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哪件汉朝殉葬品,只有贵族享用得起,被曹丕斥为“愚俗”才用?

哪件汉朝殉葬品,只有贵族享用得起,被曹丕斥为“愚俗”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09 更新时间:2024/2/4 23:55:58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很辉煌的一个时代,汉朝时期国力鼎盛,军事力量强大。汉朝的贵族过的生活也是无比奢华。就连死后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陪葬品来陪伴逝者,但是有这样一种殉葬之物非常珍贵,只有贵族阶级才能享用,在当时非常流行,后来却被曹丕禁止,这个究竟是什么东西又为会被禁止?

汉朝时贵族阶层盛行以“金缕玉衣”陪葬,所谓金缕玉衣就是汉代的时候皇帝和贵族们死后下葬时穿的入殓服饰,“金缕玉衣”顾名思义就是用金丝将玉片串起来编制而成的衣服,因为玉被人们认为是温润之物,可以养护人的精气,若是以玉覆盖全身那么人的灵魂便不会消散,尸体便可千年不腐,并且来世可以转生。

在古时候人们之间等级森严,不同地位的人“玉衣”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差别在于缕,皇帝身为最尊贵的人,死后用的“玉衣”是用金缕制成,而诸侯以及子皇孙、皇后公主等则是用银缕,再到后面的贵人、长公主则只能用铜缕。但是无论是用那种缕,后来人们都习惯统一称呼其为“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今天共发现二十多件,但是遗憾的是有很多都不是很完整,其中保存最完整,做工最精湛的是我国在江苏徐州楚王陵出产的一件“金缕玉衣”。

这件“玉衣”的制作非常精湛,现在出土的最完好的金缕玉衣全身上下竟然有着四千多块玉片,每一片玉都经过精雕细琢,表面十分光滑,玉质也是非常好,每一片都是精挑细选而来。

全身附着的金丝竟也有一千多克,这套衣服全身闭合竟没有一点缝隙,在内部还有玉制成的鼻塞、肛塞、眼罩等。

就连头部也是与人体贴合,其中鼻子耳朵都能清晰看见,其中鼻子是由五块上好的玉条制成,既严实贴合又栩栩如生,头部都根据真人形象刻画出了脸部形象很是逼真,整个“玉衣”浑然天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物。

“玉衣”做工精美,有寄托着人们对于长生的希望,因此“玉衣”很受当时贵族们的欢迎,所以“玉衣”变成了古代统治阶级下葬时期的葬服,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了东汉末年,后来魏帝明令禁止不得再用“玉衣”下葬,从此“玉衣”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会对长生有着无比的往,既然“玉衣”可以永保尸体不腐、灵魂不散,那后来曹丕为何还明令禁止了这件殉葬品,并且称其为“愚俗”呢?

原因就在于“玉衣”本身太过珍贵,被一些盗墓之人看上了,据史籍记载汉代时期便有人偷盗墓地,着有“玉衣”的墓主人本来还希望尸体不腐,却最终因为“玉衣”招致盗墓贼,以至于死后尸体被人破坏,十分讽刺

。加上“玉衣”制作十分费时费力,并且花费大量奢侈品实在是没有一点实际用途,所以曹丕才会称其为“愚俗所为也”。因此才会下令将其禁止。

“金缕玉衣”因为其奢华流行于当时的贵族阶层,却也因为自身的价值给自己的墓主人招致灾祸,本来寄托着长生的愿景最终也不会实现。

现在的金缕玉衣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供人们欣赏,在它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古代匠人们精湛的技艺,也看到了当时贵族阶级非常奢侈的生活。无论如何这金缕玉衣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件瑰宝,见证着当年的一段往事。

更多文章

  • 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放臭了也不给士兵吃,原来他有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去病获赏十车肉为何不分给手下,皇帝赏赐霍去病10斤肉,霍去病凯旋班师回朝

    行军打仗,粮草无疑是将士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不吃饱,打仗就没有力气。将士们每天都需要训练,所以粮食需求量很大,如果供给不上,问题将会很严重。所以,粮草对一支队伍来说至关重要,但有一位将领,打破我们对行军打仗的印象。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宁愿放臭了也不给将士们吃,十几年后才懂得其中道理。01放臭也不

  • 皇帝临终托孤:他比刘备更狠,江山都不要了,直接让太子跟大臣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托孤大臣共几位,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刘备为什么选托孤重臣

    诸葛亮听完自然不敢接这差事,表示尽心辅佐傻刘禅,然而白帝城托孤因此成为佳话,被后世流传,其实在唐朝末年还有一位皇帝,他的托孤方式比刘备更狠,他不仅连整个江山都不要了,还让儿子跟别人姓,这个皇帝就是唐昭宗。唐昭宗可算唐朝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后面还有废帝和哀帝,但这两位已经不算皇帝了,一直被朱温架空,其实

  • 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死磕合肥,孙权北伐为何如此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北伐为何不走湖北,孙权曾经北伐过吗,孙权北伐附图

    为何死磕合肥?和诸葛亮领导北伐不同的是,孙权所领导的北伐战争没有特别的军事战略,就是用死磕合肥的办法来进行,当然最后孙权的目标也达成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孙权要把战略定得如此狭窄,只看重合肥,而不管其他呢?首先便是配合蜀汉的行动。因为刚开始曹操的势力过于强大,为了自保,孙权和刘备只能够抱团取暖

  • 华佗真是印度人?清华教授拿出“证据”,颠覆人的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佗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华佗的前世今生,华佗医术真的厉害吗

    书中记载华佗是东汉末医学家,安徽亳州人,曾与董奉、张仲景共称为“建安三神医”!据说华佗年少时曾在外游学,对于仕途不感兴趣,反而对“医术”却情有独钟,并且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当然最擅长的还是外科,所以才有“外科鼻祖”的尊称!发生在华佗身上的事迹很多,但是大都无从考证事件的真实性,其中在《志恠

  • 活到81岁的宋高宗赵构为何56岁坚决要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高宗赵构一生有多强,宋高宗赵构死因,宋高宗赵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按照他的说法是“倦政”。也就是说赵构深感自己操劳多年,十分疲惫,想撂挑子休息休息,过过太上皇的潇洒生活。然而历史学者却不认同他的说法。对外,完颜亮被部下所弑,金朝陷入暂时地混乱,南宋对金朝的态势正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对内,宋高宗忌讳颇深的权臣秦桧已经病死,新的宰相班子也换成了赵构的心腹爪牙。军事

  • 明朝结局最奇葩的奸臣:认干爹后瞧不起皇帝,死了30年债都还不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嘉靖年间就有这么一位不大不小的奸臣,叫赵文华。此人还是才子一枚,他是进士出身,所写的文章后来还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但才子并不代表为人就一定好。赵文华为官圆滑、骄横、贪得无厌。封建王朝入朝为官要想能够飞黄腾达,最好是有个靠山,在嘉靖年间最好的靠山当属大权臣严嵩了。赵文华凭借自己的圆滑和才华,得到

  • 明末有人提出两套方案,要让大明绝处逢生,但无奈他们遇到了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崇祯如履薄冰的十七年的皇帝生涯中,大明王朝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翻盘。其中就有两位重臣提出过两天,挽救大明财政的方案,任何一条实现,都足以助明朝续命一波,可偏偏崇祯确实急于求成,将事情办得一团糟,最后让自己挂在了歪脖子书上。如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两条建议,看看它们如果得到贯彻执行,到底能不能救大明

  • 明朝皇帝和文官集团的冲突本源,文官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皇帝和文官,明朝文官集团能架空皇帝吗,明朝皇帝与大臣的矛盾

    明朝的文官集团势力正式崛起到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始于明仁宗朱高炽执政时期,至“土木堡之变”后基本完成在朝堂上独大的局面,武勋、武将集团开始没落,这个期间,明朝的皇帝也开始了扶持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抗衡的新局面。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给予宦官们教育权?给予他们帮助执政的权力?明英宗朱祁镇为何偏爱宦官王振?其实

  • 明朝万历年间的政治交易:张居正和太监合作,完成一了不起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居正改革给万历留下了多少钱,万历首辅张居正的下场,明朝万历皇帝与张居正

    这一年,一个官吏向当时的大太监冯保行贿,想谋取两淮盐运使这个“肥差”。收人钱财,替人办事,冯保很快便去找了张居正,向他推荐了这位买官之人。张居正知道冯保收了贿赂,便答应了下来。这一行为让他的弟子很是不解,便张口询问“大人一直都在反腐倡廉,可您为什么还要重用一个行贿之人 呢?”张居正笑道:“如果重用一

  • 明初才子被腰斩,表面看是受别人牵连,可事实上却暗含朱元璋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为何斩才子,朱元璋腰斩高启原因,明朝逃过朱元璋的人

    当时,苏州的前任知府陈宁,对待百姓极为苛刻。魏观到任之后,大力革除了之前的施政弊端。史书上对其记载是:“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因此魏观也深受百姓爱戴。等到了民心安定之后,魏观又开始了大力修建城市,疏浚改道,使深受战乱之祸的苏州城,重新散发出了勃勃生机。此后不久,魏观又自作主张,重修了之前张士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