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提线木偶的成功与失效——我看瓦剌与明朝的关系

提线木偶的成功与失效——我看瓦剌与明朝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39 更新时间:2024/2/5 18:03:46

瓦剌在唐朝就已经存在,当时各个少数民族政权林立,瓦剌可能也分得了一小块儿地盘,开始了比较愉快的自治生活。瓦剌原本居住于叶尼塞河的支流上,这个位置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还是比较靠北的,气候寒冷,不利于养牲畜种粮食,瓦剌人的生活想必水平是不咋高的。穷则思变,在元朝的时候,他们主动南迁迁到了阿尔泰山附近,条件有了改善。南迁之后,瓦剌的实力有所增长,并且他们还主动寻找靠山,比如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进行联姻,这样迅速提高了他们的地位,这也就为他们后来与蒙古的正统继承者——成吉思汗的后代所统帅的鞑靼部争斗提供了条件。

关于瓦剌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在元朝的时候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后来也称漠西蒙古。反正都是音译,叫啥其实问题也不大。但关键是瓦剌他真的不是蒙古。在1640年的时候,瓦剌人自己和蒙古人都一致认为瓦剌不是蒙古,只是后来到了清朝,才勉强把瓦剌划入了漠西蒙古这一概念之中,从中这也能够看出瓦剌与真正蒙古族之间的界限。

好了,让我们回到明朝,来看一下瓦剌与鞑靼之间的相爱相杀。

时间回到1368年,当元朝几个为数不多的长期任职的皇帝元顺帝发现朱元璋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自己虽然没有享受英年早逝的痛苦,却要面临晚节不保的问题时,他做出了一个了让他自己和朱元璋都觉得非常明智的措施——走为上计,他沿着祖先南下夺取天下的老路,只是反了方向,一路灰溜溜地跑回了北方草原。朱元璋一看元顺帝这样通情达理,顺天知命,大喜之下,大手一挥封给了元顺帝“顺”的称号。

而元顺帝虽然胆子不大,但是气势不小,重新逃到蒙古草原之后,他还号称北元,并频频发兵与明朝作对,当然几乎都被明朝打败了。并且朱元璋还派出徐达等人重拳出击,来让北元长记性,乖乖地做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小朝廷就行,不要随便惹事。在明朝的胡萝卜加大棒,并以大棒为主的政策下,打的北元很快就不敢主动惹事,并且因为受到了其他部族的攻击,实力进一步衰微,还去掉了北元的称号。而鞑靼就是对于这些蒙古的正统后代及其所统治的其他部族的称呼,他们一般都分布于蒙古高原的东部。

那么蒙古高原的西部是谁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瓦剌。瓦剌虽然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有通婚关系,但其实正统的蒙古族,也就是蒙古族中的精英,是根本看不上这帮穷兄弟的,这就是好像皇家的直系亲属看不起外戚一样,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当时比较强盛的两大势力,还有一个小兄弟,就是兀良哈,前几篇文章中有提到过,他就是一个煽风点火,摇旗呐喊,有奶便是娘的主,完全是属于随风倒的墙头草,看谁强就帮谁,相当于一个闹剧式的存在。

虽然鞑靼和瓦剌互相看不对眼,但是本身也没多大仇多大恨,而且之前确实也有姻亲关系,所以保不好哪天他们就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了,就像所谓的“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样。但是他们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好起来呢?这就要提到一个非常成功的挑事者,搅局者——明朝了。

中国古代的皇帝,都非常的有心机,他们重要的御下之道就是培养两拨势力,让他们互相争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这是历朝历代党争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皇帝们也很聪明,把一个内政问题的经验,用于外交领域也是相当成功,明朝同时培育着瓦剌和鞑靼两股大势力,并且谁弱就扶持谁,谁强就打击谁,这样就导致了势力开始比较强的鞑靼部一直受到明朝的排挤,而势力本身很弱的瓦剌则得到了势力的扩张,但是凡事没有绝对,本来的扶持政策变成了偏袒,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自然会导致被扶持的一方迅速崛起,而这就是在明朝仁宣年间瓦剌的现状。

瓦剌在也先的祖父马哈木在位时,势力已经比较强大,马哈木还被明成祖奉为王。马哈木死后传位给传子脱懽。宣德九年(1434),脱懽袭杀鞑靼部的阿鲁台,正统初又杀贤义、安乐两王,统一蒙古帝国。他立元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丞相。此时鞑靼与瓦剌是一个暂时合作的状态,因为此时的名义上的皇帝还是脱脱不花,即鞑靼人的。但这种平衡只是一种非常不稳固的平衡,因为两部的矛盾没有解决,而脱懽的种种行为又加剧了这一矛盾,它迟早是要爆发的。

在脱懽死后,他的儿子也先继位。此时也先自立为太师,并允许脱脱不花继续当皇帝。但是脱脱不花还是继续当他的傀儡,根本没有一点权力。就连明朝也不把他当个真正皇帝看待,这真是不小的笑话。也先确实治国有方,这使得他的实力迅速壮大起来,并且引起了明朝的不安。

此时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太监王振和一位非常“明智”的君主朱祁镇决定对瓦剌用兵,但是由于指挥的重大问题,长期行军的疲惫与在野外作战的重大战略决策失误,加上正好遇到了也先亲自带领的精锐部队,明军吃到了一个惨败,太监王震当场被早已看他不惯的将领打死,而朱祁镇则被也先带走了。

也先本来认为朱祁镇是一个很大的筹码,可以用他来要挟明朝,但是明朝不吃这一套。一个皇帝没了,咱咋就不可以另立一个新皇帝,虽然皇帝不多,但是想做皇帝的人可是很不少,很快,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就继位了。也先想进行进一步扩张,计划进攻北京,却被于谦等人防守下来,也先就失去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继续要挟的资本,转而与明朝进行谈判。后来也先和明朝的关系趋于平稳,他也就把失去了价值的朱祁镇放了回去, 8年之后重新回国的朱祁镇,与他的兄弟朱祁钰上演了一出完美的夺位大戏,并且成功复位,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且忽略。

那么在外也先已经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之后,势必不满于自己的太师之位,而想废掉脱脱不花,直接让自己当皇帝。而脱脱不花也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于是他就跟也先干了一架,但傀儡毕竟是傀儡,脱脱不花哪能打得过也先呢?但脱脱不花充分激起了元顺帝的智慧,走为上计逃到了兀良哈所在的地盘上。

但是也先并不认可穷寇莫追的道理,在不久之后就联合脱脱不花的弟弟,对于脱脱不花进行进一轮打击,在二人的夹攻之下,脱脱不花迅速失败殒命,其妻子儿女也都被也先俘虏。杀死脱脱不花之后也先顺利成为了皇帝,并且统一了瓦剌各部、兼并了东蒙古,在明朝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西到中亚,东到朝鲜,北到南西伯利亚,南至明朝边界的非常庞大的游牧帝国。这可谓是也先的人生中的至高点,但是飞得越高摔得越惨,也先不知道自己的末日就快到来了。

景泰四年十月,也先遣使向明廷告知自己即位,并致书明朝廷说:

也先以此说明他已重建元朝,占有了元朝曾经的国土、人民。并且,也先说自己还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希望得到明朝的承认,这样就可以实现二主共治的目标,共享太平了。

但是明朝看了这个消息之后,肯定是勃然大怒,明明自己的目的就是制衡瓦剌和鞑靼,让他们都不能重振往日雄光,现在竟然使得瓦剌嚣张到这种地步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明朝迅速消除了对瓦剌的支持,任其自生自灭,加上蒙古高原的生产力十分贫瘠,难以支撑一个庞大帝国,特别是人口众多的庞大帝国的长期存在。当时瓦剌没有与明朝长期大规模作战,抢不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明朝也不愿意与瓦剌进行长期的互市交易,从明朝那里获得的物资也是比较少。

所以在吃饭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的情况下,本来就是一个岌岌可危的联合体的大帝国,内部发生了种种矛盾,在也先死后矛盾迅速激化,瓦剌部落分散,逐渐衰落。

也先之后约一百五十年,哈剌忽喇兴起,还有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二人先后为瓦剌四部盟主。清朝,瓦剌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这几个部落也不是省油的灯,限于篇幅,我们不做进一步阐述。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杀人不眨眼,为何一个找他报仇的都没有?原因不止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朱元璋为父母报仇,朱元璋为何杀人成性

    朱元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提到他,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词语就是乞丐皇帝,确实如此,他并不像大多皇帝那般生得荣华,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里,并且从小父母双亡,又赶上时局动荡,社会不太平,他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从小流落街头,差点饿死。四处流浪,做过和尚,当过乞丐,最后参加了起义,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而每一个新

  • 吴钩:不去唐朝,我只想穿越到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吴钩,吴钩是宋朝著名学者吗,回到大明当皇帝吴钩随笔

    热播剧《清平乐》,让千年前的大宋再现高光时刻。温文尔雅的宋式美学,精致华贵的生活细节,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轼等语文课本“背诵默写天团”的连番登场,让宋的光芒借助实实在在的存在照进千年之后的今天。而最令网友难忘的,是帅气斯文的仁宗皇帝。这个动不动就晕倒在妃子怀里的文弱书生,身世扑朔,但却被塑造成一

  • 嘉靖帝为什么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两种说法孰真孰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嘉靖皇帝改朱棣庙号,嘉靖为什么把朱棣庙号改为太宗,成祖朱棣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朱棣的庙号变更,一直是个热议不绝、争议不断的话题。以至于三人成虎,流言当真。所谓庙号,就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供奉时使用的尊号,有“祖”与“宗”之分。《礼记》有言:“祖有功,宗有德。”或曰:“开疆拓土曰祖,守业有成曰宗。”所以,通常只有开国皇帝称“祖”,后继皇帝则只能

  • 重庆一尊宋朝千手观音,修复时发现隐秘暗格,专家打开后激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文物修缮也是一件相当复杂浩精细的工程。对于佛像壁画这种古迹而言,如何将其还原到当年的水平,绝不是随便涂抹油彩这么简单。倘若操作不当,不但起不到修缮的效果,反而还会毁了文物。在我国重庆宝顶山大佛湾附近,有一处开凿于宋朝初年的宝顶石窟。这是我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石窟里密

  • 为何只有司马光才能写出《资治通鉴》,听完同宋仁宗对话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司马光资治通鉴写了多久,司马光何时开始编资治通鉴

    《史记》向以文辞优美,篇篇均可背诵著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之对应的则是北宋年间司马光所修著的《资治通鉴》,该书深得宋朝“文以载道”之精髓,详细论述历朝历代政治得失,其对人性洞悉之深,世事了解之明,让后世之人叹为观止。也难怪主席曾通读该书十六遍之多。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奇书,作者司马光的为人

  • 明朝有10万太监,但故宫只有9千个房间,太监们住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皇宫住多少人,明朝太监在北京哪里,明朝各地方都有太监监管吗

    《廿二史札记》言道:“ 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一提到宦官,人们就咬牙切齿,如秦朝的赵高,明朝的魏忠贤都是著名的奸佞之臣,一个指鹿为马,一个“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虽然众人都知道任用宦官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他们更清楚的是用宦官或者是那些内阁大臣,最难避免的就是集权。而自古以来,皇帝为

  • 宋朝时期,古人差点把一种动物吃灭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灭绝动物名单,十大灭绝可怕海底动物,古代已经灭绝的大型动物

    吃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现代的人对于吃也是越来越讲究,饮食的品味在发展中不断地创新。古代留下来的烹饪方法被研究和改进,更加符合现代的饮食习惯。宋朝时期,国家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宋朝继承唐朝的优良文化,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多,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之中变得丰富多彩。盛唐时期非常注重中外的交流,我国和外国的

  • 明朝夺门之变为什么如此顺利,朱祁钰犯了什么错,最终枉死西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钰个人简历,女医明妃传朱祁钰吐了一盆血

    在执政水平上,对国家利弊上看,朱祁钰是强于朱祁镇的,朱祁钰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拯救帝国于水火之中。他无疑是大明王朝的大功臣,但朱祁钰依旧也有很多处理不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江山再次易主。任用贤能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是王振,由于朱祁镇对王振的宠信,让二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朱祁镇即位之初年仅

  • 朱元璋当皇帝后恨透这个姓氏,下令让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最痛恨的一个姓,图解朱元璋的一生,明朝皇帝朱元璋最反对的姓

    其实朱元璋这么恨这个姓氏,是有历史原因的。这和宋朝一个叫蒲寿庚的风云人物有关。蒲寿庚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人,祖辈本来是在广州那边。宋宁宗嘉定十年,蒲家搬到了福建的泉州定居,蒲寿庚的父亲还做过宋朝的小官。不过,蒲家却是因为海外贸易闻名于世的。虽然蒲寿庚也担任了官职,但他心里还是最惦记发财。更何况,蒲寿庚还

  • 农夫报案:牛舌头遭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会来自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把牛杀了小偷就会自首包拯断案,农夫报案包拯偷牛舌头,把牛宰了小偷自首

    警察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手握法律的武器,打击各种犯罪,将凶手缉拿归案。那么有人就会想了,古代的时候并没有警察这一职业,老百姓丢了东西,要到哪里控诉呢?那就是各级衙门。百姓到衙门老爷那里痛诉冤情,然后衙门经过查证与审判,还原出事情的真相。古代有这样一位神探,不管是什么案子,只要到了他的眼前,他就能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