麟、胡适、李大钊、张伯苓等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帮助慈幼院办教育。他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教育体制,曾拥有婴儿教保院、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职业学校等多种慈善实体。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将个人所有的资产全数捐献社会,在北京、天津、湖南开办十二项慈幼事业。总计大洋二十七万五千元,白银六万二千两,且全部说明收入来源。

如果大家对这笔资金数量没感觉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当时的物价,当时一元可开一桌酒席,三元可为住家保姆一月薪资,可知他捐款之巨大。这种倾家资全部付予慈善之行为,古今均属罕见。

熊希龄除了全力做慈善外,在民族大义面前也是一个大写的“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熊希龄深感“国难临头,已及眉睫”,若不奋起抵抗,“国亡无日”。将慈善事业与抗日救亡紧密联系起来,以自己的一系列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抗日救亡乐章,直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浴血奋战,他致电军方,要“集社会资力,共商抚恤遗族办法。凡殉难将士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之抚恤,均为设法照料。其无父母之子女,则尽收入各慈幼院及其他孤儿院为之教养,以慰忠魂而励将士。”认为这是“国人后死者之责,决可使其放心瞑目也”。

长城抗战,他率长女及救护队亲临前线,臂缠红十会袖章,白髯飘飘,慰问演讲,激励士气。行前更自书圹文云:“国难方殷,余当以身许国,马革裹尸,或遂其志。”做好牺牲的准备。

淞沪战起,他从青岛迁沪,表示“国难当头,余亦国民一分子,应为国家社会稍尽义务,以求良心所安”。乃设临时伤兵医院四所,难民收容处八处,医治伤兵八千多人,收容难民两万余人,日以继夜,劳心劳力。

及至南京沦陷,熊希龄方离开上海,到香港仅一周就因旅途劳顿,加上国都沦陷的刺激,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结束了他从湖南神童到内阁总理,从维新变法到抗日救亡传奇的一生。

蔡元培先生亲笔为熊希龄书写墓碑,并撰联高度赞扬熊希龄,投身抗日救亡的壮举,联曰:“宦海倦游,还山小试慈幼院;鞠躬尽瘁,救世惜无老子军。”

熊希龄一生行善,他无疑是近代中国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现在,做好事的成本高了许多,而这做了一辈子好事的民国第一任总理,也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

现在知道和记得他的人已是不多,尽管凤凰古城是将他的故居作为重要之名片,但,游览之人是不会把去他的旧居抒怀念之情列入游程的,他的声名远不如那离个婚就有千万人关注的王宝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不知这是观念的堕落还是国人的悲哀!

熊希龄逝世后一直沉睡在香港,直到1992年他的遗骨才归葬北京。在归葬仪式上,雷洁琼代表中央作了讲话,充分肯定了熊希龄的历史功绩:“熊希龄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在旧中国奋斗了半个世纪。他的一生是忠于慈善教育事业的一生,是追求光明与进步的一生。”

写到这里本应结束此文了,但总感觉意犹未尽,现敬录他登香山,遥望东三省,感到“国难亟矣,内讧不息,外侮纷来,暴日恣睢,国将不国”时写的一首《满江红》作为此文之结尾吧。

锦绣山河,亘千里,晚霞明灭。悲不尽,群儿嬉戏,火焚安宅。栋析榱崩侨亦压,覆巢碎卵何消说,算只凭,铁血是英雄,俾斯麦。

谁袖手,甘奔北?谁屈膝,甘为贼?有男儿几个,懦夫千百。廉颇犹能夸健饭,马援不惜裹尸革。看纷纷,红雨滴苍苔,苌弘血。

更多文章

  • 驴头狼、鸡冠龙,灭绝50万年后重现神农架,曾在山海经中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驴头狼已灭绝50万年后的现状,驴头狼为什么出现神农架,上古神兽有关于狼的吗

    [var1]千年相传的“野人”之谜,还有“九头鸟”“蛤蟆龙”“驴头狼”“棺材兽”“鸡冠龙”等各种稀奇古怪的神奇动物传说,使神农架成为访幽猎奇者的天堂。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驴头狼和鸡冠龙。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神农架当地村民反映,不时地会看到一种驴头狼身的怪兽。[var1]1982年5月的一天,田家

  • 孟尝君名震天下,叱诧战国风云,王安石为何骂他“欺世盗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安石评论孟尝君,王安石为什么写孟尝君,王安石和孟尝君的关系

    孟尝君名叫田文,是齐国人,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之子,齐宣王异母兄弟)据史料记载,田文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封地后,散尽家财收养三千食客,因为手下人才辈出,所以能得到各国国君的敬畏。在当时,有个说法是:“天下只知道齐国有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var1]战国四公子的卡通形象孟尝君先后当过秦国和

  • 记录赵国崛起、项羽饮恨、北宋破辽的小峡谷——飞狐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项羽赵国,古代项羽攻打赵国过程,北宋著名将领抗击辽国入侵的故事

    [var1]飞狐峪飞狐峪,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发挥着特殊作用,古往今来战事不断,演绎了一幕幕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活剧。春秋末年,赵简子野心勃勃,欲鲸吞代国。《史记﹒赵世家》:“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恤曰:

  • 为何秦始皇能一统六国?这3件东西,本不该出现在2000多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历史资料,为啥秦始皇能一统六国,为什么秦始皇没有灭六国

    毕竟如果没有足够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是很难获得主动权的。而秦国能够统一六国,就是因为他们国家的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在他们的努力下,诞生了三样本不应该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东西,它们分别是什么呢?[var1]首先我们要介绍的就是青铜剑了。在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越先进,本国的军队战斗力也会更强一些,

  • 他4岁让梨,15岁让死刑给哥哥,以孝闻名行无耻之事,曹操: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杀告密的人,历史上谁被曹操杀了,谁因为不尊重父亲而被曹操杀了

    在我们教科书中,很多话都说一半,另一半总是没有了下文,写出《锄禾》的李绅,老师从来不介绍这个人的为人,小学教材要求背诵《滕王阁序》,老师就是不告诉你滕王阁是谁。同样《孔融让梨》中孔融长大后发展怎样?老师总是一语带过。孔融是当代网络上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耳熟能详的词语

  • 上帝之鞭阿提拉,新婚之夜暴毙,匈奴王的珍宝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匈奴人似乎个个是天生的骑兵,他们常年像胶粘在马背上一样,酷爱骑马打仗。匈奴人的骑战具有高度的机动灵活性,经常像旋风般吹来,转眼就席卷而去。凡是被他们的铁蹄践踏过的地方,必定留下一片废墟,大量人口被杀,财物被劫夺一空。匈奴人在给予欧洲第一次沉重打击之后,便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带,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在中

  • 西汉的陈万年位列九卿,却被作为反面教材写入史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万年简介,陈万年在什么时候教儿子,谈谈陈万年教子的看法

    原文 陈万年字幼公,乃朝中重臣。万年尝①病,召子咸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③,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④曰:“具晓所言,大要⑤教咸⑥谄⑦也。”万年乃不复言。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陈万年传》 注释 尝:曾经。 教戒:教导和训

  • 曹操心怀平民百姓,自导自演了火烧战船,这导演有想法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操个人简介,曹操火烧乌巢谁斩杀淳于琼,曹操烧战船

    三国这段历史应该是没有人不知道的,而赤壁之战这段插曲更是为大家所津津乐道,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反间计、苦肉计、借东风、火烧战船等典故皆出自这段插曲。这段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三国插曲,也是争议颇多的一段:谁借的东风谁借的箭、蒋干有没有盗书、黄盖有没有诈降、战役的规模有多大、大火烧掉了多少战船。两千多年前的

  • 哪件汉朝殉葬品,只有贵族享用得起,被曹丕斥为“愚俗”才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哪位皇帝废了殉葬制度,曹丕死前预言,汉代未成年的皇子死了埋哪里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很辉煌的一个时代,汉朝时期国力鼎盛,军事力量强大。汉朝的贵族过的生活也是无比奢华。就连死后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陪葬品来陪伴逝者,但是有这样一种殉葬之物非常珍贵,只有贵族阶级才能享用,在当时非常流行,后来却被曹丕禁止,这个究竟是什么东西又为何会被禁止?汉朝时贵族阶层盛行以“金缕玉衣”陪葬,

  • 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放臭了也不给士兵吃,原来他有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去病获赏十车肉为何不分给手下,皇帝赏赐霍去病10斤肉,霍去病凯旋班师回朝

    行军打仗,粮草无疑是将士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不吃饱,打仗就没有力气。将士们每天都需要训练,所以粮食需求量很大,如果供给不上,问题将会很严重。所以,粮草对一支队伍来说至关重要,但有一位将领,打破我们对行军打仗的印象。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宁愿放臭了也不给将士们吃,十几年后才懂得其中道理。01放臭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