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从三个方面综合来看。
建国的难易程度和自身起始点的高低
坦白来说,刘邦、李渊和朱元璋之中,起点最低的无疑是朱元璋和刘邦,而他们两人之中,朱元璋的起点最低:他是彻彻底底的农村出身。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李渊本身在唐初就是一个封疆大吏,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他的起兵并没有特别大的阻挠,前前后后击败了破薛举、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之后便建立的唐朝。坦白来说,唐军也是古代十大著名的军团之一,但是这几仗的规模并不大,比如说一举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虎牢之战,唐军出兵规模大概就是8万左右。可以说对于李唐来说,真正让天下屈服的只要打败了国内各个起义势力即可。
刘邦集团能胜利我觉得主要是还是智谋取得了关键的作用。刘邦的主要对手是项羽,他能攻进咸阳很大原因是因为各个起义军,包括项羽极大的牵制了秦朝的军队,造成了首都的防守军力的薄弱,后面他也是通过各种手段去寻求各个义军的帮助才战胜了项羽。有一点我要说下,韩信在当时来说是有极大的能力称王称霸的,韩信虽然是属于刘邦集团,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依附和合作。而朱元璋和李渊的将领是实打实的臣服的。
朱元璋的建国就是真的太难了,本来就和尚乞讨为生,因为好朋友的一份书信被迫从军。插个小曲,有人说朱元璋是去了明教,因为明教的实力太大,他慢慢的上位成为了教主,然后带领教徒转变为军队,最后取得天下的这个说法不可信,那是武侠小说。真正的情况是,朱元璋先是在一个小农民军那里混饭吃,后面独当一面之后,被排挤出来,慢慢通过招兵买马逐渐发展起来。他在打败的起义军的时候也是狼狈不堪,因为大家的实力都比朱元璋要强,朱元璋的底盘很小,周围都是强大的起义军,比如陈友谅、张士诚等等,朱元璋要把他们都打败才是获得和元朝决战的机会。元军就是曾经横扫天下,打到欧洲的蒙古军团,虽然不比当年了,但是他们的作战能力依然很强。在他们纵横天下的骑兵面前,朱元璋只能训练更好的中原骑兵与之对抗。还有一点,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到北统一天下的王朝。
团队实力的较量
这三个集团都人才济济,实力强悍。李唐有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刘邦手下有著名的战争之王韩信、谋略家张良、后勤补给之王萧何,还有樊哙、郦食其等等。我们先对比将领,李渊的将领之中除了李世民、李勣、李靖以外,能真正统兵打仗做指挥的统帅很少了,这个是将领和统帅的区别,就像我国彭老总和李云龙的区别,彭老总能带领大军团打胜仗,但是李云龙只能做一个军长或者师长,武将和统帅两者是有区别的。刘邦手下的话,最厉害的统帅是韩信、周勃之外,大部分都是武将。反观朱元璋这边,朱元璋本身就很会打仗,他手下的著名的统帅我觉得有5个:徐达善谋略、李文忠善奔袭、常遇春善突击、冯胜善侧击、蓝玉综合能力强。再加上善于防守的朱文正和邓俞,那么手下的统帅级的人就很多。在武将这一块,我并不觉得朱元璋会输给他们两个多少。
说说谋臣,李渊集团的谋臣我觉得并不多,李世民手下最著名的谋臣是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但是他们都是政治这一块,并不是郭嘉、张良之类的军事家。刘邦手下的军事谋臣主要是萧何、张良、陈平,这三个人在刘邦的建国上具有很大的作用。朱元璋的集团的军事家,我觉得主要是朱元璋和李善长和刘伯温,朱元璋是一个被历史忽略的军事家,他对很多军事判断非常的准确。刘伯温就不说了,古代著名的通晓天文的兵法家。这一点上,我觉得刘邦集团的谋臣或许更加优秀一些。
三人个人实力的对比
毛主席曾经在评价帝王的时候,确实说过最能打仗的李世民,其次是朱元璋,我觉得这个是有一定依据,那么他们三人在军事领域的才能对比应该是:李世民>朱元璋>刘邦。
综合来看,我觉得这三个军团之中,最优秀的无疑是朱元璋集团。但是这个是针尖对麦芒的对比,他们都很优秀,都建立了永世不可磨灭的功勋,我们后人通过好奇去进行对比,把它当做一种闲暇时间的谈论也是不错的选择!