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放臭了也不给士兵吃,原来他有大智慧

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放臭了也不给士兵吃,原来他有大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4/1/9 11:31:38

行军打仗,粮草无疑是将士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不吃饱,打仗就没有力气。

将士们每天都需要训练,所以粮食需求量很大,如果供给不上,问题将会很严重。

所以,粮草对一支队伍来说至关重要,但有一位将领,打破我们对行军打仗的印象。

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宁愿放臭了也不给将士们吃,十几年后才懂得其中道理。

01放臭也不给将士们吃

根据史料记载,霍去病似乎并不是一位好将军,因为他不体恤下属。

霍去病在带兵打仗时,因路途遥远出现粮草不足的情况,将士们饥渴难耐寸步难行。为解决温饱问题,皇帝命人给他们准备了10车肉,犒劳前线打仗的战士们。

没想到的是,霍去病将这些肉全部收了起来,眼看着车上的肉已经腐烂,霍将军还是没给将士们吃,宁愿烂掉也不分给将士们。

02教授对霍去病的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认为,作为一名将军,应该向他舅舅学习,跟将士们一起吃一起住,同甘共苦。而不是肉烂掉也不给将士们吃,教授对霍去病这个做法很失望。

众所周知,霍去病是一个私生子,后来得到舅舅照顾,所以才能留在军队中,并升职速度迅速。

霍去病17岁时就小有成就,很多将士努力一辈子都到不了这个高度。

按照当时的规章制度,想要升职必须为国家立功,但如果有背景,家里有人罩着,也可以随随便便封个一官半职。

霍去病是卫子夫亲外甥,而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深得汉武帝宠爱,所以汉武帝就是霍去病姨爹。

霍去病生母乃平阳公主女仆,因出身贫寒所以霍去病从小不被父亲喜欢,还是因为卫子夫当上皇后,卫家地位有所提高,父亲才高看霍去病一眼。

霍去病从小就很懂事,姨娘很喜爱他,经常入宫跟皇子们一起学习。

他学东西很快,长大后汉武帝看中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华,便同意跟随卫青一起对抗匈奴。

霍去病年纪尚幼,但头脑聪明,在作战方面出谋划策,立下不少战功,因而得到汉武帝重用。

家里背景强大,从小衣食无忧,霍去病并不懂将士们的苦,所以才把肉放烂宁愿倒掉也不给将士们吃。

03学者对霍去病的不同看法

很多对历史颇有研究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其中有大道理。

霍去病打仗时有个战术,那就是以快取胜,经常打对手个措手不及。

想要让战士们置之死地而后生,就要把将士们的战斗力激发出来,所以霍去病才饿着将士们。

匈奴经常骚扰边境百姓,抢夺一些生活用品和妇女,他们速度非常快,抢完就走绝不多停留。

如果将士们比匈奴动作慢,就永远跟在他们后面,没有正面交锋的机会。

打仗也不是只在一个地方,有些地区比较寒冷,吃住行都会面临大问题,对将士们影响很大。

因此霍去病采取战术,丢掉军械、粮草等物资,等打败敌人后,用缴获的粮草和物资养活将士们。

所以大家都误会霍去病了,将士们已经习惯这种行军打仗的生活方式,如果放开了吃这10车肉,会耽影响士们的战斗力。

从侧面看,霍去病有大智慧,为了国家安定百姓少受苦,不给将士吃肉也算是好事。

霍去病怕走舅舅卫青老路,所以一直很提防汉武帝,在霍去病看来,这10车肉或许是汉武帝对他的考验,如此看来霍去病没走错。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对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拒以及卫青后人赶尽杀绝,却唯独没对霍家下手,这时才知他的高明之处。

参考文献:

《古塞下曲》《资治通鉴》(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更多文章

  • 皇帝临终托孤:他比刘备更狠,江山都不要了,直接让太子跟大臣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托孤大臣共几位,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刘备为什么选托孤重臣

    诸葛亮听完自然不敢接这差事,表示尽心辅佐傻刘禅,然而白帝城托孤因此成为佳话,被后世流传,其实在唐朝末年还有一位皇帝,他的托孤方式比刘备更狠,他不仅连整个江山都不要了,还让儿子跟别人姓,这个皇帝就是唐昭宗。唐昭宗可算唐朝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后面还有废帝和哀帝,但这两位已经不算皇帝了,一直被朱温架空,其实

  • 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死磕合肥,孙权北伐为何如此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北伐为何不走湖北,孙权曾经北伐过吗,孙权北伐附图

    为何死磕合肥?和诸葛亮领导北伐不同的是,孙权所领导的北伐战争没有特别的军事战略,就是用死磕合肥的办法来进行,当然最后孙权的目标也达成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孙权要把战略定得如此狭窄,只看重合肥,而不管其他呢?首先便是配合蜀汉的行动。因为刚开始曹操的势力过于强大,为了自保,孙权和刘备只能够抱团取暖

  • 华佗真是印度人?清华教授拿出“证据”,颠覆人的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佗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华佗的前世今生,华佗医术真的厉害吗

    书中记载华佗是东汉末医学家,安徽亳州人,曾与董奉、张仲景共称为“建安三神医”!据说华佗年少时曾在外游学,对于仕途不感兴趣,反而对“医术”却情有独钟,并且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当然最擅长的还是外科,所以才有“外科鼻祖”的尊称!发生在华佗身上的事迹很多,但是大都无从考证事件的真实性,其中在《志恠

  • 活到81岁的宋高宗赵构为何56岁坚决要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高宗赵构一生有多强,宋高宗赵构死因,宋高宗赵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按照他的说法是“倦政”。也就是说赵构深感自己操劳多年,十分疲惫,想撂挑子休息休息,过过太上皇的潇洒生活。然而历史学者却不认同他的说法。对外,完颜亮被部下所弑,金朝陷入暂时地混乱,南宋对金朝的态势正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对内,宋高宗忌讳颇深的权臣秦桧已经病死,新的宰相班子也换成了赵构的心腹爪牙。军事

  • 明朝结局最奇葩的奸臣:认干爹后瞧不起皇帝,死了30年债都还不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嘉靖年间就有这么一位不大不小的奸臣,叫赵文华。此人还是才子一枚,他是进士出身,所写的文章后来还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但才子并不代表为人就一定好。赵文华为官圆滑、骄横、贪得无厌。封建王朝入朝为官要想能够飞黄腾达,最好是有个靠山,在嘉靖年间最好的靠山当属大权臣严嵩了。赵文华凭借自己的圆滑和才华,得到

  • 明末有人提出两套方案,要让大明绝处逢生,但无奈他们遇到了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崇祯如履薄冰的十七年的皇帝生涯中,大明王朝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翻盘。其中就有两位重臣提出过两天,挽救大明财政的方案,任何一条实现,都足以助明朝续命一波,可偏偏崇祯确实急于求成,将事情办得一团糟,最后让自己挂在了歪脖子书上。如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两条建议,看看它们如果得到贯彻执行,到底能不能救大明

  • 明朝皇帝和文官集团的冲突本源,文官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皇帝和文官,明朝文官集团能架空皇帝吗,明朝皇帝与大臣的矛盾

    明朝的文官集团势力正式崛起到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始于明仁宗朱高炽执政时期,至“土木堡之变”后基本完成在朝堂上独大的局面,武勋、武将集团开始没落,这个期间,明朝的皇帝也开始了扶持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抗衡的新局面。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给予宦官们教育权?给予他们帮助执政的权力?明英宗朱祁镇为何偏爱宦官王振?其实

  • 明朝万历年间的政治交易:张居正和太监合作,完成一了不起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居正改革给万历留下了多少钱,万历首辅张居正的下场,明朝万历皇帝与张居正

    这一年,一个官吏向当时的大太监冯保行贿,想谋取两淮盐运使这个“肥差”。收人钱财,替人办事,冯保很快便去找了张居正,向他推荐了这位买官之人。张居正知道冯保收了贿赂,便答应了下来。这一行为让他的弟子很是不解,便张口询问“大人一直都在反腐倡廉,可您为什么还要重用一个行贿之人 呢?”张居正笑道:“如果重用一

  • 明初才子被腰斩,表面看是受别人牵连,可事实上却暗含朱元璋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为何斩才子,朱元璋腰斩高启原因,明朝逃过朱元璋的人

    当时,苏州的前任知府陈宁,对待百姓极为苛刻。魏观到任之后,大力革除了之前的施政弊端。史书上对其记载是:“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因此魏观也深受百姓爱戴。等到了民心安定之后,魏观又开始了大力修建城市,疏浚改道,使深受战乱之祸的苏州城,重新散发出了勃勃生机。此后不久,魏观又自作主张,重修了之前张士诚作为

  • 蒙古骑兵虽然牛,但有一点比不过朱元璋的军队,所以注定要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蒙古骑兵,蒙古骑兵为什么被朱元璋秒杀,朱元璋对蒙古骑兵的评价

    当时的蒙古汗国接连出现了两位雄才大略的领袖,旋风一般的蒙古骑兵们打下了大大的疆土,版图横跨欧亚大陆。在当时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像样的对手,就连牛气冲天的条顿骑士团,在蒙古骑兵面前都吃了瘪。在瓦尔斯塔特这场决战中,奥斯特恩率领的条顿骑士团与波兰公爵苏里拉斯夫组成的联军,被蒙古骑兵摧枯拉朽一般击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