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84 更新时间:2024/2/23 20:34:24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这场“尼泊尔入侵清朝”的战争,就是乾隆“十全武功”里货真价实的一场大功:廓尔喀之役。

当时的尼泊尔,可不是现代人印象里的“南亚小国”,十八世纪统治尼泊尔的是“廓尔喀国”。几百年来,廓尔喀部族一以骁勇善战著称,其彪悍的战斗力,连近代的英法列强军队都曾看得心惊。乾隆年间的“廓尔喀王国”,更是南亚大陆上的“小霸”,跟大清撕破脸前,还打败了英国殖民军,且拥有不少英式装备,“腰”粗了不少。其贪馋的眼睛,也就不出意外,盯上了广袤的中国西藏。

于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与乾隆五十六年(1791),廓尔喀军队两次入侵中国西藏。特别是1791年的第二次入侵,凶残的廓尔喀军竟攻陷了扎什伦布寺,一路大肆奸淫掳掠,侵吞中国西南国土。连清王朝册封六世班禅的金册,也被他们野蛮抢走。如此奇耻大辱,也令乾隆皇帝震怒,次年打响的反击战里,憋足了火的清军,也摁着廓尔喀军一路吊打。终于打得廓尔喀王国主动请降,遣使到北京谢罪。

在清代“康乾盛世”的战争史上,这确实是一场大扬国威,且拱卫西藏边陲的重大战役。而为了打赢这一仗,在1792年战事的反攻阶段,乾隆皇帝也是积极调兵遣将,派来了福康安海兰察等当时名将,更调集了西藏、四川、青海、黑龙江等地调兵。其中行军距离最远的一支,就是来自黑龙江的“索伦达兵”,即我们常说的“索伦兵”。

索伦,指的是清朝年间,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族同胞。以《黑龙江外记》的说法“世于黑龙江人,不问部族皆称索伦”。《清实录》的记载,参加这次“廓尔喀之役”的“索伦兵”,总数只有一千人。而且看地图就知道,他们从黑龙江出发,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半年艰苦行军,终于抵达了西藏拉萨前线。等于是“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揍尼泊尔”。

而对这支占清军总数不到十分之一(清军总数一万三千人)的“索伦兵”,乾隆皇帝的重视程度,却是超乎寻常的重视。当索伦兵在紧急行军时,面对朝堂上下群情激奋的“喊打”声,乾隆皇帝却一再给主帅福康安发手谕:一定要等到“索伦兵”到位后,才能大举反击敌军。

打个尼泊尔,为要等黑龙江的索伦兵?如此“舍近求远”,正见证了“康乾盛世”时代,“索伦兵”在清朝军界的特殊地位:无可争议的战场“定心丸”。

清朝立国之后,黑龙江的“索伦兵”,就渐渐成了清军里的特殊角色。康熙年间起,清王朝就在黑龙江选拔索伦部族的精壮,进行严格的骑射训练。每年的二月和八月,清王朝还在黑龙江进行“春秋会操”,集中检阅索伦士兵。初冬时黑龙江将军还举办“行围校练”,以大规模的“围猎”模拟实战。如此苦心打磨下,当内地许多八旗劲旅日益腐化时,“索伦八旗”却成了清军里骁勇善战的生力军。比如“廓尔喀之役”的清军副帅海兰察,就是出身索伦族的闪耀将星。

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廓尔喀兵之所以彪悍,首先就是其强大的冷兵器搏杀能力。而这一条,也恰恰是索伦兵的“强项”。以乾隆皇帝的赞叹说,索伦兵“人甚健壮,抢健敏捷”,论忠勇作战,“盛京之兵亦不敌索伦兵”。甚至为了强化索伦兵的冷兵器作战能力,乾隆还曾下令收回索伦八旗的各式火器,严令索伦八旗日常训练“以弓箭猎兽”,这次面对彪悍的廓尔喀兵,就指望索伦兵来“硬碰硬”。

而在这场关乎西南边陲安全的大战里,远道而来的千名索伦战士,正是清军里最强硬的铁拳。1792年闰四月,索伦兵抵达日喀则前线后,不顾一路疲劳,立刻投入到战斗里。先给盘踞西藏吉隆的廓尔喀侵略军来了个下马威,一场奇袭斩杀六百廓尔喀兵,还活捉了二百多俘虏。廓尔喀侵略军最精锐的部队,几乎这一仗,就被索伦兵打废了。

这之后的几个月里,清军翻山越岭,反击廓尔喀侵略的战斗里,前线最苦的仗,最难打的关口,经常是索伦兵在打。特别是攻占帕郎口和利底山的艰苦战役里,这些来自黑龙江大地的索伦汉子们,在南亚山脉崎岖的道路上,一次次赤着脚发起冲锋,甚至“两足肿烂”也不退却。清军能够打到距离廓尔喀首都加德满都不到十公里的距离,逼得廓尔喀国王主动求和,冲锋陷阵的索伦兵,立下了重要功劳。

功劳的背后,更有沉重的牺牲:一万三千多名清军官兵,阵亡竟有2112人。战争结束后的次年,担任副帅的海兰察(索伦族)也因战伤去世。阵亡的索伦族军官,更有阿满泰、墨尔根宝、索多尔凯、傅森内等多人。索伦兵的牺牲,可想而知。这场捍卫西南国防安全,巩固清朝对西藏主权的胜利,就是以索伦兵为代表的,上万中国各族军队团结浴血打出来的。

这沉重的牺牲,也是清代索伦兵的缩影。在康乾盛世的时代里,面对西南西北的各场战事,哪里军情危急,哪里就有索伦兵。从西南藏地到北疆伊犁,几乎都留下了索伦兵血战的身影。以学者郭海燕的话说:“有清一代,黑龙江索伦兵,成为朝廷的消防队,每有紧急,就调用索伦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几乎就是索伦兵的日常。几百年后,那些曾为国跋涉拼杀的汉子,依然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与敬意。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郭海燕《索伦兵远征廓尔喀》、黄彦震《清代索伦部与满洲民族关系的变迁》

更多文章

  • 民国第一名妓小凤仙,被称为乱世侠女,她晚年的结局竟这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小凤仙穴的特点,小凤仙个人资料,历史上真实的小凤仙

    一部《知音》让蔡锷和小凤仙这段缠绵悱恻惺惺相惜的爱情为世人所称颂。1916年,蔡锷因病逝世,年仅34岁,悲痛欲绝的小凤仙在蔡锷追悼会上自题“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仍有另一副请人代写“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 民国清官被劫道,土匪:有钱你死,没钱,我和兄弟磕头送你30里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民国十大匪事,民国时期的罪犯怎么处置的,民国官员治匪趣事

    张难先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清官,早些年间,他曾跟随孙中山搞革命,民国成立后,他历任政府要员,到了1931年,他已经是浙江省主席。一次,宋美龄前去杭州游玩了一段时间,花费了1万多元,全部是由政府报销,张难先不愿咽下这口气,于是就当着很多人的面将此事告诉了蒋介石,老蒋一下很是尴尬,事情出来后,宋美龄非常生气

  • 蒙古骑兵强盛、生性残暴,康熙何来的自信,不靠城墙就抵挡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古骑兵真实历史,康熙对蒙古的政策,康熙会见蒙古王公完整版

    很多人认为,城墙是冷兵器时代最在效的防御体系,到了热兵器时期,这一军事防御体系很难发挥作用,明朝之所以修建高大的城墙,因为那个时期出现了红夷大炮这种杀伤力巨大的热兵器。其实这种论点很难站住脚的, 但是蒙古也主要是因为环境和地理位置与大陆严重不符,所以,修筑城墙这种大兴土木的问题又显得极为艰难,在距今

  • 民族英雄左宗棠墓地:墓前16个字实属名归,守墓人守墓132年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左宗棠墓照片,左宗棠真实生前照片,左宗棠墓在哪个位置

    【左宗棠墓地】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晚清重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为大清殚精竭虑一生的左宗棠闭上了双眼,时年74岁。左宗棠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

  • 民族英雄林则徐彪炳史册,为啥有人却说李鸿章就是第二个林则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鸿章见过林则徐吗,林则徐和李鸿章哪个好,林则徐的历史贡献

    不可否认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但被范文澜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则大可商榷了。说起近代史,许多人尚是一头雾水,且听小编为诸君一一讲来。可以这么说,中国的近代史是从一道圣旨开始的。道光十八年(1838)十月初七日,在湖北武昌湖广总督任上的林则徐接了一道圣旨:“林着来京陛见,湖广总督着伍长华暂行兼署

  • 民国巨匪孙美瑶制造惊天大案,结局如何?他犯了黑道大忌,必须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那时候,兵与匪的界限很模糊。一个地方,当官兵控制不住局面时,就会有匪帮冒出来霸占一方,一边收保护费,一边维持民间秩序。很多地方因此既有兵,又有匪,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斗,兵匪双方往往会达成一个畸形的均势,各收各的保护费,井水不犯河水。但官兵凭借正统的地位,总想吃掉地方上的匪帮,而匪帮受《水浒》之类的影响

  • 民国第一美女,被丈夫无情抛弃,父亲帮她处理离婚很绝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民国第一美人情史,民国奇女子被老公抛弃,民国最听丈夫话的女人

    文|市井埃尘民国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有传奇经历的风云人物,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胡蝶。胡蝶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电影明星,长相出众,年轻貌美,演技又十分精湛,多次获得电影皇后的称号。胡蝶在民国电影史上做出了无数的贡献,从无声电影跨越到有声电影,胡蝶一直都做得很好,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胡蝶的身

  • 民国“四大美女”和“四大公子”都是谁?有何传奇?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四大美女分析,民国四大公子与四大才女,民国四大美女和四大美男

    在颜值与实力都看齐的现代社会,有各种各样类型的美女和帅哥,在古代社会,我们也能从历史的记载中的出历史上的美人,其实在民国时期,也有并称“四大美女”的四位奇女子,以及并称“四大公子”的四位有名的男子,那么他们都是谁呢?又有何传奇的一生呢?结局如何?四大美女第一个,只要知道徐志摩的人们都知道的一位女子陆

  • 年羹尧用死诠释的一个道理:领导投了不信任票,越有能力就越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从年羹尧身上学到的教训,年羹尧为何宁死也不愿低头认错,年羹尧深度解析

    年羹尧这样的性情与主子相处,雍正用到他的时候尚且会留个心眼、既用且防。等到皇位争夺、西北罗布藏丹增等外部隐患解除,若他仍然摆不正人臣的位置,君臣之间撕破脸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事。年羹尧只是年羹尧从区区四爷府一介包衣奴才起家,辗转杭州、京城、四川、陕甘,直至出任节制四省军政大权的钦命抚远大将军,手底下

  • 明朝官绅用什么方法逃税?到清朝时,他们的方法为何就不管用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为啥官绅不纳粮,明朝的税务制度,明朝有枪有炮为何到清朝就没有呢

    江南地区拖欠应缴纳赋税和应上交粮食的行为要追溯到明朝,明朝的时候,朝廷税收除去盐、茶、酒、铁等特殊产品的税银外,另一个大头就是粮税,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是很少抗拒缴纳税款的,当然因为税额过高实在无钱可缴的也有,主要在天灾频繁的北方地区,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基本上就是这些无钱纳税的农民们组织起来的。不过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