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的陈万年位列九卿,却被作为反面教材写入史书

西汉的陈万年位列九卿,却被作为反面教材写入史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98 更新时间:2023/12/9 22:42:15

原文

陈万年字幼公,乃朝中重臣。万年尝①病,召子咸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③,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咸叩头谢④曰:“具晓所言,大要⑤教咸⑥谄⑦也。”

万年乃不复言。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陈万年传》

注释

  1. :曾经。
  2. 教戒:教导和训诫。
  3. :坐着打瞌睡。
  4. :认错,道歉。
  5. 大要:要旨,概要。
  6. :指陈咸。
  7. :谄媚,奉承。

译文

陈万年字幼公,是朝廷中身居要职的大臣。有一次,陈万年生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对他进行教导和训诫。陈万年说到半夜,陈咸坐着打瞌睡,头撞在了屏风上。

陈万年非常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说:“你的父亲在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

陈咸跪下磕头认错,说:“您说的话我都明白,主要的内容就是教我如何奉承拍马屁。”

陈万年于是不再说了。

文言知识:说“睡”

“睡”的古今意思是不同的,“睡”的本义是“坐着打瞌睡”,《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睡,坐寐也。”

文言文中和睡觉相关的词语很多,不同的状态用不同的词语表示。

  • 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叫“眠”“瞑”
  • 躺在床上休息,不一定睡着叫“寝”
  • 人伏在几案上休息叫“卧”
  • 睡着了叫“寐”
  • 睡醒了叫“觉”“寤”
  • 人物故事:陈万年是如何成为反面教材的

    陈万年,字幼公,是西汉时期的沛郡相(今安徽濉溪县)人。

    陈万年原本只是一个小吏,但是他做梦都想往上爬。为了巴结上司和有权有势的人,他常常变卖家财,换来钱送礼。

    上司们得了他的好处,就慢慢地把陈万年提拔起来。

    根据《汉书》记载,陈万年做起工作来还是比较勤恳努力的,但是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热衷于做官。他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绞尽脑汁,投机钻营。

    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得了重病,满朝官员都前往问候。

    当时陈万年任职太仆,每次都跟着别人一起去丞相府。短暂逗留之后,大家就纷纷离开了,只有陈万年一个人留下来,在丙吉身边悉心侍奉,直到夜深才回去,而且天天如此。

    丙吉的病情加重,汉宣帝亲自来看望,看到丙吉已经不能起床了,于是问群臣之中何人可以胜任公卿之位,丙吉就举荐了陈万年等三人,后来陈万年做了御史大夫。

    但陈万年仍不满足,又百般巴结贿赂皇帝的亲戚许家和史家,对最有权势的乐陵侯史高更是百般逢迎,最终位列九卿。

    《汉书》中关于陈万年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却记载了上面这些事情和他如何教儿子拍马逢迎,从此成了后世做人成事的反面教材。

    发与借鉴

    陈万年通过投机钻营,成为了朝中的重臣,他竟然还想将这套方法传给儿子,真是执迷不悔。陈咸的一句“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直击陈万年的内心,应该会令他有所醒悟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切勿使孩子误入歧途。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天天文言文”。

    更多文章

    • 曹操心怀平民百姓,自导自演了火烧战船,这导演有想法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操个人简介,曹操火烧乌巢谁斩杀淳于琼,曹操烧战船

      三国这段历史应该是没有人不知道的,而赤壁之战这段插曲更是为大家所津津乐道,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反间计、苦肉计、借东风、火烧战船等典故皆出自这段插曲。这段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三国插曲,也是争议颇多的一段:谁借的东风谁借的箭、蒋干有没有盗书、黄盖有没有诈降、战役的规模有多大、大火烧掉了多少战船。两千多年前的

    • 哪件汉朝殉葬品,只有贵族享用得起,被曹丕斥为“愚俗”才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哪位皇帝废了殉葬制度,曹丕死前预言,汉代未成年的皇子死了埋哪里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很辉煌的一个时代,汉朝时期国力鼎盛,军事力量强大。汉朝的贵族过的生活也是无比奢华。就连死后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陪葬品来陪伴逝者,但是有这样一种殉葬之物非常珍贵,只有贵族阶级才能享用,在当时非常流行,后来却被曹丕禁止,这个究竟是什么东西又为何会被禁止?汉朝时贵族阶层盛行以“金缕玉衣”陪葬,

    • 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放臭了也不给士兵吃,原来他有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去病获赏十车肉为何不分给手下,皇帝赏赐霍去病10斤肉,霍去病凯旋班师回朝

      行军打仗,粮草无疑是将士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不吃饱,打仗就没有力气。将士们每天都需要训练,所以粮食需求量很大,如果供给不上,问题将会很严重。所以,粮草对一支队伍来说至关重要,但有一位将领,打破我们对行军打仗的印象。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宁愿放臭了也不给将士们吃,十几年后才懂得其中道理。01放臭也不

    • 皇帝临终托孤:他比刘备更狠,江山都不要了,直接让太子跟大臣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托孤大臣共几位,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刘备为什么选托孤重臣

      诸葛亮听完自然不敢接这差事,表示尽心辅佐傻刘禅,然而白帝城托孤因此成为佳话,被后世流传,其实在唐朝末年还有一位皇帝,他的托孤方式比刘备更狠,他不仅连整个江山都不要了,还让儿子跟别人姓,这个皇帝就是唐昭宗。唐昭宗可算唐朝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后面还有废帝和哀帝,但这两位已经不算皇帝了,一直被朱温架空,其实

    • 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死磕合肥,孙权北伐为何如此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北伐为何不走湖北,孙权曾经北伐过吗,孙权北伐附图

      为何死磕合肥?和诸葛亮领导北伐不同的是,孙权所领导的北伐战争没有特别的军事战略,就是用死磕合肥的办法来进行,当然最后孙权的目标也达成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孙权要把战略定得如此狭窄,只看重合肥,而不管其他呢?首先便是配合蜀汉的行动。因为刚开始曹操的势力过于强大,为了自保,孙权和刘备只能够抱团取暖

    • 华佗真是印度人?清华教授拿出“证据”,颠覆人的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佗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华佗的前世今生,华佗医术真的厉害吗

      书中记载华佗是东汉末医学家,安徽亳州人,曾与董奉、张仲景共称为“建安三神医”!据说华佗年少时曾在外游学,对于仕途不感兴趣,反而对“医术”却情有独钟,并且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当然最擅长的还是外科,所以才有“外科鼻祖”的尊称!发生在华佗身上的事迹很多,但是大都无从考证事件的真实性,其中在《志恠

    • 活到81岁的宋高宗赵构为何56岁坚决要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高宗赵构一生有多强,宋高宗赵构死因,宋高宗赵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按照他的说法是“倦政”。也就是说赵构深感自己操劳多年,十分疲惫,想撂挑子休息休息,过过太上皇的潇洒生活。然而历史学者却不认同他的说法。对外,完颜亮被部下所弑,金朝陷入暂时地混乱,南宋对金朝的态势正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对内,宋高宗忌讳颇深的权臣秦桧已经病死,新的宰相班子也换成了赵构的心腹爪牙。军事

    • 明朝结局最奇葩的奸臣:认干爹后瞧不起皇帝,死了30年债都还不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嘉靖年间就有这么一位不大不小的奸臣,叫赵文华。此人还是才子一枚,他是进士出身,所写的文章后来还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但才子并不代表为人就一定好。赵文华为官圆滑、骄横、贪得无厌。封建王朝入朝为官要想能够飞黄腾达,最好是有个靠山,在嘉靖年间最好的靠山当属大权臣严嵩了。赵文华凭借自己的圆滑和才华,得到

    • 明末有人提出两套方案,要让大明绝处逢生,但无奈他们遇到了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崇祯如履薄冰的十七年的皇帝生涯中,大明王朝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翻盘。其中就有两位重臣提出过两天,挽救大明财政的方案,任何一条实现,都足以助明朝续命一波,可偏偏崇祯确实急于求成,将事情办得一团糟,最后让自己挂在了歪脖子书上。如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两条建议,看看它们如果得到贯彻执行,到底能不能救大明

    • 明朝皇帝和文官集团的冲突本源,文官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皇帝和文官,明朝文官集团能架空皇帝吗,明朝皇帝与大臣的矛盾

      明朝的文官集团势力正式崛起到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始于明仁宗朱高炽执政时期,至“土木堡之变”后基本完成在朝堂上独大的局面,武勋、武将集团开始没落,这个期间,明朝的皇帝也开始了扶持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抗衡的新局面。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给予宦官们教育权?给予他们帮助执政的权力?明英宗朱祁镇为何偏爱宦官王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