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集团、李渊集团、朱元璋集团,你认为哪个实力最强?

刘邦集团、李渊集团、朱元璋集团,你认为哪个实力最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380 更新时间:2024/2/5 17:56:30

我们先从三个方面综合来看。

建国的难易程度和自身起始点的高低

坦白来说,刘邦、李渊和朱元璋之中,起点最低的无疑是朱元璋和刘邦,而他们两人之中,朱元璋的起点最低:他是彻彻底底的农村出身。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李渊本身在唐初就是一个封疆大吏,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他的起兵并没有特别大的阻挠,前前后后击败了破薛举、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之后便建立的唐朝。坦白来说,唐军也是古代十大著名的军团之一,但是这几仗的规模并不大,比如说一举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虎牢之战,唐军出兵规模大概就是8万左右。可以说对于李唐来说,真正让天下屈服的只要打败了国内各个起义势力即可。

刘邦集团能胜利我觉得主要是还是智谋取得了关键的作用。刘邦的主要对手是项羽,他能攻进咸阳很大原因是因为各个起义军,包括项羽极大的牵制了秦朝的军队,造成了首都的防守军力的薄弱,后面他也是通过各种手段去寻求各个义军的帮助才战胜了项羽。有一点我要说下,韩信在当时来说是有极大的能力称王称霸的,韩信虽然是属于刘邦集团,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依附和合作。而朱元璋和李渊的将领是实打实的臣服的。

朱元璋的建国就是真的太难了,本来就和尚乞讨为生,因为好朋友的一份书信被迫从军。插个小曲,有人说朱元璋是去了明教,因为明教的实力太大,他慢慢的上位成为了教主,然后带领教徒转变为军队,最后取得天下的这个说法不可信,那是武侠小说。真正的情况是,朱元璋先是在一个小农民军那里混饭吃,后面独当一面之后,被排挤出来,慢慢通过招兵买马逐渐发展起来。他在打败的起义军的时候也是狼狈不堪,因为大家的实力都比朱元璋要强,朱元璋的底盘很小,周围都是强大的起义军,比如陈友谅、张士诚等等,朱元璋要把他们都打败才是获得和元朝决战的机会。元军就是曾经横扫天下,打到欧洲的蒙古军团,虽然不比当年了,但是他们的作战能力依然很强。在他们纵横天下的骑兵面前,朱元璋只能训练更好的中原骑兵与之对抗。还有一点,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到北统一天下的王朝。

团队实力的较量

这三个集团都人才济济,实力强悍。李唐有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刘邦手下有著名的战争之王韩信、谋略家张良、后勤补给之王萧何,还有樊哙、郦食其等等。我们先对比将领,李渊的将领之中除了李世民、李勣、李靖以外,能真正统兵打仗做指挥的统帅很少了,这个是将领和统帅的区别,就像我国彭老总和李云龙的区别,彭老总能带领大军团打胜仗,但是李云龙只能做一个军长或者师长,武将和统帅两者是有区别的。刘邦手下的话,最厉害的统帅是韩信、周勃之外,大部分都是武将。反观朱元璋这边,朱元璋本身就很会打仗,他手下的著名的统帅我觉得有5个:徐达善谋略、李文忠善奔袭、常遇春善突击、冯胜善侧击、蓝玉综合能力强。再加上善于防守的朱文正和邓俞,那么手下的统帅级的人就很多。在武将这一块,我并不觉得朱元璋会输给他们两个多少。

说说谋臣,李渊集团的谋臣我觉得并不多,李世民手下最著名的谋臣是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但是他们都是政治这一块,并不是郭嘉、张良之类的军事家。刘邦手下的军事谋臣主要是萧何、张良、陈平,这三个人在刘邦的建国上具有很大的作用。朱元璋的集团的军事家,我觉得主要是朱元璋和李善长和刘伯温,朱元璋是一个被历史忽略的军事家,他对很多军事判断非常的准确。刘伯温就不说了,古代著名的通晓天文的兵法家。这一点上,我觉得刘邦集团的谋臣或许更加优秀一些。

三人个人实力的对比

毛主席曾经在评价帝王的时候,确实说过最能打仗的李世民,其次是朱元璋,我觉得这个是有一定依据,那么他们三人在军事领域的才能对比应该是:李世民>朱元璋>刘邦。

综合来看,我觉得这三个军团之中,最优秀的无疑是朱元璋集团。但是这个是针尖对麦芒的对比,他们都很优秀,都建立了永世不可磨灭的功勋,我们后人通过好奇去进行对比,把它当做一种闲暇时间的谈论也是不错的选择!

更多文章

  • 提线木偶的成功与失效——我看瓦剌与明朝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提线的小木偶读后感,提线人形木偶,明朝与瓦剌有什么关系

    瓦剌在唐朝就已经存在,当时各个少数民族政权林立,瓦剌可能也分得了一小块儿地盘,开始了比较愉快的自治生活。瓦剌原本居住于叶尼塞河的支流上,这个位置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还是比较靠北的,气候寒冷,不利于养牲畜种粮食,瓦剌人的生活想必水平是不咋高的。穷则思变,在元朝的时候,他们主动南迁迁到了阿尔泰山附近,条

  • 朱元璋杀人不眨眼,为何一个找他报仇的都没有?原因不止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朱元璋为父母报仇,朱元璋为何杀人成性

    朱元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提到他,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词语就是乞丐皇帝,确实如此,他并不像大多皇帝那般生得荣华,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里,并且从小父母双亡,又赶上时局动荡,社会不太平,他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从小流落街头,差点饿死。四处流浪,做过和尚,当过乞丐,最后参加了起义,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而每一个新

  • 吴钩:不去唐朝,我只想穿越到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吴钩,吴钩是宋朝著名学者吗,回到大明当皇帝吴钩随笔

    热播剧《清平乐》,让千年前的大宋再现高光时刻。温文尔雅的宋式美学,精致华贵的生活细节,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轼等语文课本“背诵默写天团”的连番登场,让宋的光芒借助实实在在的存在照进千年之后的今天。而最令网友难忘的,是帅气斯文的仁宗皇帝。这个动不动就晕倒在妃子怀里的文弱书生,身世扑朔,但却被塑造成一

  • 嘉靖帝为什么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两种说法孰真孰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嘉靖皇帝改朱棣庙号,嘉靖为什么把朱棣庙号改为太宗,成祖朱棣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朱棣的庙号变更,一直是个热议不绝、争议不断的话题。以至于三人成虎,流言当真。所谓庙号,就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供奉时使用的尊号,有“祖”与“宗”之分。《礼记》有言:“祖有功,宗有德。”或曰:“开疆拓土曰祖,守业有成曰宗。”所以,通常只有开国皇帝称“祖”,后继皇帝则只能

  • 重庆一尊宋朝千手观音,修复时发现隐秘暗格,专家打开后激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文物修缮也是一件相当复杂浩精细的工程。对于佛像壁画这种古迹而言,如何将其还原到当年的水平,绝不是随便涂抹油彩这么简单。倘若操作不当,不但起不到修缮的效果,反而还会毁了文物。在我国重庆宝顶山大佛湾附近,有一处开凿于宋朝初年的宝顶石窟。这是我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石窟里密

  • 为何只有司马光才能写出《资治通鉴》,听完同宋仁宗对话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司马光资治通鉴写了多久,司马光何时开始编资治通鉴

    《史记》向以文辞优美,篇篇均可背诵著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之对应的则是北宋年间司马光所修著的《资治通鉴》,该书深得宋朝“文以载道”之精髓,详细论述历朝历代政治得失,其对人性洞悉之深,世事了解之明,让后世之人叹为观止。也难怪主席曾通读该书十六遍之多。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奇书,作者司马光的为人

  • 明朝有10万太监,但故宫只有9千个房间,太监们住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皇宫住多少人,明朝太监在北京哪里,明朝各地方都有太监监管吗

    《廿二史札记》言道:“ 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一提到宦官,人们就咬牙切齿,如秦朝的赵高,明朝的魏忠贤都是著名的奸佞之臣,一个指鹿为马,一个“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虽然众人都知道任用宦官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他们更清楚的是用宦官或者是那些内阁大臣,最难避免的就是集权。而自古以来,皇帝为

  • 宋朝时期,古人差点把一种动物吃灭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灭绝动物名单,十大灭绝可怕海底动物,古代已经灭绝的大型动物

    吃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现代的人对于吃也是越来越讲究,饮食的品味在发展中不断地创新。古代留下来的烹饪方法被研究和改进,更加符合现代的饮食习惯。宋朝时期,国家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宋朝继承唐朝的优良文化,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多,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之中变得丰富多彩。盛唐时期非常注重中外的交流,我国和外国的

  • 明朝夺门之变为什么如此顺利,朱祁钰犯了什么错,最终枉死西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钰个人简历,女医明妃传朱祁钰吐了一盆血

    在执政水平上,对国家利弊上看,朱祁钰是强于朱祁镇的,朱祁钰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拯救帝国于水火之中。他无疑是大明王朝的大功臣,但朱祁钰依旧也有很多处理不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江山再次易主。任用贤能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是王振,由于朱祁镇对王振的宠信,让二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朱祁镇即位之初年仅

  • 朱元璋当皇帝后恨透这个姓氏,下令让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最痛恨的一个姓,图解朱元璋的一生,明朝皇帝朱元璋最反对的姓

    其实朱元璋这么恨这个姓氏,是有历史原因的。这和宋朝一个叫蒲寿庚的风云人物有关。蒲寿庚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人,祖辈本来是在广州那边。宋宁宗嘉定十年,蒲家搬到了福建的泉州定居,蒲寿庚的父亲还做过宋朝的小官。不过,蒲家却是因为海外贸易闻名于世的。虽然蒲寿庚也担任了官职,但他心里还是最惦记发财。更何况,蒲寿庚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